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DNA分子的结构 安阳县第三高级中学 仝卫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DNA分子的结构 安阳县第三高级中学 仝卫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DNA分子的结构 安阳县第三高级中学 仝卫江

2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策略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3 首先  教材分析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安排:教材中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进而又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地概述了DNA分子的结构特征,最后让学生动手尝试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结构方面理解为什么DNA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另外,它又为后面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教学进行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4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 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5 3.教学重难点 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难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突破方法:通过已有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探究DNA分子的结构,并结合多媒体和资料分析,让学生构建出DNA分子结构模型,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得出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6 二.教学策略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采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对教材内容做如下处理:把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穿插在它的结构特点的教学中。

7 三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知识障碍:学生在必修1已学过的有关核酸知识,许多已经遗忘,所以讲授新课之前应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复习。本节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学生不易理解,可引导学生与氨基酸形成多肽链的方式进行类比学习。

8 第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9 我认为这样导入的优点: 由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基调。

10 (2) 复习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DNA的组成元素: C H O N P DNA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的组成: 脱氧核苷酸 DNA的作用:
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主要的遗传物质

11 1.DNA的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含氮碱基 磷酸 脱氧 核糖

12 2.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G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 T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3 【学生活动】 每两人一组提供一个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一个圆(代表磷酸)、一个长方形(代表碱基)的纸板,用钉书针代表化学键,组织学生动手拼接脱氧核苷酸。 优点:通过这些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为后序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更好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14 (3)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了解DNA的平面结构
通过类比、资料分析、观察等方法从蛋白质入手,让学生回忆氨基酸是如何构成大分子蛋白质的。多数同学能够回想出: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用类比的方法引出问题: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是怎样构成生物大分子DNA的呢?随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两位科学家是如何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在阅读中体会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15 DNA的平面结构 A T C G A T A T C G G C A T G C

16 【学生动手活动】 通过观察,学生会想到将一个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可构成大分子。进而,组织学生将前后几组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长链,体会基本单位之间的连接方式。 优点:通过动手操作、图片展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脱氧核苷酸之间和两条链之间的连接方式。

17 .继续探索,深化知识 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磷酸二脂键,结合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两条链之间A与T、C与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其中A与T之间是两个氢键、C与G之间是三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C与G的碱基对含量高时DNA分子的热稳定性高,即需要较多热量或较高温度才能使DNA双螺旋解开。DNA分子中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的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8 (4)表达交流,归纳特征 理解DNA的空间结构

19 DNA的空间结构

20 二.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A T C G (1)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A T

21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和 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2 沃森、克里克和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因发现生命的双螺旋而荣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左一:威尔金斯 左三:克里克 左五:沃森

23 (5)DNA分子的特性 ①DNA分子具稳定性 ②DNA分子具多样性 ③DNA分子具特异性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稳定不变) ②DNA分子具多样性 (长链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③DNA分子具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24 (6)拓展应用,得出规律 DNA分子中碱基数量计算的规律

25 (7)知识小结 12345记忆DNA结构的知识: 1个DNA 2条反向平行脱氧核苷酸链 3种成分: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
4种碱基 :A、T、C、G 5种元素:C、H、O、N、P

26 (8)课堂演练,及时巩固 1.下面是DNA的分子结构模式图,说出图中1-10的名称。 1. 胞嘧啶 2. 腺嘌呤 3. 鸟嘌呤
4 5 6 7 8 10 9 G T C A 1. 胞嘧啶 2. 腺嘌呤 3. 鸟嘌呤 4. 胸腺嘧啶 5. 脱氧核糖 6. 磷酸 7.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8. 碱基对 9. 氢键 10.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7 【课堂反馈】 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18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10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 A.1800个和800个 B.1800个和l800个 C.3600个和800个 D.3600个和3600个 C

28  五.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对《DNA分子的结构》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节课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利用已有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家对DNA分子结构的探索成果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探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DNA分子结构模型。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由始至终处于一种兴奋好奇的状态,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9 再见


Download ppt "DNA分子的结构 安阳县第三高级中学 仝卫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