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4章 碳族元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4章 碳族元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4章 碳族元素

2 Chapter 14 The Carbon Family Elements
第14章 碳族元素 Chapter 14 The Carbon Family Elements 碳族元素概述 14.1 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4.2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4.3 锗、锡、铅

3 碳族元素概述 元素 碳 硅 锗 锡 铅 元素符号 C Si Ge Sn Pb 价电子构型 2s22p2 3s23p2 4s24p2
氧化态 +4, +2, (-4) +4 +4, (+2) +4,+2 (+4), +2 最大配位数 4 6 非金属 准金属 金属

4 碳族元素成键情况: 1. 本族元素倾向于形成共价化合物。 2. C半径小、电负性大、无d 轨道,表现较大差异。
C成键能力强,形成C-C、C=C、C≡C、C-O等键, 其中碳元素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构成有机界。 3、Si也可自相成键,硅化合物种类远少于碳; 但Si为亲氧元素, Si-O-Si链构成矿物界。 4、Ge、Sn、Pb随周期数↑,+4态稳定性↓; +2态稳定性↑ ——惰性电子对效应。

5 第14章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概述 14.1 碳单质及化合物 14.2 硅单质及化合物 14.3 锗、锡、铅

6 14.1 碳单质及化合物 14-1 -1 碳单质 无定形碳: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
14.1 碳单质及化合物 碳单质 无定形碳: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 金刚石:原子晶体, 硬度最大, 熔点最高(3823K) 。 石墨:层状晶体 ,质软润滑,熔点3773K.。 碳原子簇:Cn (n<200) C60 (足球烯或富勒烯)研究最多.

7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2. 与金属反应 3. 与酸反应

8 :C O: :C O: 14-1-2 氧化物 1. 一氧化碳(CO) 结构: CO与 N2是等电子体, 结构相似。
氧化物 1. 一氧化碳(CO) 结构: CO与 N2是等电子体, 结构相似。 :C O: :C O: 1 + 1 + 1 配键 制备:

9 CO的化学性质 ① 配位性 [Ni(CO)4 ; Co2(CO)8 ] 定量吸收CO CO剧毒气体 ② 还原性 可用于检测微量CO的存在。

10 :O C O : 2. 二氧化碳 (CO2) 经典的路易斯结构式:O=C=O C:sp杂化 碳-氧键长116pm, 介于双键和三键之间。
非极性分子, 易液化. 干冰

11 二氧化碳的性质 (1)常温不活泼,高温下能与碳或活泼金属Mg、Na等反应 (2)与碱反应 CO2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部分转化为H2CO3
可与碱或碱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 用NH3.H2O吸收CO2可制NH4HCO3(小氮肥)。 (3) CO2无毒,但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

12 3. 碳酸和碳酸盐 (1) 碳酸 CO2溶于水中,298K时溶解度为1.45g/L (0.033mol/L);
3. 碳酸和碳酸盐 (1) 碳酸 CO2溶于水中,298K时溶解度为1.45g/L (0.033mol/L); 其中有1-4%转变为H2CO3,大部分以CO2·xH2O存在。 H2CO3 = H+ + HCO Ka1=4.2×10-7 HCO3- = H+ + CO Ka2=5.6×10-11 C:sp2杂化

13 (2) HCO3- 和CO32- 的结构 HCO3- CO32- 34 46

14 正盐:除铵、Tl+和碱金属(Li+除外) 的盐易溶, 其余都不溶
(3) 碳酸盐的性质 a. 溶解性 正盐:除铵、Tl+和碱金属(Li+除外) 的盐易溶, 其余都不溶 酸式盐:均溶于水. 解释:CaCO3不溶 ; CaHCO3 易溶 CaCO3不溶 :Ca2+与CO32- 阴离子电荷高、r小, 晶格能较大; Ca(HCO3)2 易溶 :Ca2+与HCO3- 阴离子电荷低、r大,晶格能较小; 可见:离子键的强弱起主要因素。 向Ca(OH)2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溶液)通入CO2, 先析出沉淀;继续通CO2则沉淀有溶解。

15 2NH4+ + CO32- + CO2 + H2O = 2NH4HCO3 - 易溶的(NH4)2CO3、K2CO3、Na2CO3等,
其酸式盐NH4HCO3、NaHCO3、KHCO3溶解度却较小。 如:向(NH4)2CO3的浓溶液通入CO2至饱和会析出NH4HCO3晶体: 2NH4+ + CO32- + CO2 + H2O = 2NH4HCO3 由于酸式盐晶体中,存在氢键。溶解时更困难,溶解度小。 -

16 b. 水解性 易水解, 水解后溶液呈碱性: Kb1=1.78×10-4 CO32- + H2O=HCO3- + OH - Kb2=2.4×10-8 HCO3- + H2O=H2CO3 + OH-

17 c. 碳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①H2CO3<MHCO3<M2CO3 ②同一族金属的碳酸盐稳定性从上到下增加 BeCO3 MgCO3 CaCO3 SrCO BaCO3 分解T/℃ 原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离子极化作用减弱;分解温度升高。

18 第14章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概述 14.1 碳单质及化合物 14.2 硅单质及化合物 14.3 锗、锡、铅

19 14.2 硅单质及化合物 硅的成键特性: 硅与碳同族,价电子层构型均为ns2np2,
但由于其位于第三周期, r较大,且有价层3d 轨道可以利用, 故其与碳表现出一定的不同成键特性: ⑴最高配位数为6(利用了价层3d轨道),常见配位数为4; ⑵仅以σ单键键合,不能形成pπ-pπ键(半径较大), 不能形成多重键。

20 2.1 单质硅 2.1.1 物理性质 自然界无单质硅。 单质硅:无定形硅和晶形硅; 晶形硅具有金刚石结构
单质硅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具有金属光泽, 掺杂后能导电, 是制半导体的材料。 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非金属。 因此: 硅常称为准金属(类金属、半金属)。

21 2.1.2 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作用 高温下能与其它卤素和一些非金属单质如O2、N2、C等反应. (具有金刚石结构, 俗称金刚砂)
常温下可与F2反应,生成SiF4。 高温下能与其它卤素和一些非金属单质如O2、N2、C等反应. (具有金刚石结构, 俗称金刚砂) (陶磁材料)

22 (2)与酸作用 Si与氧化性酸发生“钝化”, 但能与氧化性酸和HF酸的混酸反应。 3Si+4HNO3+18HF=3H2SiF6+4NO↑+8H2 (注:在HNO3 、CrO3、KMnO4、H2O2存在条件下) (3)与碱作用 Si+2NaOH+H2O=Na2SiO3+2H2↑ 浓碱液中 (4)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硅化物 如:FeSi2、Mo3Si(为非整比化合物)等。

23 2.2 硅的氧化物 1. SiO2 无定型体:石英玻璃、硅藻土、燧石 晶体:天然晶体为石英,属于原子晶体 纯石英:水晶
2.2 硅的氧化物 1. SiO2 无定型体:石英玻璃、硅藻土、燧石 晶体:天然晶体为石英,属于原子晶体 纯石英:水晶 含有杂质的石英:玛瑙,紫晶,碧玉 混有杂质的石英细粒:砂粒 石英 粘稠液体 石英玻璃 (过冷液体) ~1600℃ 急剧冷却

24 SiO2的结构 SiO2 是原子晶体, Si采取sp3杂化 硅氧四面体 二氧化硅

25 SiO2的化学性质 (1) 高温下可被Mg、Al、B还原 SiO2+2Mg 2MgO+Si
(2)不能与HCl、HNO3反应,但可与F2或HF酸反应 SiO2+4HF=SiF4↑ +2H2O (因此HF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装) (3)与热的浓碱或熔融的碱或Na2CO3反应,生成硅酸盐 Δ SiO2+2NaOH = Na2SiO3+H2O 制Na2SiO3 SiO2+Na2CO Na2SiO3+CO2↑ 熔融 故盛碱溶液的玻璃瓶不用玻塞而用橡胶塞

26 2. 硅酸 硅酸白色固体,组成复杂。 (1). 硅酸的制备 SiO44-+4H+=H4SiO4↓ (2). 各种硅酸
(1). 硅酸的制备 SiO44-+4H+=H4SiO4↓ (2). 各种硅酸 通式为:xSiO2.yH2O 正硅酸 H4SiO4 X=1 Y=2 偏硅酸 H2SiO3 X=1 Y=1 二元弱酸(硅酸) 焦二硅酸 H6Si2O7 X=2 Y=3 三硅酸 H4Si3O8 X=3 Y=2 二偏硅酸 H2Si2O5 X=2 Y=1 (3). 硅酸可失水生成硅胶。

27 3. 硅酸盐 可溶性:Na2SiO3 (水玻璃) 、K2SiO3 不溶性: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 有特征颜色。 硅酸盐 硅酸盐结构:
3. 硅酸盐 硅酸盐 可溶性:Na2SiO3 (水玻璃) 、K2SiO3 不溶性: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 有特征颜色。 硅酸盐结构: 水中花园 以硅氧四面体为基本单元, 硅氧四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连接成硅酸根阴离子; 再通过阳离子把阴离子约束一起,形成各种硅酸盐。

28 硅酸钠 玻璃态物质, 其水溶液呈粘稠状, 俗称水玻璃 硅酸钠易水解, 溶液呈碱性。 Na2SiO3+2H2O=NaH3SiO4+NaOH
硅酸钠易水解, 溶液呈碱性。 Na2SiO3+2H2O=NaH3SiO4+NaOH 2Na2SiO3+H2O=Na2Si2O5+2NaOH 有多硅酸盐生成 硅酸钠的制备 SiO2+ Na2SO4 + C Na2SiO3+CO↑+SO2 1373~1623K Δ SiO2+2NaOH = Na2SiO3+H2O 熔融 SiO2+Na2CO Na2SiO3+CO2↑

29 2.4 硅的卤化物 制备: SiF4: Si + 2F2 = SiF4
2.4 硅的卤化物 制备: SiF4: Si + 2F2 = SiF4 SiO2 + 2CaF2 + 2H2SO SiF4↑+ 2CaSO4↓+ 2H2O SiCl4: 将煤与砂子加热至红热,让氯气通过。 SiO2 + 2C + 2Cl2 = SiCl4↑ + 2CO↑ 用硅或硅铁在加热下与Cl2直接反应. K Si + 2Cl SiCl4

30 硅卤化物的性质 易水解性 SiCl4 + 3H2O =H2SiO3↓ + 4HCl
SiCl4 + 4NH3+2H2O =SiO2↓ + 4NH4Cl SiF4 + 3H2O = H2SiO3↓+4HF 故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 由于:SiF4 + 2HF = H2SiF6 3SiF4+3H2O=H2SiO3↓+2H2SiF 强酸

31 2.5 硅的氢化物 硅的氢化物:称为硅烷; SinH2n+2(7≥n≥1) 与烷烃的区别:数目小.
原因:Si-Si kJ/mol 成键能力差 C-C kJ/mol 成键能力差 硅烷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的气体(SiH4)或液体(Si2H6), 能溶于有机溶剂,熔沸点均较低。

32 硅烷的性质 二. 化学性质 (较相应烷烃活泼) SiH4 Si+2H2↑ (1) 热稳定性差 (2) 易水解 碱
二. 化学性质 (较相应烷烃活泼) >773K SiH Si+2H2↑ (1) 热稳定性差 (2) 易水解 SiH4 + (n+2)H2O = SiO2.nH2O↓ + 4H2↑ SiH4 + 2OH- + H2O=SiO H2↑ (3) 强还原性 燃烧 SiH4+2O SiO2+2H2O △HΘ=-1430KJ/mol SiH4+2KMnO4=2MnO2↓ +K2SiO3+H2↑+H2O SiH4+8AgNO3+2H2O=8Ag +SiO2↓ +8HNO3 检验硅烷

33 第14章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概述 14.1 碳单质及化合物 14.2 硅单质及化合物 14.3 锗、锡、铅

34 14.3 锗、锡、铅 3.1 锗、锡、铅的单质 锗、锡、铅的存在 锗: 稀有元素,无独立的矿物,常以硫化物形式伴生 在其它金属的硫化物矿中。
锗: 稀有元素,无独立的矿物,常以硫化物形式伴生 在其它金属的硫化物矿中。 锡: 主要以氧化物如锡石SnO2的状态存在。 铅: 最重要的是方铅矿(PbS)。 锡石 SnO2 方铅矿 PbS

35 锗、锡、铅单质的化学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空气中的氧对锗和锡都无影响。 但铅能被氧化,在铅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
2Pb+O2+2H2O =2Pb(OH)2 2Pb+O2+CO2+H2O=Pb2(OH)2CO3 加热下与卤素的反应 Ge GeCl4 Sn + Cl2 = SnCl4 Pb PbCl2

36 锗、锡、铅单质的化学性质 加热下与硫单质 反应: 2Ge + S = GeS2; 2Sn + S = SnS2(适量SnS)
Pb + S = PbS 2. 与碱的反应 Sn OH- + 2 H2O = Sn (OH)42- + H2 Pb OH-= PbO22- + H2

37 Pb + 4 HCl (浓) = H2[PbCl4] + 2 H2 ↑
3. 与酸的反应 (1)与盐酸反应: Ge HCl —— 不反应 Sn HCl (浓) = SnCl2 + H2 ↑ (注:Sn 与冷的稀盐酸反应慢) Pb HCl = PbCl2↓ + H2 ↑ 注:生成 PbCl2 覆盖反应物,反应会停止 但:PbCl2易溶于热水和浓HCl Pb HCl (浓) = H2[PbCl4] + 2 H2 ↑

38 Ge+4H2SO4(浓) = Ge(SO4)2 +2SO2↑+4H2O
(2)与氧化性酸反应 Ge+4H2SO4(浓) = Ge(SO4)2 +2SO2↑+4H2O Sn+4H2SO4(浓) = Sn(SO4)2 +2SO2↑+4H2O Pb+3H2SO4(浓) = Pb(HSO4)2 +SO2↑+2H2O Ge HNO3 (浓) = GeO2·H2O↓ + 4 NO2↑ + H2O Sn HNO3 (浓) = H2SnO3(β)↓+ 4 NO2↑ + H2O 3 Sn + 8 HNO3(极稀)= 3 Sn(NO3)2 + 2 NO↑ + 4 H2O Pb HNO3 (浓)= Pb(NO3) NO2↑ + 2 H2O 3 Pb HNO3(稀) = 3 Pb(NO3) NO↑ + 4 H2O Pb + O2+ 2HAC = Pb(AC)2+H2O Pb的特殊性: 醋酸铅俗名叫“铅糖”, 甜, 有毒

39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酸性减弱 碱性增强 1. 氧化物:MO2和MO两类; 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1. 氧化物:MO2和MO两类; 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MO2都是共价型、两性偏酸性的化合物。 MO也是两性,但碱性略强。 MO2 颜色 MO GeO2 弱酸性 SnO2 两性偏酸性PbO2 两性略偏酸性 白色 棕黑色 GeO 两性 SnO 两性略偏碱性 PbO 两性偏碱性 黑色 黄或黄红色 酸性减弱 碱性增强

40 SnO2+2NaOH(熔融)==Na2SnO3+H2O SnO2+2Na2CO3+4S=Na2SnS3+Na2SO4+2CO2
通常难溶于酸或碱。 SnO2+2NaOH(熔融)==Na2SnO3+H2O SnO2+2Na2CO3+4S=Na2SnS3+Na2SO4+2CO2 SnO2为非整比化合物,锡的比例较大,形成n型半导体。 当该半导体吸附象H2、CO、CH4等具有还原性、可燃性气体时,其电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这一特点,SnO2被用于制造半导体气敏元件来检测气体,从而可避免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41 (2) 铅的氧化物 PbO(密陀僧) 1) 有两种变体: 红色四方晶体和黄色正交晶体。 在常温下,红色的比较稳定。 2) PbO两性偏碱性;
易溶于醋酸或硝酸得到Pb(II)盐,难溶于碱。 用于制铅蓄电池。

42 PbO2: 棕黑色;两性(酸性大于碱性) 制备: Pb(OH)3- + ClO- = PbO2 + Cl- + OH- + H2O (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1) PbO2 的氧化性 PbO2 在酸性介质中有强氧化性: 5PbO2 + 2Mn H+ = 5Pb MnO4- + 2H2O PbO2 + 4HCl = PbCl2 + Cl2 + H2O 2PbO2+ 2H2SO4 = 2PbSO4 ↓ +O2↑+ 2H2O 2PbO2 + 4H2SO4(热浓)=2Pb(HSO4)2(可溶)+O2↑+2H2O

43 2) PbO2 的不稳定性 PbO2 Pb2O3 Pb3O4 PbO 橙色 红 色 红色 棕黑色 PbO·PbO2 2PbO·PbO2
K K K PbO2 Pb2O3 Pb3O4 PbO 橙色 红 色 红色 棕黑色 PbO·PbO2 2PbO·PbO2 PbII[PbIVO3] Pb2II[PbIVO4] 3)PbO2 为非整比化合物 O:Pb=1.88 存在氧空位 能导电,作铅蓄电池的正极

44 Pb3O4: (铅丹或红丹) 组成为 2 PbO · PbO2 其结构为Pb2II[PbIVO4] 用什么方法可证明Pb3O4的组成? ● Pb3O4 与稀 HNO3 共热: Pb3O4 + 4 HNO3 == 2 Pb(NO3)2 + PbO2 + 2 H2O ● 过滤后,溶液中可检验出存在 Pb2+. Pb2+ + CrO42- = PbCrO4 ↓ 黄色沉淀 ● 沉淀洗净后,在酸性溶液中与 Mn2+ 反应, 证明成分中有 PbO2 2 Mn2+ + PbO2 + 4 H3O+ = 2 MnO Pb H2O

45 ) ( + 浓 β - ] [Sn(OH) ) (s, Sn(OH) 白 Sn ] [Pb(OH) ) (s, Pb(OH) 白 Pb ]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2. 氢氧化物 - 2 4 ] [Sn(OH) ) (s, Sn(OH) Sn + 过量OH- 适量OH- H+ - 3 ] [Pb(OH) 2 ) (s, Pb(OH) Pb + 适量OH- 过量OH- HNO3 - 2 6 ] [Sn(OH) 3 ) (s, SnO H α 4 Sn + 过量OH- 适量OH- H+ 放置 -H2SnO4 β 不溶于酸和碱 O H 4NO SnO ) ( 4HNO Sn 2 3 + β -

46 PbCO3+2HNO3 → Pb(NO3)2+H2O+CO2↑
铅化合物颜色: 常见的可溶性铅盐: Pb(NO3)2 , Pb(Ac)2, Pb(HSO4)2 等; 绝大多数 Pb(Ⅱ) 盐:难溶于水, 有颜色,有毒 。 PbCO3↓ (白) PbSO4 ↓ (白) PbCl2 ↓(白) PbCrO4↓(黄) PbI2 ↓(黄) PbS ↓(黑) 如何使难溶性铅盐发生溶解? PbCO3+2HNO3 → Pb(NO3)2+H2O+CO2↑ PbCrO4 + 3OH-(过量) → [Pb(OH)3] -+ CrO42- PbSO4+NH4Ac(饱和) → Pb(Ac)3-+SO42-+NH4+

47 PbS + HNO3(稀)→ Pb2++ S↓+NO↑+H2O PbS + 4HCl(浓) = H2[PbCl4] + H2S↑ PbI2 + 2I- = [PbI4]2- (注:PbCl2 、PbI2 溶于热水) PbS + H2O2 → PbSO4↓+H2O 现出土的古代壁画, 常常是灰黑色的,用H2O2使之变白.

48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3、卤化物 MX4和MX2两类; 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MX4都是共价型化合物; MX2有一定离子性 。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3、卤化物 MX4和MX2两类; 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 MX4都是共价型化合物; MX2有一定离子性 。 Ge(IV) Sn(IV) Pb(IV) 稳定性减弱,氧化性增强 Ge(II) Sn(II) Pb(II) 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重点介绍:SnCl2, SnCl4, PbCl2

49 水解 生成Sn(OH)Cl 生成 -锡酸(SnO2·xH2O) 氧化-还原性 常用还原剂 氧化性很弱
SnCl SnCl4 状态 无色晶体 无色液体,不导电 键型 有一定离子性 共价 m.p ℃ ℃ b.p ℃ ℃ 水解 生成Sn(OH)Cl 生成 -锡酸(SnO2·xH2O) 氧化-还原性 常用还原剂 氧化性很弱 (Sn4+/Sn2+) = V Sn2+能被空气氧化 (O2/H2O) =1.23V

50 2HgCl2 + SnCl2 = Hg2Cl2 ↓(白) + SnCl4
Hg2Cl2 + SnCl2(过量)= 2Hg ↓(黑) + SnCl4 检验 Hg2+ 或 Sn2+ 2Bi(OH)3 + 3[Sn(OH)4]2- = 2Bi + 3[Sn(OH)6]2- 鉴定Bi3+ 如何配制和保存SnCl2溶液? 称取SnCl2固体,加入少量盐酸;加水至刻度,加Sn粒保护。

51 Sn + HNO3(浓) = x SnO2·yH2O  (锡酸)+ 4NO2 ↑+ H2O
SnCl4易水解 锡酸 (含水的(SnO2胶状沉淀) Sn + HNO3(浓) = x SnO2·yH2O  (锡酸)+ 4NO2 ↑+ H2O  锡酸:可与浓HCl, KOH作用  锡酸:不与浓HCl, KOH作用 Pb2+的鉴定: 如何鉴别PbCrO4 (黄)和BaCrO4 (黄)? PbCrO4溶于酸,也溶于过量的碱, BaCrO4溶于酸,不溶于碱。 PbCrO4 + 3OH-(过量) → [Pb(OH)3] -+ CrO42-

52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4. 硫化物 GeS2和SnS2具有两性,既溶于碱,又溶于酸。 1)GeS2、SnS2能溶解于NaOH
3.2 锗、锡、铅的化合物 4. 硫化物 GeS2和SnS2具有两性,既溶于碱,又溶于酸。 1)GeS2、SnS2能溶解于NaOH 3SnS2 + 6NaOH → Na2SnO3+ 2Na2SnS3+3H2O 2)GeS2、SnS2能溶解于HCl SnS2 + 6HCl → H2SnCl6 +2H2S 3)GeS2、SnS2能溶解于Na2S, (NH4)2S GeS2 + Na2S → Na2GeS3 SnS2 + Na2S → Na2SnS3 (不稳定,遇酸分解)

53 GeS 和SnS具弱碱性和还原性。 4)GeS、SnS不溶于Na2S; 鉴别: 用Na2S溶液鉴别SnS2和 SnS 5) GeS 、SnS能溶于HCl SnS + 4HCl → H2SnCl4 + H2S↑ 6)GeS、SnS具有还原性,但能溶解于具有氧化性的Na2S2 (硫代锡酸盐,不稳定,遇酸分解)

54 7)PbS溶度积小,但能溶解于浓盐酸和硝酸
PbS + 4HCl → H2PbCl4 + H2S↑ 8) PbS具有还原性。

55 Thank you! 2017年3月21日


Download ppt "第14章 碳族元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