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諸神巡行: 台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第四單元:諸神巡行:臺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諸神巡行: 台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第四單元:諸神巡行:臺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諸神巡行: 台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第四單元:諸神巡行:臺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 一、如何從木柵人觀點認識木柵 隱藏的木柵 最容易被外地人認識的 木柵地標 1.1 木柵印象 1.2 另外半個木柵
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

3 最容易被外地人認識的木柵地標 指南宮 政治大學 貓空茶園 文山區公所 台北市動物園 Flickr Nomad@Live
Flickr S.L.YANG Flickr Flickr Ray Yu Flickr KHT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作者: 林惠娟。本作品轉載自

4 另外半個木柵 張姓人的信仰:張尪公 (張巡、許遠) 木柵人 張姓種茶人家 張姓賣茶者 Flickr Melanie Cho
痞客邦-廟會旅行部落格,作者: stiga96。 NOW news 今日新聞網,作者: 王以瑾。本作品轉載自

5 2. 移居與定居的神明 集應廟奉祀雙忠: 安溪大坪有張、高、林三姓,共同信仰的就是張巡和許遠 分爐神話:
移居台北後,北投和景美的高姓、萬隆林姓、淡水和木柵張姓,各自建立的都一律稱為「集應廟」。 Wikimedia Commons 賴亮名 痞客邦-廟會旅行部落格,作者: stiga96。

6 3. 「迎老祖」的迎香遶境 迎老祖: 北投高與景美高、淡水張與木柵張,兩地宗族之間的聯繫方式。
5=4+1: 北投集應廟到景美集應廟迎請老祖回廟駐一年,景美高到北投迎回駐四年。 9=7+2: 淡水張姓有二房各建集應廟(義山、坪頂),到木柵迎回老祖各輪駐一年;木柵張再來迎回駐七年,因木柵(街上與山上)共有七房。 遶境:每次迎老祖後都要在北投或景美、淡水或木柵巡遶,目的是「合境平安」

7 迎老祖照片集錦 景美迎香 木柵迎香 政治大學 李豐楙 政治大學 李豐楙

8 1、宗教之境的空間模型 二、境的模型:神道信仰中的文化空間 ①公廟 ②神明會
有公廟或角頭廟者,如集應廟就是木柵、景美、萬隆的公廟,雖然所崇拜的神明被稱為張尪公、高尪公。 無廟者則以神明會的形式,如木柵鄭姓則是拜關帝的神明會。 ②神明會

9 2、境的完整模型: 遶境的雙重空間 二、境的模型:神道信仰中的文化空間 ①有形之境 ②無形之境
標誌歷史記憶中移民開發的區域範圍。 境主(尪公)所巡視的範圍,即派遣五營兵將防衛的定居地,此即宜於人居之境。 ②無形之境

10 3、中央與四方的空間模型 二、境的模型:神道信仰中的文化空間 ①中央 ②四方
公廟或角頭公廟的境主率中營所駐守之地,土地的守護者即福德正神。 四個營頭(東營、南營、西營、北營)的駐紮地,在四營之內即是社內,之外就是社外。 ②四方

11 城隍原來比照行政等級的科層制,地方官需依例行香,如台北城隍(有官祀,也有民祀);城隍下有土地。(朱元璋的洪武定制)
二、境的模型:神道信仰中的文化空間 4、土地與五營、城隍與土地 ①都城、都市型 城隍原來比照行政等級的科層制,地方官需依例行香,如台北城隍(有官祀,也有民祀);城隍下有土地。(朱元璋的洪武定制) 境主與土地、五營,公廟主祀及陪祀、配祀神有年例的千秋聖誕(神明生);土地則有土地公生(崇德報恩之祀);五營則每月的初一、十五犒軍。 ②村莊、聚落型

12 三、空間的跨越:從傳統到現代的宗教之旅 1、跨境的需求 2、超自然的權力 3、從階序到平等關係

13 三、空間的跨越:從傳統到現代的宗教之旅 1、跨境的需求
南鯤鯓代天府 北港朝天宮 1、跨境的需求 漢人社會並不存在西方宗教 的聖地與朝聖之行,但是在 帝制時代卻以宗教活動為跨 境的理由,以此合理化其 「聚眾」的行為;而民主化 時代民眾就愈方便跨境的往 來、民眾的交陪,從而活絡 人際關係、促進觀光旅遊, 此即宗教之旅的形成及意義。 如南鯤鯓代天府或北港朝天 宮等,在地理位置上雖然偏 僻或是小鎮,卻是觀光的宗 教聖地。 Flickr luckyroger Flickr indigosky526

14 三、空間的跨越:從傳統到現代的宗教之旅 2、超自然的權力 保儀尊王的遶境
地方性的公廟與轄境的關 係,就是境內各廟按其性質 共有或分別各有其境,此即 台灣學界常用的「祭祀圈」 觀念,如木柵、景美各有保 儀尊王的遶境區域;若要跨 出境域就需恭請「老祖」, 這種超自然權力才能超越世 俗的權力關係,如地方社團 或各房的宗祠。 痞客邦-廟會旅行部落格,作者: stiga96。 痞客邦-廟會旅行部落格,作者: stiga96。

15 三、空間的跨越:從傳統到現代的宗教之旅 3、從階序到平等關係
北港進香 大甲往新港進香 在台灣定居後,原有的鄉土神 若不能滿足民眾,就會出現分 香廟、子母廟,或是地位較高 的聖廟,都在廟宇間形成階序 關係,故香火較興旺的母廟、 聖地,就成為前往進香、刈香 的目的地。晚近各廟的自主意 識較強,彼此的關係發生變化 後,就依平等關係而強調「會 香」。這種情況就像白沙屯的 北港進香與大甲前往新港的宗 教之行。 Flickr

16 四、空間的擴大:從主辦廟到交陪廟的區域變化
閩、台王爺的雙重職能 行瘟與解瘟 一指瘟疫流行的傳染現象 一指執行懲罰的天行使者、瘟使者,同時也職掌解除瘟疫之任 代天巡守 1.王爺的代天巡狩 道教至今仍延續五瘟主(五帝、五府千歲)、十二行瘟王的經典傳統,但是禮生(禮祝之儒)仿造帝王的巡狩禮制,改造為代天(天子=天帝、天公)下地(地方=人間)執行巡查的職務

17 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2006),《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資料彙編》-圖片。依據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18 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2006),《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資料彙編》-圖片。依據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19 在屏東、台南兩地 保存定期性的迎王祭典 Wikimedia Commons Luuva

20 政治大學 李豐楙 慶安宮正殿改作代天巡狩的王府

21 政治大學 李豐楙 聖母廟所改建的行臺

22 行轅為王爺的駐蹕所在 政治大學 李豐楙

23 四、空間的擴大:從主辦廟到交陪廟的區域變化
如東港迎王的王駕遶境,從鎮內三區遠到相隣的農村 或如西港香的香境在近來數科從96村到百餘村落 超越地方官(地方神明) 的巡察使 仿效帝王親巡或代帝王巡 查的宗教設計,就是想襲 用代巡王爺、巡案的遣派 使身份,既可包裝、掩飾 不被列入祀典的行瘟王神 格,也可超越地方神明 (官僚制、科層制)的祭 祀圈限制,成為跨越村境 領域唯一的可能。 政治大學 李豐楙 Flickr gwai

24 四、空間的擴大:從主辦廟到交陪廟的區域變化
王府前會同的各村神轎、陣 頭 百餘莊廟均需各出神轎與陣 頭到王府前,就是禮祝之儒 仿效帝王巡狩的會盟與閱射 (即閱兵)禮儀,代巡就是 領令(王令的令牌)後,所 有的神轎、陣頭依盟約陪同 回訪所有的莊廟。在廟埕前 神轎需一一拜廟,而文武陣 頭也需擺陣表演驅除、豐饒 性儀式。 宋江陣 跳車鼓 八家將 詩意閣(藝閣) Wikimedia Commons 伊蓝 Flickr li-penny Flickr apriltangboy Flickr darkensiva

25 五、常與非常:社會生活中所展現的兩個世界觀
文字學、語言學觀點 「常」的造字就如「裳」字,意指日 常時間內工作服飾的文化象徴,即生 產之鏡反映的生產勞動,表現工作倫 理中的社會秩序:結構;而反結構、 反秩序即「非常」,乃以非日常性的 禮服、休閒服作為文化標誌,借由慶 典的嚴肅性儀式合理化其遊戲行動。 常或从衣 漢典/漢語字典:常;說文解字: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漢典/漢語字典:常;說文解字: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26 五、常與非常:社會生活中所展現的兩個世界觀
儒家的經典依據:射箭原理中的張弛哲學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 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蜡, 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 而不張,文武不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禮記•雜記下》)兩千多年來帝制中國的儒家官 僚,在制定工作與休閒的社會生活準則都以此為據, 而蜡祭的年終祭典成為所有廟會慶典的典型,合法化 其狂文化的經典依據。

27 五、常與非常:社會生活中所展現的兩個世界觀
遊戲作為文藝、文化創作的活水源頭 相較於西方的遊戲理論、嘉年華理論,中華文化形成其狂 歡文化的本土理論,就是依據節慶與廟會:年例的週期性 慶典,配合節氣、月令的通過儀式以區隔於日常生產活 動;而間隔愈大、距離愈遠的廟會,則愈加強其狂歡的熱 鬧程度。民俗技藝即以此為載體,民間藝人既傳承又創造 其諸般民藝,而參與的民眾則共同進入「若狂」的境界: 共樂樂;只有子貢們「未知其樂」,所以真正創造狂歡的 文化參與者,才是孔子所許可的曾點之樂。

28 六、未終之曲:節慶之美與廟會之歡 1 東方人的遊戲作為一種地方知識,在週休1•5或2 日與工作4•5或4日的7日制之前,由常與非常所象 徵的生產與遊戲,乃依二十四節氣形成其社會生活 的節奏感。在近百年來民間社會兼容了東、西兩種 社會時間。

29 六、未終之曲:節慶之美與廟會之歡 2 儒家亟欲將神道作為設教的工具,帝制王朝即以國 家權力在祭祀權上加以體制化,進行自上而下的控 制;而民間則巧妙的聚眾同樂,以節慶廟會合理化 其狂歡文化,並在活動中保存其藝術的創造力,如 電音三太子的新民藝。

30 六、未終之曲:節慶之美與廟會之歡 3 從祈求「合境平安」的遶境到跨境的宗教之旅, 古今都亟需神道展現其超自然的權力,才能有 效超越世俗的政治、社會權力。這種民間社會 所表現的經驗與智慧,曾被用以對抗專制政權 的政治控制,現在則被使用在平衡現代社會的 世俗化體制,民眾亟需以此保存其創作的活力, 並享有維繫其民族傳統的快樂形式。

31 〈諸神巡行:台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報告結束,敬請指教! Flickr sucofang 番薯國

32 版權聲明 頁數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36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3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作者: 林惠娟。本作品轉載自 Flickr,作者:KHT。本作品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2.0版授權釋出。 Flickr,作者:Ray Yu。本作品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0版授權釋出。 Flickr,作者:S.L.YANG。本作品轉載自

33 頁數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4 NOW news 今日新聞網,作者: 王以瑾。本作品轉載自 Flickr,作者:Melanie Cho。本文轉載自 痞客邦-廟會旅行部落格,作者: stiga96。 5 本作品轉載自Wikimedia Commons,作者:賴亮名 瀏覽日期2012/03/22,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版授權釋出 7 政治大學 李豐楙 政治大學 李豐楙

34 頁數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3 14 15 17 18 Flickr,作者:luckyroger。本文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2.0版授權釋出。 Flickr,作者:indigosky526。本作品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0版授權釋出。 14 痞客邦-廟會旅行部落格,作者: stiga96。 15 瀏覽日期2012/03/22,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0版授權釋出。 Flickr,作者:weifly。本作品轉載自 17 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2006),《明清福建五帝信仰研究資料彙編》-圖片。依據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18

35 頁數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19 20 21 22 23 24 本作品轉載自Wikimedia Commons,作者:Luuva
瀏覽日期2012/03/22,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版授權釋出 20 政治大學 李豐楙 21 22 23 Flickr,作者:gwai。 本作品轉載 瀏覽日期2012/03/22,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0版授權釋出。 24 Flickr,作者:li-penny。 本文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2.0版授權釋出。 本作品轉載自Wikimedia Commons,作者:伊蓝 瀏覽日期2012/03/30,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版授權釋出

36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頁數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24 Flickr,作者:apriltangboy。本文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2.0版授權釋出。 Flickr,作者:darkensiva。本文轉載自 瀏覽日期2012/03/21,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2.0版授權釋出。 25 漢典/漢語字典:常;說文解字: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瀏覽日期: (漢典內容由龍維基提供,採取創用CC2.5中國大陸版釋出 26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禮記》雜記(下) 31 Flickr,作者:sucofang 番薯國。 本作品轉載 瀏覽日期2012/03/22,本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0版授權釋出。


Download ppt "諸神巡行: 台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第四單元:諸神巡行:臺灣漢人的宗教世界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