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 II
2
{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概論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可分為 描述性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分析性(Analytic Epidemiology) 實驗性流行病學(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t) { *橫斷研究法 (Cross-Sectional study) *縱貫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 - 世代研究法: - 病例對照研究法
3
描述性流行病學(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描述性研究 通過調查,瞭解疾病和健康狀況在時間、空間和人群間的分佈情況,為研究和控制疾病提供線索,為制定衛生政策提供參考。 描述性流行病學的資料來源主要來自 戶口普查、 戶籍登記、 健康記錄和 醫院病歷等。
4
描述流行病學的研究因素與項目 人:包括種族、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社會經濟、地位、職業、宗教信仰其他等
時:包括季節、週期變動與短期流行長期趨勢時間的聚集性等 地:包括自然、行政、氣候、溫度、高度、水質、大小與風俗民情等 ,亦常用來作城鄉差異與國際比較之研究
5
時間的因素 一、時間聚集(time clustering): 時間聚集代表著 有共同的暴露經驗,可以是指病例的發生特別集中在某
一時段,如某年、某月、某日若屬於發病時間的聚集即稱為點流行,比較容易探討病因, 如食物中毒 二、週期循環(cyclic change)與季節變動(season change): 疾病的發生率或死亡率呈週期循環的現象,如腸胃道疾病易發生於夏天、 支氣管炎及腦膜炎則易發生於冬天。 三、長期趨勢(secular trends): - 疾病發生的長期變化除週期循環與季節變動之外, - 還有線性趨勢,包括逐年增加或減少的變化。 -台灣地區由於環境衛生的改善、營養的增進、醫藥及 生活水準的提升,傳染病的疾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 癌症和糖尿病死亡率的長期趨勢有上升現象
6
臺灣地區近3年每週診所定點醫師通報腸病毒病例比率趨勢圖
8
地的因素 地理分布的資料可從政府的人口或生命統計報告獲得,可以自然地理位置或行政分區做劃分。
另外,由於不同的地理位置或國家,其人口密度、文化、飲食、生活型態、季節氣候、醫療水準與衛生政策等均會影響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9
Study Designs Grimes & Schulz, (www)
10
Hierarchy of Epidemiologic Study Design
Tower & Spector, 2007 (www)
11
分析性流行病學(Analytic Epidemiology)
分析性流行病學以時序來分 橫斷研究法 (Cross-Sectional study) 縱貫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 - 世代研究法:(cohort study) - 病例對照研究法 (case control study) Cross-Sectional Time Cohort Study (Longitutinal)
12
橫斷研究法Cross-sectional studies
橫斷研究又稱盛行率研究 方法的進行是在同一時間點調查族群健康危險因子與疾病狀態的存在是否有相關。 Cross Section
13
Emigrant and non-measured cases, deaths
Figure 7.7 Births Recoveries Population reservoir Immigration Incident cases Emigrant cases, unmeasured cases occurring abroad, and deaths Prevalent cases Emigrant and non-measured cases, deaths Recoveries
14
Cross-sectional studies
An “observational” design that surveys exposures and disease status at a single point in time (a cross-section of the population) 盛行率 Incident cases Prevalent cases Deaths, emigrations and recovery time Study only exists at this point in time 14
15
橫斷研究法 (Cross-sectional Study)
適用情形- 疾病的調查(遺傳性疾病盛行率調查, 唐氏症.) 急性病調查(食物中毒、傳染病) 優缺點- 優點:耗資少,可提供疾病流行情形資料 缺點:只能提供病因線索(不能確定病因);只能估計盛行率(不能確定發生率) 指標-盛行率(prevalence)
16
Cross-sectional study (橫斷式研究)
Ex: 病人的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檢驗數 據對X 疾病預後之影響 病人的特質 年齡、教育程度、性別、子女數、經濟狀況 病情嚴重度 醫療採取方式 生命徵象、檢驗數據、住院日數 藥物劑量、 種類 病人之預後及健康狀況 有很多因素可以找到主要的原因與可改變之因素
17
縱貫研究法(Longitudinal study)
縱貫研究法可分為 ※世代研究法:又稱為前瞻法(prospective study) 針對一群健康者,追蹤其處於健康危險因子下的發病情形 ※病例對照研究法:又稱為回溯法(retrospective study)。 針對一群病患與對照,收集並比較其過去的健康危險因子之經驗 Time Case Control (回溯追蹤) Cohort Study (前瞻研究)
18
Timeframe of Studies Prospective Study – looks forward,
looks to the future, examines future events, follows a condition, concern or disease into the future Exposure Disease time Study begins here 18
19
世代研究法 研究設計 2000 2009 人口群 世代形成 得病情形 有病 追蹤 曝露世代 無病 曝露與否 有病 追蹤 非曝露世代 無病
研究族群 曝露與否 有病 追蹤 非曝露世代 無病 現在 未來 2000 2009
20
世代研究法 研究設計 2009 2010 人口群 世代形成 得病情形 得流感 追蹤 注射流感疫苗 未 得流感 曝露與否 得流感 追蹤
研究族群 曝露與否 得流感 追蹤 未注射疫苗 未 得流感 現在 未來 2009 2010
21
世代研究法 (Cohort Study) 適用情形- 優缺點- 指標-發生率(incidence), Relative Risk (RR)
常見疾病 病因較清楚者 多重疾病(與多重病因)探討 優缺點- 優點:因果時序性清楚,可得發生率 缺點:研究期較長,所需樣本大(個案遺失),經費多,有道德上的顧慮 指標-發生率(incidence), Relative Risk (RR)
22
Timeframe of Studies Retrospective Study – “to look back”,
looks back in time to study events that have already occurred Disease Exposure time Study begins here 22
23
病例對照研究法 研究設計 有暴露 回憶 病例組 無暴露 有暴露 回憶 健康組 無暴露 過去 現在 2000 2007
24
病例對照研究法 研究設計 吃檳榔 回憶 口腔癌 無暴露 吃檳榔 回憶 健康組 無暴露 過去 現在 2000 2007
25
病例對照研究法 (Case-Control Study)
適用情形- 稀有疾病 常見暴露 多重病因探討 優缺點- 優點:研究期短,樣本小,經費少,無道德顧慮(暴露已發生) 缺點:因果時序不清楚,無法得發生率,暴露資料不全(recall bias) 指標-危險對比值(odds ratio, OR)
26
「世代研究法」與「病例對照組法」 的比較 優點 缺點 世代研究法 1.不會有記憶上的偏差。 2.可得到相對危險性和發生率。
3.可得知與其他疾病的相關性。 1.疾病診斷有偏差。 2.需要大量的研究對象。 3.需要長期追蹤。 4.研究方法會因時間而改變。 5.花費昂貴。 6.對象失去聯絡帶來困擾。 病例對照研究法 1.花費少(相對而言)。 2.所需研究對象較少。 3.較快得到結果。 4.適於稀有疾病的研究。 1.所得資料不完整。 2.個人記憶有偏差。 3.只可得到相對危險性。
27
過去 現在 未來 暴露 疾病 暴露 疾病 疾病 暴露 三種觀察性研究之差異 A 追蹤 B 回溯 C 橫斷
A:Cohort study B:case-control study C:cross-sectional study 世代研究法 病例對照組法 橫斷式研究
28
實驗性流行病學 實驗流行病學: 比較給予介入後的實驗組人群與對照組人群結果,從而判斷介入效果的一種前瞻性研究方法。
又稱為介入型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流行病學實驗(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 介入 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29
實驗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一) 對照:除了給予的介入措施不同外,其它的基本特徵如性別、年齡、居住環境、健康狀況等在兩組中應盡可能一致。 (二) 隨機:實驗對象須隨機地分配到實驗組或對照組。 (三) 盲目:在設計時可採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對象沒有預設的立場,研究結果更加真實、可靠。 介入 結果 { 實驗組 隨機指定 對照組
30
盲法 研究對象 受試者 研究者 立意 單盲 雙盲 三盲 × √
臨床試驗的盲法 單盲(single blind)受試者不知分組情況 雙盲(double blind)受試者、研究者不知分組情況 三盲(triple blind)受試者、研究者、負責資料收集者不知分組情況 盲法 研究對象 受試者 研究者 資料收集 分析者 立意 單盲 雙盲 三盲 × √
31
臨床試驗定義 是以病人為研究單位,用於藥物或療效 是否安全和有效的研究方法 臨床試驗的主要用途 療效評價 Clinical Trial
診斷試驗評價 篩檢研究 預後研究 病因研究
32
Clinical trial 隨機分組 病人 施加藥物或治療因素 有療效 實驗組 無療效 對照組 比較實驗組與 對照組的療效 差異 有療效
33
實驗流行病學優缺點 優 點 缺 點 隨機分組,能够較好地控制偏倚和混雜 爲前瞻性研究,因果論證强度高 有助于瞭解疾病的自然史
獲得一種干預與多種結局的關係 缺 點 難以保證有好的依從性 難獲得一個隨機的無偏樣本 容易失訪 費用常較觀察性研究高 容易涉及倫理道德問題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