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談身體病弱生的照護 台東大學 特教系 程鈺雄.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談身體病弱生的照護 台東大學 特教系 程鈺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談身體病弱生的照護 台東大學 特教系 程鈺雄

2 多障及重障的分類: 第一類:輕度肢體及智能障礙者 第二類:重度肢體障礙,但具有 高度認知能力 第三類:有輕度腦性麻痺且低認 知能力
多障及重障的分類:   第一類:輕度肢體及智能障礙者 第二類:重度肢體障礙,但具有    高度認知能力 第三類:有輕度腦性麻痺且低認    知能力 第四類:有重度及多障程度

3 多障及重障的定義:  重障者包括各種年齡的人,他們的生活需要不只一種、密集、持續的協助,以便能參與融合的社區,並且享有障礙較少者或甚至正常人所享有的生活品質。生活所需要的協助可能包括移動、溝通、自我照顧及學習,以便能過獨立的生活、就業及經濟自足。

4 「障礙」:指的是這個人的狀態,就是這個人有視覺、聽覺或其他方面的損傷。
「殘障」:指的是限制障礙者的環境狀況。 許多重障者智力正常,甚至是資賦優異者。

5 多障及重障的出現率:目前發現有一種障礙時,出現另一種障礙的機會就大很多。
多障及重障的起因:造成障礙的基因可能由父母之一或雙方遺傳給孩子;懷孕時不當的影響、出生時的事件、出生後的意外事件或虐待孩子,都可能造成多障與重障情形。

6 多障及重障兒童的主要類別: 自閉症與普遍性發展障礙 盲聾 行為異常及聽力缺損 智障伴隨其他障礙

7 多障及重障兒童的特徵: 自閉與普遍性發展障礙:
  這兩類障礙都是神經疾病,導致兒童溝通、語言理解、遊戲、社交技巧的發展以及與他人關係的能力缺陷。

8 目前可以鑑定的三個主要類群: 早發性自閉症 兒童的錯遍性發展障礙〈30個月大後出現〉 非典型普遍性發展障礙

9 聽覺整合訓練〈AIT 〉: 提供給自閉症兒童及聽覺過度敏感兒童的治療方式之一。 要求兒童聽所有的音頻至少十個小時。

10 盲聾的定義:   有聽覺及視覺損傷,這兩方面的損傷造成嚴重的溝通、其他發展及學習需要,以至於他們無法適用單類的聽覺缺損、視覺缺損或重度障礙等特殊教育方案,因為沒有額外的協助處理雙重障礙所導致的教育需求,無法獲得適當的教育。

11 盲聾自我發展順序: 自己的存在 有需求 自己可以滿足某些需求 其他人的存在 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如果不是滿足大多數需求,其他人可以滿足自己一些需求

12 行為異常及聽力缺損 聽力缺損合併行為問題的兒童,可能因感官缺陷而缺乏環境刺激,以致造成行為問題。
行為異常及聽力缺損 聽力缺損合併行為問題的兒童,可能因感官缺陷而缺乏環境刺激,以致造成行為問題。

13 智能障礙伴隨其它障礙 聽覺障礙兒童可能被鑑定為智能障礙,是因為缺乏適當的教學,而非智力的問題。
智能障礙者的嚴重不當行為常會使他人不當假設智能障礙者有嚴重的心智問題。

14 智能障礙及腦性麻痺 先天性或環境傷害危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動作控制中心,造成腦性麻痺時,可能會對腦皮質造成傷害,以致造成智能障礙。
通常腦性麻痺兒童的語言不佳與動作僵直,容易使外人誤認他們是智能障礙者。 智力測驗是最常判斷智能障礙的工具,但標準化智力測驗通常都未考慮兒童的障礙。

15 早期介入 多障與重障者一個很重要的需求是早期介入,這樣家長才能提供適當的、持續的照顧。 家長與教師需要教導兒童如何與世界互動。

16 評估後的介入方式 矯正的 預防的 提早預防 補償的 治療的

17 跨科技的專業成員 適當的評估需要兩位誇科技小組成員或更多成員參與。

18 設計介入方案需考慮的問題 多重與重度障礙如何相互影響,影響孩子在環境中的經驗。
例如:一個認知與肢體障礙者,其學業成就一定不如那些輕度智能兼肢體障礙者。 障礙會交互影響,使孩子的狀況更為複雜。

19 對一個又聾又啞的兒童而言,治療師不僅要判斷孩子殘存的聽力或視力,也要評估孩子對感官刺激的反應(包括觸覺與嗅覺),以及它們所需要的治療。

20 多障與重障兒童的鑑定 在出生時透過簡單的篩選技巧就鑑定出大多數的多障與重障兒童。
有些視力的問題很容易發現,而大多數聽力缺陷則不太容易鑑定,可能要到2至3個月大才能鑑定出來。 大多數生理缺陷,藉由觀察嬰兒的反射及肢體動作就可以診斷出來。有些肢體障礙可能要到一歲才會鑑定出來。有些自閉症兒童要到2歲才能發現,有些則到青春期才發現。其它的缺陷包括脊柱裂,可以從顯著的生理異常鑑定出。

21 鑑定目的:1.初步鑑定 2.障礙診斷 鑑定時機:1.嬰幼兒時期 2.疾病或意外發生後 3.入學前:每年六月中旬前完成 4.入學後:每年九月底完成 5.平時:凡未在上述鑑定期間內提出申請者,可視需要隨時向各縣市政府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申請安排鑑定。

22 教育的調整 一、教育哲學 二、教學與評估

23 *功能性技巧:每天得運用到的,可增加學生某種程 度的獨立。 ex:折衣服
一、教育哲學 (一)適齡的功能性技巧 *適齡:是指沒有障礙的一般人在某個年齡應該會做的。 *功能性技巧:每天得運用到的,可增加學生某種程 度的獨立。 ex:折衣服 *適齡技巧指的是適合其生理年齡的技巧,而非心理年 齡的技巧。

24 一、教育哲學 (二)學習環境 *安置重障與多障學生部分時間可以參與普通班及學校與非學校的環境與活動。
*從部份參與學校環境及活動中,讓重障與多障學生從中學習獲得自我價值,認同自己是有貢獻、有活力、有生產的一份子。

25 一、教育哲學 (三)統合環境 統合的環境是指障礙者與非障礙者同時存在的環境。 統合的優點: 1.使一般兒童對重障同儕的態度有正向的改變。
2.改善重障兒童的社交與溝通技巧。 3.改善重障學生與非障礙同儕的互動。 4.促進重障者成人的適應。

26 一、教育哲學 *教師與行政人員進行統合時可以做的工作: 1.控制任何環境中障礙與一般學生的比率。 2.強調學生的長處。
3.鼓勵障礙兒童模仿同儕打扮的樣子。 4.讓一班學生當障礙學生的教導者與朋友。 5.以正向態度對其他教師或學生講述障礙學生。 6.安排教室活動以促進最大的統合機會。

27 一、教育哲學 (四)收集資料 *收集資料的理由: 1.找出學生的水準。 2.監控進步情形,並判斷方案的有效性。 3.提供學生及家長回饋。
4.紀錄所做的努力及成效。

28 二、教學與評估 (一)正常發展 *多障與重障兒童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正常兒童自然會有的探索、好奇及想操弄物品的慾望。
*促進者必須鼓勵多障與重障兒童學習利用天生的前語言技巧(此感官動作形式的技術稱為輔助性或替代性溝通)與聲音進行溝通。

29 二、教學與評估 (二)技巧類化 *多障與重障者的教師或促進者的主要問題在於教導多障與重障者把學習的技巧運用到其他情境。 *標準的做法是:
1.教導每一步驟。 2.熟練每一步驟。 3.運用、類化。

30 二、教學與評估 (三)技巧評估 生態評量表( Brown )--過程包括六個階段:
1.列出課程的四個區域:居家技巧、職業技巧、休閒育樂技巧、社區生活技巧。 2.找出在社區會利用到這些技巧的環境。 3.找出多障與重障學生可以有功能或者會有功能的次環境。 4.發展在次環境中會出現、適齡或年齡相關的活動量表。 5.找出表現這些工作所需要的技巧。 6.使用特定的教學程序,在自然的情境下教導多障與重障學生技巧。

31 謝 謝

32 課程與教學取向: 學前:主要目標是讓兒童往前一步,可以藉由操弄物品與環境互動、提出要求以滿足需求、以及實現本能的好奇心--也就是學習。
課程與教學取向:    學前:主要目標是讓兒童往前一步,可以藉由操弄物品與環境互動、提出要求以滿足需求、以及實現本能的好奇心--也就是學習。 小學與中學:教導功能性技巧,讓學生的溝通更清楚且更獨立。

33 類化與推持效果出現的技巧: 對個人有立即的實用性 獲得個人想要的東西 是社會情境所要求的技巧 對學生的發展程度是適當的 實際有用的
可以調整的

34 課程的主要成分:   透過小學、國中、高中的個別化方案達成成功的轉銜到社區與成人生活。必須有接受過替代性教學策略的教師才能達成這些目標。

35 為無口語學生所做的調整: 發展輔助性與替代性溝通設備協助無口語溝通能力的學生。
一個簡單的設備是溝通板,一片紙板或其他金屬板,板上可以貼上或寫上圖片、文字或符號。 電腦螢幕也可作為溝通設備。

36 從家庭與學校轉銜到社區與工作:   此方案的目標在多障與重障者的生活形式,讓他們有意義的參與工作世界,包括每日的工作、金錢收入、社會關係、個人的自信與自我效能。

37 電腦科技:   電腦已經變成特殊班的標準配備;有專門為學障、聽障、視障、肢體障礙及認知障礙所設計的方案。因此,有許多軟體可運用於障礙者的教學。

38 成人與生命議題: 生活環境:現今的趨勢是讓障礙者及其家庭參與有關工作、休閒及生活環境的決策。
職業安排:包括日間治療方案、庇護工場及支持性競爭就業。

39 支持性就業的取向: 個人安置模式 群體安置模式 移動式工作小組

40 生命議題考量到轉銜時應該所包括介入是: 設計是在個人最大的控制之下,而非其他人的控制下。 設計是為促進獨立或相互依賴及自主。
使用有效的最少限制方式。 對特殊的工作環境使用最自然的介入。

41 家庭:   千萬不要低估重障與多障兒對家庭的影響。多障與重障兒童可能帶來額外的壓力,它改變家庭的概念,並且造成從嬰兒期起就可以預期的家庭負擔。

42 結語 • 融合理念(inclusion) • 常態化思想 (normalization)
• 自我決策 (self-determination) • 生涯轉銜 (career transition) • 零拒絕原則 (zero-rejection principle) • 輔助科技 (assistant technology) • 生活品質 (quality of life)


Download ppt "談身體病弱生的照護 台東大學 特教系 程鈺雄."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