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一章 理气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一章 理气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理气剂

2 1.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理气剂

3 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善太息)脾胃气滞 (腹胀食少纳呆)
2.适应病证 ⑴气滞证 ⑵气逆病证 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善太息)脾胃气滞 (腹胀食少纳呆) 肺气上逆(咳嗽、喘促)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 理气剂

4 3.分类   行气 --气滞证   降气 --气逆证 理气剂

5 4.气的病变病机与治法 气的病变 气虚 补气:四君子汤 气的不足 补益剂 气脱 益气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气陷 益气升陷:补中益气汤
肺--咳、喘 气机运行失调 气逆 降气 胃--呕吐呃逆 肝-胁、乳房、少腹 局部胀满 气滞 行气 脾胃-脘腹 理气剂

6 降气 行气 5.组方思路 消除病因药 + 宣降肺气药 寒:温里药 和胃降逆药 热:清热药 行气疏肝药 气虚:补气药 阴虚:补阴药 行气理脾药
理气剂

7 6.使用注意 ⑴应辨清气病之虚实。 ⑵辨清有无兼夹,分清主次。 ⑶应中病即止。
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妇女适值经期者,亦应慎用,孕妇则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理气剂

8 第一节 行气

9 四 逆 散 《伤寒论》 调和肝脾

10 组成与用法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水煎服

11 功 用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 治 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

12 手足不温 或身微热 或腹痛 或泄利下重 脉弦 1 外邪传里,肝脾郁滞 胁肋胀闷 脘腹疼痛 脉弦 2 病机

13 方 解 君 臣 佐 佐使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敛阴养血柔肝 --行气解郁,泄热破结
方 解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敛阴养血柔肝 --行气解郁,泄热破结 --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佐使

14 肝脾不和 主治证及用药分析 透邪解郁 柴胡、白芍 调畅气机 枳实 (肝脾气郁) 阳郁厥逆证 肝气郁滞 调肝药 柴胡、白芍
肝气郁滞 调肝药 柴胡、白芍 肝脾不和 (肝脾气郁) 脾气郁滞 理脾药 枳实 、甘草 四逆散

15 基本配伍结构 补养肝血,条达肝气 防柴胡升散耗伤阴血 芍药 柴胡 理气和血 枳实 理气解郁 舒畅气机 疏肝解郁 四逆散

16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   临床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四逆散

17 加减变化 咳者 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 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 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 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咳者 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 悸者 加桂枝以温心阳; 小便不利者 加茯苓以利小便; 腹中痛者 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 加薤白以除下重; 气郁甚者 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有热者 加栀子以清内热。 四逆散

18 重点: ⑴组成、功效、主治。(注意后世在疏肝理脾,调和肝脾方面的发展和运用。) ⑵理解柴胡与芍药、柴胡与枳实、芍药与枳实的基本配伍意义。

19 [歌诀]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20 越 鞠 丸 《丹溪心法》 行 气

21 组成与用法 香附 川芎 苍术 栀子 神曲各等分(各6-l0g) 水丸,温开水送服。。

22 功 用 行气解郁。

23 主 治 气郁所致之六郁证。

24 病机:气郁所致之六郁 六郁证 肝脾气郁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气——胸膈痞闷 血——脘腹、胸胁刺痛、胀痛 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寒温失宜
火——口苦吞酸 湿痰 ——胸闷泛恶呕吐 肝脾气郁 食——纳少、嗳腐 越鞠丸

25 越鞠丸 香附 川芎 栀子 苍术 神曲 行气解郁 (气郁) 活血行气 (血瘀) 清热泻火 (火郁) 燥湿运脾 (湿郁) 消食导滞 (食郁)
方 解 越鞠丸 香附 川芎 栀子 苍术 神曲 行气解郁 (气郁) 活血行气 (血瘀) 臣佐 清热泻火 (火郁) 燥湿运脾 (湿郁) 消食导滞 (食郁) (痰郁?)

26 制方特点 临证时,可针对郁之偏甚者酌定君药,兼顾诸郁,适当加减,灵活变通。
此方立意,旨在示人以治郁大法。方中行气、活血、清热、除湿、消食等数法并行,重在调理气机。 临证时,可针对郁之偏甚者酌定君药,兼顾诸郁,适当加减,灵活变通。

27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主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代表方。    以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等为辨证要点。 越鞠丸

28 加减变化(临床应视何郁为主,调整其君药并加味相应药物)
若偏重于气郁,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血郁, 川芎,酌加桃仁、赤勺、红花。 湿郁, 苍术,酌加茯苓、泽泻。 火郁, 栀子,酌加黄芩、黄连。 痰郁, 酌加半夏、瓜蒌。 食郁, 神曲,酌加山楂、麦芽。 越鞠丸

29 重点: 1.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2.方中为何不用祛痰药?

30 [歌诀]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香附芎苍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31 瓜蒌薤白酒汤 《金匮要略》 张 仲 景

32 ·瓜蒌薤白白酒汤· 【组成与用法】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半升(12g) 白酒七升(适量) 水煎服。

33 功 用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 治 痰阻气滞之胸痹。

34 主治病证分析: 胸阳不振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瓜蒌薤白白酒汤· 主治病证分析: 胸中气滞——胸中闷痛,或胸痛彻背, 痰浊内阻—— 喘息咳唾,短气, 肺气不宣—— 苔白腻,脉沉弦 【病机】 胸阳不振,痰阻气滞 胸阳不振

35 【方解】 臣:薤 白 ─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佐:白酒 ─ 行气活血, 增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君:瓜蒌实 ─ 理气宽胸,化痰散结
  增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瓜蒌薤白白酒汤· 二药相合,散胸中之阴寒,化上焦之痰浊,宣胸中之阳气以宽胸,乃治疗胸痹之要药。

36 配伍特点 行气与祛痰并行, 宽胸与通阳相协, 寓散寒化痰活血于理气之中。 配伍要点:瓜蒌+薤白

37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瓜蒌薤白白酒汤·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痛,喘息短气,苔白腻,脉弦紧。 2.临证加减: 寒邪较重:加干姜、桂枝、附子 气滞甚:加厚朴、枳实 兼血瘀:加丹参、赤芍

38 附 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三两(9g) 半夏半升(12g)白酒一斗(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附 方 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实一枚(24g) 薤白三两(9g) 半夏半升(12g)白酒一斗(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主治:胸痹(痰浊较盛者)。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

39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12g) 厚朴四两(12g) 薤白半升(9g) 桂枝一两(6g) 瓜蒌实捣,一枚(24g)
功用: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主治:胸痹(气结较盛者)。气结在胸,胸满而痛,心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40 方剂比较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均有瓜蒌、薤白,皆具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作用,可治疗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但

41 瓜蒌薤白白酒汤是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基本方剂,适用于胸痹而痰浊气滞较轻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又增半夏,则祛痰散结之力较大,适用于胸痹痰浊较盛,以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且不能安卧为证候特点; 枳实薤白桂枝汤舍去方中白酒,复增桂枝、枳实、厚朴三味,善下气降逆,行气除满,适用于胸痹而气结较甚,以胸痛痞满,气从胁下上逆抢心为应用要点。

42 重点: 瓜蒌和薤白的配伍。

43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44 组 成 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水煎服

45 功 用 行气散结 降逆化痰

46 主 治 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

47 主证病机分析: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或咳,或呕
·半夏厚朴汤· 主证病机分析: 痰气互结于咽喉:咽中如有物阻,吞咽不下, 咯吐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肺胃气机不畅:胸膈满闷,或咳,或呕 【病机】 痰气互结于咽喉。 七痰 情气 郁凝 结滞

48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情志不遂 肝气郁结 肺胃失于 痰气相搏 宣降津液 凝聚为痰 逆于咽喉 病机:痰气相搏,逆于咽喉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 胸膈满闷,或咳,或呕 苔白润或白腻,脉弦或弦滑

49 咽中 如有 炙脔

50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化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半夏厚朴汤· 【方解】 君:半夏 ─ 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 ─ 行气开郁,下气除满 厚朴配半夏,一行气滞,一化痰结,以达行气化 痰散结之功。 臣:茯苓─健脾渗湿,助君化痰 苏叶─宣肺疏肝,助厚朴宣通郁气   佐:生姜─温胃和中降逆,并解半夏之毒

51 制方特点: 方中半夏、生姜、茯苓,有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汤之意,重在化痰;厚朴、苏叶,功在理气。二者相伍,使痰化则气行郁开,气顺则痰消结散。且厚朴有下气之功,半夏、生姜功擅降逆,诸药配伍,痰气并治,行中有降。

52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半夏厚朴汤

53 使用注意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

54 加减变化 气郁甚: 加香附、郁金 胁肋痛: 加川楝子、元胡 咽痛: 加玄参、桔梗 半夏厚朴汤

55 重点: 配伍要点:厚朴+半夏

56 【方歌】 半夏厚朴梅核气,茯苓生姜共紫苏, 行气化痰开郁结,痰阻咽喉证能除。

57 第二节 降 气 理气剂

58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降 气

59 组成 紫苏子 半夏各二两半(各75g) 当归两半(45g) 炙甘草,二两 (60g) 前胡 厚朴各一两(各30g)
生姜、大枣、苏叶 水煎服

60 功 用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61 主治 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62 痰涎壅肺 肾阳不足

63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上 实 下 虚 肺失宣降-咳喘短气,痰多稀白 (痰涎壅肺) 痰阻气滞-胸膈满闷 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上 实 (痰涎壅肺) 痰阻气滞-胸膈满闷 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水湿内停-水溢肌肤-或肢体浮肿 失于温养-或腰疼脚软 下 虚 (肾阳不足) 舌脉- 苔白滑或白腻,脉滑。 苏子降气汤

64 方 解 君 臣 祛痰止咳 降气平喘 佐 佐使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苏子(辛温而润) 润肠通便 半夏 厚朴 前胡(辛苦微寒)
方 解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润肠通便 苏子(辛温而润) 半夏 厚朴  前胡(辛苦微寒) 肉桂 当归 生姜 苏叶  大枣 炙甘草 助君药降气祛痰平喘 祛痰止咳 降气平喘 使降中寓宣,复肺气之宣降 制诸温药之燥 温补下元,纳气平喘 ①治“咳逆上气”,以助平喘止咳。 ②养血补虚,与肉桂配伍,温补下虚。 ③润各药之燥性,防止辛燥药伤阴耗气。 降逆和胃,散寒化痰;制半夏毒 宣肺散邪 和中益气,调和诸药 佐使 苏子降气汤 (陈皮——理气化痰)

65 配伍特点 1、上下兼顾,标本同治,治上治标为主。 2、降中寓宣 (大队降逆药+宣散药) 3、润燥相济,温而不燥。
(降气化痰药 + 温肾补虚药) 2、降中寓宣 (大队降逆药+宣散药) 3、润燥相济,温而不燥。 苏子降气汤

66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    临床以胸膈满闷,痰多稀白,苔白滑或白腻为辨证要点。   苏子降气汤

67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苏子降气汤

68 临床应用与加减变化 1、痰多喘甚:加泻肺平喘药:葶苈子、桑白皮 2、喘不能平卧或动则气短难续: 加纳气平喘药:胡桃肉、沉香、诃子
2、喘不能平卧或动则气短难续:      加纳气平喘药:胡桃肉、沉香、诃子 3、肾阳虚明显:加温肾助阳药:附子、补骨脂 4、水肿、小便不利:加利尿药 苏子降气汤

69 重点: 苏子降气汤的病机及主治(均以上实为主)。

70 【方歌】 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姜枣随, 肺有寒痰肾有虚,宣降肺气能助肾。

71 定 喘 汤 《摄生众妙方》 降 气

72 白果二十一枚(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一钱五分(4.5g)
组成 白果二十一枚(9g) 麻黄三钱(9g) 苏子二钱(6g) 甘草一钱(3g) 款冬花三钱(9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桑白皮三钱(9g) 黄芩一钱五分 (6g) 制半夏三钱(9g) 水煎服

73 功 用 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74 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 之哮喘证 主 治

75 风寒外束

76 主证病机分析: 治法 风寒外束 痰热内蕴 肺失宣降 微恶风寒 宣肺降气 清热化痰 哮喘咳嗽,痰多气急,质稠色黄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77 方 解 君 清热化痰 宣降肺气 臣 佐 佐使 麻黄 白果 黄芩、桑白皮 苏子、半夏 杏仁、冬花 甘草 宣肺平喘,解表散邪 敛肺定喘,祛痰止咳
两者相配,一散一收,散不耗气,收不留邪,加强平喘之功 敛肺定喘,祛痰止咳 清热化痰 宣降肺气 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佐使 调和诸药 ,且能止咳 定喘汤

78 配伍特点:   本方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融散、收、清、降于一方,定喘止咳之力颇著。 配伍要点: 麻黄+白果;桑白皮+黄芩 定喘汤

79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亦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用于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之喘咳证。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亦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用于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之喘咳证。 临床应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定喘汤

80 使用注意: 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皆不宜使用。 定喘汤

81 加减变化: 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用; 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化痰之功;
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定喘汤

82 重难点: 定喘汤中为何配伍白果?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麻黄在方中宣肺平喘,解散表邪,与甘涩之白果敛肺定喘,祛痰止咳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散不耗气,收不留邪,共为君药。

83 【方歌】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同甘草,风寒痰热哮喘尝。

84 方剂比较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均为降气平喘之剂,定喘汤是用宣肺平喘之麻黄和白果,配伍化痰清热降气之苏子、半夏、杏仁、冬花、黄芩、桑白皮等,具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之功,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肺失宣降之哮喘; 苏子降气汤是以苏子降气平喘为主,配以下气祛痰,温肾纳气之品,具降气化痰,平喘止咳,温肾纳气之功,主治痰壅肺实兼肾阳虚弱之咳喘痰多等。

85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均有解表散寒与平喘止咳之作用,皆可治疗兼外感风寒的哮喘咳嗽。
但小青龙汤是用麻黄、桂枝配伍干姜、细辛、半夏等,功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宜于内有寒饮,又兼表寒之喘咳,其特点是喘咳,痰稀白量多; 而定喘汤是以麻黄、白果与苏子、半夏、黄芩、桑白皮等配伍,功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兼解表散寒,用于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咳嗽,并痰稠色黄等。

86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 降 气

87 组 成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赭石一两(6g) 甘草炙,三两 (9g) 半夏半升(9g)
组 成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赭石一两(6g) 甘草炙,三两 (9g) 半夏半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水煎服

88 降逆化痰 益气和胃

89 主 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90 呕吐

91 病 机 主证病机分析: 误 胃气虚弱 吐 下 脾不运湿,湿聚为痰- 痰阻心下-心下痞硬 胃虚气逆-噫气(嗳气)不除, 呕吐,或反胃呃逆
胃虚痰阻—舌淡,苔白腻,脉弦而虚 胃气虚弱 痰阻气逆 胃气虚弱

92 方 解 君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臣 佐 佐使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旋覆花 代赭石 半夏 重镇降逆 生姜 人参 大枣 祛痰散结,降逆止呕
方 解 旋覆花 代赭石 半夏 生姜  人参 大枣 炙甘草 下气消痰,降逆止噫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重镇降逆 祛痰散结,降逆止呕 复中虚之本 温胃化痰,散寒止呕 宣散水气 制约代赭石寒凉之性 益脾胃,补气虚 佐使 旋覆代赭汤 调和药性

93 生姜与半夏相配,是化痰散饮,和胃降逆的常用配伍结构。
配伍结构: 生姜与半夏相配,是化痰散饮,和胃降逆的常用配伍结构。 生姜在本方中用量独重,其用意有三: ⑴散寒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 ⑵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 ⑶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旋覆代赭汤

94 运 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之常用方。    临床以心下痞硬,噫气频作或呕呃,苔白滑,脉弦虚为辨证要点。 旋覆代赭汤

95 注意事项: 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碍胃气,中焦虚寒者,不可重用。

96 临床应用与加减变化 旋覆代赭汤 (1)和胃降逆 挟痰:本方 兼热:+竹茹-橘皮竹茹汤 偏寒:+丁香、柿蒂或合理中丸
兼阴虚:+山药、石斛、麦冬 胃气虚 可减代赭石 痰湿甚,苔厚腻:合平胃散 挟食积,嗳气臭腐:+消食药 兼肝郁,胁痛:合四逆散 兼热,吞酸吐苦:合左金丸 胃不虚 减 人参 大枣 (2)眩晕:+天麻,白术。

97 重点: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最轻,以免犯虚虚之弊,方中生姜用量最重。

98 [歌诀]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 化痰降逆兼调补,痞硬噫气力能禁。


Download ppt "第十一章 理气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