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心脏性猝死与心肺复苏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十分高兴一起来学习最重要最实用的一节内容,这是一堂专业课,也是一堂科普课。  心肺复苏术全世界已有明确的规范,且简单易学,在欧美等国,现场救护已被列为中学生必修的课程,而在我国,很多人都不能掌握这一知识技能。面对人口的日趋老龄化、心脑血管病人的增多,中国人更需补上这一课。 那些猝死可以通过简单实用的方法成功抢救的? 死亡的原因:心,脑,肺, 急救的手段:心肺复苏,环甲膜穿刺,脑疝减压, 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龙 达

2 600,000中国人死于心脏骤停 IMS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
随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性猝死增加,就统计 ,中国每年有60万心脏猝死--占50%心血管疾病死亡。正因如此,心肺复苏越来越重要,应用越来越广。 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发病越来越高,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患者不断增加, 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CPR还局限在医院里,但近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心肺复苏已风靡全球,走出了医院,来到了社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专家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我国近年来,无论是医疗卫生部门还是社会团体都在积极推行心肺复苏,其结果使不少垂危 、濒死病人的生命被挽救回来。???   当代心肺复苏的创始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沙法教授对中国在大力开展心肺复苏普及工作多次交谈讨论中一致认为,要提高心跳呼吸聚停抢救的成功率,使那些年富力强,应该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病人从死亡边缘中挽救回来,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广大民众的急救技能,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以在紧急时立即采用。所以,我们不仅要学好,还要为社会会普及和指导,

3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定义: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因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脑部血流终止---意识丧失---存活/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就是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P229 “未能预料”,所以,目前的治疗重点在于急救措施!

4 -CPR- 3.复苏后治疗 2.紧急处理 1.病因及临床表现 4.预后 5.预防
我们今天5大内容,第一,….共120分钟,二节课,(书4页)可见教学目的很明确,一定要好好掌握好这学内容,处理和治疗是重中之重 1.病因及临床表现 4.预后 5.预防

5 3.复苏后治疗 2.紧急处理 -CPR-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 1.病因及临床表现 4.预后 5.预防

6 病因(一) 冠心病 >80% ** 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瓣膜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心病 >80% ** 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瓣膜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家庭中常见的而且情况危急的重症,恐怕非急性心肌梗塞莫属。它来势凶,死亡率高。在SCD的病因中,冠脉病变者>80%。还有一些急性心梗的病人中,在到达医院前就已死亡,也就是说死在了家中或是送往医院的途中。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这就是心绞痛增加。当你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是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千万不能忍着,尤其是40岁左右的壮年男子。因为目前心梗的发病率在日趋低龄化。而当患者发病时,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家人,在呼救120、等待救护车到来时,一定要做现场急救,因为心源性猝死者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4到10分钟。其间每延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第一目击者’极少是医生,如果普通人能立刻进行现场初级、徒手的心肺复苏术等急救,便会有更多的生命可以获救。”     

7 病因(二)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等病变。 电解质紊乱 药物: 其他 急救成功率最高的是心律失常。

8 病理 8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20% 陈旧性:40-70%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9 心脏骤停主要病生机制是心电活动异常。 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 (最多见); 心室颤动、持续性室速 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无脉搏性电活动(少见) 心脏结构异常变化 正常时心跳节律整齐,强弱一致,均匀地不休止地跳动。心脏一般近似本人拳头大小,一昼夜能排出7吨多重的血液。心脏总共只有200多克,它能做这么大的功,原因之一也应归功于心脏传导系统。   当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发生严重病变时,心脏就会发生节律紊乱,心房心室、甚至每个心肌细胞,“各自为政”,心肌纤维跳动失去节律。这时的心脏没有统一的收缩舒张功能,出现一种称为心室纤颤(简称室颤)的现象。人在临终前心脏往往处在“室颤”这一阶段,稍一拖延心脏就彻底停止跳动。室颤时在心电图上可以看到弯弯曲曲的图形,临床上只能靠经验来判断。室颤到心跳停止之间非常短暂,胸前叩击就是消除室颤的一种简便方法。 心电、机械分离很少见

10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ibrillation)
心 肌 缺 血 等 左 室 超 负 荷 心电不稳定 心室颤动 心肌细胞膜破坏 冠心病导致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的机制不明, 常见于心梗,药物、缺氧/血、电击伤。致命! 坡形、振幅、频率不规则无法识别QRS、T波 ,振幅小

11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四期) 前驱期:猝死前胸痛、气促、心悸、 黑朦;但多数无前驱期。
前驱期:猝死前胸痛、气促、心悸、 黑朦;但多数无前驱期。 终末事件期( 1 hr )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眩晕。 心脏骤停: ??? 生物学死亡: 4-6分钟内 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心脏骤停会有哪些表现

12 心脏骤停的 5 大体征 1.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断续或停止 5.听诊心音消失 4.皮肤苍白或发绀

13 复苏后治疗 2.紧急处理 -CPR- 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后 预防

14 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功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定义: 心肺复苏CPR 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功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完整的心肺复苏概念 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BLS)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延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1)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此措施主要是迅速建立有效的通气和人工循环,以保证脑组织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血供,支持基本生命活动。 (2)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在BLS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或电技术(除颤或起搏)来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以维持生命活动。 (3)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主要为脑复苏、原发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

15 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4分钟内 50%可被救活 4~6分钟 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 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 <1% 二、身体内没有“氧库” 成功、不成功各一例   生理学家早就指出,人体对于氧气的需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娇嫩的脑组织、勤劳的心肌。如果体内血液循环停止,就意味着血液供应中断,而脑的剩余氧气仅够脑细胞用10秒钟,心脏的剩余氧只够心脏心缩跳动几下。   心脏的工作维系着生命,为挽救生命,必须恢复业已中断的心跳和呼吸,暂时用人工的力量使心脏挤出血液,维持血液循环;使肺脏一呼一吸,吐放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这样,含氧的血液在全身循环,灌注着组织细胞。在这个人工维持的心跳呼吸的过程中,也在刺激或称“唤起”心跳呼吸自行恢复功能。   “唤起”自主心跳和呼吸的可能性是大大地存在着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急症,是意外伤害,是倾刻间造成的停顿状态,并非疾病已发展到不可救药,只要抢救方法正确,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是可能的。 所以国内外专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提示我们:循环停止4分钟内实施正确的CPR效果好;4-6分钟予以CPR者,部分有效;6-10分钟行CPR者,少有复苏者;超过10分钟者,几乎无成功可能。由此可见,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在医生到达之前,我们要抓住宝贵时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此时"时间就是生命"表达最为准确。心肺复苏分为心复苏--恢复心跳,肺复苏--恢复呼吸。

16 心肺复苏的基本措施与步骤 5个方面, 即A、B、C、D、E。
A (air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进行人工循环;* D (drugs) 复苏时第一线药物的应用; E (electricity) 电技术。* 心肺复苏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急救技术,又称为CPR。近年来,急救医学界又开始强调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即CPCR。心肺复苏主要是通过对位于胸骨和脊柱之间的心脏进行有效挤压,使循环骤然停止的病人,恢复呼吸和心跳。据北京急救中心的有关统计,院外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中,75%是死于心源原性猝死。可见,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何等的重要。  心扉复苏包括5个方面

17 随着CPR技术的应用,和循证医学的研究,这5个方面的内容和顺序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18 现场抢救最基本的首选方法。 必须立即进行,其效果良好; 仰卧于硬质平面, 以加强按压效果。
C(Circulation) 胸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现场抢救最基本的首选方法。 必须立即进行,其效果良好; 仰卧于硬质平面, 以加强按压效果。 2005复苏指南推荐胸前捶击作为心脏停搏表现室颤、室速而电除颤仪未到位时容易实行的治疗措 教材上是不推荐的! 如果心脏骤停是在心电监护下发生的,而且现场没有除颤仪或者除颤仪不能立即到达现场,可以考虑给予1次心前区叩击。10秒内!不能因为这个捶击的时间,耽误宝贵的心脏按压!!!

19 人工胸外按压机制 在胸骨下段给予有节律的按压,主要是基于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该方法可维持一定的血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脑肾等器官一定的含氧血流,为进一步复苏提供条件。

20 胸外按压的部位 左手掌置于胸骨上 2/3与下1/3交界处; 右手掌压在左手背 上,双手指交叉互 相握持抬起,手指 不能接触病人胸壁。 图1
左手掌置于胸骨上 2/3与下1/3交界处; 右手掌压在左手背 上,双手指交叉互 相握持抬起,手指 不能接触病人胸壁。 图1 图2 图3

21 操作要点(1) 正面观 按压时两肘伸直,以 髋关节为支点,用 肩部和背部力量垂 直向下按压; 所施压力约为救护 者体重的40%; 侧面观

22 操作要点(2) 按压深度5cm,然后突然放松,但掌根不能离开按压处,按压和放松时间要大致相等,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5cm

23 胸按压的有效指标 ⑴周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摸到搏动,肱动脉血压在60mmHg左右; ⑵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⑶扩大瞳孔再度缩小,眼睫毛反射恢复; ⑷肌张力好,患者挣扎; ⑸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昏迷变浅。

24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病人仰卧,术者将一手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额,使下颌尖、耳垂与地成垂直,以畅通气道。   步骤之一:病人仰卧,头后仰,颈下可垫一软枕或下颌向前上推,也可抬颈压额,这样使咽喉部、气道在一条水平线上,易吹进气去。同时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涕、呕吐物,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嘴对嘴吸出阻塞的痰和异物。解开病人的领带、衣扣,包括女性的胸罩,充分暴露胸部。   步骤之二: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捏住病人鼻孔,嘴对嘴将气吹入,然后观察病人胸廓的起伏,每分钟吹气12~16次。如果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可对鼻孔吹气即口对鼻人工呼吸。救护者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气后胸廓略有起伏为宜。   怀疑有传染病的人可在唇间覆盖一块干净纱布。口对口吹气应连续进行,直至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确诊已死亡者方可停止。   有条件者实行面罩人工呼吸法及气管插管加压人工呼吸法,因为这是最有效的人工呼吸法,一般由医务人员实施。

25 B(Breathing) 进行人工呼吸 最好方法:气管内插管 有效而简易的方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面罩给氧 呼吸机 血氧分析

26 术者用置于前额的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用力呼出,直至胸部上抬,然后放松鼻孔
按压:通气 = 30:2

27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 ①注意观察吹气效果。 ②主张长时间低气量慢吹气法 持续时间:1秒以上
③吹气量过大,频率过快可致肺泡破裂,吹起过猛,容易导致胃胀气,诱发呕吐对儿童更应注意,救护者也易于疲劳。 ④注意交叉感染的预防。 胸廓抬举和回落情况,观察有无气道梗阻,及时纠正和处理 这样可减少胃膨胀对膈肌活动的影响。

28

29 E(electricity)-电技术 电除颤(Defibrillation)
1996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双相波体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AED)应用于临床,2000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中国市场

30 电击除颤(电复律) 用较高能量的电流使心肌纤维在瞬间同时除极,重建窦性心律。 迅速电击除颤是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的主要决定因素。
室颤发生后,进行紧急除颤 的时间越早,患者存活的可 能性越大 。

31 电击除颤(电复律) 院外除颤在5分钟以内完成; 医院内除颤争取在3分钟以内进行。 心脏骤停后,每延搁1分钟患者的生存率下降7%-10%。
首次360J(单向), 200J(双向)。 盐水纱垫

32 除颤仪操作 除颤电极不分正负,放置在心脏长轴两端,目的:使通过心脏的电流最大。 电极放置位置: 胸骨右侧锁骨下方——左腋前线、心尖下方
左心前区——背部左肩胛下区

33 1. 电极表面涂以导电糊,或盐水纱垫置于胸壁,以10---12kg将电极压于胸前壁上。
2. 除颤器充电。 3.人员隔离 4.按下开关,电击 5.电击无效后,继续5个周期的CPR

34 D(Drugs)复苏药物的使用 作用与目的 ①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 ②有利于除颤; ③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④纠正代谢紊乱;
作用与目的 ①提高重要器官的灌注; ②有利于除颤; ③预防心律失常发生; ④纠正代谢紊乱; ⑤对心动过缓或停搏者增加心脏 和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35 心肺复苏用药 药物治疗时间 放在CPR、除颤、气道处理之后,以上处理进行后,便可建立静脉输液并给予药物。
用药途径 静脉给药 首选 气管内给药 心腔内给药

36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至关重要! 有气管插管的也可利用气管内给药,可经气管给药的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溴苄胺.*
紧急情况下,静脉和气管内给药的途径无法建立时,才考虑心腔内给药。 心腔内注射不仅打断胸外心脏按压,而且有损伤冠状动脉和心肌,甚至引起心包积血、气胸等危险性。

37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心脏骤停常用的急救药物: 肾上腺素 胺碘酮/利多卡因 阿托品 KCl 硫酸镁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38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加压素? 改善器官灌注,恢复自主循环 首选,兴奋α、β受体。 肾上腺素能使细颤转变为粗颤,电击除颤较易获得成功。
用法:1mg,静脉或气管内给药,每隔3-5分钟1次,每次用量可增倍,直至5mg。 2005指南: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流量、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室颤增幅频率及大脑氧的输送。认为是心脏停搏时与肾上腺 素对比可能同样有效的一线选择用药,在1mg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无效时,可考虑血管加压素40u静脉使用,限1次! 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加压素?

39 利多卡因 1.降低除颤阈,提高致颤阈。 2.有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性。 3.治疗室性异位节律、室扑及室颤。
利多卡因  1.降低除颤阈,提高致颤阈。 2.有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性。 3.治疗室性异位节律、室扑及室颤。 4.用法:50-100mg IV, 3~5分钟重复,总量<3mg/kg。 以1-4mg/min静滴维持。 减慢兴奋的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降低心室肌的应急性,很少产生不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代谢快

40 胺碘酮 ARREST 、ALIVE 研究显示:胺碘酮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入院存活率,对顽固的心室颤动,胺碘酮好于利多卡因;
2002年中国心脏猝死的防治建议中推荐在电复律无效的室颤中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也可使用;

41

42 β受体阻滞剂 艾司洛尔 适用于难治性VT、VF 0.5mg/Kg iv 50~300ug/min ivgtt 维持

43 硫酸镁 适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 用法:25%葡萄糖酸钙8ml+0.9%NS12ml, iv 慢!

44 阿托品 适用于因迷走神经反射刺激所致的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伴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心脏骤停,以及锑剂中毒所致的阿一斯氏征。
用法:0.5mg-1mg静注,间隔15分钟可重复用药。必要时,也可用阿托品1mg-2mg加入250ml-500ml液体中静滴。 解除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增快心律,改善房室传导, 异丙

45 葡萄糖酸钙 适用于高钾血症,拮抗高钾对离子通道的影响 用法:10%葡萄糖酸钙5~20ml, 2~4ml/min iv
解除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增快心律,改善房室传导, 异丙

46 碳酸氢钠 纠正酸碱平衡及代谢紊乱 早期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过早补充碳酸氢钠有可能加重呼吸性酸中毒,10分钟后才给予碱较妥。
用法:首剂为0.5-1mmol/kg(5%碳酸氢钠100ml=60mmol),每10分钟可重复首次剂量的1/2,连用2-3次,一般总量不超过5%碳酸氢钠300ml。 由于心脏骤停后继之引起呼吸停止,因此不合理用,加重 新指南不建议常规使用碱性药物,但对高血钾所致的心脏停搏或危及生命的高血钾时是有效的,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导致的心脏毒性作用碳酸氢钠可预防心脏骤停。

47 3.复苏后治疗 紧急处理 -CPR- 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后 预防

48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复苏后的处理原则及措施 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能 抗心律失常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防止脑水肿 维护其他器官的功能 治疗原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延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49 复苏后心律失常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宜用利多卡因静滴。 缺钾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必须补钾。
复苏后心律失常的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宜用利多卡因静滴。 缺钾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必须补钾。 奎尼丁晕厥时的尖端扭转型室速,应选用异丙肾上腺素静滴或硫酸镁2g静注,必要时随后静滴。 急性心肌炎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不全者,应安置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

50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心脏骤停后,脑组织急性缺血必然导致缺氧性脑损伤,其严重程度与心脏骤停的时间密切相关。
部分病人虽然心肺复苏获得成功,但终因不可逆性脑功能损害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故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

51 脑复苏的措施 提高脑灌注压 降温:冰帽头部降温 32℃ 脱水:利尿、DXM 镇静、防止抽搐 促进脑组织代谢的药物 高压氧治疗
降温:冰帽头部降温 32℃ 脱水:利尿、DXM 镇静、防止抽搐 促进脑组织代谢的药物 高压氧治疗 降低体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或预防脑水肿。 降温宜尽早实施,并以头部降温为主。 降温深度一般以32℃为宜。 可用冰袋放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头部戴冰帽。 并可加用冬眠药物,如用非那根50mg,每4-6小时肌注1/3-1/2量或静注1/4量。 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每8小时静脉快速滴注1次,速尿40-100mg/次,静注。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加强脱水效果,防治脑水肿,应及早应用。常用地塞米松5-10mg,静注,每4-6小时一次。一般用3-5日。 目前用安定10mg静注,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或继以40-1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也可选用巴比妥类等药。 可选用胞二磷胆碱 mg/日,乙酰谷酰胺 mg/日稀释后静滴。 细胞色素C、ATP、辅酶A。

52 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1.停跳时间长或持续低血压,或用大剂量收缩血管药物(NA),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 维持有效心脏和循环功能,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3.在心肺复苏后宜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 4.如心功能和血压正常,但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非因血容量不足所致者,用速尿40-100mg静注。

53 复苏后治疗 紧急处理 -CPR- 4.预后 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防

54 心脏骤停的预后的影响因素 原有疾病的严重程度(慢性、急性) 心功能状态、梗死的部位和面积 抢救是否及时,复苏过程是否顺利
复苏后血压、心律失常、缺血、发热、抽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控制情况 心肌梗死:与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等有关 非心脏性病变 致命性或晚期疾病-预后不良 中毒、电解质酸碱紊乱、低氧血症等 -预后良好

55 -CPR- 复苏后治疗 紧急处理 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后 5.预防
我们今天5大内容,第一,….共150分钟,三节课,(书4页)可见教学目的很明确,一定要好好掌握好这学内容,处理和治疗是重中之重. 所限我们了解一下病因病理和表现.     在家庭中常见的而且情况危急的重症,恐怕非急性心肌梗塞莫属。它来势凶,死亡率高。据统计,急性心梗死亡的病人中,有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二在到达医院前就已死亡,也就是说死在了家中或是送往医院的途中。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张维君医生说,这就是心绞痛增加。她说当你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是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千万不能忍着,尤其是40岁左右的壮年男子。因为目前心梗的发病率在日趋低龄化。而当患者发病时,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家人,在呼救120、等待救护车到来时,一定要做现场急救,因为心源性猝死者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4到10分钟。其间每延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所以,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的来文珍老师说:“‘第一目击者’极少是医生,如果普通人能立刻进行现场初级、徒手的心肺复苏术等急救,便会有更多的生命可以获救。”          心肺复苏术全世界已有明确的规范,且简单易学,在欧美等国,现场救护已被列为中学生必修的课程,而在我国,很多人都不能掌握这一知识技能。面对人口的日趋老龄化、心脑血管病人的增多,中国人急需补上这一课。为此,市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培训中心不久前面向社会开展了现场救护培训,已有100余位市民自掏腰包,花钱去学急救知识。在这家培训中心,记者了解到,16学时的课程,心肺复苏术要讲上8小时。来老师说:当家人发生心梗时,除了马上含服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外,要让病人就地采取半卧位或平躺休息,保持安静,不可乱搬动。如果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就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它包括将病人头部后仰,保持气道通畅,要将病人放在平整坚硬的地方,然后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对心脏进行挤压,口对口吹气实施“人工呼吸”。她强调这些技能要经过学习培训,才能正确地加以掌握。 病因及临床表现 预后 5.预防

56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如何预防心脏性猝死是当今心血管界所面临的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猝死的发生是瞬时的,但导致猝死出现的过程是长时间的。

57 有证据提示心脏性猝死是能够预防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在过去的四十年,针对冠脉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使得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58 能有效预防心脏猝死的药物或措施 抗血小板治疗(CHD) β-受体阻滞剂(MI、DCM) 降胆固醇治疗-statins(CHD)
ACE抑制剂、 α、β受体阻滞剂(HF) 胺碘酮(PMI) 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

59 心脏猝死预防分层 一、低危人群:无心脏病的基础,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二、中危人群:无心脏病的基础,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三、高危险人群:有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60 小 结 1.心肺复苏应争分夺秒。 2.心肺复苏中最为重要的是 心脏按压和电复律。 3. 保证生命链不断裂,同时兼顾保护心、肺、脑、肾功能。

61 THANKS


Download ppt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