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

2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张维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3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崛起,给世界带来了相当的震撼。     西方先是预测 1989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后中国要崩溃;苏联解体后,又预测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分崩离析;邓小平去世前后,又预测中国要大乱;香港回归前,又预测香港的繁荣将一去不复返;“非典”爆发,又被描绘成中国的切尔诺贝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又有人预测中国将走向崩溃;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又有人预测中国要出现大乱,结果这一切都成了笑话。一言以蔽之,中国崩溃论崩溃了。

4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从更为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的超大规模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对腐败、房价、贫富差距等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解释。

5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人们经常引用的基尼系数,它只计算名义收入上的差别,而不计算中国相对贫困的农村人口事实上所拥有的土地和房产的价值。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土地改革,所以穷人的处境比中国要悲惨得多。中国的贫富差距是相对差距,也就是说,低收入者的日子也比过去好多了,而高收入者的财富增加得更快,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绝对贫困化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过去二十年里,世界上70%的贫困人口是在中国脱贫的。

6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中国的房价那么贵,大学毕业生根本买不起房子,甚至连婚房都没有,这能算国家崛起吗?但了解一点世界房产情况的人就知道:世界上大概只有在中国,大学刚毕业就可以考虑买房子,女孩子更可以坦然地把拥有产权房作为结婚的条件。坦率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达到这种水平。电视连续剧《蜗居》引来无数国人对房价高涨的感叹,其中女主人公有句台词:“咱俩加在一起,都快 70岁了,但还没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话在瑞士这样的发达国家没人敢说。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 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都是在租来的房子里结婚的。

7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与西方相比,中华文明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西方没 有这种传统,而更多的是“三人行,我必为师”的传统,但随着中国 的迅速崛起,谈论重新认识中国、甚至向中国学习的观点开始多了起 来。

8 2008年底,我赴印度讲学,回国后在报上和网上发表题为“印度贫民窟带来的震撼与思考”的文章,一位网友给我留言:为什么要和印度比?为什么不和东欧比?我回答:我不久前访问过华沙、布达佩斯,我感觉它们比上海落后至少十年。他又问:和华沙、布达佩斯比算什么?为什么不和纽约比?把中国大城市和纽约比,三十年前是难以想像的事,但今天真是可以好好比一比了。其实,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本人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比较文章。2008年夏天,弗里德曼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之后途经上海返回纽约,他有感而发,写了篇很有影响的评论,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当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他写道:

9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当我坐在鸟巢的座位上,欣赏闭幕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

10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最后他不无忧心地感叹: 我很不愿意对我女儿说: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

11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中国的超大型的规模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每年一个短短的春运就有超过20亿的人次上路。2010年春运的客运流达到25亿人次。”“这意味着把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人口在一个月内挪动了一下。除了像中国这样一个比较高效运转的政府体制外,没有任何一种体制可以处理这种挑战。”

12 批评声音与《中国震撼》的思想震撼: 中国崛起是应该的。全球都在高速发展,泱泱五千年大国,依旧走落后的道路,颜面何在?    [ :43:44 ] 79字 [ 0/2/0 ] 得不到老百姓认同的“震撼”,只能是既得利益者们自己的“震撼”。这些年,民众的确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国家面貌的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    [ 莫庵 :01:22 ] 326字 [ 0/17/0 ] 我请你看看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再放屁。是你的鼠目寸光呢还是在欺    [ :27:19 ] 47字 [ 0/3/0 ] 实事求是地说,看到严重分化下还有为数不少的贫穷落后生灵,那是揪心的震撼啊!!!    [ :09:13 ] 39字 [ 0/1/0 ] 中国就是出这种恬不知耻的东西!    [ 梅影无痕 :51:08 ] 15字 [ 0/0/0 ]

13 春运也震撼?发展平衡解决了有这样的春运吗?人财物的巨大浪费,折腾百姓。搞什么城市圈群东部崛起,只会越来越不平衡。    [ 真多雨 2011-04-11 21:33:57 ] 56字 [ 0/0/0 ]
见过不知趣的,没见过这样不知趣的!见过250的,没见过这样集体250的!    [ 良心大大的坏了 :18:24 ] 61字 [ 0/0/0 ] 茂名市委书记办公室的58条女性内裤是一种什么样的震撼???????????    [ 我本实名 :18:12 ] 37字 [ 0/14/0 ] 读了你的<中国震撼>才悟到中国已经阳诿了!    [ :56:26 ] 21字 [ 0/1/0 ] 崛起是崛起了,同时也带出了很多肮脏的东西,如不少的贪官。    [ :45:17 ] 28字 [ 0/0/0 ]

14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我认为—— 1.敢为天下先(思想与行动),谩骂是无用的,毫无建树,只会遏制新思考、静止地扣帽子。
2.不要迷恋于过去的美丽生活和过多地怀旧,摧枯拉朽永远是时代的主题。所以要关注新事物、新思想。

15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3.中国人民或者全球华人自信心进行重塑的一次绝佳机会。鸦片战争震惊了庙堂江湖,甲午战争(东洋小国历来败寇)则彻底摧毁了国人的自信心理。 从西王母的想象到战争的塑造、经济的强心剂,自信心的变迁。 指责者用意为好,理性为上。

16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张文木:文化国际传播也要“讲政治” 环球时报:2011年3月22日第15版

17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战场是最好的课堂,对手是最好的老师。英国是盎格 鲁撒克逊民族中治理世界时间比较长、经验比较丰富,其外交战略思维也比较圆熟,因而也最值得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对其加以总结和借鉴。欧洲人曾借美国人之 手埋葬了苏联,又借中亚人民的手将美国拖垮。对此,中国在提高警惕的同时,更要知己知彼,学习其中有效我们又尚不熟悉的治理世界的经验,为中国成长为一个 世界性的大国而做好准备。在这些经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化的国际传播也要“讲政治”。

18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近代日本“学术”就有明显的为侵华战争服务的“笔部队”性质。可以说,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不仅是其长期军备的必然, 也是日本对华战略中意识形态“笔战”的结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适度淡化意识形态,从策略上考虑是可以的,但从战略上做则是要吃 亏的。 (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地域问题上,学者思想极为关键。如民族国家、天下一体、华夷共治、家族社会)

19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文化宣传上的政策是“外松内紧”:在国内讲统一性,在国际上则要求多样性,用各种方式弱化他们的对手国家和种 族,巩固其国内统治和世界霸权。

20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 东亚国家和地区迄今还 有相当的言情片中的苦恋,都以退场的一方买了去西方某国的机票或另一方在机场注目刚升空飞往西方某国的飞机为剧终。这其中隐藏的暗喻就是:西方才是人生的 “伊甸园”,到了西方就找到了道德的制高点。这样的倾向是殖民文化长期“心理暗示”的结果。

21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最后的把关人 电视传播模式

22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第一节 移情 一、什么叫移情?
第一节 移情 一、什么叫移情? 人们之间情感的互动,其所为“情感的移入”不仅包含把别人的情感移入自己的心里,即设身处地,也包含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别人的心里,即感染他人。

23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当具备移情的能力: 一是要善于设身处地领会记者、编辑融入稿件里的思想感情和体验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心理;
二是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借助声音或形象)去感染受众。

24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二、移情在播音中的作用 一是满足受众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如果韩国胆敢闯入朝鲜领海0.001毫米,朝鲜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军事对应打击”。她(李春姬 )的声音“能震动整个屏幕,能让敌人肝胆俱裂。” (凤凰网:“她的声音比炮声还有力”朝鲜铿锵女主播走红 )

25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二是有助于播音员与主持人进入良好的播讲状态。
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甚或肢体语言,移情的作用创造一种对象感,从而刺激播讲主体良好、自如、自然的工作状态。

26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三、移情能力发展的条件 1. 触摸别人感受 2.体验情绪情境
具体即是, 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以及各类人的各种需要和情感体验。

27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第二节 应变 一、什么叫应变? 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

28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二、应变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1.思维与语言的流畅性 2.思维与语言的灵活性(应急变通能力)
3.思维和语言的独创性(特性与妙语\《知名主持人妙语点评》)

29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三、应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先天素质和后天训练(学习和实践) 学习什么?业务、思想、知识、阅历。
具体技能技巧和个性完善、净化

30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第三节 魅力 一、什么叫魅力?
第三节 魅力 一、什么叫魅力? 节目主持人身上的美对受众的吸引力,具体包括相貌身材、举止谈吐、音质音色、语言功力、才华学识、驾驭节目的能力等。外形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31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二、魅力的实现 1、支持人和支持人节目:谁成就了谁? 主持人魅力离不开主持人节目的吸引力;
主持人节目的传递效果离不开主持人的魅力。

32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2.“我”的个性与媒介角色的共性 个性张扬与媒介角色规范。“我知道自己应该走多远,不能走多远”(克朗凯特)
要遵循媒介的意志和社会化审美标准。 镜头前的“我”是主持人作为一个有真实身份的“我”的个性和媒介角色共性的统一。

33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黄健翔06年世界杯激情解说事件
2006年6月26日,在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当比赛进入伤停补时的最后时刻,意大利左后卫格罗索突入澳大利亚队禁区助攻,被澳大利亚后卫绊倒。裁判判给意大利队一个点球。这时黄健翔开始失去控制,他剧烈地敲桌子,并声嘶力竭地喊道:“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要给澳大利亚人任何的机会。……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34 播音员和主持人心理 3.镜头前的“我”和生活中的“我” 镜头前的“我”,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

35 微博、政治公共空间和中国的发展 (赵鼎新)
——中国的微博更容易形成强势意见领袖和网络红人,而网民也有了更大的被操纵的危险。 ——《乌合之众》与微博用户 ——微博论战多涉及意识形态层面

36 中国微博特色—— 微博平台一方面缺乏现实社会中的礼仪和权威关系的约束,而另一方面却特别容易在网络公司、金钱等等的操纵下迅速形成虚假舆论和权威。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微博公共空间中,人们的表现会接近于勒庞所描述的“乌合之众”,他们一方面表现得特别不服从权威,另一方面又在操纵下特别容易对权威产生崇拜甚至盲从。微博中的狂热之士很像“文革”中的红卫兵:一方面喊着打倒一切、怀疑一切;另一方面喊着谁敢反对某个权威我们就打倒谁。

37 民众思维特征—— 反权威 民粹 缺乏常识


Download ppt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心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