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第一节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一、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 1、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可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中原定居农业文化。
2
2、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线为边际线。
3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 一线,它同时也量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是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4
3、在游牧——农耕界线的长城各关口自古进行着“茶马互市”的物质交换活动。
5
4、明长城的路线走向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这说明,长城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与游牧这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
6
二、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的交融
1、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定居农耕文化的特征: (1)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 (2)与汉族“安土重迁”的生活方式不同,游耕民族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 (3)南方山地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于不成熟水平。
7
2、历代王朝对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设官治理、羁縻柔远政策与强硬镇压并重;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教化。对于这些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3、移民在促进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8
4、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同样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是游耕民族“汉化”程度日益加深,以至某些支系消失于汉族之中。另一方面,与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汉人,也出现了“夷化”现象。
9
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贡献 (一)经济生活
10
(二)衣着服饰 胡服 旗袍马褂
11
(三)日常起居 马扎子
12
(四)音乐舞蹈 石磬
13
铜鼓
14
羌笛 手鼓
15
箜篌 笙
16
琵琶
17
唢呐 铜钹
18
胡琴 马头琴
19
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民族风俗舞蹈 古典娱乐舞蹈
20
(五)文学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蒙古族也有长篇史诗叫《江格尔》,维吾尔族有长篇韵文巨著《福乐智慧》和家喻户晓的《阿凡提的故事》。
21
《格萨尔王传》画像 《江格尔》画像
22
《福乐智慧》 《阿凡提的故事》
23
(六)史学 蒙古族人用蒙文创作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巨著。 西藏史学家宣奴贝所著的《青史》。
24
《蒙古源流》 《元朝秘史》 《蒙古黄金史》
25
(七)医学 藏族的医学及其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26
回族有许多杰出人物,如元代天文学家扎马鲁,明代航海家郑和,进步思想家李贽都是回族人。
(八)其他 布达拉宫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 《藏文大藏经》 藏传佛教至今在宗教界影响甚大。 回族民歌“花儿”,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回族有许多杰出人物,如元代天文学家扎马鲁,明代航海家郑和,进步思想家李贽都是回族人。
27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汇 一、中外文化第一次大交汇:汉代--唐代 (一)外来文化主体 1.西域(即中亚和西亚)文化 2.南亚次大陆文化。
28
(二)内容 中国文化从汉代开始,进入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期。 南亚次大陆的佛教文化是汉唐时期输入中国的文化的主体。
29
二、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明万历年间至今 (一)外来文化的主体:欧洲 (二)内容 1.和平传教、学术传教宗旨的确立
(1)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2)鸦片战争后 (3)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 (4)1898年戊戌变法 2.明朝末年对欧洲学术文化的吸收
30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半岛的影响及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1.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东邻,中国文化在那里也早有传播,且影响显著。 (1)文字:片假名与平假名
31
空海像
32
(福建宁德市霞浦县赤岸村空海大师纪念堂前)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边的赤岸村,为当年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的第一个登陆点。
空海石像 (福建宁德市霞浦县赤岸村空海大师纪念堂前)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边的赤岸村,为当年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的第一个登陆点。
33
空海的书法
34
阿倍仲麻吕诗碑(江苏省镇江) 在西安之仲麻呂像
35
あア かカ がガ さサ ざザ たタ だダ はハ ばバ ぱパ まマ やヤ らラ わワ
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蓝色为片假名,其他为平假名) ※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ア かカ がガ さサ ざザ たタ だダ はハ ばバ ぱパ まマ やヤ らラ わワ あ 行 a い 行 i いイ きキ ぎギ しシ じジ ちチ ぢヂ ひヒ びビ ぴピ みミ いイ りリ いイ うウ くク ぐグ すス ずズ つツ づヅ ふフ ぶブ ぷプ むム ゆユ るル うウ う 行 u えエ けケ げゲ せセ ぜセ てデ でデ へヘ べベ ぺペ めメ えエ れレ えエ え 行 e お 行 o おオ こコ ごゴ そソ ぞゾ とド どド ほホ ぼボ ぽポ もモ よヨ ろロ をヲ
36
(2)史学:《大日本史》
37
(3)佛教
38
鉴真与弟子
39
鉴真纪念堂 大明寺鉴真坐像 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两国人民在扬州共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为兴建鉴真纪念堂奠基。1973年,纪念堂建成,由门厅、碑亭、回廊和正堂组成,建筑形式着意仿唐,门、亭、廊、大殿古朴有据,气氛肃穆。堂内殿中有鉴真坐像,神态安祥而坚毅;两侧挂有四幅绢本壁画,分别是西安大雁塔、肇庆七星岩、日本鹿尔岛大字秋目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向人们展示了鉴真生活和经历过的地方。
40
日本东大寺大佛殿 (7世纪中叶建,鉴真到日本后,曾在此传播佛教。)
41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42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43
鉴真所传“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画着鉴真的图像。
44
公元763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本。在他逝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干漆夹纻坐像。塑像色彩逼真,身体为肉色,双手拱合,闭目微笑,嘴唇有淡淡的朱红,须发黑白相间,身着红色衫,上披袈裟。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鉴真干漆夹纻坐像
45
(4)儒学 相传西晋时期王仁向日本皇室进献《论语》并教授皇太子。
唐宋元明时期儒学大规模移植日本。儒家经典《周易》、《尚书》、《左传》、《礼记》、《孝经》等成为日本士大夫的必读书。 在近代,对日本人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最深的是王阳明的心学。近代日本人编写的《日本文化概论》一书中有“日本阳明学派”一节。王阳明的心学在近代日本塑造了日本民族精神“大和魂”。
46
2.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一书。 唐朝时,新罗派了许多留学生和政府官员来中国学习,他们回国后依照中国的宗法制度实行了全面的改革。此间,儒家重要典籍如《周易》、《尚书》、《论语》、《春秋》等也在新罗广为流传。
47
(二)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1.炼丹术对阿拉伯的影响 2.丝绸及纺织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3.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艺术对世界的影响 1.园林艺术 2.美术绘画
48
(四)中国文化对欧洲思想界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1.周易系统与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数学 2.中国哲学对西方理性主义兴起的促进 (1)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2)中国哲学可以视为英国自然神论者的思想资源。 (3)中国传统哲学在19世纪的俄国也颇有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