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芝驰 容 Modified 7年之前
1
教学目的 1.能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擢”、“锦衾”、“翰海”、“阑干”等字词,读准“擢”、“锦衾”、“掣”、“见”等字词。 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3.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重点难点 1.理解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德育要点:积累诗歌,领会中国古典文化 教时安排本课共分 2 课时。 第1课时:《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第2课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
2
《古诗十九首》 [汉]迢迢牵牛星
3
背景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作者是无名氏。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将抒情、议论、写景融为一体,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4
迢迢牵牛星 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多为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和士人宦途失意的悲叹。
5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6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皎皎,明亮。河汉,银河。 擢,摆动、伸出。素,白。 终日,整日。章,借指布帛。涕,眼泪。零,落下。 去,距离。几许,多少。 盈盈,水清且浅。间,隔。 脉脉,含情相视而不语。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 接下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句,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素”字写出织女手的颜色,白嫩娇美。“擢”一个动词,写出织女伸手摆动的劳动姿态,娴熟优美。“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纤纤擢素手”写得如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7
译文赏析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 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 一扎一扎地穿梭织布。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
相思的眼泪如下雨般零落。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 相隔的距离又能有多远? 隔一条清清的银河, 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8
赏析要点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 结构图: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 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不但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
9
诗句赏析举例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 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情景相生。 “盈盈”写水美, “脉脉”写情深,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10
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谈谈自己的理解
观点一: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 观点二::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泰戈尔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若是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总还有个理由来消释,但是明明只有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
11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12
思考 《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13
渡荆门送别 李白
14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
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 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16
渡 远 荆 门 外, 来 从 楚 国 游。 山 随 平 野 尽, 江 入 大 荒 流。 月 下 飞 天 镜, 云 生 结 海 楼。 仍 怜 故 乡 水, 万 里 送 行 舟。
17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 词语解释
18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其状如门,又与北岸之虎牙山相对,水势湍急,十分险要。
【注释】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其状如门,又与北岸之虎牙山相对,水势湍急,十分险要。 荆门外:指荆门以东,过此即入古楚国境内。 天镜: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 远:远自。 江:长江。 下:移下。 仍:频频。
19
渡 荆 门 送 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长江远远地渡出荆门山,来跟我游览楚国大地。(叙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近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起伏的山峦追随平坦的原野,渐渐消失尽尽。滚滚的长江奔赴无边的旷野,依旧滔滔不绝。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景、想象、比喻)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抒情、拟人)
20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
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 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 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 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21
找出诗中的写景句,说说它们的妙处。 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明确: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22
题目中的“送别”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3
首联的意思是,我从蜀中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游览。起首一“渡”字,暗点故乡之水,有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要注意一点:“渡远”为什么不用“远渡”?“远渡荆门外”岂不更好理解?这里的关键在于以“渡”字打头,其作用有二:一是点题,二是贯穿全篇写水,水是全篇的主线。 第二联(颔联)仍然写水:“随”、“尽”和“入”、“流”四个动词,有移步换形之妙。船在飞速前进,江在奔腾流逝,山在迅速后退,故由遮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边,眼前豁然开朗,仍然是为写“故乡水”张目。
24
第三联(颈联)写月上东天,倒映于水中,极像是从天空中忽然飞下的一面明镜;开阔的江面在晚霞辉映下,幻化出一派海市蜃楼。这里看似未写水,实则从“月下”和“云生”便可知诗人写的是茫茫无际的江天黄昏景色:一轮明月在大江中浮动,乃是低头所见之月。诗人再抬头观天,便见水天相连之处,幻化出了一派海市蜃楼。 最后一联(即尾联)用一“仍”字回应上文,说明以上所写之景,皆与“故乡水”有关,都是这饱含深情的一江流水,不远万里,从故乡蜀中把他送到遥远的楚地来的。 理解了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既非朋友在送别诗人,也不是诗人在送别朋友,而是故乡之“水”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李白,所以题中“送别”二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尤其不能缺少。
25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
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 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 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 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 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 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26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中心思想 《渡荆门送别》:表达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27
《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叙事,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写作特色 《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叙事,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28
春望
29
杜甫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30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3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2
溅( )—— 溅落 抵( )—— 搔( )—— 值得 浑( ) —— 胜( )—— 用指甲挠 簪( )—— 简直 能够承受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 jiàn 溅落 dǐ 值得 sāo 用指甲挠 简直 hún 能够承受 shēng 一种束发的首饰 zān
33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
34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35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36
▲合作探究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37
主旨 全诗抒写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38
作业: 1、假如以“家书抵万金”为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39
谢谢
4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cén shēn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41
作者岑参 岑参,江陵人,天宝三年进士,天宝十三年被封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入朝任右补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诗歌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瑰丽雄奇,语言变化自如,擅长七言歌行。有《岑嘉州集》。
42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43
qiú 裘 zhuó 着 衾 qīn 瀚 hàn 掣 chè 阑 lán qiāng 羌 字音
44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zhé sàn qīn zhuó pí pa qiāng qiú chè •
45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用将此诗分成 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想一想 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用将此诗分成 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46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咏雪——瀚海雪景图
47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客图
4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 主要内容: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深层情感: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49
送 别 1、如何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送别地点的转换 轮台 天山 中军 辕门
50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1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52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我认为诗中————————一句写得好,原因是————————。
53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54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55
散八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56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57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
58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59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60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大雪纷飞遍地银妆 雪天奇寒难以忍受 沙漠冰封愁云惨淡 设宴饯别寄寓感慨 依依惜别无限惆怅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61
比较角度提示 试比较《送孟浩然之广陵》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不同点 合作探究
送别人物:送别地点:目的地:送别环境:送别心情: 诗歌风格:
62
拓展阅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3
作业: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64
诗词欣赏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65
辛弃疾,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他的词 以沉雄激越著称。但也有清新自然的词作。 宋孝宗淳熙八年,词人被奸佞中伤、弹劾以致罢官后闲居上饶,有机会充分领略黄沙道上的风景。写了一组清新俊逸、绰约自然的词。 《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66
西 江 月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67
边读边做: 1、请给这首词划分节奏: 注意:不能划破句。 2、划出词的韵脚。 3、找出词中的对偶句。
68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西江月 明 月 / 别 枝 / 惊 鹊 清 风 / 半 夜 / 鸣 蝉 稻 花 香 里 / 说 丰 年 听 取 / 蛙 声 / 一 片 七 八 个 星 / 天 外 两 三 点 雨 / 山 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 溪 头 / 忽 见
69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惊飞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惹得蝉儿在半夜里嘶鸣。
7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漫村遍野的香气 一片蛙声欢唱丰收前景 喜悦之情萦绕心头
71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
72
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被美妙的夜色所陶醉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以及对丰收前景的喜悦之情。
73
练习 2、这首词中的对偶句有( 辛弃疾 ) 南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诗词要注意把握诗词的( ) 美、( )美和( )美。
1、本节课所学的词的 作者是 ( )他是( )爱国词人。 2、这首词中的对偶句有( )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诗词要注意把握诗词的( ) 美、( )美和( )美。 4、词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 辛弃疾 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音韵 意境 含蓄 被美妙的夜色和丰收的 前景所陶醉
74
作业: 用本节课学的欣赏词的方法 去分析这首词并把这首词改 写成一篇清秀俊逸的写景散 文。
75
课后纪要 优点: 能在学生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把握诗词描写的形象和意境。诗句的理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不足: 在课堂上还要更注重背诵,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当堂背诵。易错的字要加强指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