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輔導 組別:第一組 組員:15陳彥如 D 涂瓊文 D 張瑋真 D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輔導 組別:第一組 組員:15陳彥如 D 涂瓊文 D 張瑋真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輔導 組別:第一組 組員:15陳彥如 D98150395 16涂瓊文 D98150408 32張瑋真 D98150566
指導老師:蔡淑苓老師

2 觀察一 日期:5/22 開始時間:4:40 結束時間:5:30 幼兒姓名:廷廷(5歲)、宸宸(4歲)、侑侑(3歲) 成人人數:1人 幼兒人數:3人 環境:積木區(放學等媽媽接送) 目的:社會行為-遊戲中合作的互動 目標:觀察到孩子在遊戲中的互動 觀察到孩子在遊戲中的創造力

3 觀察記錄 廷廷:我蓋101大樓 ㄟ~ 你看 廷廷:我快蓋好了 你看(對著宸宸說) 廷廷:你看(對著侑侑說) 侑侑:ㄨ~ 拿了一個積木給廷廷 廷廷:我都沒有其他的 廷廷:沒有旗子(找積木) 宸宸:找到了 廷廷:我也要(他要搶宸宸手上的旗子) 廷廷:沒有搶到玩具就對著宸宸說 小氣鬼 喝口水 早上起床變魔鬼 變魔鬼

4 廷廷:我找到一個新的不要給你用 侑侑:手上拿一個旗子 廷廷:拿來要這樣用(搶過來) 給我啦 有些需要用 廷廷:會變魔鬼唷!!(對侑侑說) 侑侑:你還講 那一個就不給你了 廷廷:這不是最高點 還要再高一點 我的101是最高全世界最高最高最高最高最高點 廷廷:ㄟ 你看你看(對著宸宸說) 宸宸:對著廷廷做鬼臉 廷廷:蓋好了你看 

5 小立:我上次做得比你的101還要高(對著廷廷的積木比出高度)
廷廷:沒關係我在做高一點 廷廷:我蓋好了 我加了避雷針就比你高了吧!!(對著小立說) 廷廷:我的101大樓沒有守衛 再繼續加守衛 侑侑:不要動(因為宸宸要拿他的玩具) 廷廷:你看守衛兵 小立:哪裡有 廷廷:這是我蓋的101大樓(廷廷把宸宸做的放在101大樓前面) 廷廷:101有很多守衛 如果我的倒了你的也會倒

6 分析 評價 可以用積木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能訓練精細動作,運用無數積木創造出自己的作品,並了解積木的組合方法,而做完後會與同儕分享。
  可以用積木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能訓練精細動作,運用無數積木創造出自己的作品,並了解積木的組合方法,而做完後會與同儕分享。 評價 皮亞傑對四~五歲的智力發展,可以依照別人要求,用無數積木排出高塔,並可以有垂直高度的建築。 幼兒逐漸熟悉肢體的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也越趨成熟,適當的遊戲對於現階段幼兒有正面助益。

7 建議   在玩積木前應先跟小朋友說明遊戲規則,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不可獨佔所有的積木,應與其他2位小朋友一起使用,玩完應把積木收拾乾淨不可亂丟一地。

8 觀察二 日期:5/23 方法:事件取樣法 活動時段:角落時間 時間:8:35~8:50 目的:情緒行為-忌妒 目標:觀察到孩子在畫圖中的情緒反應 簡單情境描述:再進行角落時間時,宸宸跟璇璇在畫畫,後來侑侑經過看到宸宸的圖畫。

9 行為紀錄 時間 事件前 事件中 事件後 8:43 宸宸跟璇璇在畫圖,宸宸在畫他的好朋友,在跟璇璇分享,侑侑經過看到了宸宸的圖畫。
侑侑發現宸宸好朋友的圖畫中沒有自己,跑去跟老師說宸宸都不畫我,可是宸宸說我是他的好朋友。 老師問宸宸說:侑侑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宸宸說:是啊!老師說:那你可不可以畫他。宸宸說:可以。侑侑看到宸宸的圖畫中有她很開心。

10 分析 評價 宸宸在畫畫過程中,侑侑發現他沒有畫自己產生忌妒,而跑去跟老師說宸宸沒有畫我,老師以詢問的方式解決宸宸沒有畫侑侑的問題。
  宸宸在畫畫過程中,侑侑發現他沒有畫自己產生忌妒,而跑去跟老師說宸宸沒有畫我,老師以詢問的方式解決宸宸沒有畫侑侑的問題。 評價   根據皮亞傑的運思預備期的自我中心概念,並不會去意味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和思考方向都是自私自利,都以自我中心無法從別人的觀點去思考一件事。

11 建議   可以運用彩色筆與圖畫紙兩種材料,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朋友,能訓練幼兒運用色彩去呈現心目中最棒的一幅作品,完成後並與自己的好朋友分享自己作品中畫了什麼。

12 觀察三 日期:5/24 開始時間:8:00 結束時間:8:35 幼兒姓名:宸宸(4歲)、侑侑(3歲) 成人人數:4人 幼兒人數:2人
日期:5/24 開始時間:8:00 結束時間:8:35 幼兒姓名:宸宸(4歲)、侑侑(3歲) 成人人數:4人 幼兒人數:2人 環境:玩戶外遊具時間 目的:社會互動行為 目標:觀察到孩子在遊戲中進行模仿    觀察到孩子在遊戲中與同儕的互動

13 觀察記錄 扮演遊戲 爸爸(翔翔)、媽媽(宸宸、琪琪)、姊姊(寶寶)、妹妹(侑侑)、弟弟(璇璇) 宸宸:請翔翔當爸爸
翔翔:跟寶寶說他在路上撿到星星 翔翔:那個星星是錢 琪琪:看到寶寶腳上的OK蹦問他怎麼了 寶寶:被蚊子叮 翔翔:我要出去上班賺錢了

14 分析 宸宸跟琪琪:我們家有2個媽媽1個爸爸1個姊姊1個弟弟 宸宸跟琪琪:要去上班了(走出家門) 寶寶:他說他要去上學 (班上要集合)
分析   幼兒從扮演遊戲中,可觀察到模仿行為,模仿父母的行為舉止,藉由模仿與同儕互動發展社會行為。

15 評價 建議 幼兒常常會受到外界的想法大人們的行為所影響,也會受到社會影響而常會出現模仿、想像的遊戲,說明「維高斯基」的幼兒表徵遊戲。
  幼兒常常會受到外界的想法大人們的行為所影響,也會受到社會影響而常會出現模仿、想像的遊戲,說明「維高斯基」的幼兒表徵遊戲。 建議   小朋友在玩時,提醒他們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滑梯口或樓梯上玩耍,在遊具平台上也不要與其他小朋友有推擠或吵架的行為。

16 這是他們的家

17 觀察四 方法:時間取樣法 活動時段:娃娃角(放學等媽媽接送) 時間:4:00~5:00 目的:情緒行為-失控 目標:觀察到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失控次數 簡單情境描述:在等待媽媽接送時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娃娃角。 行為紀錄:在20分鐘內以5分鐘為單位為作區隔,當有出現失控行為以★;未出現失控行為以☆

18 4:05-故意把推車上的盤子用倒。 4:11-把小朋友給的玩具丟在地上。 4:16-把盤子丟在桌上。 4:26-把食物用丟的放進微波爐裡。 4:37-在洗食物時是把食物丟進去水槽。 4:55-把食物一直往微波爐裡塞,食物就一直掉出來,他就生氣的把食物丟在地上。 5:00-故意把小朋友裝在桶子裡的食物倒出來。

19 分析 我們在觀察時發現,當物品放不好,就會大力的甩或丟,而次數居多,在12次記錄當中出現7次失控行為。 當老師制止失控行為,卻一直說東西不是鐵的,而老師說物品用壞“你要賠”失控次數減少。 建議   在玩遊戲之前要先說明規則不可以亂摔玩具,因為亂摔玩具會不小心弄傷其他小朋友,玩具也會壞掉,這也不是好的行為。

20 評價   亞力山大.湯姆斯和絲德拉.加斯提出不容易適應新的環境,並且會有比較多負向的行為反應。 五歲,開始會調適自己的情緒和表現,能接受簡單的規範,開始有情緒面具,對情緒表達控制漸佳,情緒理解方面,透過肢體運動表達來認識情緒,了解外在的原因與情緒的關係,同理心反應已形成,且常有同理表現。 觀察幼兒未達到一般幼兒的情緒水準

21 觀察五 日期:5/31 方法:事件取樣法 活動時段:戶外活動時間 時間:10:25~10:45 目的:情緒行為-激動 目標:觀察到孩子在遊戲中情緒激動後的反應 簡單情境描述:老師上完課程,告訴小朋友說我們到外面玩戶外遊具。

22 行為紀錄 時間 事件前 事件中 事件後 10:40 A男孩在跟小芳、諺諺玩追逐遊戲,B女孩跟琪琪玩角色扮演遊戲。 B女孩再遊具
(鑽籠)玩的同時A男孩為了躲諺諺進來 (鑽籠)結果被諺諺發現,A男孩就跑了出來採到B女孩的頭,B女孩就跑去跟老師說A男孩採到他的頭。 老師知道後叫 A男孩過來, 跟他說你踩到B女孩的頭,你要跟B女孩說什麼,A男孩說了對不起,B女孩也原諒他。

23 分析   幼兒在遊戲中,也會出現肢體碰撞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宸宸在玩扮演遊戲,突然被廷廷踩,情緒上一定很不愉快,當下宸宸馬上跟老師說,請老師處理並沒有對廷廷大聲吼叫或是做出攻擊行為,事後廷廷解釋是不小心踩到的並跟宸宸道歉,宸宸也接受道歉。   說明在遊戲中,會有很多突發狀況,造成幼兒情緒起伏。

24 評價   根據皮亞傑(Piaget)提出身體發展,4~5歲的幼兒會跑、能控制方向的改變,並能自己爬上遊具,這些行為可以顯示出對大肌肉的控制能力好。觀察兩位幼兒都能跑、跳,可以控制方向。   學者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del, ),是位重視遊戲的學者,認為遊戲不只是用來打發幼兒時間,遊戲對幼兒發展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並提出4~5歲,喜歡角色扮演,當一群幼兒一起進行想像性遊戲時,經由大家的討論過程中,有助於幼兒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發展。   學者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提出避罰服從取向,不會由行為上看出對或錯,而會從行為帶來的看後果,並承認對或錯。 這兩位的兒童行為符合該年齡行為的水準範圍內。

25 建議   在遊具上不要跑來跑去,A男孩玩的追逐遊戲不適合在遊具上玩,B女孩玩的角色扮演遊戲比較適合在娃娃角,因為如果停在遊具平台上玩,會阻擋玩遊具小朋友的通道,這樣會很危險,可以在遊具旁邊貼告示牌,遊具上不能做出危險行為即不適合在遊具上玩的遊戲。

26 觀察六 日期:5/31 開始時間:9:40 結束時間:10:20 幼兒姓名:廷廷(5歲) 成人人數:1人 幼兒人數:1人 環境:老師在上課(注音符號) 目的:上課的專注力 目標:觀察到孩子在上課時專注力不集中

27 觀察記錄 老師準備上注音課 廷廷:我是胖虎我是孩子王 小妤:可以借我削鉛筆機嗎?(對著廷廷說) 廷廷:不要 我只借小芳跟小泫 因為他們很漂亮(對著小妤說) 小妤:我最討厭這種男生了(對著廷廷說) 老師開始上注音課廷廷很不專心的一直削鉛筆

28 分析 老師要檢查作業本 請還沒檢查到的小朋友先寫回家功課 廷廷:拿著鉛筆說先抽菸必做出抽菸的動作 小妤:你怎麼會(對著廷廷說)
廷廷:我看我爸爸再抽菸我就會了(對著小妤說) 分析   從廷廷的對話可以感覺出,他比較喜歡把東西借給漂亮女生,從行為當中可知道他是在模仿爸爸,抽菸的動作是不好的舉動,會讓其他小朋友跟著學習。

29 評價   根據維高斯基的行為學派來說,認為個體一切行為的產生與改變,均受到刺激(S)與反應(R)間連結的影響。行為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個體在生活環境中學習而來的,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人格是個人與環境互動學習而來,不良行為是經由學習、不當增強而來。 建議 老師可以把廷廷的座位換到一個比較告近老師的地方,一方面可以讓廷廷比較專心,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廷廷的不好的行為及動作,這樣一來也可以讓幼兒知道什麼行為是不好的不可以做的。


Download ppt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輔導 組別:第一組 組員:15陳彥如 D 涂瓊文 D 張瑋真 D"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