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你对我们的近邻日本了解多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你对我们的近邻日本了解多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你对我们的近邻日本了解多少?

2

3 资源贫乏的日本为什么会有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实力?
民族特性

4 日本的大化改新 透过“大化改新”,解读日本的民族特性 富士山、、东大寺、招提寺、熊本古城

5 东瀛 国旗:日出之国 大和民族 东洋 扶桑 国徽:16菊花瓣 国花:樱花 国服:和服

6 1世纪前后,出现早期国家。 大和国家 5世纪, 统一日本本土。 一衣带水 一苇可航 徐福受诏 入海求仙群雕 (山东青岛)
相传,早在2200多年前,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3000童男童女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因为没有找到而害怕秦始皇追究,所以就留在了日本岛! 徐福受诏 入海求仙群雕 (山东青岛)

7 大和最高统治者(大王) “天皇” 神武天皇 天照大神

8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明治天皇 明仁天皇 裕仁天皇

9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要“大化改新”,向中国学习? 孝德天皇(596年至654年)

10 一、大化改新的背景 1.内部原因: 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 田”,贫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并且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进调。 ——《日本书纪》 1.内部原因: 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1)经济上,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2)政治上,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苏我氏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11 (1)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外部原因: (1)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朝鲜半岛上一些国家蒸蒸日上,这一现实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材料三:607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隋使,恢复与中国断绝一个多世纪的国交。前后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2)曾经到过中国的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的制度,希望以唐朝为楷模,实行改革。

12 二、大化改新的过程 (1)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苏我氏势力,强化了中央政权。 (2)孝德天皇继位,建年号为“大化”。
(3)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 史称“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日本皇极天皇四年)6月12日,日本太极殿。这一天日本 朝廷正在接见“三韩”(新罗、百济、高句丽 )的使者,举行“受贡”仪式。随着“嘎吱吱”的一阵响声,宫门全部关闭,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剑刺杀了大贵族苏我氏,在场的许多贵族大惊失色。原来这是中大兄皇子联合改革派为改革而发动的政变。 日本第36代天皇(629~654)   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中大兄、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变,诛灭苏我入鹿一族后,即位。

13 三、大化改新的内容: 大化改新前 内 容 。 政治上 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经济上
内 容 政治上 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致使皇权旁落; 经济上 世袭大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法律上 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1)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 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2)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701年,日本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基础。

14 大化改新仿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日本的二官八省制

15 四、大化改新的影响: (1)政治上: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2)经济上: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3)文化上:······

16 中日文化交流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委奴国王”金印。

17 鉴真东渡

18

19 文字 日文是在汉字基础上改造出来的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20 货币 图中唐朝钱币和日本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 日本和同开珎 唐开元通宝

21 服饰 唐女子服饰 日本和服

22

23 建筑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 比较一下,平城京与长安街在城市布局方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日本·平城京 唐·长安城 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

24 日本民族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25 五、大化改新的破坏: 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6 “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日本中上层武士 不同类型的武士 “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

27 武士道在平安时代随武士团的形成而逐渐产生,到武家开始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吸收儒家理论道德思想而理论化。其影响深入日本社会各阶层,与神道一样,形成日本国民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 武士道的演变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士道同神道一起,充当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精神武器。

28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29 资源贫乏的日本却有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实力,有何启示?
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30 我们向日本学习什么? 日本是我们永远潜在的对手,对我们构成巨大威胁。
一是因为日本半岛的特殊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永远 具有向外扩张,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强烈欲望。 二是因为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和中国大 陆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大陆始终是日本向外 扩张的重要目标。 三是日本民族的特殊性格,团队精神、忧患意识,始 终存在着把自身的扩张欲望变为现实的可能。

31 一是,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他们虽然经济富有、科技强大, 但是日本人没有染上骄奢淫逸、自以为是、狂傲自大的习气 。因为,日本全民族始终处于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之中。这 种民族性格是他们面对外人,能团结一致。面对成绩,能保 持清醒头脑,面对强者,能虚心学习。 二是,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当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 国海门的时候。日本人也遭受了同样的屈辱。所不同的是, 我们在政治体制上依然采取顽固保守态度。而日本,则没经 过抵抗就打开了国门,认识到东方已经落伍,必须向西方学 习。他们潜心研究西方列国的经验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明治 维新。没有经过流血牺牲就完成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造。 二十年后,就超过了依然保守的中国。二次大战后,他们更 是把向美国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结果从战后的满目疮痍中 又崛起了一个经济强国。 三是日本民族的团队精神。“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 人是一群虫”,“一个日本人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群龙 ”,生动概括了中日两个民族的团队精神的差异。华人好窝 里斗,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痼疾。

32  四是日本民族的敬业精神。 对比日本人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大多数中国人中的偷奸耍滑者,不但不会感到愧疚,可能还会认为日本人不能理解。偷懒意识、投机取巧心态,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思维特征。这是很可怕的。 我们向日本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强大,是为了中日永久的和平。如果没有自身的强大,在日本这样的民族面前,我们永远不能安眠。 学日本,非口头激怒,乃卧薪尝胆,潜心学习它的长处,弥补我们的劣势,最终目标是超过它。 jing(净 静 敬 精 警 )

33 C B 巩固拓展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 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 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 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C B

34 A D 3、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 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4、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D

35 课堂练习 1、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B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中国 D.拜占廷帝国 C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 : 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是哪个国家在何时进行的? (2)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的措施? (3)此事件对该国有何重大意义?


Download ppt "你对我们的近邻日本了解多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