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凌庵 陶 Modified 7年之前
1
应用信息技术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福荫 Tel:
2
指导思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未来10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关键阶段, 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 关键阶段。
3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生产工具的网络时代。 国际互联网 天空下。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 进行信息交流、合作与创新。
打破种族、国家、文化、语言等的差异和隔阂, 让全人类共处于同一片 天空下。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 进行信息交流、合作与创新。 让学生走出地域局限,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课程;让山区与城里、海岛与平原、西部与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 经济发达地区、身体不健全与身体健全的学生,站在国际互联网同一起跑线上。 知识经济:把信息和知识作为最重要资源。 数字化社会: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学习、思维方式 。
4
(2010-202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战略目标:
( 年) 战略目标: “二个基本一个进入”: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5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 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年) 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才能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才能实现教育跨 越式发展。
6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总体发展目标: “三个基本两个显著”:
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 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 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 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 息技术与教育发展融合的水平显著提升。 “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7
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任务 基础教育信息化 现状: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任务:重在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促进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从“上得起学”到“上好学”, 把教育公平从“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推进。 职业教育信息化 现状: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低,校校通尚未实现。 任务:重在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8
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任务 高等教育信息化 现状: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有限,应用水平不高。
任务: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 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 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化与教 育质量全面提高。 继续教育信息化 现状:网络办学初步实现,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完成. 任务:重在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9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提出了为实现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需在近期启动、实施的
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并开展前瞻性试点 示范的5项行动计划,将其作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抓手和 要求的具体化。 1.资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a.建设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b.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c.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10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2.应用--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a.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 b.高校数字校园建设。
c.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 3.管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a.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b.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c.推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d.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
11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4.发展能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a.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学媒体与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能力) b.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 c.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 d.增强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培养能力。 5.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a.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b.国家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建设。 c.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建设。 d.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
12
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发面向各级各类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和在线课程,实行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 建设教育技术能力在线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指导交流社区。 到2015年,建立1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健全32个省级培训基地,形成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范围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 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3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50%的管理人员完成初级培训。 制订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标准,开发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相关课程。 ---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又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3
“全媒体”教育技术工作者 信息时代呼唤打造“全媒体”教育技术工作者: (1)具有很强的媒介融合能力:
文宣能力、表达能力、摄影能力、电视能力、网络能力…… (2)具有很好的综合素养: 思想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
14
使用新媒体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 《广卅市中学生新媒体状况调研报告》 ----广州市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心 2012
在课余生活“你最常做的事”? 75.85%选择上网 53.43%选择上网玩游戏 50.84%选择上网玩微博 在课余生活“你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 80 %使用QQ或MSN 42.65%使用微博 42.19 %使用手机短信
15
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使命 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 开发潜能的认知工具 自我测评的学习反馈工具 创设情境的情感激励工具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全面、全体、个性发展 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 创新工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加快国家教育信息化进程
16
新技术新媒体 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Web2.0技术、 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
人工智能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 虚拟现实使人梦想成真。 互联网使地球从圆变平。 物联网使数字地球变成智慧地球。 移动网使使办公学习变得无处不在。
17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 2.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Robot)、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18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仿真情景的人工世界。人们戴上特殊的头盔和数据手套,可以和人工世界的仿真情景发生交互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使人们置身于虚拟实景世界中,亲临其境,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
19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摸拟现实世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高难度的军事、航天、核电、医疗模式培训及设计、艺术、娱乐等多个领域。如宇航员体验太空飞行中失重的滋味;核电站技术人员体验核辐漏危机处理;实习医生体验开刀…
20
Web2.0 Web2.0 1、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2、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3、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 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21
Web2.0 Web2.0技术 主要包括: 博客(Blog) 微博(Microblogging)、博文、帖子、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代”
百科全书(Wiki) 社会网络(SNS) 即时信息(IM:QQ、MSN) 网摘(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 ) RSS(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P2P(为“对等”、“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 Point to Poin) ……
22
Web2.0 自媒体“全民皆记者时代” : 当你的微博粉丝超过100个, 你就是一本内刊; 超过1000个,就是一个布告栏;
超过1万个,就是一本杂志; 超过10万个,就是一份都市报; 超过100万个,就是一家电视台; 超过1000万个,就是一家省级卫视; 超过1亿个,那你就是CCTV。 …… 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 每个人从自已获得的资讯中, 对事物做出不同的判断。
23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 将在远程位置(云中)大规模的计算机阵列连接成一个向全球用户提供计算机服务的社会化机构,用户只需要一个能够上网的设备,就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计算机服务。
24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重要特点与作用: 1.互联网计算: 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 管理、调度和协同计算。
2.云服务:云资源、云管理 云上有大量数据存储; 有大量软件和服务置于云中; 应用虚拟化技术使资源按需分配; 可以通过各种设备来获得。 这是最具活力的新一代IT技术。 个人是否拥有计算机已不再重要, 也不需要购买和在电脑中安装大量 套装软件。 显然云计算将改变传统以个人计算 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最终改变人 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 的方式。 Cloud Computing
25
教育云服务 互联网 CCBE 多种学习媒体
26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7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例如:把传感器嵌入 装备到电网、机场、铁路、桥梁、大坝、油管、家居、食品、动植等各种物体中,实现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28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9
“三网”合一
30
移动互联网:办公学习 无处不在 智能手机 手提电脑 平板电脑移动媒体 移动学习 移动办公 手写板+触摸屏+电脑
31
泛在学习:Ubiquitous-Learning
信息化:人类的第二次进化
32
更新教学观念变革教与学方式 更新教学观念,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 技术的应用,运用多种教与学方法,探索新型
的教与学模式,提高教与学效果。 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鼓励式、启 发式、 任务式、问题式、主题式、探究式、讨论式、 比利时 参与式、设计式、建构式、创建式 …… 罗汶大学雕塑 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案例学习、 游戏学习、项目学习、实践学习、评价学习、 反思学习、服务学习、创新学习……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33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课程与教材的数字化改造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必不可少的重要 环节。但这只是外显的表层应用,并不是真正的融合创新。
重要是变革教与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互动教学方法的研究,从面 向课程信息化内容建设,转向面向课程信息化学习方式与过程设 计,设计合适的学习工具、学习环境,关注真实情 境与虚拟学习 空间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互动方式相互结合的研究。从而,促进学 生自主互动学习能力发展,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是融合“技术—教学法—学科知识”理论,是指导如何开展信 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互动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的前沿热点之一。 《高校师范生TPACK水平提高的设计学习模式研究》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课堂学习 的混合,使学生能够拥有在线学习的经验。帮助学生适应信息技 术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建立新的在线参与式学习模式,通过混合 学习活动提升课程与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混合学习活动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35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互动教学的教改 实验不仅仅停留在一节课实验,更重要是在
主题教学单元进行教改实验,集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教改实验。 以多媒体计算机、通讯网络为核心技术, 集传统技术、视听技术、信息处理技术、 融合技术于一体的教改实验。
36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上网查询,得出结论 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探究学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收集证据 (1)途径一:回忆已有知识 (2)途径二:阅读资料与网上查询 (3)途径三:虚拟实验 进行证实、证伪、试错的探究实验, 在师生充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37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利用网络通信进行协作学习 围绕主题,分组分工,合作学习 上网搜集,协作讨论,得出结论
由竞争性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共同发展 的合作学习 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创造性实践性学习 创造多媒体作品
38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式、发现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辨证思维
重要的搜索引擎,智慧教室 有利于培养横纵思维
39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优秀多媒体课件,电子书包 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 基于计算机课件的开发工具平台 有利于培养直觉思维
例如:“几何画板”:数学工具平台,数学思维实 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
40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您能否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资源,让师生进行协作探 究,对新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感受合作的 愉快与发现的惊喜?
41
衷心祝愿 各位同行协同创新,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共同成长携手前进!
42
谢 谢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