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ECFA真的會“發”嗎? 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蔡孟佳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ECFA真的會“發”嗎? 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蔡孟佳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CFA真的會“發”嗎? 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蔡孟佳 1

2 討論重點 什麼是ECFA? 兩岸間有洽簽ECFA之需要嗎? ECFA真的將有助兩岸之經濟與產業發展? 為何要反對洽簽ECFA?

3 什麼是ECFA? 為何不是自由貿易協定(FTA)?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CECA) ?或是更緊密合作關係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CEPA) ? 到底什麼是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

4 台灣為何要ECFA? 多哈談判的停滯 東協加三生效在即 台灣在國際間洽簽FTA的成效不彰

5 洽簽FTA的經濟效益 幫助一個國家享受更多優惠性貿易安排,同時排除最惠國待遇(MFN)原則之適用 促進其與其他會員國家間之經貿互動關係
用以作為一個國家突破其現行貿易障礙的工具

6 洽簽FTA對象的選擇 選擇現在與其經貿關係最密切的國家 或是對其造成最多貿易障礙的國家

7 兩岸間的貿易往來關係 2008年兩岸貿易規模達1,292.2億美元。
大陸對台灣出口額為258.8億美元,大陸自台灣進口額達1,033.4億美元。 台灣已成為大陸第七大貿易夥伴、第九大出口市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 大陸是台灣的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台灣之外貿若無對中國大陸順差,則早已成為貿易逆差國。

8 兩岸三地間的貿易往來 在1987年時,台港間之貿易總額中僅有27.5%是對中國大陸轉口。
到2008年時,台港貿易總額中對中國大陸轉口的部分則已經遽升到近73%。

9 兩岸間的投資往來 累計至2008年12月為止,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為755.6億美元,占台灣對外總投資金額近60%,且為大陸第五大境外投資來源地。 台灣是大陸台商投資企業最重要的原材料、中間產品的供應地。 台灣投資產業主要是集中在電子零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電力設備、金屬製品、塑膠製品等製造行業。

10 大陸對台灣的關稅貿易障礙 在塑橡膠及其製品(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樹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樹脂(EVA)、聚苯乙烯)、化學業相關產品(如冰醋酸、精對苯二甲酸、純對苯二甲酸(PTA))、及其他產品(如航燃油、基礎油、色母、瓦楞芯、紙、矽酸鈣板、纖維強化水泥板、鎳條、鎳線、模具及汽車零配件等)對於台灣進口產品的關稅歧視待遇。 難與來自與東協、韓國以及其他與大陸簽有FTA而享惠優惠待遇國家之產品間之公平競爭機會。

11 大陸對台灣的非關稅貿易障礙 檢測、檢疫與認證的問題 反傾銷稅問題 批文或許可的問題 額外的稅負問題 政府採購的問題 關務程序透明度不足的問題

12 台灣對於大陸之貿易障礙 台灣目前仍有2,194項貨品是禁止從大陸進口,其中包括農產品834項,工業品1,360項,占台灣全部進口商品總數的20.3%。 台灣仍對於大陸來台灣投資設有限制。 台灣暫不開放高科技業赴大陸投資。

13 東協-中國FTA形成對台灣之衝擊

14 ECFA對於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

15

16

17 ECFA對於就業之影響 估計就業人數將增加25.7~26.3萬人。 農業約增加1.2萬人、製造業增加2.8萬人、服務業增加22.3萬人。

18 簽署ECFA對台灣可能之效益 取得領先競爭對手國進大陸市場之優勢; 吸引外人來台投資,有利台灣經濟結構轉型;
成為外商進大陸市場優先合作夥伴及門戶; 有助於產業供應鏈根留台灣; 有助於大陸台商增加對台採購及產業競爭力; 有關加速台灣發展成為產業運籌中心。

19

20 因簽署ECFA獲益的大陸產業 貿易自由化將提高13個產業的產出水平。
電子產品、基礎金屬、汽車及配件、其他交通工具(鐵路機車、航空器、船舶等)、其他農產品等是產出增幅的前五位,分別增長7.14%、4.44%、3.56%、1.85%、1.37%。

21 因簽署ECFA受衝擊的大陸產業 有9個行業的產出將出現小幅下降的情況。
食品、紡織品、紙製品和印刷品、化工、林產品等產業產出降幅均在1%以內。 其他製成品(羽毛、陶器、珍珠等)、木製品、服裝鞋類、皮革製品四個產業產出降幅則在1%~3%之間。

22 大陸在簽署ECFA可能之疑慮 大陸將承擔更大的降稅壓力,且將面臨一定的衝擊;
未來兩岸簽署合作協定之後,是否會有第三地貨物或服務藉此通過台灣進入大陸,其將對於大陸產業產生更加不利的影響。

23 反對洽簽ECFA的經濟理由? ECFA不是台灣經濟的解藥,反而會為台灣帶來更多失業以及企業倒閉、出走的經濟大海嘯。
因開放大陸產品進口,估計失業人數可高達12萬2,900人 。

24 反對洽簽ECFA的政治理由? 不願為政府ECFA政策作空白背書。 簽訂ECFA後,將會造成對大陸太過依賴,而被大陸緊密控制。

25 對於經濟部報告的評論 ECFA評估報告—馬政府欺騙戲法 欺騙戲法三個步驟:
1.第一階段是用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假設「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即使有一些產業受到傷害,該產業的勞工也都可以很順利地在別的產業找到工作,藉此淡化ECFA對就業的傷害; 2.第二階段換成TAIGEM(台灣一般均衡模型),假設在嚴重失業「勞動工資固定不變」的前提下,整體產量的提高會創造出27萬名勞工的就業,藉此對外宣傳ECFA對勞工有利; 3.第三階段是利用所謂經濟部的「專業調整」,將所受到傷害的都不算,直接就將「電機及電子產品業」3,500億元的產值損害直接用橡皮擦擦掉。

26 台聯黨的反對ECFA說帖 從過去和中國經貿開放經驗,簽ECFA對台有害無利 台灣產業空洞化; 台灣與其他國家發展經貿關係將必須透過中國;
工作機會將大量減少,失業率上升; 台灣農業也將遭受嚴重衝擊; 從香港簽訂CEPA來看,簽訂ECFA對台百害而無一利; 台灣並無法享受中國與東南亞國協間的經貿優惠; 中國也不會同意台灣與他國簽訂FTA; ECFA是將台灣推向中國支配的終極統一架構協議。

27 影響ECFA發展的因素 對各界質疑的有效釐清 廣獲人民的諒解與支持 清楚的談判策略 積極有效的救濟機制 大陸的回應與合作

28 結論—對國內部分 說清楚講明白、釐清各界疑慮 充分溝通、由下而上(重視民意) 妥善規劃救濟支援配套以尋求諒解、支持

29 結論—對中國部分 呼應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先建立總體性框架安排後,再逐步協商各單項議題
逐步開放大陸貨品及資金登台,回應大陸之要求享有WTO下MFN之提議 順應世界潮流,考慮以競爭法規代替反傾銷措施,來矯正貿易之不公平競爭行為 建立明確有效的原產地認定與執行規範,以釋除大陸企業對第三地貨物或服務借台灣進大陸之疑慮 重新釐定產業方向,並就產業分工、全球運籌以及未來兩岸在亞洲(甚至全球)地區之角色扮演等角度加強與大陸企業間之合作,讓兩岸未來之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等都能共創雙贏局面

30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ECFA真的會“發”嗎? 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蔡孟佳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