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全球冷戰結構下 博物館場域中的「離散」博物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全球冷戰結構下 博物館場域中的「離散」博物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球冷戰結構下 博物館場域中的「離散」博物館:
全球冷戰結構下 博物館場域中的「離散」博物館:    台北故宮博物院 (1950s-1980s) 賴嘉玲. 2008

2 國立(台北)故宮博物院

3 歷史脈絡 國立故宮博物院前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於 1925年10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所建立的故 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前身為中華民國政府於 1925年10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所建立的故 宮博物院。 1933年為躲避日本侵略,故宮博物院文物 南遷,經過多次遷移,經過上海、南京、 安順、重慶、樂山、峨眉等地。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南遷文物運抵南 京。

4 歷史脈絡 而1948年因國共戰亂,中華民國政府將故 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精品運往臺灣以避戰亂 。
而1948年因國共戰亂,中華民國政府將故 宮博物院南遷文物精品運往臺灣以避戰亂 。 1965年11月12日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的現址落成,為了紀念孫中山(孫逸仙) 先生,因而定名為「中山博物院」;一般 為了與「北京故宮」有所區別,所以俗稱 「台北故宮」。 (完整故宮歷史請參閱維基百科)

5 歷史背景與社會結構 中華民國與其在戰後台灣的連續性與分裂 性。 共產中國與國民黨台灣在冷戰結構下的競 爭。 國際博物館組織與國際旅遊的出現。

6 歷史背景與社會結構 博物館制度:隨著博物館館員與帶有歷史 與系譜印記的文物的大量移置轉譯來台, 不只為多項文化轉譯的表現之一,更因博 物館與歷史文化正當性之高度相關性,讓 此博物館制度與呈現的轉譯,在國內與國 外尺度上,都佐證與宣稱與中國的歷史之 連續與正當性。

7 歷史背景與社會結構 國民黨中國將自己視為傳統文化的忠實捍 衛者,而在台灣發起了「文化復興運動」 。
國民黨中國將自己視為傳統文化的忠實捍 衛者,而在台灣發起了「文化復興運動」 。 故宮博物院先前的珍貴收藏品,期不僅涵 蓋五千年歷史,起具有代表各歷史時期風 格的高品質文物,是不折不扣光榮中華文 化史的最佳見證。

8 歷史背景與社會結構 當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在國際上惡名昭彰之 時,台北故宮則在國際上被認之為中國文 化傳統的捍衛者,中國文明忠實的保衛者 。
當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在國際上惡名昭彰之 時,台北故宮則在國際上被認之為中國文 化傳統的捍衛者,中國文明忠實的保衛者 。 除了冷戰的國際政治架構之外,尚有其他 與博物館更直接的跨國文化制度中介故宮 的發展。

9 國際博物館組織與觀光制度的興起 1.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開啟了全世界博 物館在普遍的原則與目標下的跨國連結。 它不僅幫助博物館跨國界的交流,也強置 一組博物館的跨國原則在全世界的博物館 之上。它的存在建立調節判斷與正當化博 物館應然為何的普遍性。 博物館定義:一個博物館應為一永久的機 構,其目的為保存,研究有關藝術、歷史 、科學和工藝的蒐集品,並為公眾的娛樂 與教育的意義而展覽。

10 國際博物館組織與觀光制度的興起 2.故宮的館員都是透過參加油聯合國教科 文組織與美國的基金會,以及國際性博物 館協會所支持主辦的國際性活動中,接受 所謂的專業訓練。 3.Urry:1960年代中期以後,大眾旅遊已 成國際化,幾乎所有潛在的觀光點都被放 置在同一組國際平台上,被互相比較與競 爭,而博物館也已連繫上國際大眾旅遊的 成為主要的旅遊觀光點。

11 國際博物館組織與觀光制度的興起 旅遊導覽書所賦與博物館的「官方」層級 、博物館的參觀人次作為「實際」層級和 文化權威所賦與博物館的「正當化」層級 ,此三者若合符節,國際觀光旅遊則令博 物館的競爭提昇在國際的尺度上。 前面所提的三重力量組構了台北故宮與台 灣博物館場域所居的權力場域形構。

12 台北故宮與台灣博物館場域的形成 每一場域的出現都需要足夠的生產者與消 費者,以及特定的地點,以支撐成熟的社 會條件。
每一場域的出現都需要足夠的生產者與消 費者,以及特定的地點,以支撐成熟的社 會條件。 美援解決了財政困難並提供故宮博物院的 本館建築與儲藏空間的建築經費。 外國觀光客(特別是日本與美國)提供台灣 各博物館的消費者。

13 收藏品、收藏實踐與收藏家 故宮首要的博物館資本即為其收藏,收藏 的數量與品質,影響但並不保證博物館收 藏的價值。收藏品的歷史(期起源與收藏 過程)也加值其價值。 收藏所代表的歷史年代長短,館藏得以包 含涵蓋各項分類類目的完整性,特別種類 的收藏,中國史中各朝代的文物代表的涵 蓋度,收藏的資源與歷史。

14 收藏品、收藏實踐與收藏家 當故宮自一皇室博物館轉型至一國家文化 博物館,它的收藏必須破解帝王品味的收 藏版圖,而擴展至一系列自新石器至今的 中國文化收藏。

15 保存 1.溫度濕度的控制,包括對不同材料調適 的可能。 2.防火與防竊,對參觀者、設備的控制以 及二十四小時展品安全的警備。
1.溫度濕度的控制,包括對不同材料調適 的可能。 2.防火與防竊,對參觀者、設備的控制以 及二十四小時展品安全的警備。 3.對毀損藏品的修復與再製的技術。 現代博物館的科學面向,並不與傳統的保 存相矛盾,傳統的保存必須透過博物館的 現代技術。

16 研究與展示 故宮研究集中在亞洲與中國藝術史、博物 館學與一般中國史。
故宮研究集中在亞洲與中國藝術史、博物 館學與一般中國史。 故宮變成與全世界專精於中國藝術史、中 國通史的學術機構與博物館連接的節點, 在這網絡之中,博物館學的知識也在其中 連通流動。 公開展示也建構一重要型式的「博物館資 本」,期包含了博物館建築、展覽與出版 等側面。

17 研究與展示 故宮原址展示仍在紫禁城,另一種「脈絡 化」的展示則由台北故宮作為代表。
故宮原址展示仍在紫禁城,另一種「脈絡 化」的展示則由台北故宮作為代表。 建築本身為博物館的意象指標。故宮建築 是一種文化實踐,在文化復興運動下,故 宮應為一運用中國空間哲學的璀璨建築。 故宮的研究員與收藏品一樣,分成三個主 要的部門處室:書畫、古物、圖書文獻。 收藏的分類緊緊的鑲嵌於故宮組織的分門 ;它將展覽的分類從屬於收藏分類之下。

18 地點與參觀者 1.對外國觀光客的方便性→台北 2.較好的保存條件→郊區 觀光客是受藏價值與展覽品的證言者,對 博物館是非常重要的。
觀光客是受藏價值與展覽品的證言者,對 博物館是非常重要的。 博物館餐館者有著不同的文化能力來理解 藝術作品,其與參觀者在國境內的社會起 源與教育背景極有相關。

19 地點與參觀者 在不同國家的參觀者有著不同的博物館消 費能力,取決於所謂的「國家文化資本」 其深受個別國家的教育系統與藝術傳統所 影響。
在不同國家的參觀者有著不同的博物館消 費能力,取決於所謂的「國家文化資本」 其深受個別國家的教育系統與藝術傳統所 影響。 日本觀眾事故宮文物的景仰者,歐洲觀眾 到是真正的仲裁者。 先進國來的參觀者,即使擁有較低的文化 資本,在這跨國博物館參觀實踐中,卻比 起後進國的參觀者,享有較高的象徵資本 來對博物館進行判斷仲裁。

20 結語 歷經了動盪的過去、長途的遷徙。在當時的統治 者,所堅持的政治思維下,原本應該長住在北京故宮
的文物,隨著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一起遷往台灣。只 因為這批文物,象徵了統治者的歷史延續,統治的正 當性(如:漢朝的玉璽)。 但是,在過去的兩岸政治對立下,在故宮中陳列 的文物,僅能部份的、片段的展現文化的延續。卻也 象徵台灣文化與大陸的歷史連結,是不可分割的。


Download ppt "全球冷戰結構下 博物館場域中的「離散」博物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