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99
莫西沙星在盆腔感染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 姚书忠
100
盆腔感染 盆腔感染,也称为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女常见疾病,它包括
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 输卵管卵巢炎(salpingo-oophoritis) 盆腔结缔组织炎(pelvic parametritis) 盆腔脓肿(pelvic abscess) 盆腔腹膜炎(pelvic peritonitis)
101
盆腔感染--- 概况 定义 发病率 常见致病菌 感染途径 炎症的转归 防治原则
102
盆腔感染--- 定义 过去PID包括急性盆腔炎(APID)和慢性盆腔(CPID)炎, 近几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认为慢性盆腔 炎的术语并不恰当,从病灶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所谓 的慢性盆腔炎再次发作,实际上是又一次盆腔炎的发作。 现多将慢性盆腔炎称为急性盆腔炎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所以现盆腔炎多指急性盆腔炎。
103
盆腔感染--- 发病率 PID在一些性生活紊乱及性病泛滥的国家中是最常 见的疾病。在工业化国家里,生育年龄组女性PID每年 的发生率可达10-20/1000,估计美国每年 有高达100万人患此病,其中需住院治疗者约20 万人。我国PID患者亦有增加趋势,但尚无此方面确切 的统计数字,大约可达到 /1000,由于PID临 床症状的不典型性及相对差的临床诊断可信性,统计 出的数字可能还明显低估了实际发病率。
104
盆腔感染--- 致病菌 1. 正常情况下需氧菌与厌氧菌寄居于阴道内,形成正常阴道菌群,多菌群在阴 道内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
需氧菌包括阴道杆菌(占大多数)、棒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加德纳尔菌。 厌氧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等。 支原体及念球菌。 2.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变化或外来某种因素(组织损伤、性交等)破 坏了这种生态平衡,这些常驻的菌群便会成为致病菌引起感染。 3. 女性盆腔炎的病原体主要为各种化脓菌,而且多为混合感染。
105
盆腔感染--- 致病菌 目前,盆腔感染中的致病菌主要包括 葡萄球菌 需氧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消化链球菌 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
除此三种常见厌氧菌以外,最近的研究表明二陆拟杆菌和二向拟杆菌也是常见的厌氧性致病菌,对青霉素耐药,对抗厌氧菌抗生素敏感 产气夹膜梭状芽孢杆菌 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等
106
盆腔感染--- 致病菌 国内外致病菌种类基本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别。国 外现以淋菌及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最多,占60%-80%,其
他为厌氧菌及需氧菌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国内则 以后者感染为主,但性传播疾病引起者亦有增加趋 势。
107
盆腔感染--- 致病菌 需氧菌---葡萄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 多上行感染至宫颈、子宫、输卵管粘膜。
分为金黄色、表皮、腐生葡萄菌,其中以金葡菌致病力最强,易引起局部组 织坏死化脓,脓液色黄、稠厚、无臭味。 本菌对一般常用的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用药较理想。
108
盆腔感染--- 致病菌 需氧菌---链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 以乙型链球菌致病力最强,能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使感染扩散。
本菌对青霉素敏感,积极治疗基本无死亡。 可在成年女性阴道内长期寄居。
109
盆腔感染--- 致病菌 需氧菌---大肠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为肠道寄生菌,一般不发病。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内毒素休克。
常与其他致病菌发生混合感染,产生稠厚脓液和粪臭味。 易产生耐药菌株,可在药敏试验指导下用药
110
盆腔感染--- 致病菌 厌氧菌---消化链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 易滋生于产后子宫内坏死的蜕膜碎片或残留的胎盘中 产生粪臭味脓液
能破坏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有抗药性。 产生肝素酶,促进凝血,导致血栓性静脉炎。
111
盆腔感染--- 致病菌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与其他细菌产生严重混合感染,产生粪臭味脓液
常引起严重盆腔感染,造成盆腔积脓,恢复期长。 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
112
盆腔感染--- 致病菌 厌氧菌---产气夹膜梭状芽孢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多见于创伤组织感染及非法堕胎等的感染中 分泌物恶臭,组织内有气体。
易产生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肾衰 对克林霉素、甲硝唑及三代头孢霉素敏感
113
- 盆腔感染--- 致病菌 性传播的病原体 常见为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其中衣原体可在正常女性阴道内寄生。
是工业化国家中导致 PID 的主要病原体,约占60%-70%。 与多种微生物感染导致的 PID常可混合存在,且在感染过程中可相互作用。 这类病原体造成的宫颈炎、子宫内膜炎为阴道内的细菌上行感染创造了条件。
114
盆腔感染--- 感染途径 经阴道、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粘膜上行感染 经淋巴系统蔓延 盆腔中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至内生殖器。
经血循环传播
115
盆腔感染--- 炎症转归 痊愈 多数情况下,当机体防御功能较好并得到有效治疗时, 炎症反应轻、局限、消退快、恢复彻底。
痊愈 多数情况下,当机体防御功能较好并得到有效治疗时, 炎症反应轻、局限、消退快、恢复彻底。 扩散 当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或病原体毒力较强且未得到有效治 疗时,感染往往严重并向周围或全身扩散。形成急性腹 膜炎、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转为慢性 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而形成。可好转、痊愈,也可 急性发作。其远期后遗症主要为输卵管性不孕、异位妊 娠和慢性盆腔疼痛,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
116
盆腔感染---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阴部清洁,尤其是经期、孕期、产褥期。 医务人员在宫腔操作、处理分娩及手术过程中均应严格无菌操作。
对带菌带虫者,积极合理治疗,做好隔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对急性盆腔感染患者要积极、彻底治疗,以防产生并发症。 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除去病灶。
117
PID 盆腔炎性疾病(PID)主要在年轻的性成熟女性中流 行,最常见的发病年龄为20-35岁之间的妇女。 PID中
以输卵管急性炎症最为常见。炎症可延及周围的组织器 官及卵巢、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因此这些组织的 炎症常同时发生。
118
PID --- 病因 1.产后、剖宫产后及流产后感染
细菌上行通过剥离面或残留的胎盘、胎膜、子宫切口等至肌 层、输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后经破损的粘膜、胎 盘剥离面通过淋巴、血行播散到盆腔。 通过对上生殖道细菌培养的研究,明确证明PID是多重微生 物感染,包括阴道的厌氧菌和需氧菌。 早期后穹窿穿刺细菌培养研究发现,80%的PID是多种微生物 混合感染。 最近经腹腔镜取出物培养估计此数字为50%左右。
119
PID --- 病因 2 .月经期卫生不良 月经期宫颈口开放,子宫内膜剥脱面血窦扩张,为 上行的细菌提供良好的滋生环境。如在月经期性交
或使用不洁的月经垫,可使细菌侵入发生炎症。
120
PID --- 病因 3.妇科手术操作后 任何通过宫颈粘液屏障的手术操作导致的盆腔感染, 都称医源性PID,如放置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 输卵管通液、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颈糜烂电熨术、 宫腔镜检查等。 操作时必须注意手术者的手及所用器械以及病人的 严密消毒,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
121
PID --- 病因 4 .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 5 .PID 再次急性感染
最常见者为急性阑尾炎、憩室炎和腹膜炎等。 5 .PID 再次急性感染 在免疫力低下时, PID所造成的盆腔内粘连、输卵管积水等 后遗症易造成 PID 的再次急性发作。 6. 淋菌及沙眼衣原体自尿道炎、前庭大腺炎、宫颈炎 等上行至输卵管和卵巢。
122
PID --- 发病高危因素 1.年龄与性活动 有多个性伴侣,不使用避孕措施,生活在性传播疾病高发 区的已有月经来潮的十几岁女孩发生PID的危险性最高。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有多个性伴侣者患PID的发生机 会将增加5倍。 丹麦有学者研究PID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75%的 患者小于25岁,性活动频繁的年轻女性患病机会为1/8就, 随年龄增加此几率逐渐下降,25岁以上女性患此病机会降 至1/80。
123
一 PID --- 发病高危因素 年轻女孩患PID危险性增加的原因有: 年轻女性宫颈移行带外翻区较大 雌激素的高涨使宫颈粘膜通透性增加
保护性衣原体较少 性行为上的冒险行为等
124
PID --- 发病高危因素 2.避孕措施 采用屏障式的避孕工具,如避孕套,可减少PID的发生率。
服避孕药(OCP)可减轻患者输卵管的病变程度,可能因为增加了 宫颈粘液的粘稠度,减少了月经量,改变了局部的免疫反应。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头几个星期内有引起PID的危险。WHO的 一项分析发现放置IUD头20天PID发生率为2/1000,随访8年, 发生率降至1.4/1000。 双侧输卵管结扎(BTL)不能防止PID发生,但发生后多半症状较 轻。
125
PID --- 发病高危因素 3.阴道冲洗 4.下生殖道的炎症
126
PID诊断标准 下腹痛 宫颈举痛 附件区压痛 体温〉38℃ 异常的宫颈或阴道排液 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双球菌的实验室证据
至少具备下列三项主要标准 下腹痛 宫颈举痛 附件区压痛 此外,下列标准中具备一项或以上时,增加诊断的特异性 体温〉38℃ 异常的宫颈或阴道排液 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双球菌的实验室证据 血沉加快或C反应蛋白升高
127
PID诊断标准 对一些有选择的病例必须有下列的确定标准 阴道超声或其他影像诊断技术的阳性发现,如显示输卵管 增粗、伴或不伴官腔积液
增粗、伴或不伴官腔积液 输卵管卵巢脓肿或腹腔游离液体 子宫内膜活检阳性 腹腔镜下有与PID一致的阳性所见
128
PID 重症及典型的PID病例根据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不难, 但此部分患者仅占PID的4%左右。
Sweet等报道轻到中度占36%,亚临床感染者占60%,故临床上绝 大多数PID为轻到中度及亚临床感染者. 这部分患者可无明确病史,临床症状轻微,或仅表现又下腹部 轻微疼痛,白带稍多,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
129
PID --- 辅助检查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检查手段也趋于多元化,这大大提 高了PID 的确诊率。近年来,报道较多,相对实用,有辅助诊 断价值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阴道分泌物的湿片检查 阴道分泌物镜下每高倍视野有3个以上白细胞诊断PID的敏感性 达87%,其敏感性高于血沉、 C反应蛋白以及经过内膜活检或腹 腔镜证实的有症状的PID 所呈现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值。 湿片中如无炎症细胞则是排除PID的最好指标。 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130
PID --- 辅助检查 2.子宫内膜活检 可得到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是一种比腹腔 镜创伤小又能证实PID 的方法。
有研究证实子宫内膜活检的诊断敏感性达92%,特异性 为87%。 并可同时取材做细菌培养。 但此方法多需2-3天获得结果,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131
PID --- 辅助检查 3.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与腹腔镜检查有很好的相 关性。
超声多普勒通过测定血流来反映输卵管的充血程度, 从而提高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1%, 阴性预测值达100%。 CT、MRI有时也可显示出清晰的盆腔器官影像,但因其 价格高不能普遍应用于临床。
132
PID --- 辅助检查 4.腹腔镜检查 目前被认为是诊断PID的金标准
它可在直视下观察盆腔器官的病变情况,并可同时取材进行细 菌鉴定及培养而无阴道污染的可能。 腹腔镜下诊断的最低标准为输卵管表面可见到充血、输卵管壁 水肿及输卵管表面与伞端有渗出物。 但其价格昂贵,需要在手术室和麻醉下进行,故应用受限。 其只能看到器官表面,故有20%的病例不能做出明确诊断。
133
PID --- 辅助检查 5.其他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多( 大于10000) 血沉增快(大于20㎜/h) C反应蛋白升高(2mg/dl)
上述检查虽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但均缺乏敏 感性和特异性。
134
PID --- 治疗 全身治疗 重症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 头低脚高位为宜,以利于盆腔内渗出物的聚集,使 炎症局限。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
135
PID --- 治疗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PID的关键,今年由于新的 抗生素的不断问世,临床上已可以对急性炎症达到微 生物学的治愈(治愈率84%-98%)。 一般是根据病因以及发病后已用过何种抗生素作为参 考来选择用药,多选用需氧菌、厌氧菌以及淋菌、沙 眼衣原体兼顾的广谱抗生素。 药物种类要少,毒性小。抗生素要求达到足量。
136
CDC推荐PID口服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A:氧氟沙星4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天,或左氧沙星500mg, 口服每日1次,可加用甲硝唑500mg,口服, 每日2次,共14天 B:头孢三嗪250mg,肌注一次,或头孢西丁2g,肌注加丙磺舒1g单 次口服,或其他肠道外第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肟、头孢噻肟) 加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共14天,可加用甲硝唑500mg, 口服,每日2次,共14天.
137
CDC推荐PID静输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A:头孢替坦2g,每12小时1次,或头孢西丁2g,静脉注射,每6小 时1次加强力霉素100mg,静脉注射或口服,每12小时1次(病人 临床症状缓解后至少再用24小时,出院后继续口服强力霉素 100mg,每日2次,共14天) B:克林霉素90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加庆大霉素负荷量 静脉或肌注(2mg/kg),接着用维持量(1.5mg/kg),每8小时1次 (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后至少再用24小时,出院后继续口服强力 霉素100mg,每日2次,14天,或克林霉素450mg ,口服,每日1 次,共14天)
138
PID --- 治疗 中药治疗 手术治疗 经药物治疗48h-72h,体温持续不降,肿块加大, 出现肠梗阻及脓肿破裂,或有中毒症状时,应及时行
外科紧急处理。
139
输卵管卵巢脓肿 多由急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发展 而来,盆腔手术后的感染及妇科临近器官的炎症如 阑尾炎、憩室炎等亦可形成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 卵巢炎多由多种微生物的混合感染造成。当脓肿已 形成时,因脓肿内的低氧环境,据报道分离出来的 细菌60%-100%为厌氧菌。过去认为脓肿中的脓液是 无菌性的,这多是由于获取标本的方法不当或缺乏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造成。最近的研究证实 脓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其含量在 /ml。
140
输卵管卵巢脓肿 输卵管卵巢脓肿好发于30-40岁的妇女,其中25%-50%的 患者有不育史。 脓肿形成后,多有寒战、高热,下腹痛。
部分患者发病迟缓,脓肿形成较慢,高热腹痛不明显。 有报道近35%的患者经外科手术证实有输卵管卵巢脓肿, 而无发热。 妇检可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或子宫直肠陷凹处触及包块, 有波动感。 累及直肠、膀胱可有刺激症状
141
输卵管卵巢脓肿 患者应半卧位休息,使脓液沉积于盆腔底部,高蛋 白半流食。给予合理抗生素,克林霉素或甲硝唑与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有被认为是治疗的标准方 案,但此方案对肠球菌无效。给药至症状缓解,体 温下降后,尚需继续给药1周以上,以巩固疗效。
142
输卵管卵巢脓肿 Landers等报道早期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 约20%的患者无反应,疼痛持续,脓肿继续增大, 31%的患者数周及数月后仍需手术。尽管如此, 经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14%后来获得了宫内 妊娠。
143
输卵管卵巢脓肿 药物治疗48-72小时效果不好或诊断有疑问及可疑脓肿 破裂应行手术干预。
临床观察脓肿的直径〉8cm或双侧发生者往往保守治疗 无效,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与脓肿的大小成反比。 手术的方式包括脓肿切开引流,途径有经腹、经阴道、 腹腔镜下等几种。单侧附件切除以及全子宫双附件切 除术等。
144
输卵管卵巢脓肿 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常用于脓肿聚集在子宫直肠 窝或阴道直肠窝。此方法可应用于对抗生素耐药又 希望保留生育者。选此方法时,应严格挑选适应证, 脓肿为单房,位于中线部位,且由于脓液的积聚使 直肠阴道隔上1/3部分分开者,效果好,并发症少, 成功率可达80%-90%。最近报道在B超引导下切开引 流术,使成功率得以上升。
145
输卵管卵巢脓肿 经皮穿刺引流一般引流后48小时应再次行影像学检查。 放置脓腔的引流管可用来进行脓腔的灌洗。Nelson报 道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成功率达93%。 腹腔镜下引流可同时取得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尤其适 用于诊断仍有疑问者。但由于炎症时组织的充血、粘 连,手术时需十分小心,避免副损伤。
146
输卵管卵巢脓肿 单侧附件切除适用于单侧输卵管卵巢脓肿,全身一般情况尚好, 并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Lander报道的病例中,71%为单侧输 卵管卵巢脓肿。有报道单侧附件切除术后,17%的患者需再次手 术,14%的患者可能获得宫内妊娠。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较为彻底的方法, 适用于病情重,年龄大已无生育要求者。术后应放置引流。
147
盆腔感染--- 治疗 盆腔感染在生育期妇女中发病率很高,如果在急性期得不到 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多急性盆腔感染就会转变为慢性,产生严
重并发症,因反复发作而长期应用抗生素产成耐药,形成恶性循 环 。最后导致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机体的损伤,更是 精神上的伤害。所以,急性期快速有效的控制炎症才是治疗盆腔 感染的关键。在我国,混合感染发病率很高,至少超过其他国家 30%。因此,治疗需要选用在软组织中吸收好的广谱抗生素。
148
混合感染的常见菌 Pathogen Percentage Mixed Infection Ureaplasma urealyticum
(解脲脲原体) 37.7% (49/130) 33.3% are mixed infection * Nisseria gonorrhoeae (淋病奈瑟菌) 6.9% (9/130) 50% are mixed infection * Chlamydia trchomatis (沙眼衣原体) 26.0% (52/200) 52.8% are mixed infection ** Mycoplasma (支原体) 47.5% (95/200) 42% are mixed infection **
149
盆腔感染--- 治疗 莫西沙星(商品名 拜复乐)--第四代喹诺酮 在第三代的基础上显著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
抗菌活性,增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抗菌谱更为广泛、全 面。经Charles E. Edmiston等人2003年进行环丙沙星、莫西 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及亚胺培南对14种需氧菌和19种 厌氧菌敏感性的试验中表明90.8%的需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 97.1%的厌需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
150
拜复乐的良好药代动力学特性 达峰时间快,平均为1h 生物利用度高达91% 半衰期长达12小时
24小时血药浓度仍高于盆腔主要致病菌的MIC90 快速杀菌,6小时内99.99%的细菌可被杀死
151
拜复乐-优化的分子结构是快速治愈的基础 阿扎环 O OH F O N N H O NH H3C H 增强抗革兰阳性菌活性 *HCI
优化的分子结构为快速杀菌、快速治愈的基础。他决定了拜复乐具有快速治愈呼吸系统感染抗生素的必备条件 新一代喹诺酮莫西沙星在结构上有两个特点: 1)8-位上的甲氧基—此为第四代喹诺酮的特征环(加替沙星亦有此环); 2)7-位上的阿扎环—此为莫西沙星的专利环(在国内法律保护不允许仿制)尤其是可减少主动外排所致耐药,此为喹诺酮类交叉耐药的主要机制,莫西沙星的专利环保证了其耐药性低的绝对优势。 总之,分子结构优势:1)在保持原有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增强了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2)药代动力学改善,副作用降低 3)耐药性显著降低 H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无光毒性 改善药代动力学,增强抗厌氧菌活性
152
拜复乐的安全性-肝肾双通道代谢与消除 平衡消除-经肝脏代谢52%,经肾脏代谢45% 减少了肝、肾功能损害所致药物蓄积
肾功能损害及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拜复乐无须调整剂量 拜复乐的平衡消除 肾脏代谢 肝脏代谢 其他 52% 45%
153
拜复乐的安全性-副作用少而轻微 拜复乐引起的副作用大多数是轻中度,自限性的 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的发生率很低 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