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章 日月地系统
2
第四章 日月地系统 第一节 地月系 第二节 交食 第三节 天文潮汐 第四节 日地关系
3
第一节 地月系 一、地月系的公共质心 二、月球的轨道要素 三、月球的公转与自转 四、日月的会合运动与月相变化
4
一、地月系的公共质心 有: x M =(384400-x) M月 二、月球的轨道要素 x 384400-x M M月
= —— M x x M月 =1/81.3 解之得:x=4670公里<R (6378公里) 二、月球的轨道要素 b a 1. 扁率: (a-b)/a=0.0015 2. 平均公转速度: 1.02公里/秒 3.黄白交角:
5
天球 三、月球的公转与自转 3.黄白交角: ① 白道——月球轨道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最大5°19′最小4°57′
② 黄白交角——黄道面与白道面的交角 5°09'(平均值) ③ 黄白交点:黄道与白道的两交点。(每年西退19. 4°)* 天球 三、月球的公转与自转 1. 公转周期 ①恒星月: 月心连续两次通过白道某恒星的时间间隔(27.32日) *黄白交点西退:由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两个交点的连线沿黄道与月球运行的相反方向向西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点退行。交点每年移动19°21’,约18.6年完成一周。这一现象对地球的章动和潮汐起重要影响。 ★ ②朔望月:月心连续两次跨过日地连线的时间间隔( 日) 黄道 黄白交点 白道 ③朔望月比恒星月长的原因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
6
④朔望月比恒星月长的原因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所致 同一恒星 恒星月是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月转360°) 太阳 29° 29° 月 地球 朔望月是月相变化的周期(月转389°)
7
月球的“徘徊” 月球绕转地球的周期最短,因而其角速度最大(每小时在天空中移动的距离,约等于月轮的圆面33’),是天空中唯一可以“目睹”其运动的天体。 月球以每小时15°的速度向西随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又以每小时0.5 °的速度作向东运动(月球公转),既有前进,又有后退。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形象地称之为“徘徊”。
8
2. 月球的自转 月无自转 同步自转 ①同步自转——月球的自转周期==其公转周期(恒星月)。 (方向一致)
成因:是地球对月球的潮汐摩擦所致。 ②同步自转的 后果: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一面。 月无自转 A 同步自转 A A A A A A A
9
四、日月的会合运动和月相 (相变化周期==朔望月) 13天多(头尾14天) 15天多(头尾16天) 上弦月 阳 光 望 朔 下弦月
1、 朔——日月黄经等值的瞬间,又称日月相合(必为初一)。 动态后果——月与日同出没,不可见月。 2. 上弦月——日月黄经差为90°又称东方照。 动态后果——午出子没,黄昏中天,上半夜可见(西边亮)。 3. 望——日月黄经差180 °又称日月相冲(多为十五)。动态后果——日没月出,日出月没,整夜可见(满月)。 4. 下弦月——日月黄经差270 °又称西方照。 动态后果——子出午没,黎明中天,下半夜可见(东边亮)。 13天多(头尾14天) 15天多(头尾16天) K 黄白交点 黄道 白道 天 球 上弦月 上弦月 昏 阳 光 望 朔 子 午 日 晨 下弦月 望月 下弦月 K′
10
月相变化 月相:月球圆缺变化的现象。
11
月相变化
12
月相成因 月相成因与太阳光照射的方向与人在地球上观测的方向有关: 相反:朔(新月) 一致:望(满月) 垂直:弦(上、下弦)
大于90°小于180°:凸月 大于0°小于90°:娥眉月或残月
13
月相成因
14
月球的出没与中天的大致时刻 月相 距角 同太阳出没比较 月出 中天 月落 夜晚 新月 (朔) 0° 同升同落 清晨 正午 黄昏 彻夜不见月
上弦月 90° 迟升后落 半夜 上半夜西天 满月 (望) 180° 此起彼落 通宵可见月 下弦月 270° 早升先落 下半夜东天
15
月相规律 初一月亮看不见 初二月亮一根线 初三初四像镰刀 初七初八月半边 一天更比一天胖 直到十五月才圆 廿二半夜月半圆 一天更比一天瘦
廿九三十见月难
16
夜晚所见的形状 月相的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 (农历每月) 新月或朔 初一 不可见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半部上空, 月面朝西
满月或望 十五、十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上空, 月面朝东 注:“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17
以下有关月相的描述。请判断分别属于什么月相?
1、傍晚一弯月牙挂树梢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 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初娥眉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月底娥眉月
18
第二节 日食与月食 一、地球与月球的影子 二、日食与月食的分类 三、日食与月食发生的过程 四、日食与月食发生的条件
19
《日食月食》思考题 1、月影和地影有何特点与日月食 有何关系? 2、简述日月食发生的条件。 3、正确理解日月食发生的几率。
21
一起去看日环食……
23
第二节 日食和月食 一、地球与月球的影子 1、影的分类:(121) SM近——A域短小 SM远——A域长粗 ①本影——A 域
第二节 日食和月食 一、地球与月球的影子 1、影的分类:(121) SM近——A域短小 SM远——A域长粗 ①本影——A 域 SM近——B域增大 SM远——B域缩小 ②半影——B 域 ③伪本影——C 域 B C A 地或月M B 日(S)
24
粗:在月球轨道处其截面半径为月球半径的2.7倍
2、地影和月影的特点: 长: km>>月地距 ①地本影 粗:在月球轨道处其截面半径为月球半径的2.7倍 短:374500km(介于月地距的最大、最小值之间) ②月本影 细:投射到地球上的最大直径为104 km ③月半影——在地球上的投影半径大致等于月球直径 32′ 32′
25
二、日食与月食的分类 1、月影与日食分类: (1)日全食——发生在地面上的月本影域内。 (2)日偏食——发生在地面上的月半影域内。
(3)日环食——发生在地面上的月伪本影域内。 日环食 本影 月 半影 伪本影 日 日全食 半影 日偏食
26
在和平号空间站拍到的月球本影
27
99年8月11日在匈牙利拍到的日冕
30
在怀俄明州拍到的月偏食
31
2、地影与月食分类: (1)月食成因: 由于月球进入地本影使之失去光明。 由于地本影的长度远远大于月地距离之故
(2) 月全食:月球整体进入地本影(月为古铜色)。 (3)月偏食:月球部分进入地本影。 无月环食! 地球 在半影中无月食 月
32
三、日月食发生的过程(126-127) 西 东 朔月 日 1、日全食过程: ①初亏 ②食既 ③食甚 ④生光 ⑤复圆 ①
①初亏 ②食既 ③食甚 ④生光 ⑤复圆 ① 2、日偏食过程①初亏②食甚③复圆 ② 3、月全食过程: ①初亏 ②食既 ③食甚 ④生光 ⑤复圆 4、月偏食过程: ①初亏②食甚③复圆 ③ 食既 黄道 生光 地本影 西 东 白道 月 复圆 ④ 食甚 初亏 朔月 白道 西 东 日 ⑤
33
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的日全食带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带
35
四、日月食发生的条件 天球 1、日食条件 (1)必要条件——日月相合(日食必于生朔——农历初一)。
距离交点18°以内 距离交点12°以内 1、日食条件 (1)必要条件——日月相合(日食必于生朔——农历初一)。 (2)充要条件——日月相合于同一个黄白交点或其附近。 2、月食条件 (1)必要条件——日月相冲(月食必生于望——多为十五)。 (2)充要条件—— 日月相冲时,日月分居在不同的黄白交点或其附近。 天球 黄白交点 黄道 白道 白道面 黄道面
37
朔,无日食现象 5° 望,无月食现象
38
日食 日全食和日冕 地影 日偏食 日食带 日环食
39
日食 日全食 日偏食 贝利珠现象
40
月食的种类 月全食 月偏食
41
月食的种类 月全食 月偏食
42
五、食限与食季
43
五、食限与食季 1、月食限 a (1)定义:在可以发生月食的条件下,地本影中心与黄白交点的最大角距离。
(2)求算:在Q—ABC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A= 5°09′ Sinb SinB Sina SinA = Sina SinA Sin b = SinB ∵ a = 16′+ 43′=59′ B=90° ∴ Sin b = Sin59′ Sin 5°09′ Sin90° =0.1915 b = sin-1( )=11°(平均月食限) 地心天球投影 黄道 白道 月食限 月球 B 16′ a 黄白 交点A 16′×2.7=43′ 5°09′ b C 地本影 月食限 b
44
2、月食季 黄道 白道 月食限 b 月食限 黄白 交点A 月球B C 地本影 月轮及地本影截面半径最大
时:月食限最大 = 11. 9°≈12° (3)当 黄白交角最小月地距离最小日地距离最大 地本影变粗 2、月食季 2×12° (1)定义:地本影过两月食限区间的时历 = = 24 天 1°/ 天 (2)在月食季中,逢“望”必生月食。 (3)因月食季<朔望月,故一个月食季至多可生 一次月食甚至无月食。
45
3、日食限 a (1)定义:在可以发生日食的条件下,地心与黄白交点的最大角距离。 (2)求算:在Q—ABC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Sinb SinB Sina SinA = 32′ Sina SinA Sin b = SinB ∵ a = 32′+ 57′=1°29′ B=90° ∴ Sin b = Sin1° 29′ Sin 5°09′ Sin90° = b = sin-1( )=16.7°(平均日食限) 月心天球投影 月半影 B 黄道 白道 日食限 32′ a 黄白 交点A 5°09′ b 57′ C 地球 日食限 b
46
地球 月球 R D 月球的地心视差 =57'(平均值) 最大16'43" R月 D 视角半径=15'33"(平均) 最小14'14"
47
4、日食季 黄道 白道 黄白 交点A C 地球 日食限 b 日食限 月半影B 黄道 朔 朔 望 地球视半径增大
月食季(24天) 朔 朔 望 黄白交点 地球视半径增大 时:日食限最大 = 17. 9°≈18° (3)当 黄白交角最小月地距离最小日地距离最小 日食季(36天) 月球的半影域增大 4、日食季 2×18° (1)定义:地球通过两日食限 区间的时历 = = 36 天 1°/天 (2)在日食季中,逢“朔”必生日食。 (3)因日食季>朔望月,故一个日食季至少有一次日食甚至可有两次日食(此间必有一次月食)。
48
六、日月食发生的几率 七、一年中的交食次数 就全球而言——发生日食的几率大于月食的几率。 就局地而言——看到日食的几率小于月食的几率。
食年与黄白交点西退(171) 就全球而言——发生日食的几率大于月食的几率。 就局地而言——看到日食的几率小于月食的几率。 七、一年中的交食次数 回归年(365.24日)>食年(346.62日) ∴一个回归年至少有两个食季,或有第三个不完整食季。 又∵一个回归年至少有两个食季,∴一年至少有两次日食;至多6次交食(4次日食,2次月食)。 假如一年出现第三个不完整食季此间至多可以发生一次交食(月食或日食不定)。 故一年至多可能发生7次交食 黄道 黄白交点 日食季(36天) 月食季(24天) 朔 望 朔 望 朔 4次日食加3次月食5次日食加2次月食 望
49
日月食比较 种类 初亏—复原 食的时间 月面颜色 食分 食带 次数 日食 月食 有环食 无环食 日食从日轮的西缘开始,在日轮的东缘结束
月食从月轮的东缘开始,在月轮的西缘结束 食的时间 经历的时间短 经历的时间长 月面颜色 日全食有贝利球现象、全食时出现日冕。朝地球的月面呈现黑色 月全食时月面呈古铜色 食分 日食时,各地所见食分不一样;也就是不同地方看到不同的日食景象 月偏食时,各地所见食分一样;就是说半个地球上的人见到的月食情景是一样的。 食带 日食时,见食的地区窄;见食的时刻也不同,较西地区先于较东地区 月食时,见食的地区广,面向着月亮的那半个地球上的人可以同时看到月食 次数 由于日食带的范围不大,日食时地球上只有局部地区可见。对于全球范围,日食次数多于月食 对于具体观测地点,所见到的月食次数多于日食
50
交食的周期 1、 沙罗周期 2、影响沙罗周期的几个重要天文周期
沙罗即重复的意思,为18年11.32天或18年10.32天,也就是经过 天之后出现下一次类似的交食。 2、影响沙罗周期的几个重要天文周期 朔望月:周期 日,这是日月会合的周期。 交点月:周期 日,这是月球过黄道交点的周期。 近点月:周期 日,这是月球过近地点的周期,月球近地时,月球本影可落到地球上,从而可能发生日全食。 食年:周期 日,这是太阳过黄白交点的周期。
51
第三节 海洋天文潮汐 一、潮汐及其类型 二、潮汐的成因 三、潮汐的变化规律 四、潮汐的天文后果 五、潮汐的地理意义
52
《海洋天文潮汐》思考题 1、简述潮汐及其类型(潮汐的概念、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 2、正确了解潮汐的成因(潮汐椭球体、引潮力)
3、试述潮汐的规律及其潮汐的天文后果(潮汐的日、月、年变化规律,地形对潮汐的影响)
53
在一个太阴日中白天涨潮叫“潮”;晚上涨潮叫“汐”
高高潮 半日潮 全日潮 H T 低高潮 在一个太阴日中白天涨潮叫“潮”;晚上涨潮叫“汐” 一、潮汐及其类型: (一)潮汐的概念 1、潮汐(广义)——由于日月产生的海水周期性运动。 ①潮汐(狭义)——海面周期性的垂直涨落现象。 ②潮流——海面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叫潮流 。 2、高潮——海水位上升到极大值时(分高高潮和低高潮) 3、低潮——海水位下降到极小值时(分高低潮和低低潮) 4、潮差——相邻的高潮与低潮的水位差。 (二)潮汐的类型 1、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中有两次潮差几乎相等的潮汐现象。 2、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中有一次潮汐涨落的现象。 高低潮 低低潮
54
一、潮汐及其类型: 二、潮汐的成因: (一)潮汐的概念 (二)潮汐的类型 1、半日潮 2、全日潮
高高潮 H T 低高潮 一、潮汐及其类型: (一)潮汐的概念 (二)潮汐的类型 1、半日潮 2、全日潮 3、混合潮(不规则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中有两次潮差不等的潮汐现象。 二、潮汐的成因: (一)潮汐椭球体——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地球发生定向的潮汐变形,形成长轴指向月球(太阳)的潮汐椭球体。 (二)引潮力的产生 1、讨论的前提: ①以地球作参照系,定指向月球为参考正方向。 ②地球绕月地质心作纯公转(无自转)——平动。 高低潮 低低潮 不规则半日潮 任何质点的运动方向、速度大小、轨迹和受到的惯性离心力与质心相同
55
二、潮汐的成因: (一)潮汐椭球体 d (二)引潮力的产生 1、讨论的前提: ①以地球作参照系,定指向月球为参考正方向。
②地球绕月地质心作纯公转(无自转)——平动。 2、引潮力(F) ——在地球上单位质点的公转惯性离心力F惯与其受到的月球实际引力F引的合力。 即: F =F引+ F惯 3、引潮力的大小: 正垂点:F =F引+ F惯=GM/(d-r)2+(-GM/d2)=GMr(2d-r)/(d-r)2d2 ∵d>>r ∴略去 r 可得: F ≈ 2GMr/d3 d M r
56
二、潮汐的成因: (一)潮汐椭球体 d (二)引潮力的产生 1、讨论的前提: 2、引潮力(F) 3、引潮力的大小: r
M d r 二、潮汐的成因: (一)潮汐椭球体 (二)引潮力的产生 1、讨论的前提: 2、引潮力(F) 3、引潮力的大小: 正垂点:F =F引+ F惯=GM/(d-r)2+(-GM/d2)=GMr(2d-r)/(d-r)2d2 ∵d>>r ∴略去 r 可得: F ≈ 2GMr/d3 反垂点:F =F引+ F惯=GM/(d+r)2+(-GM/d2)=-GMr(2d+r)/(d+r)2d2 F ≈ -2GMr/d3 4、日月引潮力的比较: F月/F日=2.18
57
引潮力 137 引潮力及其分布 细箭头为平均引力,粗箭头为实际引力,双线箭头为引潮力。引潮力=实际引力– 平均引力。正反垂点的引潮力最大。
实际引力、平均引力和引潮力
58
二、潮汐的成因 三、潮汐的规律: (一)潮汐的日变化规律 1、当月球赤纬为零时(δ月=0) ①全球均为半日潮。
②赤道潮差最大,纬度越高潮差越小。 H T H T H T
59
三、潮汐的规律: (一)潮汐的日变化规律 1、当月球赤纬为零时(δ月=0) 2、当月球赤纬不为零时(δ月≠0北半球为例) ①在赤道为半日潮。
②在A-A′纬线 (φ=90°-|δ月| )以北为全日潮。 ③在A-A′纬线与赤道之间为混合潮。 H T H T A A′ H T δ月
60
三、潮汐的规律: (一)潮汐的日变化规律 (二)潮汐的月变化规律 1、半月周期潮(朔望月) ①当朔或望时,日、月引潮力叠加,出现大潮。
②当上下弦时,日、月引潮力部分抵消,出现小潮。 ③出现:朔(大潮)→上弦(小潮)→望(大潮)→下弦(小潮) 。 2、全月周期潮(近点月) ①月球位于近地点引潮力大潮差大。 ②月球位于远地点引潮力小潮差小。 (三)潮汐的年变化规律(近点年) ①地球位于近日点引潮力大潮差大。 ②地球位于远日点引潮力小潮差小。
61
大潮和小潮形成示意 大潮:发生在朔望 小潮:发生在上下弦
62
高潮和低潮、大潮和小潮形成示意
63
三、潮汐的规律: 四、潮汐的天文后果: (一)潮汐的日变化规律 (二)潮汐的月变化规律 (三)潮汐的年变化规律 (四)地形对潮汐的影响
以台湾海峡为例 三、潮汐的规律: (一)潮汐的日变化规律 (二)潮汐的月变化规律 (三)潮汐的年变化规律 (四)地形对潮汐的影响 1、海、陆与海盆的形状的影响: ①来自不同方向的潮汐波的干涉作用影响——潮汐的周期。 ②潮汐波与海盆自振频率的共振作用影响——潮汐的振幅。 2、喇叭形口岸——导致涌潮或暴涨潮的出现。 四、潮汐的天文后果: 1、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变慢,和潮峰滞后。 2、潮峰滞后——使月地距离增大,恒星月变长。 3、固体潮——使许多行星的卫星实现同步自转。 北路潮汐波 H T 叠加后的潮汐波 南路潮汐波 同步自转的卫星:月球、木卫1,2,3,4、海卫1和火卫1,2。
64
五、潮汐的地理意义 1、发展养殖 2、发电 3、港口和海运 4、旅游 5、国家领土的基准 6、动力大地测量学
68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除月、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12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12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前浪跑不快,后浪追上,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磨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涌潮。
69
第四节 日地关系 一、太阳活动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地球的影响 三、太阳活动的预报
第四节 日地关系 一、太阳活动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地球的影响 三、太阳活动的预报
70
一、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向外发射的能量在总量上变化,其本质是磁活动。最明显的标志是太阳黑子、太阳耀斑以及日冕物质的抛射(或太阳风)。
1、太阳黑子(在光球上) 周期:基本周期11年 磁场:磁周22年 米粒结构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71
太阳黑子(或群)
72
太阳光球和黑子 The Sun is the only star whose surface details can be examined through Earth-based telescopes. Astronomers always take great care (with extremely dark filters or by projecting the Sun image onto a screen) to avoid severe damage to their eyes. Never look directly at the Sun, with or without a telescope. 日面黑子动态变化
73
黑子在日面上的空间分部特征 The number of sunspots on the Sun varies with a period of about 11 years. Large numbers of sunspots were seen in 1959, 1970, and late Exceptionally few sunspots were observed in 1954, 1965, and The next sunspot minimum is due in 1987, the next sunspot maximum in 1992.
74
黑子周期
75
太阳黑子的磁区 太阳黑子的磁力 This artificially colored picture displays the intensity and polar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sunspot group. One side of a typical sunspot group has one magnetic polarity and the other side has the opposite polarity. (NOAO)
76
一、太阳活动 2、光斑(在光球上)和谱斑(在色球上) 3、日珥(在色球上):也有11年的周期变化。
4、耀斑(在色球上):与黑子关系密切。它会引起磁暴与极光。 5、太阳活动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载体。 6、太阳活动起源:看法不一。
77
太阳磁暴 日冕物质喷射
78
近看太阳磁暴
79
壮丽的极光景观
80
磁暴与极光
81
太阳活动起源假说(149)
82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及人类的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使短波通信失灵。 ② 产生极光和引起磁暴现象。 ③ 使气候反常,事故增多,发病率高。
太阳运动对人类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德国通讯兵布鲁克二战中,接受信息突然收不到,失职被判死刑,后来科学家证明并非他失职。 2、极光---磁场俘获粒子产生极光,所以极光是对称于两级的; 3、磁暴----粒子绕转,改变了磁场; 4、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凝结核、带电粒子,改变了凝结状况。与黑子活动有的正相关、有的负相关;多雨带在黑子大年更多水,那么干旱带就负相关; 5、增加事故----增加了机械加工过程的裂点(课用塑料袋撕口说明) 6、增加发病率----尤其是感冒,病毒变异,人失去抵抗力
83
1、太阳活动的地磁效应 (1)磁暴:在典型的磁暴发展中,突然开始之后是初相,初相的特性是地磁水平强度增高,起因是太阳风对地磁的压力增加。在几小时后是主相,其特性是地磁水平强度比干扰前的正常值减少许多。到达极小值后,又慢慢地回复到正常值。 (2)极光:地球的极区,在晚上甚至在白天,常常可以看见天空中闪耀着淡绿色或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
84
2、太阳活动的电离层效应 (1)短波衰退:电波就因损失能量而衰减,因而引起信号减弱甚至完全中断,D层电子数的密度增加越大,受衰减的频率就越高。 (2)信号突增:耀斑发生时,短波被吸收,中波不变,而长波信号反而增强。 (3)太阳耀斑效应:耀斑出现时,太阳远紫外线和X射线增强,对地磁也发生影响,使地磁强度和磁偏角的连续记录出现了变幅不大的振动。
85
3、太阳活动对于中性高层大气的影响 (1)密度变化:太阳活动的短期变化与大气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大气密度的长期变化周期为11年,显然与太阳活动有关。 (2)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的原因在于太阳远紫外线(小于1000埃)的变化,它使120千米以上的大气电离和加热。 4、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及宇航的影响 太阳活动进入活动峰年时,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加,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频繁出现,太阳活动增强,并且发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
86
5、太阳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某些地区气压、温度、雨量都与太阳黑子的22年磁周游较显著的相关性。 太阳的瞬时活动可能影响地球天气,太阳能量输出长期变化或日地空间物质改变能影响地球气候。 6、太阳活动对地球臭氧层的影响 由于太阳紫外线的改变,可导致地球大气臭氧层在分布与密度上的变化,进而影响平流层温度,改变大气环流状况,直接影响的地球天气和气候。臭氧层变化还可能引起其它效应。
87
7、太阳活动对地震的影响 地震发生的次数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或22年磁周相关。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其他影响 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扇形磁场的极性变化区影响,确实与某些疾病、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表现为城市交通事故和犯罪率增多或减少)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88
三、太阳活动的预报 短期预报:主要是预报未来几天内是否会发生具有强烈X光、紫外光和粒子流发射的太阳耀斑。
中期预报:主要是预报半个月至几个月的时间里日面上是否会出现大的太阳活动区。 长期预报:是估计太阳活动年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就是预报太阳黑子相对数年均值的变化,包括下一个太阳活动周的极小年和极大年出现的时间。 当然,要想准确预报太阳活动事件,人类必须弄清太阳活动起源与日地关系机理。关于太阳活动的研究也是21世纪科学难题之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