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空氣污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空氣污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空氣污染

2 空氣污染的原因: 世界人口增長圖 1.人ロ增長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相對地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也隨之而增加。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相對地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也隨之而增加。 世界人口增長圖 由於用電量增加,發電廠需要燃燒更多的煤、核能等來發電。 在燃燒這些能源會產生大量灰燼外,還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等污染物, 造成空氣污染。加上香港地少人多,對房屋、辦公室的需求量大,但所興建的大都是高樓大廈, 使污染物難以擴散。

3 2.工業發展 A.工業方面 製造業大規模發展,現在的工廠和發電站排出的濃煙及有毒氣體, 加上建築地盆、修路工程、挖地等也會放出塵埃及各種氣體,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4 B.商業方面 交通運輪網絡的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及財富的增加,社會上汽車的數目也日漸增加,而大部份汽車所用的燃料是柴油,它行駛時會用釋放出大量的污染物,例如﹕ 氧化硫、氧化氮及懸浮粒子等,造成空氣污染。

5 3.跨境污染 跨境污染主要來自珠江三角洲一帶,沿岸有逾七千間工廠,當中大部份是由港商經營,以燒煤來發電,每年排放出六十萬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而且極有可能令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帶成為酸雨區。

6 主要的空氣污染物: 空氣污染由許多因素組成,包括揮發的有機 成份(VOCs),例如苯和 1,3-丁二烯,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 ( O3 ) 和懸浮粒子 (RSP)。香港最大的空氣污染問題是微粒子濃度過高,即懸浮粒子含量過高。據估計在香港50%的懸浮粒子是由柴油車造成的。香港臭氧含量也很高,而且在過去的七年裡臭氧含量上升超過80%。

7 懸浮粒子 為什麼懸浮粒子有害﹖ 直徑小於10微米的微呼吸粒子(PM10)和極小粒子(PM2.5),因其躲避了呼吸系統的過濾,可以沉積在肺部最深的隱窩中。在氧化過程中,這些小粒於被有毒的有機成份和硫酸鹽包裹﹐通過肺循環系統進入血管。它們與眾多健康問題相關,包括早產嬰兒死亡,哮喘惡化,呼吸系統刺激綜合症加劇,呼吸系統感染增加,肺功能減退,而且是可疑致癌物質。研究沒有發現存在一個低於此值就對健康無害的價值。因此,每年的限度要比每日的限度重要。

8 懸浮粒子主要為: .微生物粒子(如:細菌、病毒) .動物植物粒子(如:花粉、昆蟲肢體) .礦物粒子(如:石棉、人造礦物纖維)
.燃燒粒子(如:二手煙、燃燒香燭所釋出的物質) .放射粒子(如:氡氣衰變所產生的物質, 附於其他較大粒子上)

9 懸浮粒子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心肺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長期置身於污染源與肺功能降低的都市特殊病死亡率增加有關。在香港空氣污染已造成每年額外2000人的死亡(1996) 呼吸系統綜合症,如咳嗽﹑鼻塞﹑眼部不適﹑哮喘的加重﹑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對呼吸道感染抵抗力降低。 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呼吸道感染入院率增高。 嬰兒死亡率也增高。懸浮粒子是一種可疑致癌物。

10 二氧化碳 呼吸產物(如: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是我們每天必會呼出的氣體, 當室內含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時, 就是代表室內擠迫, 並沒有足夠的新鮮空氣, 如果就對健康的影響而言, 二氧化碳並非很重要的污染物, 因為它對健康的影響不大, 但二氧化碳之所以對室內空氣質素重要, 是因為它是用來量度空氣的清新程度的, 當二氧化碳的濃度越低, 空氣就越清新; 相反濃度越高就代表新鮮空氣不足

11 臭氧 自然平流層臭氧可以遮擋有害的紫外光,但地面水平臭氧(SMOG)則與自然平流層臭氧相反。在有陽光的時候,地面水平臭氧的空氣污染前體物質(如:由燃料,尤其是柴油,氧化作用產生的二氧化氮,以及揮發的有機成分等)在大氣中相互反應而生成地面水平臭氧。地面水平臭氧的含量在夏天沒有風的日子達到最高,尤其在下午。在過去的10年,香港的臭氧含量至少上升了80%。 地面水平臭氧破壞呼吸道的黏膜細胞,引起刺激反應。這樣會造成急性呼吸系統問題,如:哮喘惡化,肺炎和免疫力降低,以及加重心臟負擔。研究證實心肺疾病發病率和入院率與臭氧水平的增加成正比。

12 臭氧層 什麼是臭氧層? 臭氧(O3)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有淡藍色的氣體,在大 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 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 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 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 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Stratosphere),在平流層 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 臭氧層(Ozone Layer),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 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13 臭氧層為何日漸稀薄? 破壞臭氧層的原兇 臭氧層破洞的圖片
氟氯碳化物是一種沒有毒性且不會與其他物質起反應的極穩定的化合物。但由於遇到壓力時,很容易氣體化或液體化,所以常使用於罐裝噴霧劑中,作為壓力劑使用。如:冷氣機和冰箱的冷煤……等 臭氧層消失的原因在於大量的氟氯碳化物排放到空中,經由陽光的照射之後,這些氟氯碳化物開始分解,大量的氯釋出在空氣之中,當遇到臭氧的時候,一連串的化學變化使得臭氧遭到破壞,更嚴重的是一個氯原子將可以破壞一萬個臭氧分子。 臭氧層破洞的圖片

14 臭氧層耗盡對人類及環境的影響 由於臭氧能吸收波長230至350 Å (埃)的紫外線,失去臭氧層的保護,將使地球生物圈暴露於更多的輻射線下,這可能會造成 1. 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 2. 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3. 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4. 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 5. 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15 酸雨 何謂酸雨 所謂酸雨,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濕沉降」與「乾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由於大氣中含有大量的 CO2,故正常雨水本身略帶酸性,pH值約為 5.6,因此一般是以雨水中 的pH值小於 5.6稱為酸雨。 被酸雨破壞的圖片

16 酸雨形成的成因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 氯化氫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17 酸雨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 1. 酸雨因pH小於5.0以下,造成土壤、岩石中的 有毒金屬元素溶解,流入 河川或湖泊,嚴重時使得魚類大量死亡。
2.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質灌溉的農作物,因累積有毒金屬,將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健康。 3. 酸雨會影響農林作物的葉子,同時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將枯萎、死亡。

18 4. 湖泊酸化後,可能使生態系改變,甚至湖中生物死亡,生態系活動因而無法進行,最後變成死湖。
5. 腐蝕建築物、公共設施、古蹟和金屬物質,造成人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6. 刺激人類眼睛和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

19 組員: 3B 陳樂敏(16) 劉珈媛(22) 高詩韻(20) 蘇潔凝(27)


Download ppt "空氣污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