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2 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背景:西欧--- 美国--- 苏联--- 新独立国家--- 2、概念: 3、实质

3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4、内容 ① 5、影响:标志着以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开始被 取代。

4 D 例题: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 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 C 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D

5 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的异同 相同点 对德、日都进行了军事占领 对战犯进行审判,使战犯受到惩罚 不同点 占领方式
对德:分区占领---矛盾---德国分裂 对日:美国单独占领---利益---全面扶植 处理程度 对德:四国较好合作,惩处彻底全面 对日:美国主导,处理不够彻底全面

6 德、日对反省侵略战争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1)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2)二战后两国建立的政权基础不同。 (3)两国的宗教文化和历史传统不同。 (4)有关侵略战争的社会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5)两国对周边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不同。

7 (二)、两极格局形成 1、原因: 矛盾加剧 , 关系破裂 2、标志: 3、过程: ①欧洲冷战---概念、表现、影响 ②苏联对抗---成立 ③亚洲热战---中国、朝鲜、越南

8 (三)美苏争霸 1、形成基础: 2、过程: 阶段 时间 特点 原因 表现

9 D 例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 A 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 B 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C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10 思考: 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政策的原因。 中国在美苏争霸中与美苏双方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11 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一)美国 主要阶段 特征 表现 原因 战后—7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2 (二)西欧 1、发展阶段 经济恢复(战后—50年代初) 繁荣阶段(50、60年代) 经济危机和“滞胀”(70年代—80年代)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共同因素)?

13 A雅尔塔体系下国际环境相对稳定,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B 原有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较好; C 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D 各国政府普遍进行了社会改革,实施社会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内环境; E 各国政府都重视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用。) F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

14 2、典型:联邦德国 (1)原因 (2)成果 3、欧共体 (1)背景 (2)成立时间 (3)目标 (4)影响---政治、经济

15 历史渊源: 必要性: 可能性 欧共体的建立是谋求欧洲统一的重要步骤,而谋求欧洲统一是千百年来欧洲政治家们的强烈愿望。
①美苏争霸,欧洲成为争夺的主要目标。面临双方的威胁,必须联合。 ②随着经济发展,与美国争夺市场的斗争愈演愈烈,任何一国无力单独与美抗衡,联合是唯一出路。 ③经历两次大战,迫切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④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贫乏,过去主要靠殖民地,而殖民地的独立使西欧各国认识到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加强联合。 可能性

16 ①战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②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 ③各国具有相同后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④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17 (三)日本 1、原因 2、成果 回答: (1)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起飞有哪些相同因素? (2)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例题:二战后西德和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两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 回答: (1)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起飞有哪些相同因素? 《导》411 (2)两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8 (四)矛盾与问题 1、阶级矛盾---贫富差距、不满情绪 麦卡锡主义 2、社会危机---种族歧视、毒品泛滥、社会暴力
3、极右势力---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

19 总结与思考: Ⅰ、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 (1)经济状况:战后--50年代初 50-70年代 70年代 80-90年代 (2)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经济格局:战后初期 六七十年代 80年代末以来

20 Ⅱ、二战后美国和日本关系的演变 Ⅲ、二战后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 Ⅳ、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1 过 程 原 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特 征 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 作 用 ①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经济危机要求国家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③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④战后高科技产业需要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①产生于19世纪末 ②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有所发展 ③二战后,广泛发展 过 程 原 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特 征 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 作 用 ①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更大程度上容纳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同现代巨额投资的矛盾 ③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区别,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削弱。

22 阅读与思考:专题连线 1、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3 三、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战后初期的苏联 (1)严重困难 (2)措施 (3)建设成就(工业、农业、国防) (4)存在问题 ①

24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1)革命胜利---原因(内/外) 政权性质 主要国家 (2)政权巩固---照搬苏联经验:原因 评价

25 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 (1)蒙古---历史发展 国家独立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2)朝鲜---美苏进驻 朝鲜分裂 (3)越南---八月革命(抗日) 抗法斗争(奠边府战役 ) 日内瓦协议 北方解放

26 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标志 (2)成员 (3)影响 (4)瓦解

27 5、苏联的改革和挫折 (1)苏共二十大:1956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影响 (2)赫鲁晓夫的改革---内容:以 为主 失败原因 (3)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内容:以 为主 成效

28 6、东欧的变革 (1)背景: 消极后果,要求改革 的影响 (2)概况

29 国家 改革背景 领导人 改革主要内容 意义或结果 南斯拉夫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波兰 哥穆尔卡 匈牙利 卡达尔 捷克斯洛伐克 铁 托
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中断了和苏联及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联系,开始走自己的路。 铁 托 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削弱国家宏观调控,出现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尖锐起来。 波兰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世界体共“二十大”后,局势开始动荡;人民群众对经济状况不满:1956年波兹南事件。 哥穆尔卡 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 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匈牙利 苏共“二十大”后,人民强烈要求改革;1956年匈牙利事件。 卡达尔 从1968年开始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 改革取得成效,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捷克斯洛伐克 60年代,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 杜布切克 捷共公布《行动纲领》,提出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苏共指责《行动纲领》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并出兵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由此中断(布拉格之春)。

30 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 相同:背景---照搬苏联模式,造成消极后果 人民强烈要求改革现行体制 苏共二十大的影响
性质---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大规模流血事件 后果---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不同:规模---匈牙利事件规模大,甚至发生武装暴乱 平息方式---匈:政府要求苏联出兵协助下平息 波:波兰政府自己出动军队平息。

31 7、中国的改革(略)

32 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含义: 2、目的: 3、实质: 4、原因: 理论上的僵化 模式上的弊端 5、改革模式:
南斯拉夫模式---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基本框架内改革 匈牙利模式---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相结合 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中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改革模式:

33 (3)结果: 开始发展,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实现工业化。 (4)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起飞 (5)缺点:过渡依赖
四、亚洲经济的发展 1、前提: 2、特点: 3、东亚、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1)原因: (2)典型: (3)结果: 开始发展,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实现工业化。 (4)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起飞 (5)缺点:过渡依赖 独立 亚洲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很不平衡 友情提醒:2005年考纲把:“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改为“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更加具体化。

34 二战后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哪些相同点?
1、抓住机遇,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依据国情适时调整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 3、积极参加国际竞赛,发展外向型经济。 P95

35 4、印度: (1)政策: 和 共同发展 (2)成就:建立了比较齐全的 实现 成就令人瞩目 (3)问题:

36 5、西亚 (1)特点: 发展迅速, 日益富裕 (2)政策: (3)成果: (4)问题:

37 D (练一练)---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和西亚产油国在经济发展上都 A 面临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达的问题
B 注重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起丰裕的国家财富 D 调整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经济循环 新、韩 西亚 D

38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总结:现代化建设的三种经济模式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2、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改革 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创设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新模式。 3、亚洲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化的模式


Download ppt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