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理论: -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细胞在出现后形成肿瘤前被清除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理论: -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细胞在出现后形成肿瘤前被清除 - 若肿瘤细胞生长超过免疫监视功能 发生肿瘤
2
免疫监视理论的依据: (1)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者肿瘤发生率高 (2)幼年期和老年期肿瘤发生率高 (3)原发病灶切除后残存肿瘤自发消退 (4)尸检肿瘤发生率远高于临床发病率
3
免疫监视理论的缺陷: (1)人类肿瘤抗原很弱,能否诱发免疫 (2)肿瘤自发消退很少见 (3)特免部位肿瘤发生率不高于其他部位 (4)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者只限于与病毒 感染有关的肿瘤发生率高
4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第一节 肿瘤抗原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 某种肿瘤细胞存在,其他肿瘤细胞和 正常细胞不存在 动物存在多种 人已证明黑色素瘤存在
5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肿瘤细胞存在,正常组织也存在,患肿瘤时增多
二、肿瘤相关性抗原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TAA) 肿瘤细胞存在,正常组织也存在,患肿瘤时增多 胚胎抗原 胚胎时期存在,出生后消失或微量,患肿瘤时增多 (1)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 (2)癌胚抗原(CEA):消化系统肿瘤
6
2. 病毒抗原 (1)乙型肝炎病毒(HBV): 原发性肝癌 (2)单纯疱疹病毒(HSV): 宫颈癌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 (3)EB病毒(EBV): 鼻咽癌 (4)人类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 淋巴细胞白血病
7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一、细胞免疫 1. CTL (1)直接杀伤 (2)释放IFN-、TNF-
8
2. NK细胞 (1)直接杀伤 (2)释放IFN-、IL-2 (3)ADCC 3. M (2)释放TNF-
9
二、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依赖抗体 ADCC 2. 补体依赖细胞毒抗体 补体细胞毒作用 3. 调理作用抗体 吞噬细胞调理作用
10
Antitumor Effector Mechanisms
NK cell Cytotoxic T-cell Humoral Mechanisms Macrophage Kumar et al. Basic Pathology 6th ed. Figure 6-32
11
第三节 影响有效抗肿瘤免疫 应答的因素 免疫耐受:肿瘤抗原性弱 抗原调变:免疫反应导致肿瘤抗原丢失 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性物质
第三节 影响有效抗肿瘤免疫 应答的因素 免疫耐受:肿瘤抗原性弱 抗原调变:免疫反应导致肿瘤抗原丢失 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性物质 (1)细胞因子:TGF- → 抑制Th (2)PGE → 抑制T (3)游离肿瘤抗原:妨碍抗体与CTL作用
12
4. 肿瘤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改变 (1)MHC-Ⅰ类分子表达降低 逃避CTL攻击 (2)粘附分子表达降低 减弱CTL攻击 5. Fas反击 肿瘤细胞表达FasL,诱导CTL凋亡
13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 70年代:低谷 80年代: 基因、蛋白质、细胞工程技术 四大疗法:(1)疫苗疗法 (2)过继免疫疗法
第四节 肿瘤免疫治疗 70年代:低谷 80年代: 基因、蛋白质、细胞工程技术 四大疗法:(1)疫苗疗法 (2)过继免疫疗法 (3)免疫导向疗法 (4)细胞因子疗法 90年代:基因转移技术,(5)基因疗法
14
评价: (1)防止肿瘤扩散、转移 (2)杀伤残留肿瘤细胞 (3)非实体瘤有效
15
治疗肿瘤方法: (1)手术 (2)化疗 (2)放疗 (4)免疫学疗法(生物学疗法) (5)中医中药疗法(我国)
16
一、疫苗疗法(主动免疫疗法) 1. 肿瘤细胞型疫苗 病毒感染的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裂解物 2. 肿瘤相关抗原疫苗 较有希望 3. 病毒性肿瘤疫苗 引起肿瘤的病毒
17
4. 独特型疫苗 TSA → Ab1 → Ab2 → Ab3 内影像 优点: (1)安全 (2)易于生产 (3)多糖抗原转为蛋白质抗原
18
5. DNA疫苗 肿瘤抗原DNA疫苗 6. 转基因疫苗 将IL、TNF、IFN、MHC-Ⅰ 类分子基 因等转入肿瘤细胞
19
二、过继免疫疗法 将淋巴细胞输给患者 1. LAK(lymphokine activited killer cell,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 IL-2 → 体外培 养数日(4~5天)→ 回输给患者
20
2. TIL(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患者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 + IL-2 → 体外培养数日(30天)→ 回输给患者 缺点: TIL来源有限,操作复杂,需时间长, 肿瘤恶化
21
三、免疫导向疗法 mAb—毒素、化学药物、放射性同位素 免疫毒素疗法 mAb—毒素 植物毒素: 蓖麻毒素、苦瓜毒素、相思子毒素 细菌毒素: 白喉外毒素、绿脓杆菌外毒素
22
优点: 毒性强 1分子蓖麻毒素可杀死1个肿瘤细胞 缺点: - 化学方法难得到纯的mAb—毒素 - 产生的抗毒素抗体影响疗效 - 非特异性杀伤
23
2. 免疫化学药物疗法 mAb—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 氨甲喋呤、长春新碱 优点: 分子小,非特异性杀伤后果不严重 缺点: 106分子才能杀伤1个肿瘤细胞
24
3. 免疫放射疗法 mAb—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125I, 131I 用途:诊断和治疗
25
四、细胞因子疗法 直接注射 IL-2, CSF, IFN, TNF 缺点: - 体内半衰期短(IL-2为6.9 min) - 进入肿瘤组织微环境量少 - 增大剂量毒副作用大 (IL-2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
26
2. 活化免疫细胞 LAK/IL-2, TIL/IL-2 3. 基因治疗
27
五、基因疗法 细胞因子基因治疗 (1)方法 - 转给成纤维细胞:供给细胞因子 - 转给免疫效应细胞:TNF → TIL - 转给肿瘤细胞:局部浓度高 - 细胞因子基因修饰疫苗:体外—体内
28
(2)作用: - 细胞因子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 增加肿瘤细胞免疫原性 - 诱导NK, CTL, M杀伤肿瘤细胞 (3)缺点: 无好办法将细胞因子基因在体内导入 肿瘤细胞
29
2. 自杀基因治疗 (病毒导向酶解药物前体疗法) 病毒酶解药物基因 → 肿瘤细胞 药物前体 → 肿瘤细胞 →药物 3. 抑癌基因治疗 (1)P53基因 (2)反义RNA
30
第十五章 移植免疫 1. 移植免疫 在组织或器官移植时,供体与受体免 疫系统相互作用,发生免疫应答 表现为移植排斥现象
31
2. 移植类型 (1)自身移植: 皮肤移植,终生存活 (2)同系移植:基因相同或相似 单卵双生,同系动物,终生存活 (3)同种移植:
主要的移植,排斥反应 (4)异种移植: 剧烈排斥反应,不成功
32
3. HLA与器官移植的关系 HLA-DR:最主要 HLA-B: 次要 HLA-A: 次要
33
4. 器官移植简史 1596,Taglacozzi (ITA): 上臂皮肤→鼻,成功 1863,Bert: 同种异体、异种动物皮肤移植,失败
1901,Landsteiner (AUS, 1930): 血液移植,成功 1904~1910,Carrel (FRA, 1912): 三线血管缝合 技术
34
5. 肾移植 1902,Ullman: 狗→羊,成功 1906,Carrel (FRA): 狗→狗(双肾),成功
1906,Jaboulag (FRA): 山羊、猪→人 ,失败 1910,Unger: 人猿→人,失败
35
1936,Voronoy: 脑炎死亡肾→汞中毒肾衰患者,48h死亡 1945~1955: 22例异体肾移植,失败 1953,Michon: 母亲肾→子女,22天死亡 1954,Murray (USA, 1990): 单卵双生子,成功
36
Murray Nobel prize in 1990
37
1951, Pershy: 激素抑制免疫反应 1958,Dausset (FRA, 1980): HLA-B2 1962, Hamburger: HLA分型选择供、受体 1978, Calne: CsA 1978,Cosimi: HLA-DR选择供、受体 1991为止:15万例,一年人/肾存活率: 95%/90% 成功原因: - 手术技术的熟练 - 供、受体选择合理 -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38
我国肾移植: 50年代: 动物实验 60年代: 临床实践,全部失败 1972,中山医科大学: 亲属供肾移植,成功 1年50天死于肝炎 1993为止: 1万例,一年人/肾存活率: 90% / 87%
39
肾移植部位: 原位肾移植 优点: - 病肾切除与移植肾同时进行 - 移植在正常解剖位置 缺点: - 患者负担大 - 手术难度大
- 术后不易观察排斥反应
40
异位肾移植 首选部位:髂窝 肾动脉——髂内动脉吻合 肾静脉——髂外静脉吻合 输尿管——膀胱吻合 首选右髂窝 - 左侧髂窝动脉、静脉位置深 - 乙状结肠系膜长,压迫髂窝
41
优点: - 位置表浅,手术容易 - 移植在腹膜外,病人恢复快 - 便于了解供肾情况 - 一旦供肾破裂、出血便于处理 缺点: - 不符合解剖要求 - 易受外伤
42
供肾: 活体供肾 20~50岁 儿童不宜: 除非脑积水或单卵双生子 老年人不宜:肾功能不佳 首选左侧肾 - 左肾大 - 左肾蒂易暴露、左肾静脉长
43
尸体供肾 国外:90% 国内:100% 40岁以下青壮年 死亡前2h肌注肝素抗凝血、扩血管 心跳供肾(HB, heart beating) 非心跳供肾(NHB, non-heart beating)
44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 (一)超急排斥反应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类型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 (一)超急排斥反应 术后立即或1~2日发生 原因 (1)ABO血型不相符 (2)受者血中存在抗供者HLA抗体
45
2. 机制 Ⅱ型超敏反应 3. 治疗 无办法,必须摘除 4. 预防 (1)ABO血型配合试验 (2)供者淋巴细胞与受者血清作细胞毒 试验
46
(二)急性排斥反应 术后1周~1月发生,最常见 1. 表现 发烧、肾区疼痛、肾功能降低 2. 机制 Ⅳ、Ⅱ、Ⅲ型超敏反应 3. 预防 免疫抑制剂
47
(三)慢性排斥反应 术后数月~数年发生 1. 表现 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2. 机制 Ⅳ、Ⅱ、Ⅲ型超敏反应 3. 治疗 不佳,再次肾移植
48
肾移植失败的原因 - 排斥反应 - 感染 - 发生同样疾病 再次肾移植的部位 左髂窝 再次肾移植的效果 - 供肾或手术原因: 同第一次 - 排斥原因: 易排斥
49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 GVHR) 发生条件 (1)宿主免疫系统缺陷或功能丧失 (2)移植物中含有T、B细胞 (3)宿主与移植物HLA不同
50
2. 表现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发烧、腹泻、贫血、抵抗力下降、出 血 3. 机制 Ⅳ型超敏反应
51
4. 预防 (1)自身骨髓移植 (2)清除骨髓中的T细胞 (3)免疫抑制剂 5. 预后 3个月内:抗感染力下降 1年后: 恢复正常
52
第三节 移植物的组织配型 (2)HLA完全相同或相似 要求:(1)ABO血型必须相同 亲属供肾 尸体供肾
第三节 移植物的组织配型 要求:(1)ABO血型必须相同 (2)HLA完全相同或相似 亲属供肾 尸体供肾 ABO血型 必须一致 与输血要求一致 HLA-DR 必须一致 尽量一致 淋巴细胞毒试验 10%↓ 10%↓ MLC 15%↓ 15%↓
53
一、ABO血型 二、HLA配型 (一)血清学分型 补体介导细胞毒试验 1. 测HLA-A、B、C: 2. 测HLA-DR、DQ:
待测淋巴细胞+分型血清+补体→细胞溶解死亡 2. 测HLA-DR、DQ: 待测纯化B细胞+分型血清+补体→细胞溶解死亡
54
(二)细胞学分型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 测HLA-D、DP: 双向法 个体1淋巴细胞 + 个体2淋巴细胞 → 转化率 转化强:相容性小 转化弱:相容性大
55
2. 单向法 刺激细胞 + 反应细胞 → 不转化 (三)基因分型 PCR 扩增基因 酶切 电泳检查图谱
56
第四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一、免疫抑制剂 (一)化学免疫抑制剂 1. 硫唑嘌呤 - 1961年开始应用
第四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 一、免疫抑制剂 (一)化学免疫抑制剂 1. 硫唑嘌呤 - 1961年开始应用 - 抑制DNA、RNA、蛋白质合成
57
2. 糖皮质激素 - 1951年开始应用 - 多途径抑制免疫反应 3.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 CsA) - 1978年开始应用 - 抑制IL-2的产生 - 肾、肝毒性
58
4. FK-506 - 80年代开始应用 - 作用同CsA - 与CsA合用,降低毒性作用
59
(二)生物免疫抑制剂 1. 抗淋巴细胞血清 破坏受者淋巴细胞 2. CD3 mAb 破坏受者T细胞 3. CD4 mAb 破坏受者Th细胞
60
二、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1. 方法 在移植前受者接受供者HLA抗原,再接受免疫抑制剂 2. 机制 免疫抑制剂杀死经供者HLA抗原刺激活化的受者免疫细胞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