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LC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L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LC
主讲教师:孙红英

2 课程安排: 参考资料: 1-8周共8周。 理论课:42学时 实验课:6学时
 1-8周共8周。  理论课:42学时  实验课:6学时 参考资料: 1.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汪志峰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S7-300/400 PLC应用技术,廖常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

3 第1章 概 述 Chapter 1 Overview 1.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及发展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它通过用户存储的应用程序来控制生产过程,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和实时处理能力强的优点。可编程序控制器是把计算机技术与继电器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业自动化提供的几乎完美的现代化自动控制装置。

4 继电器控制系统特点: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寿命短、运行速度不高,尤其是对生产工艺多变的系统适应性更差,如果生产任务和工艺发生变化,就必须重新设计,并改变硬件结构,造成时间和资金的严重浪费。

5 可编程序控制器产生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为适应生产工艺不断更新的需要,公开提出汽车生产流水线控制系统的10项技术要求,并在社会上公开招标。这10项技术要求是:

6 编程简单方便,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硬件维护方便,最好是插件式结构; 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 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柜; 可将数据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在成本上可与继电接触器控制设备竞争; 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 在扩展时原有系统只需很小改动; 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可扩展到4KB。

7 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 (DEC 公司 ) 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可编程控制器自此诞生,简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8 可编程序控制器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功能简单,存储容量在1~2KB左右,可靠性略高于继电接触器系统,也没有成型的编程语言。 第二阶段 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及微处理器的产生,使PLC的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PLC具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接口、模拟量控制等功能。软件上开发出自诊断程序,可靠性提高,系统开始向国际化、系列化发展;结构上开始有模块式和整体式区分,整机功能也从专用型向通用型过渡。 第三阶段 单片计算机的出现、半导体存储器进入工业化生产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使其演变成专用的工业计算机。PLC的体积缩小,可靠性提高,成本下降,功能方面增加了通信、远程输入输出(I/O)等。此时的PLC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为大型化、模块化和多功能;另一方面为整体结构的小型化、低成本。

9 第四阶段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门阵列电路的使用,促使PLC完全计算机化,处理速度达到1微妙/步。功能上增加了高速计数、中断、A/D转换、D/A转换及PID等,满足过程控制的要求,联网能力增强,编程语言增加了SFC(顺序流程图)语言,并开发了基于个人微机的编程软件。 第五阶段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芯片大量使用,使PLC整机的体积大大缩小,CPU芯片向专用化发展,PLC都可以与计算机进行联网通信,最快的PLC处理一步程序仅需几十纳秒。软件上使用容错技术;硬件上使用多CPU技术。高级PLC已发展到触摸式屏幕。在PLC编程中大量使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做编程器,编程软件功能强大。

10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 CPU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 控制系统分散化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控制与管理功能一体化

11 如OMRON公司的CQM1、 SIEMENS公司的S7-200一类可编程序控制器。 这种可编程序 控制器可以广泛地 取代继电器控制系
一是朝着小型、简易、价格低廉的方向发展。 如OMRON公司的CQM1、 SIEMENS公司的S7-200一类可编程序控制器。 这种可编程序 控制器可以广泛地 取代继电器控制系 统,用于单机控制 和规模比较小的自 动化生产线控制。

12 二是大型、多功能和多层分布式全自动网络化方向发展。
这类可编程序控制器一般为多处理器系统,有较大的存储能力和功能很强的输入输出接口。不仅具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还具备数值运算、模拟调节、实时监控、记录显示、计算机接口、数据传送等功能,还能进行中断控制、智能控制、过程控制、远程控制等。 通过网络 可与上位 机通讯, 配备数据 采集系统、 数据分析 系统、彩 色图像系 统的操纵 台,实现 自动化工 厂的要求。

13 1.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The definition of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14 可编程序控制器特点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features
软硬件功能强 PLC的功能非常强大,其内部具备很多功能,如时序、计算器、主控继电器、移位寄存器及中间寄存器等,能够方便地实现延时、锁存、比较、跳转和强制I/O等功能。 使用维护方便   整个连接过程仅需要一把螺丝刀即可完成。 运行稳定可靠  由于PLC采用了微电子技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半导体电路来完成,同时还采用了屏蔽、滤波、隔离等抗干扰措施,所以其平均无故障时间在2万小时以上。

15 1.3可编程序控制器分类 PLC Classification
按结构分类 整体式 整体式结构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把电源、CPU、存储器、I/O系统都集成在同一机体内。控制点数不符合需要时,可再接扩展单元。特点是非常紧凑、体积小、成本低、安装方便,但灵活性较低。

16 组合式 采用总线结构,组合式PLC的特点是系统构成的灵活性较高,可构成不同控 制规模和功能的PLC,维护维修方便,但价格相对较高。

17 按控制规模分类 SIEMENS S7系列PLC分类 根据I/O控制点数的不同,PLC大致可分为超小型、小型、中型、大型及超大型 。
小型机 : 中型机: 大型机: SIMATIC S 模块化 一体化 SIMATIC C 模块化 SIMATIC M 模块化 SIMATIC S 模块化 SIMATIC S 模块化 SIMATIC M

18 目前世界上生产PLC的厂家较多,较有影响的公司有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 美国罗克韦尔(ROCKWELL)公司、 日本欧姆龙(OMRON)公司、 三菱公司、 松下电工等数十家公司。

19 1.4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features
开关量的开环控制 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数字量的智能控制 利用PLC能实现接收和输出高速脉冲的功能,而这个功能在实际中用途很大。在配备相应的传感器(如旋转编码器)或脉冲伺服

20 数字采集与监控 联网、通信及集散控制 装置(如环形分配器、功放、步进电机)后,PLC控制系统就能实现数字量的智能控制。
由于PLC在控制现场实现控制,所以把控制现场的数据采集下来,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是很重要的。对于这种应用,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PLC加上触摸屏。另一特点是自检信号多,PLC控制系统可实现自诊断式的监控,以减少系统的故障,提高平均累计无故障运行时间,同时还可减少故障修复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联网、通信及集散控制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利用PLC的强大联网通信功能,把PLC分布到控制现场,实现各PLC控制站间的通信以及上、下层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目的。

21 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22 PLC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

23 补充知识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软件和硬件 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控制系统术语 信号的类型

24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硬件: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 软件:在计算机中运行的各种程序和相关的数据及文档
程序:用来向计算机指出应如何一步步地进行规定的操作 数据:程序处理的对象 文档:提供给用于使用的操作说明、技术资料等 它们都是软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5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输入 输出 中央处理器 俗称: CPU 主机 计算机硬件 I/O设备

26 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 直接与CPU相连接(CPU可直接访问) 存储器
存储程序和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中间运算结果与最终结果等)的部件。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 存取速度快、容量相对小,价格相对高 直接与CPU相连接(CPU可直接访问) 易失性,用于临时存放CPU正在运行的程序、正被处理的数据以及产生的结果数据 存储介质:半导体芯片

27 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 存取速度慢、容量相对大,价格相对低
不直接与CPU相连接(CPU不能直接访问,其中存储的程序及相关的数据必须先送入内存,才能被CPU使用) 非易失性,用于长期存放各类信息 存储介质:磁盘、光盘、磁带等

28 计算机工作原理 程序是一个指令序列 指令是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并执行的基本操作命令 指令与数据都用二进制编码形式存储、运行和运算
程序和数据预先存放在存储器内 计算机工作时,CPU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一个程序中的各条指令(取指令),对指令的功能进行分析(指令译码),按指令的功能从内存取出数据(取数),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运算)并保存运算结果,直到取到并执行了停机指令为止。至此完成程序的一次运行

29 控制系统的术语(信号的类型)

30

31

32

33

34 控制系统的术语(BIT, BYTE, WORD)

35

36

37


Download ppt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LC"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