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2 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

3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4 千秋亚圣-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后 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 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5 行王道 制民产,省刑薄赋 仁政 性善论 “人皆有不忍之心” 民本论 “民为贵君为轻”

6 “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7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 乎诸侯而为大夫。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 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 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 ←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 孟庙亚圣殿→

10 ←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 孟府仪门→

11 孟庙康熙碑亭→ ←孟母林神道

12 时代背景 孟子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梁惠王迫不及待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即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孟子在大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13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于河内 王好( )战 hào 弃甲曳( )兵 衣( )帛( ) ɡǔ 数( )罟( )不入洿( )池 鸡豚( )狗彘( )之畜( ) tún zhì xiánɡ 庠( )序 申之以孝悌( ) 然而不王( )者 wànɡ 饿殍( ) piǎo

14 第一段 黄河北部 国君谦词 语气词连用 对于 荒年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这样 取独 考察 使动,使…迁移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15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移其民 尽心 感到 移其粟 困惑 无如寡人之用心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移其民 尽心 民不加多 感到 困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 民不加少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16 探究讨论: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探究讨论: 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 “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 《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17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兵器 击鼓,名→动 第二-四段 喜欢 打比方 请允许我 衬字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拖着 逃跑 有的 凭借 只是 通“勿”,不要 罢了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个比喻:(在)咚咚地击鼓,兵器已经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凭借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18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19 层层推进 阅读与思考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王好战,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   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层层推进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20 如何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而梁惠王回答说“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的区别。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 “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性质相同) ,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21 学习第四段

22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不违农时(农) 王道之始 初步措施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保民 仁政 鼓励养蚕(纺) 王道之成 根本措施 繁兴六畜(牧) 生产粮食(农) 兴办教育 教民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23 当时社会是怎样的情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   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

24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25 孟子名言选译 课外积累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26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7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2)民事不可缓也。   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28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9 (1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7)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1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0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Download ppt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