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加强地震安全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宿迁市地震局 朱红 2016.0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加强地震安全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宿迁市地震局 朱红 2016.0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强地震安全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宿迁市地震局 朱红

2 联合国《国际防灾战略》提出— 在21世纪建设更安全的世界

3 日 本 6级地震零死亡

4 智 利 2010年2月27日8.8级地震 死亡507人

5 2010年9月4日,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基督城)7.2级地震 零 死 亡

6 2012年3月20日,墨西哥格雷罗洲7.6级地震(2人死亡) 格雷罗州瓜西尼古拉巴市的市长克鲁斯·卡斯特罗22日确认,该市有2人在20日发生的地震中遇难,其中一名死者是被高空坠物砸伤而致死,另一名死者是由于地震引起建筑物的晃动而引发心肌梗塞不幸身亡。

7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6.6级地震 零 死 亡

8 新疆是我国较早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地区之一,工作推动力度大,成效显著

9 地震安全标志: 不 死 不 乱

10 地震安全是全社会迫切需求的防震减灾目标

11 地震灾害 地震力 社会防御 大小 大小 能力大小 = -

12 大震巨灾 汶川8.0级地震: 死亡69227人 失踪17923人 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13 小震重灾 2015年3月14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发生4.3级地震,地震造成2人死亡,10余人受伤。

14 我国防震减灾能力仍然薄弱 ● 抗震设防亟待落实 ● 群众意识有待提高 ● 应急行动仍需改进 ● 预测预报任重道远

15 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 地震 震源 震源深度 震中 震中距 震级 烈度

16 地震发生频次

17 全球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18 中国地震空间分布特征

19 地震灾害(群灾之首)

20 地震灾害案例介绍 2010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严重,造成27万多人死亡。其中,我国8名海地维和警察在这次地震中遇难。

21 地震灾害案例介绍 公园526年5月20日,叙利亚安提俄克大地震。安提俄克是古代西亚的一个高度繁荣的大都会,是东罗马帝国一个重要的宗教文化中心,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和意大利的罗马鼎足三立。这次大地震几乎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25万人丧生。地震后,安提俄克的辉煌就此在历史上消失。

22 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3 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4 地震成灾主要因素 ●地震要素(震级、震源深度、发震时间等) ●地震发生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情况 ●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25 地震灾害种类 ●地震直接灾害—地震造成的建设工程损坏 ●地震次生灾害: ►火灾 ►水灾 ►滑坡、泥石流 ►海啸 ►有害有害物质泄漏 ►瘟疫

26 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建构筑物、构筑物倒塌,唐山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27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对建设工程破坏极其严重。

28 地震次生灾害—火灾 地震火灾: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刹那间,50多处起火,很快全城陷于烈火硝烟之中。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火灾使东京陷入火海,烧毁44.7万幢房屋; 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地震,仅神户市内就有419处起火,建筑燃烧的面积约100公顷,创造了二战以后燃烧面积最大的单场火灾记录。

29 地震次生灾害—水灾 1933年,叠溪古镇发生7.5级地震,引起岷江两岸山崩,在岷江上筑起了三条大坝,把岷江拦腰斩断,使流量每秒上千立方米的岷江断流。截断的江水立即倒流,扫荡田园农舍,湖水随群山回旋绕曲,叠溪古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死亡6800多人。震后,岷江上游阴雨绵绵,江水猛增,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丈,吼声震天,10里之外皆闻。沿江村镇、田园一扫而光。人畜逃避不及者,尽被卷人水中,又有2500多人丧生,造成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次生水灾。仍有2个叠溪海子保留至今。

30 地震次生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 这是北川中学原新校区校址,地震后,只有国旗和校牌可以说明学校的曾经存在。地震造成巨大的山体滑坡,淹没了整个学校,一位母亲在久久地凝望,因为她的孩子就在这儿读书。

31 地震次生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 由于汶川震后阴雨连绵,形成了巨大的泥石流,摧毁了村庄、淹没了道路。

32 地震次生灾害—海啸 2004年12月,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除印尼外,还造成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的重大损失,死亡约30万人

33 地震次生灾害—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事故。

34 地震次生灾害—瘟疫 1556年的陕西华县大地震,创造了地震人员死亡的最高纪录,总死亡人数83万以上。造成这么巨大的人员死亡,震后的瘟疫流行是一个主要原因。

35 防震减灾工作“三大体系” 习总书记指出,要走“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之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
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

36 地震监测预报 国际上对地震预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37 地震监测预报 盖勒观点: 1997年3月,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地震不能预报》,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盖勒(Robert J. Geller)教授。盖勒等人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即认为地球处在一种自组织临界(SOC)状态,任何小地震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次大地震。 但是,对于地球到底是否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地震学界的观点目前并不统一。 专家说

38 地震监测预报 √ 目前,对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最客观的表述:
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39 地震监测预报 长期预报:---主要用于城市发展与规划布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等,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就是在长期预报的基础上完成的
中期预报:---主要用于引领防震减灾工作的年度计划及一定时间内的防震减灾工作重点区域,一年一度的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就属于中期预报。 短临预报:---时限一般为几天至几个月,最长不超过3个月。是减灾效果最显著,也是难度最大、成功率最低的预报类型。地震短临预报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发布

40 地震监测预报 我国取得减灾实效的部分成功短临预报震例

41 地震监测预报 唐山7.8级地震预测失败原因分析 第一,唐山地震前的异常反应与海城地震有较大差别,特别是地震活动性方面,海城地震前小震活动强烈,而唐山地震前几乎没有小震活动; 第二,唐山地震的中期预报应该说是报了,但唐山地震短临异常出现时间比较晚,许多异常都是临震前,一支落实唐山地震异常的调查小组就在地震中全部遇难; 第三,地震预报的难度决定唐山地震难以预报。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地震,6月初肯定性的预报意见已发布,但到7月下旬还没有震,四川的社会秩序已经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就在这个时候,唐山地区异常开始出现,国家地震局正徘徊于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喜悦和松潘地震报而不震的迷惑中。关于唐山地震预报问题,国家地震局的专家曾经说道:“四川北部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停工、停产、疏散……京、津、唐地区再闹一下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42 地震监测预报 原因 汶川8.0级地震未能作出短临预测的原因分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车用太教授对汶川地震预测失败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认为:
汶川地震预测失败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因于地震预测科学发展的局限性,还与当前地震预测科学探索与社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有关。 首先是对发生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估计不足,导致在台网建设及长期、中期地震前兆监测方面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其次是对8.0级地震缺少震例与经验。 再次是我国的地震观测仪器处在更新换代期,加上人类活动对观测结果引起的各类新的干扰,使地震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困难。

43 地震监测预报 原因 汶川8.0级地震未能作出短临预测的原因分析 车教授还指出: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已经发现的异常调查与落实工作不到位,多数已发现的异常都未能确认其震兆意义,其结果必然导致对未来震情“毫无察觉”。 震前未能作出预测乃至毫无察觉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十多年来对群测群防工作重视不够,对宏观异常的科学性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决定性认识不足,认为宏观异常不过是“鸡飞狗叫”而已,导致宏观异常收集不及时,分析不到位,未能在震情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汶川地震预报的失败,车教授总结认为,主观原因更突出,震前的85项微观疑似异常,70多项宏观异常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4 地震监测预报 江苏省省属地震监测台站分布图

45 地震监测预报 宿迁市地震监测台站分布图

46 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对建设工程的破坏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成因

47 地震灾害预防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目标: 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通常所讲的小震、中震、大震,分别指的是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3%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 阻尼比 超越概率 Amax(g) αmax T1(s) Tg(s) γ 0.05 50年63% 0.088 0.220 0.10 0.45 0.90 50年10% 0.377 0.980 0.60 50年2% 0.619 1.610 1.10

48 地震灾害预防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点: 注意选址

49 地震灾害预防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点: 注意选址

50 地震灾害预防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点: 注意选址

51 地震灾害预防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点: 结构对称 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利于地震力的传播,可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

52 地震灾害预防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点: 新技术应用

53 地震灾害预防 开间过大不利于抗震 智利地震中的一栋大厦,共21层,一所银行买下了底10层,将第10层改装成了会议室,由于大开间刚度削弱,在地震中成为坐层

54 地震灾害预防 智利的抗震设防标准高

55 地震灾害预防 智利的建筑特点 砌体结构只建低矮的房屋,基本4层以下,使得房屋的高宽比小,利于抗震

56 地震灾害预防 智利的建筑特点 多层和高层建筑都是剪力 墙结构
有趣的是为了减少底部剪力,上部结构大多数都缩进,从而减少上部质量。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57 地震灾害预防 智利的建筑特点 开间小 无论是砌体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开间大都比较小,使得房屋整体结构的含墙率高,抗剪能力强,地震中不易倒塌。

58 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应急工作关键在准备 掌握地震应急常识 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危险源排查整改 条件保障 应急演练

59 地震应急救援 在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是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分明显。
为了加强学校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市地震局与教育局多次行文进行安排和布置。专为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准备的防震减灾专业读本正在编制中。

60 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科普知识读本很多,网上也有不少,还要靠日常中的学习和积累。今天,我只简单介绍一下地震预警方面的有关知识。
地震预测 — 地震预报 — 地震预警 (科研行为)(政府行为)(应急行为)

61 地震预警原理 岩石中: 纵波波速约3.96Km/s 横波波速约2.58Km/s 若距离震源100Km,则 纵波用时约25s 横波用时约38s

62 地震预警原理 电磁波波速约30万Km /s。如果震源距宿迁50Km,则地震到达需要12—19s,真正造成房屋倒塌要20s左右,而我们收到预警信息只需几秒时间,这就为我们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提供了时间。

63 地震应急救援 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现代汉语词典》将预案解释为:为应付某种情况的发生而事先制订的处置方案。应急预案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的计划和实施指南,能使应急救援活动按照最有效的步骤来进行。《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报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本行政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震应急预案和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 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

64 地震应急救援 危险源排查整改 生活、工作、学习场所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如何; 水、电、气等设施抗震性能与使用安全;
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藏场所建筑物抗震性能;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抗震性能; 高大家具固定,悬挂物的牢固性等; 次生灾害源排查

65 地震应急救援 条件保障(政府和单位层面) 应急物资储备(食品、帐篷等)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应急交通 应急通讯 应急供电 应急供水
灾情判定与快速收集系统 地震现场工作设备 救援与抢险队伍建设

66 地震应急救援 条件保障(家庭和个人层面)

67 地震应急救援 应急演练 政府综合演练(实战演练、桌面推演) 部门专项演练(实战演练、桌面推演) 救援队救援演练(实战演练)
抢修抢通演练(实战演练)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实战演练) 家庭应急演练(实战)

68 结语: 地震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 在战略上藐视它, 在战术上重视它, 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69 谢谢


Download ppt "加强地震安全教育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宿迁市地震局 朱红 2016.0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