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2 本章内容 绝对优势理论 1 比较优势理论 2

3 教学目标 理解绝对优势理论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内容 掌握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5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6 绝对优势论(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为绝对成本论。
1776年3月9日,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问世,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7 绝对优势论的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逐渐展开,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大陆的两个对手——法国和西班牙。但产业革命的充分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重商主义及其保护政策的抑制。 在重商主义制度下建立的经济特许和垄断制度已经暴露了效率低下的弊端,阻碍了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在国民经济各领域迅速发展的强烈愿望。其中最集中的矛盾正是在对外贸易领域。

8 绝对优势论的基本假设 理论分析模型:2×2×1静态模型,即两国、两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生产技术特征:投入的边际产量固定,平均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交易成本:不存在,主要是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要素流动性: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际流动。 市场结构特征:完全竞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

9 绝对优势论的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 国际分工是交换的结果,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其基础是自然优势(有利的自然禀赋) 或获得性优势(后天的有利条件) ,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处于比别国有利的地位。 贸易所得:贸易参与方双赢。 贸易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

10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斯密的论证步骤 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 交换产生分工 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

11 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生产酒和毛呢两种产品
分工、 交换前后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毛呢产量 (单位) (人/年) 分工前 英国 1 120 80 葡萄牙 90 110 世界合计 2 210 190 分工后 2.5 200 2.222 1:1交换后 2.5-1=1.5 =1.222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葡萄牙应该分工生产酒,英国应该分工生产毛呢。

12 自给自足 VS 自由贸易 产出 英国:1单位酒+1单位毛呢 葡萄牙:1单位酒+1单位毛呢 产出 英国:0单位酒+2.5单位毛呢
葡萄牙:2.222单位酒+0单位毛呢 消费 英国:1单位酒+1单位毛呢 葡萄牙:1单位酒+1单位毛呢 产出 英国:1单位酒+1.5单位毛呢 葡萄牙:1.222单位酒+1单位毛呢

13 对绝对优势论评价 缺陷 进步意义 绝对优势论关于分工与交换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 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绝对优势论仅是一个特例,并不带有普遍意义。 进步意义 为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理论奠定了基础。 代表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倾向。 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14 第二节 比较优势论

15 比较优势论提出的背景 比较优势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也称为比较成本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32) 提出。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16 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李嘉图模型

17 图(a)的纵轴表示葡萄酒的数量,横轴表示毛呢的数量。90单位的葡萄酒和80单位毛呢之间的连线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国家用给定的生产资源生产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的所有可能性。直线的斜率表示生产两种商品需要的劳动量的比率,也就是没有贸易的情况下国内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

18 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论点 基本分工原则: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1) 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
(2) 国际分工的原则是比较优势。 (3) 贸易所得:双赢。 (4) 贸易政策取向:自由贸易与完全竞争。 “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 --李嘉图

19 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生产酒和棉布两种产品
分工、 交换前后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投入 棉布产量 (单位) (人/年) 分工前 英国 1 120 100 葡萄牙 80 90 世界合计 2 200 190 分工后 2.2 220 2.125 170 1:1交换后 2.2-1=1.2 =1.125 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英国应该分工生产酒,葡萄牙应该分工生产毛呢。

20 对比较优势论评价 缺陷 进步意义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 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理论基石。 限于静态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 ---萨缪尔森 缺陷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 限于静态分析,忽略了动态分析。 掩盖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进步意义 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理论基石。 推动自由贸易成效卓越。 表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21 思 考 题 1.为什么说绝对优势理论符合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比较优势可以解释哪些经济现象?


Download ppt "第三章 古典贸易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