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2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3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 坚强意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4 这三个内容都说明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反映了我们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来制定和实施关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策略的。

5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6 “神农大殿”前象征 56个民族大团结的千年古柏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7 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跪像 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 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同时也进行了武力解放台湾的各方面准备。

8 但是,由于美国直接插手台湾问题,阻挠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离状态。
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1950年7月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访问台湾

9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被八国联军丑化的中国人 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 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 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 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 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 雄风、重塑民族形象、重立 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10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1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 摇的坚强意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 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3 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 中国将收回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中国政府是 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14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15 五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台湾港湾的美丽景色

16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 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邓小平指出,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17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8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涉。

19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 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这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三国时期 台湾与祖国 的关系

20 清朝 对台湾 的管辖 及定名 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1727年,清政府将“台湾”正式定为官方统一名称。 1885年,也就是清光绪11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21 甲午战争,清朝战败,1895年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根据《交接台湾文据》,台湾正式割让给了日本。 虽然台湾人民自发反抗日本的攻占,但最终失败。 清政府 割让台湾

22 台湾回归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将台湾、澎湖交还中国。

23 开罗宣言 1943年12月1日 〔中〕蒋介石〔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1943年12月1日    〔中〕蒋介石〔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对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三大盟国决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 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

24 1945年十月,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台湾,这个离家50年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台湾回归

25 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一是语言相同。 二是民俗相同。 三是戏剧艺术相同。 四是民间信仰相同。 五是台湾同胞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并主张用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规范思想和言行。 相同的 文化传统

26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其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
2 国民党残余势力宣布退守台湾,海峡两岸从此再度隔绝。 1950年,蒋介石发表“台湾同胞书”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而后又在国民党七大上通过了关于反攻大陆的决议案。

27 美国介入台湾问题

28 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台湾政策宣传指示》说:“台湾在政治上、地理上和战略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发表对台问题声明,重申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 蒋介石 一生都没有 忘记 反攻大陆

2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主张台湾归还中国,是以战后中国继续留在美国势力范围内、作为美国的附庸国共同遏制苏联为前提的。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预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主张台湾归还中国,是以战后中国继续留在美国势力范围内、作为美国的附庸国共同遏制苏联为前提的。

30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直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

31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两国于1979年元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2 但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
截止2000年底,21年间美国向台湾出售高性能武器的军备交易有47宗,高达400多亿美元。仅在1994年至2000年的短短6年间,台湾就向美国进口了总值高达150多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占世界军火销量总额的11%

33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我们党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从我们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目标来说,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中国范围内推翻反动政权,歼灭反动势力; 二是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仍倚仗其军事力量,负隅顽抗,甚至多次试图军事反攻大陆; 三是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扶持国民党政权,使台海关系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中。

34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35 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致信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提出组建空军计划。7月26日,刘少奇在苏联访问期间,根据中央指示,向斯大林提出购买200架飞机以建立空军,斯大林表示同意。此后,中共中央组建空军的计划进入实施阶段

36 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公然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以后,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37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政府于12月2日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

38 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
1955年,中国人民解 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 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解放一江三岛的部队攻占岛岸

39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
其次,国内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台湾局势发生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为了共同的民族利益,一致对美,需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40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周恩来就带领我们党开始了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探索。

41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 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

42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43 毛泽东还曾提到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

44 1959年毛泽东会见台湾民主 自治同盟秘书长徐萌山
1959年毛泽东会见台湾民主 自治同盟秘书长徐萌山 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45 1958年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炮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 炮兵某部在炮击金门前表决心

46 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联蒋抗美”的策略。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变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47 “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为: 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任用 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48 在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49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50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 成和确立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提出的 历史背景 第一,从国际上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符合时代潮流。

51 第二,从国内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52 第三,1979年 1月1日起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尼克松访华

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建交,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可能。

54 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 随后,逐步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984年2月,邓小平在厦门市 向台湾同胞祝贺春节

55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 出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 出和确立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告台湾同胞书

56 3.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4.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5.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57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叶九条”
其要点是: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的主张;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提出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叶九条”

58 6、1983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7、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8、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立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59 “邓六条”的基本内容 1 2 3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 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60 “邓六条”的基本内容 4 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5 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6 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

61 在我们党和政府的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两岸关系有所松动。从1986年底开始,台湾出现了声势浩大的要求返乡探亲的热潮。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从1987年至今,海峡两岸交流大体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 回大陆探亲的感人一幕

62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 容和重要意义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 容和重要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内容。

6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 1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 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3

6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 4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
图为1985年7月,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委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5 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6

6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 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7 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8 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9 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10

66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重要意义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 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67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是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68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也为国际社会解决世界争端,稳定世界局势,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69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 实践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 实践 (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70 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借的过程 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租借新界。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香港 闻一多

71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98年租 借新界 1860年《北京 条约》割占九龙 1842年《南京条 约》割占香港岛

72 澳 门 问 题 由 来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73 香港回归大事年表(一)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除了中国军队进驻一条外,其他方针政策都适用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实际上间接地公开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参考方针。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详细阐明了中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邓小平说:“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会议之后,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从此,中英两国开始在谈判桌上显身手。 从1983年7月12日到1984年9月,中英双方的第二阶段会谈共进行了22轮,谈判相当激烈。

74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 的问题.中国将收回是整 个香港! 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 容谈判,主权和治权不能 分离,这是不能动摇的! 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 我们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 可以考虑你们提出的主权问题? 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 中国收回的是新界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75 香港回归大事年表(二)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5年5月27日,成立中英联络小组,每年轮流在北京、伦敦和香港开会。 1995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76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颗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

77 曾荫权 董建华

78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就举行谈判解决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从1986年6月到1987年3月,中葡两国先后举行了四轮会谈。
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宣布中国政府将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79 1987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80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和海水的绿色旗帜。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文“澳门”字样。

81 视频资料:香港回归 点击图片-启动视频

82 视频资料:澳门回归 点击图片-启动视频

83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84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支持香港、澳门开展对 外交往,坚决反对外部势力 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澳门著名景点大三巴牌坊

85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
胡锦涛总书记出席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总结了“一国两制”实行10年来的四点宝贵经验: 第一,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 方针。 第二,坚持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 第三,坚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第四,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86 (二)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重要意义 第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第二,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变为生动的现实,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的、可行的。 第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

87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88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 和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 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

89 在台湾岛内,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此后,李登辉
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顽固拒绝和谈统一,企图在维持“中华民国”的招牌下把台湾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公开制造“两个中国”、 旅美华人华侨抗议李登辉访美 “一中一台”;支持、纵容“台独”势力及其活 动,使“台独”势力膨胀,“台独”思潮蔓延。

90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1993年4月两岸举行了 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 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91 但李登辉于1995年6月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分裂活动,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针对李登辉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促使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认清了“台独”的危险性。 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台,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002年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92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的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93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宣布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论述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阐述对台政策

94 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95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我们完全相信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理解我们的这一原则立场。”
——江泽民

96 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2002年2月22日国务院白皮书

97 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放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98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3月4日,胡锦 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 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99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动摇; 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00 2008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101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再创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是我们的共同期盼。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Download ppt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