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主講人 : 韋明淑 電話 : 05-5370988*7317 手機 : 0910-471115
電話 : *7317 手機 :
2
觀察是什麼? 透過眼睛和耳朵,從周圍環境中獲知一些訊息。由人際接觸等去獲得不同方式、不同管道的資訊。
當我們使用「觀察」這個字眼時,必須慎重地將它和純然生理感官注視分開。例如圖 我們得到一個基本概念: 我們都是依據過去聽、聞、經驗等來組織、說明所觀察到的。
3
觀察的重要性: 協助了解孩子們一些無法被測量的行為。譬如,字彙、情緒。 不受孩子合作態度的影響。
觀察幼兒行為所造成的推論效果遠比觀察成人的推論效果少。
4
觀察的理論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可由哪些點切入來觀察幼兒的行為; 透過實地觀察幼兒的行為,可以幫助我們驗證書本的理論。
你的所見所聞伴隨過去所學習到的知識,融會成為個人的智慧。 受過一些專業訓練,觀察兒童時,將透過所學到的理論觀點,賦予兒童行為一些意義。
5
觀察的意義 當你觀察幼兒的行為時,你必須先去定義什麼叫做”這行為” 當這類行為發生時,你才能清楚地確認、描述,甚至做推論。
觀察,不僅止於「看」孩子玩,還需要將你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並且判斷其所代表的意義。 當我們在觀察兒童行為時,首先我們必須對「所觀察的行為」有一些粗淺的概念。
6
「觀察」蘊含著兩種意義 一則是需要時間完成的一系列過程, 包含了一系列有關這孩子和觀察者的活動與行為。 二則乃觀察是一連續發展的過程,
而改變只是觀察的一部份, 因此,你必須修習有關觀察的理論、 研究,及獲得一些有關觀察技巧的知 識,並不斷的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7
問題討論 在觀察孩子行為時,純粹用感官看和觀察式的觀察,孰為重要?兩者關聯為何?
身為一位老師或幼兒教育工作者,你認為觀察技巧重不重?要說明你的理由。 本章認為觀察受到個人人格,包括知識、價值觀、態度、經驗等因素影響,你認為呢?
8
發展 意味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定義相當多,
Neil Salkind (1981,1982)就認為:「發展是受到生理與環境交互作用影響,而產生一系列可預測的改變形態。」 解釋--- 仍是實證科學中一個很基本的活動,也是觀察的一部份。
9
一、 解釋的層次 藉著身旁環境來說明或解釋孩子們的行為,這種「刺激伴隨反應」的解釋是屬於第一階層。
一、 解釋的層次 藉著身旁環境來說明或解釋孩子們的行為,這種「刺激伴隨反應」的解釋是屬於第一階層。 第二階層的解釋則考慮到了歷史因素。(過去的經驗) 第三種解釋層次是值基在進化基礎上,就是探討為何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
10
二、解釋的定義和概念 解釋可定義為:「一種說明的行為,使事或物更清楚易懂。」
Brandt(1972)所言,「觀察得來的資料本身並不具有太大意義,必須透過被觀察行為的推論而來,才顯得出其意義來。」 當我在觀察時尚須試圖做一些解釋,即賦予所描述的事物意義。透過某一理論架構來看你所蒐集到的資料,透過這些理論架構使你得知所觀察行為代表的意義。參P.17
11
每個人的注意力重點不同,觀察到的現象、事件亦各不相同,我們通常會以個人特質、生活經驗以及信仰的理論,去為所觀察的現象下結論。
這些觀察上的偏誤是比較屬於個別性的,人們很難完全的避免這些部份。 最好我們能整合發展理論方面的知識及觀察,便更能注意、描述以及說明孩子的行為方向,以更符合所預定的目標。
12
發展的特徵 一、發展是一種連續的現象 二、質與量的改變: 「量」的改變通常是指生理上的成熟,是可測量的,例如身高、體重等。
「質」的改變則牽涉到心理功能的變化,例如語言、情緒、智力等部分。 三、累計性與方向性: 一批心理學家則認為:每一階段的行為都植基於過往行為上,發展上的改變都將對未來行為發展過程產生直接性的影響,稱之為「理想性的目標」。 如Mussen等人(1974)就指出:行為與發展導致在環境中生存的能力,適應特定生理和心理環境的需求。 皮亞傑則認為發展特徵受到某些特殊心理能力的影響,故不同年齡的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13
四、複雜性、分化性及階層性的整合: 發展會增加組織上及功能上的複雜性。將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做更多的事、整合更多的知識與能力。 分化性指起初行為是以一種較籠統的方式呈現,漸漸地 彼此分離、發展出一種較熟練、特殊及彼此獨立的方式。 階層性整合孩子能將各種技能行為或動作協週合併使之 具有一整體性功能。 五、發展是連續性的: 發展所產生的改變並非突如其來,而是一系列連續性、階段性的變化。 發展不能跳越某個階段。 發展有其一定次序,不能前後倒置。 發展階段的順序是普遍性的:發展上的改變是可以被描述、解釋與預測的。生理動作發展部分,已成為一種通則,從頭到腳的,中央到旁邊的發展原則,由大到小的。參p.22 六、遺傳抑後天影響的爭論:有人說 發展上的改變在遺傳。 發展的改變通常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刺激。 發展上的改變來自於環境與成熟因素交互作用而來。
14
七、描述與個別差異: 因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或成長過程也無法完全相同,因此其發展結果也不完全相同。 八、發展上的主動性或被動性---幼兒扮演什麼角色? 這樣的區別在思考孩子的教育與社會化過程時尤為重要。環境論者將兒童視為一被動的。認知學派如皮亞傑則認為幼兒在發展,扮演著主動的角色。 九、自我中心主義與自律性: Salkind(1981)指出,發展與成熟削弱自我中心主義,自我中心是指孩子無法看到他自己以外的世界,Papalia和Olds(1981)指出,自我中心是指個體只知道自己,而無法了解其他人不同的看法、需求與興趣。 千萬別將孩子的自我中心與自私混為一談,因自私是不願意站在別人的觀點來看待事物,而自我中心則是因能力尚未成熟到那個地步。 Salkind有關發展的第二個觀點是社會自律性,幼兒會變得容易自我滿足。
15
觀察的準備 一、 確定觀察的目標 有目的地觀察一些事物。
一、 確定觀察的目標 有目的地觀察一些事物。 你要知道:我要觀察些什麼?觀察的成功與否植基於你的知識、價值觀、經驗與技巧,觀察的目標必須與資源環、境設計和記錄方法相互配合。 在進行觀察前要先能夠回答下列幾個問題:你要觀察的重點是什麼(社會能力、動作技能或語言能力)?你要花多少時間在觀察行為上(一小時、 數分鐘或只要一發生這個行為便進行觀察)? 你要觀察的對象(一個團 體、某位特別的小孩、一些特殊行為的孩子)?你要如何記錄所觀察到的行為(檢核表、持續性的記錄、採樣記錄或時間取樣)?你將採取什麼方式來說明你所看到的行為(根據何種理論或事實等)?
16
觀察目標必須與環境所能提供的資源相互配合。
二、確定觀察的地點 觀察目標必須與環境所能提供的資源相互配合。
17
三、確定觀察情境中可以做的事 知道在某個觀察情境中哪些是你可以做、哪些是你不能做的,這相當重要。
慎選記錄工具便非常重要。因觀察環境的限制會使我們在觀察上遭遇某些困難。
18
避免引起注意 一、 為何要避免引起注意?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做「霍桑效應」,意指當被觀察者察覺自己正處於被觀察的情境時,將會朝向取悅觀察者的方向表現。 研究者加入被觀察的團體中,做參與者的觀察,以降低進出團體間所造成的衝擊。由於幼兒尚未發展出一種避免由於被觀察而受干擾的能力。
19
二、 維持不被注意的困難 單面鏡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但語言儘可能忠實記錄而又避免打擾到被觀察者。
20
三、如何及何時保持不被注意 在有限的環境中儘量塑造一個可信賴、不干擾到孩子的觀察環境。 這觀察情境中你給了自己多少自由度及可容忍的誤差範圍。
21
專業道德與保密 在所有觀察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觀察者須對所觀察的對象負責,對開路的前輩負責、更要為希望到這幼稚園的後進負責。
22
專業道德的需求 權利、安全(包括生理及心理)、個人隱私等都成為研究者時相當被尊重的課題。更要注意到這孩子與家長的隱私,尤其留意他們的感受。。
一個簡單卻容易被忽視的保密方法,避免和任何人(包括室友、好朋友、父母等)討論你所觀察的一切;而當你必討論到觀察見聞時,只要它實地描述現象,勿加過多斷語。 父母有權利同意他們的孩子是否被觀察。當他的家長提出這樣要求時,我們也必須做到這點。而在公共場所家長同意與否就不顯得十分必要,須禮貌性地徵詢其同意。
23
影響觀察的因素 一、 敏感度和覺察能力 個人敏感度和覺察能力對觀察資料蒐集及解釋 的、 影響。 二、疲倦與身體不舒服
疲累都會造成注意力的不集中,有時來自外在因 素,儘量降低可能造成的困擾與損失。 三、個人特質或人格造成的影響 個人的經驗、態度、需求、希望、害怕等, 影響 到觀察的重點。
24
四、控制偏誤 切記勿對孩子下任何負面的判斷或 評價性的陳述。 這些評價卻僅來自於你部分的觀察而已。 五、 情境造成的影響
情境空間的大小、擺設、器材設備、 教師、觀察者及孩子的個性、特質技巧等。
25
觀察記錄中錯誤的種類 一、遺漏上的錯誤 漏記了某些重要的行為,因此, 在觀察時做詳實記錄是非常重要的。 二、權限上的錯誤
列舉了超出實際情境所獲知的訊息,或者 是目標錯誤、記憶錯誤 三、 傳達上的錯誤 可能犯了時間取樣上的謬誤----即 僅觀察到 行為的結果。
26
觀察過程的三個方向 一、 客觀的描述 儘可能地將你所觀察到的事物確實而完整的記錄下來。不加入私人成見、解釋、價及印象,無論任何人來做觀察都可以得相同的資 料。 二、 解釋 除了客觀的描述外,試著給予你所觀察到的事物解釋或賦予某些意義。 三、 評量 我們會在不自主中將自己的價值或態度加 諸在孩童的行為、特質或人格上,任何評 價無論是正面或負面,都必須植基於經常性、有代表性且客觀性的行為描述中。
27
團體觀察的限制 團體觀察很難同時蒐集到特殊個體的特殊行為,及整個團體的個別行為訊息。
因倘若你企圖一次觀察多數孩子的個別表現,目不暇給,結果一事無成。 但是,當多數孩子在一起,彼此間的行為相互影響,這樣的互動便顯得相當有意義。
28
團體觀察的方法 一個方法是將注意力放在每個團體的行為上, 第二個方法就是觀察比較個體在不同團體的行為表現,
第三個方法是以團體為單位,觀察整個團體。將團體當作一個團體看待,描述其特質。
29
觀察團體的目標 觀察團體的目標也往往隨著學習目的而有所不同,觀察與環境設計上的關聯性。 問題討論 1. 觀察目的是決定觀察結果成功與否的
1. 觀察目的是決定觀察結果成功與否的 關鍵,試著討論當一位觀察者沒有明 確觀察目的時將會遭遇哪些困難? 2. 請試圖列出在進行觀察學前幼兒時所 必須考慮到的專業行為,其答案為何?
30
方法是指在「如何做」的一種技巧。 是否奏效,個人的技巧、知識、經驗以及其人格特質等諸多因素有關。是做事情的一種途徑,是為了幫助一個人具備達成目標的技巧和知識而設計的。 方法不論如何的周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也不能保證都成功。 觀察和記錄之前,對於觀察的對象,須有所認識。如你能做到將方法運用自如,觀察法的學習就成功了。
31
行為: 是指「有機體的肌肉或腺體對刺激之反應、尤其是指可觀察到的部份。」(Webster 1960)。
一個人的行為是終生連續不斷的,就如同溪流一樣,是無法一窺全貌的。 選擇某一觀察,如何介入幼兒的行為,去擷取所要的樣本。 所選擇方法會影響觀察設計的某些細節。
32
場所包含實體的硬體因素。 情境主要是指場所中與社會和心理有關之狀況。
場所和情境之間有某種特殊的關聯性,情境在場所中產生,場所具有物理和社會心理的特性。 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會造成不同氣氛。
33
Wright 針對場所和情境的關係做了三點假設。
第一點假設,有些場所較有助於某些特定情境的產生。 第二點假設,場所和情境的關係不是固定的,相同的情境卻可以在不同的場所發生。 第三點假設,幼兒在某特定時間的行為受情境的影響比受場所的影響來得大。 背景(Context)涵意較場所或情境廣泛,同時包含了場所和情境。
34
七種不同的行為觀察記錄法: 敘事描述法(Narrative Descriptions)。 時間取樣法(Time Sampling)。
事件取樣法(Event Sampling)。 軼事記錄法(Anecdotal Records)。 日記式記錄法(Diary Records)。 次數統計法(Frequency Counts)。 檢核表法(Check Lists)。
35
每一種觀察記錄法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優缺點,也都有其最適合運用的特定情況和目的
正式觀察法是在高度結構式的狀況下進行。 「要審慎的界定範圍、建立詳盡的記錄表、訓練觀察員、建立觀察員之間的內在度,以及運用熟練的步驟去記錄分析和解釋資料。」 控制可以說是「正式」一詞的別稱。
36
非正式觀察法,資料的記錄也比較不詳盡,比較適合運用在「教學設計和每日課程的運作上」。
對於立而直接性的狀況,非正式觀察法較正式觀察法合宜。也叫做「自然式觀察法」。
37
開放性和閉鎖性的區別在於其是否保留有可供事後分析用的原始資料。
所謂原始資料,是指對行為和事件發生當時的描述。 閉鎖性的方法:原始資料只有在書中才能找到,卻不在你的記錄之中。 開放性的方法:原始資料就在手邊,任你使用。
38
選擇性程度,決定在一個觀察法中觀察者所要觀察和記錄的行為的多少。
可用魚網的疏密來做比喻。選擇性程度越高,記錄下的行為越少,選擇性程度越低,記錄下的行為越多。
39
推論的必要性 推論指觀察者根據資料、描述或證據去下結論。推論、解釋,或說明某件事,三者是同義。是根據直接觀察到的資料去下結論,並非它本身直接觀察到的,是經過觀察者謹慎思考的過程。 不同的觀察法其推論的程度亦有所不同。
40
問題討論 從觀察的角度而言,「正式」和「非正式」的意義為何?從社交的角度而言,正式的聚會和非正式的聚會各代表什麼意思?正式和非正式運用在觀察和社交時,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否有所不同? 在觀察記錄法之外,開放性和閉鎖性可以如何解釋和應用?在不同的應用上,開放性和閉鎖性的主要意義是仍然相同或是有所改變? 開放性、閉鎖性與選擇程度的關聯為何?兩者是能獨立存在?意即,一種方法是否可能為閉鎖而不具選擇性?或者,是否可能為開放而又具選擇性? 觀察和解釋二者之間有何不同?
41
「過濾器」 廣義的解釋中,我們的知識、價值、態度和經驗就成為觀察時的「過濾器」(filters)。
觀察,大多因當時是否感興趣、專心程度、身體狀況(疲勞或生病)、事情輕重的考量及觀察時間長短而結果有所差異。 個人的人格特質則會影響我們所見以及從所見中所作的推論。
42
比較嚴格的行為解釋: 我們在解釋某事實時,要將所呈現的資料其背後所隱藏的意義解釋清楚。為了使事情清楚或易於了解,常解釋是包括直接觀察到的事件和非直接觀察到的事件。 在做解釋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會加上一些偏見,「個人的偏見及觀點」是由於本身的經驗、能力、態度和知識所造成的。有一種偏見則是經由正式的學習和有意的認同所形成,通程式一些理論、假設、概念或哲學。 理論所形成的偏見,會使你只注意到情境、事件或行為的某個部分。我們日常的偏見也是一樣。
43
所謂的「選擇性觀點」, 意思是通常人們看其所想看,把重要性放在其認為的重點上,而忽略其他的事。例如,皮亞傑認知發展,佛洛依德對人格發展有興趣。 較正式的解釋要以一種特定的觀點或概念理論去了解某種現象,需要經過思考的過程了。 行為要解釋是它可用來作為觀察結果的應用和持續性評量的依據。
44
觀察結果的應用 在進行幼兒行為觀察之前,先了解觀察的目的。應用的意思是指「完成或達成某種情形,去執行,去實施」 參P
45
持續性的評量 評量就是判斷, 判斷就是將一些事或物或行為和某種標準作比較。 標準就是一種架構或範圍,我們可以用來做判斷、決定或比較。
事實上在評量幼兒的時候,必須適時改變標準。 標準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解釋由個人及正式理論的觀點來著手是觀察結果的應用與持續評量的基礎, 觀察結果只有能被應用到特定的情境或問題才有意義, 持續性的評量有賴解釋, 持續性的評量需要作比較,比較是必須的。
46
幼兒與物理環境 物理環境對我們有著重大的影響;
所擁有空間的大小、物品的多少和安排方式、以及空間所含的社會─心理之「意義」,都能決定並指引我們的行為模式。 步驟 首先畫出室內與室外的環境圖,在圖上標示設備和材料的名稱及其所在位置。 觀察練習幼兒使用設備器材的方式、以及不同學習區域對幼兒行為的影響。 先在室內選擇兩個幼兒行為截然不同的角落或情境。觀察並記錄在兩個不同角落的兩個幼兒的行為。 觀察練習 P.257 觀察練習17-2:
47
身體成長與動作能力 以身體和動作的發展及能力是構成行為的基礎。 可分為三個範圍: (1)身體特性; (2)大肌肉動作或能力;
(3)小肌肉動作或能力。 至少得觀察兩位不同年齡兒童,或挑選兩位正常發展及身體活動適中的兒童。P.261
48
步驟 挑選兩名不同年齡的幼兒,採用事件取樣法詳細描述:(1)幼兒的外貌; (2)再觀察地點遊戲時的動作。
觀察每位幼兒十至十五分鐘,依據記錄作比較。 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幼兒剛學到一項新技能時,會只練習此項技能而忽略了已有的技能。這種學習的行為叫做分化(differentiation)。 能將新舊技能融合成為一體,是一種統整(integration)行為。 當你觀察幼兒的動作行為時,幼兒是否有較複雜的行為模式(統整行為),或其行為只是重複單調的練習而已(分化行為) 觀察練習17-2 參P.268
49
幼兒的認知發展與行為 他如何知覺和思考這個世界,以及他所擁有的知識和使用方法。皮亞傑將知識分成(1)特殊事實和訊息的知識,稱為「狹隘的知識」(narrow sense);(2)需要用思考的過程,以對其真實性加以推理者,稱之為「廣泛的知識」(broad sense)。 泛靈論(animism)是相信無法生命的東西和人沒有差別,象徵遊戲(symbolic play)者中幼兒只是假裝洋娃娃是活的,並不相信它是活的。 人為論(artificialism)則是相信萬物由人創造或由神指引人去造物。 了解幼兒思考的方式、所擁有的知識,以及其學習能力,此外,並觀察幼兒不同的認知能力和模式。
50
步驟 選兩名不同年齡的幼兒,用敘事描述法,儘可能詳細記錄所看到的行為以及行為發生的背景。 P.276 觀察練習17-3
51
幼兒的語言發展 語言是智力和社會發展進步的指標。 皮亞傑指出這種語言有下列四種類型:(1)獨語; (2)重複練習; (3)集體獨語;
(4)社會化語言。 採用小組觀察的方式,選擇二至三個正一起玩,而且彼此相當互動程度的幼兒。
52
步驟 採用小組觀察的方式,選2-3個正一起玩,且彼此有相當的互動的幼兒,儘可能詳細記錄所看到的行為以及社會情緒的行為。 P.280
觀察練習17-4
53
幼兒的遊戲 遊戲是幼兒生活的大部分。幼兒有一些遊戲和觀察模仿成人有關,有一些則是幼兒自己想像,以及他覺得特別有趣的經驗。 自願性
遊戲的目的~ 從發洩剩餘的精力到作為表達社會情緒的工具者都有。
54
Grace Craig遊戲的類別 感覺愉快﹙Sensory Pleasure﹚ 動作遊戲﹙Play with Motion﹚ 混戰遊戲
﹙Rough-and-Tumble Play ﹚ 4. 語言遊戲﹙Play with Language﹚ 5. 戲劇遊戲及模仿 ﹙Dramatic Play Modeling﹚ 6. 競賽、儀式與競爭的遊戲 ﹙Games, Rituals, and Competitive Play ﹚
55
觀察目標 由團體或個人觀點來研究遊戲行為,確定該行為是否屬於遊戲,分析兒童的互動形態及這些形態能被列入Parten的六種遊戲類別,或社會互動的哪一項。 步驟 使用敘事描述法,觀察練習17-5-1 用事件取樣法。觀察練習17-5-2 觀察目標 了解不同遊戲形態的特性。
56
幼兒的情緒行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