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p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卤素 第三节 氧族元素 第四节 氮族元素 第五节 碳族元素 第六节 硼族元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p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卤素 第三节 氧族元素 第四节 氮族元素 第五节 碳族元素 第六节 硼族元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p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卤素 第三节 氧族元素 第四节 氮族元素 第五节 碳族元素 第六节 硼族元素

2 § p区元素概述

3 p区元素性质的特征 各族元素性质由上到下呈现二次周期性 ①第二周期元素具有反常性 (只有2s,2p轨道) 形成配合物时,配位数最多不超过4; 第二周期元素单键键能小于第三周期元 素单键键能(kJ/mol-1) E(N-N)=159 E(O-O)= E(F-F)=141 E(P-P)= E(S-S)= E(Cl-Cl)=199

4 ②第四周期元素表现出异样性(d区插入) 例如:溴酸、高溴酸氧化性分别比其他卤酸(HClO3 ,HIO3)、高卤酸(HClO4,H5IO6)强。

5 ③最后三个元素性质缓慢地递变 (d区、f 区插入) K Ca Ga Ge As5+ r/pm Rb Sr In Sn Sb5+ r/pm Cs Ba Tl Pb Bi5+ r/pm

6 多种氧化值 价电子构型:ns2np1-5 例如:氯的氧化值有 +1,+3,+5,+7,-1,0等。 惰性电子对效应: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低氧化值化合物比高氧化值化合物变得更稳定。

7 例如: Si(II) <Si(IV) 电子结构分别为[Ne]3s2,[Ne] Pb(II)>Pb(IV) 电子结构分别为[Xe]6s2,[Xe] 电负性大,形成共价化合物

8 第二节 卤素 一、 卤素元素的通性 二、 卤素单质 三、 卤化物 四、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9 一、 卤素元素的通性 卤族元素的性质变化: 卤素(VII) F Cl Br I 价电子构型 2s22p s23p s24p s25p5 共价半径/pm 64 99 114 133 电负性 3.98 2.96 2.66 3.16 第一电离能 /(kJ·mol-1) 1681 1251 1140 1008 电子亲和能 /(kJ·mol-1) 氧化值 -1, 1, 3, 5, 7

10 二、卤素单质 (一)物理性质 F2 Cl2 Br2 I2 聚集状态 g g l s 分子间力 小 大 b.p./℃
m.p. /℃ 颜色 浅黄 黄绿 红棕 紫

11 (二)化学性质 氧化还原性 F2 Cl2 Br2 I2 2.889 1.360 1.0774 0.5345 X2 氧化性: 强 弱
/V ) /X X ( 2 - X2 氧化性: X- 还原性: 结论: 氧化性最强的是F2,还原性最强的是Iˉ。

12 与H2O反应: 氧化反应: 激烈程度 歧化反应: 可见:氯水, 溴水, 碘水的主要成分是单质。 在碱存在下,促进X2在H2O中的溶解、歧化。

13 歧化反应 产物: 常温 加热 低温 Cl2 ClO- Br2 I2

14 三、 卤化物 卤素与电负性比较小的元素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化物。
三、 卤化物 卤素与电负性比较小的元素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化物。 卤化物可分为金属卤化物和非金属卤化物;根据卤化物的键型,又可分为离子型卤化物和共价型卤化物。 (一) 金属卤化物

15 金属卤化物大多易溶于水,对应氢氧化物不是强碱的都易水解,产物通常为氢氧化物或碱式盐。
记:Sn(OH)Cl,SbOCl,BiOCl (二) 非金属卤化物: 非金属卤化物为共价型卤化物,易水解,产物通常为两种酸。例如:

16 卤化物的键型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阳离子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减小,离子型向共价型过渡,熔沸点下降。 例如: NaCl MgCl2 AlCl SiCl4 b.p./℃ (升华) 同一金属不同卤素:AlX3 随着X半径的增大,极化率增大,共价成分增多。 例如: 离子键 共 价 型 AlF AlCl AlBr AlI3 b.p./℃

17 同一金属不同氧化值:高氧化值的卤化物共价性显著,熔沸点相对较低。
ⅠA的卤化物均为离子键型,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晶格能增大,熔沸点增大。 例如: NaF NaCl NaBr NaI m.p./℃ 同一金属不同氧化值:高氧化值的卤化物共价性显著,熔沸点相对较低。 例如: SnCl SnCl4 ; SbCl SbCl5 m.p./℃

18 四、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一)氯的含氧酸及其盐 1. 次氯酸及其盐 (HClO) = 2.8×10-8

19 漂白粉 2. 亚氯酸及其盐 亚氯酸溶液极不稳定,只要数分钟便分解出ClO2和Cl2。亚氯酸盐的水溶液较稳定,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20 3. 氯酸及其盐 氯酸是强酸,仅存在于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

21 重要氯酸盐:KClO3 强氧化性: (与各种易燃物混合后,撞击爆炸着火) 火柴头 中的 氧化剂(KClO3) KClO3与C12H22O11的混合物的火焰

22 4. 高氯酸及其盐 高氯酸是最强的无机含氧酸,氧化性不及氯酸。高氯酸的稀溶液比较稳定,浓高氯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高氯酸盐比较稳定。

23 Mg(ClO4)2 , Ca(ClO4)2可用作干燥剂
高氯酸盐多易溶于水,但K+、NH4+、Cs+、Rb+的高氯酸盐的溶解度都很小。 KClO4稳定性好,用作炸药比KClO3更稳定。 Mg(ClO4)2 , Ca(ClO4)2可用作干燥剂 NH4ClO4:现代火箭推进剂。

24 氯的各种含氧酸性质的比较 HClO HClO2 HClO3 HClO4 酸性: 稳定性: 不稳 不稳 相对稳定 稳定 可得40%溶液
不稳 不稳 相对稳定 稳定 可得40%溶液 可得固体 /V ) X / ( - 氧化型 氧化性↓(除HClO2)

25 (二)溴和碘的含氧酸及其盐 1. 次溴酸、次碘酸及其盐 次溴酸、次碘酸均为弱酸 (HBrO) = 2.6×10-9 (HIO) = 2.4×10-11 次溴酸、次碘酸都不稳定,都具有强氧化性,但氧化性比次氯酸弱。 NaBrO在分析化学上常用做氧化剂。

26 卤酸HClO3、 HBrO3、HIO3的酸性依次减弱,稳定性依次增强。
2. 溴酸、碘酸及其盐 6V 3 . 1 ) /Cl Cl ( 1.513V /Br (BrO - 2 = 只有在高浓度Cl2气才能实现且难度很大。 通常利用碱性条件: 0.613V ) Br / (BrO 0.89V /Cl (ClO - 3 = 卤酸HClO3、 HBrO3、HIO3的酸性依次减弱,稳定性依次增强。

27 3. 高溴酸、高碘酸及其盐 高溴酸是强酸而高碘酸是弱酸,二者都是强氧化剂,稳定性好,均已获得纯物质 。

28 第三节 氧族元素 一、 氧族元素通性

29 单质Se 单质Te H2R H2O H2S H2Se H2Te 化学活性: 小 大 稳 定 性: 大 小 酸 性: 弱 强 熔 沸 点: 最高 小 大

30 二、 氧及其化合物 (一)氧( O2) 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 O 酸性:(氧化性强) 1.229V = E O 2H 4e 4H + 碱性:
二、 氧及其化合物 (一)氧( O2) 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 O 酸性:(氧化性强) 1.229V = E O 2H 4e 4H 2 - + 碱性: 0.401V = E 4OH 4e O 2H - 2 +

31 (二)臭氧(O3):O2的同素异形体 结构: 中心O:sp2杂化形成 键角:117o μ=1.8×10-30C•m 惟一极性单质

32 mol kJ 4 . 285 - = H Δ 性质: 不稳定性 3O 2O • 氧化性 2.075V O H 2e 2H = + E
-1 m r mol kJ 4 . 285 - = H Δ 氧化性 2.075V O H 2e 2H A 2 - 3 = + E 247V . 1 2OH O 2e H B 2 - 3 = + E

33 (三)过氧化氢(H2O2) 结构: 弱酸性 性质: 不稳定性  mol -196kJ O 2H  = + 10 , 2.0 H HO O
-25 -12 - 2 × = + O 2H BaO Ba(OH) H 2 + 不稳定性 -1 2 mol -196kJ O 2H = +

34 氧化还原性 酸性: 碱性: 可见:H2O2氧化性强,还原性弱; 是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杀菌剂。 0.867V , 3OH 2e O H HO =
- 2 = + 碱性: 可见:H2O2氧化性强,还原性弱; 是不造成二次污染的杀菌剂。

35 三、 硫及其化合物 (一)单质硫 结构: S:sp3杂化 形成环状S8分子。 物理性质: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 弹性硫 斜方硫 单斜硫 弹性硫
三、 硫及其化合物 (一)单质硫 结构: S:sp3杂化 形成环状S8分子。 物理性质:硫有几种同素异形体 斜方硫 单斜硫 弹性硫 密度/gcm 颜色 黄色 浅黄色 ℃的熔融硫 稳定性 < 94.5℃ > 94.5℃ 用冷水速冷 弹性硫 94.5oC

36 硫的同素异形体: 斜方硫 单斜硫 弹性硫的形成

37 硫的化学性质 与许多金属 直接化合 与氢、氧、碳、 卤素(碘除外)、 磷等直接作用 与氧化性酸作用 与碱的作用

38 (二)硫化氢和硫化物 1. 硫化氢 结构:H2S结构与H2O相似 性质: H2S是无色,有腐蛋味,剧毒气体。
1. 硫化氢 结构:H2S结构与H2O相似 性质: H2S是无色,有腐蛋味,剧毒气体。 稍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为二元弱酸。 最重要的性质是它的还原性: S H 0.144V 0.4497V SO 0.1576V 2 3 - 4 0.3478V 0.3002V 与空气(O2)反应

39 与中等强度氧化剂作用 产物: 与强氧化剂反应

40 2. 金属硫化物 颜色:(大多数为黑色,少数需要特殊记忆) SnS 棕,SnS2 黄,As2S3 黄,As2S5 黄, Sb2S3橙, Sb2S5橙,MnS 肉,ZnS 白, CdS 黄。 易水解:最易水解的化合物是 Cr2S3和Al2S3 溶解性:

41 水溶性: 易溶:NH4+和碱金属硫化物 微溶:MgS,CaS,SrS(但BeS难溶) 其余难溶。 稀酸溶性:

42 配位酸溶解(浓HCl):

43 氧化性酸溶解(HNO3): 氧化配位溶解(王水):

44 3.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其盐 SO2的结构:S:sp2杂化, ∠OSO=119.5°,S-O键长143pm, SO2是极性分子 。 SO2的性质: 气体、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亚硫酸。

45 H2SO3的性质: 二元中强酸(只存在水溶液中) 氧化性 还原性 漂白----使品红褪色 = 0.1576V ) SO /H (
-2 - 3 2 10 1.7 HSO H SO × = + 8 - 2 3 10 6.0 SO H HSO × = + 氧化性 - 2 = 0.1576V ) SO /H ( 3 4 0.9362V /SO 还原性 漂白----使品红褪色

46 4. 三氧化硫、硫酸及其盐 SO3的结构: S: 3s23p4 S:杂化后: sp2 pd 2 ∠OSO=120°S-O键长143pm

47 SO3的性质: 无色,易挥发固体 固体有几种聚合物 例如:γ型晶体,为三聚分子。 β型晶体,为螺旋式长链。 γ型晶体 β型晶体

48 H2SO4的结构: S:sp3杂化后 形成分子,分 子中除存在σ 键外还存在 (p-d) π反馈配键。 H2SO4分子间通过氢键相连,使其晶体呈现波纹形层状结构。

49 浓H2SO4的性质 二元强酸 2 - 10 . 1 × = 强吸水性:作干燥剂。 从纤维、糖中提取水。

50 强氧化性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 O 4H S 3ZnSO ) ( SO 3Zn + 浓 O 4H S H
2 4 + O 4H S H 4ZnSO ) ( SO 5H 4Zn 2 4 + 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与非金属反应:

51 5. 硫的其他含氧酸及其盐 (1) 焦硫酸及其盐 冷却发烟硫酸时,可以析出焦硫酸晶体 H2S2O7为无色晶体,吸水性、腐蚀性比H2SO4更强。

52 焦硫酸根(S2O72-)的结构为: 焦硫酸盐可作为溶剂

53 硫代硫酸(H2S2O3):极不稳定,尚未制得纯品。 硫代硫酸盐:Na2S2O35H2O,海波,大苏打。
(2) 硫代硫酸及其盐 硫代硫酸(H2S2O3):极不稳定,尚未制得纯品。 硫代硫酸盐:Na2S2O35H2O,海波,大苏打。 制备: 性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遇酸分解: O H SO S 2H 2 3 - +

54 还原性: I I 配位性:

55 (3) 过硫酸及其盐 过氧化氢:H-O-O-H 磺酸基 过二硫酸 过一硫酸 过二硫酸盐: 强氧化剂: 稳定性差: O S ) (NH K
8 2 4 K 强氧化剂: 1.939V ) /SO O S ( - 2 4 8 = 稳定性差:

56 第四节 氮族元素 一、 氮族元素的通性 氮族(VA):N,P,As,Sb, Bi 价电子构型:ns2np3
第四节 氮族元素 一、 氮族元素的通性 氮族(VA):N,P,As,Sb, Bi 价电子构型:ns2np3 NH3 PH3 AsH3 SbH3 BiH3

57 二、 氮及其化合物   氮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沸点为 °C。微溶于水。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加热时与活泼金属Li,Ca,Mg等反应,生成离子型化合物。

58 磷的同素异形体 P4化学性质活泼,空气中自燃,溶于非极性溶剂。 较稳定,400℃以上燃烧,不溶于有机溶剂。 白磷 红磷 磷的燃烧

59 红磷的结构

60 氮、磷为非金属,砷、锑为准金属,铋为金属。
Bi Sb As 氮、磷为非金属,砷、锑为准金属,铋为金属。

61 (一)氮的氢化物 1. 氨 (NH3) 结构: N:sp3杂化,三角锥形 100.8pm 107.3o

62 制备: 实验室: 工业: 性质: ① 易溶于水,易形成一元弱碱 _ OH NH O H 4 2 3 + ② 强还原性

63 NH2-NH2联氨(肼),NH 亚氨基,N 氮化物
③ 加合反应 ④ 取代反应 催化 NH2-NH2联氨(肼),NH 亚氨基,N 氮化物

64 2. 铵盐 水解: + H2O H3O+ + NH3 的结构: N:sp3杂化, 正四面体 的鉴定: 石蕊试纸法 (红→蓝)
2. 铵盐 ①铵盐一般为无色晶体,绝大多数易溶于水 水解: + H2O H3O+ + NH3 的结构: N:sp3杂化, 正四面体 的鉴定: 石蕊试纸法 (红→蓝) 现象:红棕到深褐 Nessler试剂法 (K2HgI4) O 3H 7I ]I(s) NH Hg [O 4OH ] 2[HgI 2 4 + -

65 ② 热稳定性差 挥发性非氧化性酸铵盐 非挥发性,非氧化性酸铵盐

66 氧化性酸铵盐 催化剂

67 3. 氮的氧化物 (1) 一氧化氮(NO) 性质: 无色气体,水中溶解度较小。 瓶中NO接触 空气形成NO2 制备: 铂丝网

68 O N 2NO (2) 二氧化氮(NO2) 结构: N:价电子2s22p3,sp2杂化后 性质: (无色) (红棕色)
① 有毒,有特殊臭味的红棕色气体 (无色) (红棕色) 4 2 O N 2NO 冷却 ③ 溶于水 ④ 用碱吸收

69 4. 氮的含氧酸及其盐 (1) 亚硝酸及其盐 亚硝酸(HNO2) 结构: N:sp2杂化后: 制备:

70 性质: (蓝色) NO+NO2 亚硝酸 (HNO2) NO O H N 2HNO + NO H HNO + 10 . 6 × = ① 不稳定
① 不稳定 2 3 NO O H N 2HNO + (蓝色) ② 弱酸 2 _ NO H HNO + NO+NO2 4 _ 10 . 6 × = 亚硝酸 (HNO2)

71 亚硝酸盐 制备:碱吸收法 性质:① 绝大部分无色, 易溶于水, (AgNO2 浅黄色不溶)极毒是致癌物。 主 AgNO2<NaNO2
② 氧化还原性 0.98V) /NO) (HNO ( 2 A = E O 2H I 2NO 4H 2I 2 - + O H Fe NO 2H 2 3 - + O 3H 2Mn 5NO 6H 2MnO 2 - 3 4 + ③ 金属活泼性差,对应亚硝酸盐稳定性差 AgNO2<NaNO2

72 (2) 硝酸及其盐 硝酸 (HNO3) N:sp2杂化后 结构: 物理性质 : 纯硝酸:无色液体,密度为1.53g·cm-3 浓硝酸:含HNO3 69%,密度 1.4g·cm-3 硝酸挥发而产生白烟——发烟硝 酸,溶有过量NO2的浓硝酸产生红 烟,且硝酸常带黄色或红棕色。

73 HNO3的化学性质 ① 强氧化性

74 铜与浓硝酸反应 O 2H 2NO ) Cu(NO 浓 ( 4HNO Cu + O 4H 2NO ) 3Cu(NO 稀 ( 8HNO 3Cu
大部分金属可溶于硝酸,硝酸被还原的程度与金属的活泼性和硝酸的浓度有关。 O 2H 2NO ) Cu(NO ( 4HNO Cu 2 3 + O 4H 2NO ) 3Cu(NO ( 8HNO 3Cu 2 3 + 铜与浓硝酸反应

75 铜与浓硝酸反应 O 2H 2NO ) Cu(NO 浓 ( 4HNO Cu + O 4H 2NO ) 3Cu(NO 稀 ( 8HNO 3Cu
大部分金属可溶于硝酸,硝酸被还原的程度与金属的活泼性和硝酸的浓度有关。 O 2H 2NO ) Cu(NO ( 4HNO Cu 2 3 + O 4H 2NO ) 3Cu(NO ( 8HNO 3Cu 2 3 + 铜与浓硝酸反应

76 活泼金属: · 规律:HNO3越稀,金属越活泼, HNO3 被还原的氧化值越低。 O 2H 2NO ) Zn(NO ( 4HNO Zn +
O 4H 2NO ) 3Zn(NO 2 : 1 ( HNO 8 3Zn 3 + + O H 5 N ) 4Zn(NO L ,2mol ( 0HNO 1 4Zn 2 3 - 较稀 O 3H NO NH ) 4Zn(NO 10) : 1 , ( 0HNO 4Zn 2 3 4 + 很稀 规律:HNO3越稀,金属越活泼, HNO3 被还原的氧化值越低。

77 冷的浓硝酸使Fe, Al, Cr钝化 王水:(氧化配位溶解) 多为黄色 TNT(三硝基甲苯) ② 热稳定性差,保存在棕色瓶中
③ 与有机化合物发生硝化反应 多为黄色 TNT(三硝基甲苯)

78 硝酸盐 的结构: N:sp2杂化后

79 性质:① 易溶于水; ② 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氧化性, 固体在高温时有氧化性; ③ 热稳定性差。

80 1.04V /NO) (HNO = E 0.96V /NO) (NO = E 亚硝酸、硝酸及其盐的性质对比
● 酸性: ● 氧化性: 1.04V /NO) (HNO 2 = E 0.96V /NO) (NO - 3 = E ● 热稳定性: 活泼金属 MNO2>MNO3

81 三、 磷及其化合物 (一)磷的氧化物 O2(足)

82 性质: P4O6白色易挥发的蜡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P4O10白色雪花状晶体,强吸水性。 歧化

83 (二)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1. 次磷酸( H3PO2)及其盐 结构: 性质:一元中强酸 =1.0×10-2 强还原剂
V ) PO /H (H 2 3 = - .565V 1 ) PO /H (HPO 2 3 = AgNO3 HgCl2 CuCl2 NiCl2 Ag Hg Cu Ni

84 2. 亚磷酸 (H3PO3)及其盐 结构: 性质:二元中强酸: 强还原性: 10 6.3 × = . = - 0.76V ) PO /H
. 强还原性: = - 0.76V ) PO /H (H 3 4 = - 1.12V ) /HPO (PO - 2 3 4 + 2H 2Ag PO H O 4 3 2

85 3. 磷酸及其盐 磷酸(H3PO4) 结构: 性质:三元中强酸 特性:脱水缩合后形成 焦磷酸、聚磷酸、(聚)偏磷酸。

86 焦磷酸 H4P2O7 +H2O

87 聚磷酸 聚磷酸(n个磷酸脱n-1个H2O) ,n=2 焦磷酸,n=3 三(聚)磷酸

88 (聚)偏磷酸 (聚)偏磷酸 (n个H3PO4脱n个H2O) 偏磷酸:HPO3(n=1),四(聚)偏磷酸:(HPO3)4 +4H2O

89 酸性变化一般规律 缩合度增加,酸性增强。 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高价偏酸,但磷酸的含氧酸例外。

90 磷酸盐

91 聚磷酸盐具有配位性 或六偏磷酸钠(格氏盐) 硬水软化

92 (三)磷的卤化物 PX3 PX5 结构: 三角锥 三角双锥 杂化类型:不等性sp3 sp3d PCl PCl5 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

93 重要性质:水解 (制备H3PO3或HBr)

94 第五节 碳族元素 一、 碳族元素通性 二、 碳及其化合物 三、 硅及其化合物 四、 锗分族元素

95 一、 碳族元素通性 碳族(IVA):C, Si, Ge, Sn, Pb 价电子构型:ns2np2 氧化值 最大 配位数 单质可形成原子晶体
一、 碳族元素通性 碳族(IVA):C, Si, Ge, Sn, Pb 价电子构型:ns2np2 氧化值 最大 配位数 单质可形成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96 存在形式: 碳:金刚石、石墨;煤、石油、天然气; 碳酸盐; CO2 。 硅:SiO2和各种硅酸盐。 锗:硫银锗矿 4Ag2S•GeS2 , 硫铅锗矿2PbS • GeS2 。 锡:锡石 SnO2 。 铅:方铅矿 PbS,白铅矿 PbCO3 。

97 二、 碳及其化合物 (一)单质

98 C60 是1985年用激光轰击石墨作碳的气化实验时发现的。
碳单质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原子晶体,硬度最大,熔点最高。 石墨:层状晶体 ,质软,有金属光泽。 足球烯或富勒烯: C60, C70 等。 C60 是1985年用激光轰击石墨作碳的气化实验时发现的。 C60 是由12个五边形 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 32面体。 碳纤维

99 石墨(sp2杂化) 金刚石(sp3杂化)

100 足球烯,富勒烯,C (sp2杂化)

101 锗单质是灰白色金属,硬而脆,结构类似于金刚石。
硅单质有无定形体和晶体两种,其晶体类似金刚石。 锗单质是灰白色金属,硬而脆,结构类似于金刚石。 锡单质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13.2℃ 161℃ 灰锡(α锡) 白锡(β锡) 脆锡 铅单质:质软,能阻挡X射线。可作电缆的包皮,核反应堆的防护屏。

102 (二) 碳的化合物 1. 碳的氧化物 (1) 一氧化碳(CO) 结构: CO(6+8=14e-)与N2(2×7=14e-)
(二) 碳的化合物 1. 碳的氧化物 (1) 一氧化碳(CO) 结构: CO(6+8=14e-)与N2(2×7=14e-) 是等电子体, 结构相似。 一个σ键 两个π键 :C O: :C O:

103 性质: ①作配位体,形成羰基配合物 Fe(CO)5, Ni(CO)4, Co2(CO)8 其中C是配位原子。 ②还原剂: ③剧毒:与血红蛋白中的Fe(II)结合,使其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104 (2) 二氧化碳 (CO2)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经典的分子结构:O=C=O O C=O双键键长124pm (在CH3--C--CH3中) C O叁键键长113pm CO2中,碳、氧之间键长116pm C:sp杂化 :O C O :

105

106 2. 碳酸及其盐 CO2溶于水,大部分CO2•H2O, 极小部分H2CO3 10 4.4 HCO H CO × = + K 10 4.7
-7 1 - 3 2 10 4.4 HCO H CO × = + K 11 - 2 3 10 4.7 CO H HCO × = + K CO32-的结构: 2- C:sp2杂化

107 其它金属(含Li)碳酸盐难溶于水,且酸式盐溶解度大于正盐。
碳酸盐的溶解度: 易溶盐:Na2CO3 NaHCO3 K2CO3 KHCO3 100℃溶解度 (g/100g H2O)    氢键存在,形成 二聚物或多聚物 2- - 其它金属(含Li)碳酸盐难溶于水,且酸式盐溶解度大于正盐。

108 金属离子加入可溶性碳酸盐时,生成沉淀的类型:
① 氢氧化物碱性较强的金属离子与之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 例如:Ba2+、Sr2+、Ca2+和Ag+等。 ②氢氧化物碱性较弱的金属离子与之反应生 成碳酸羟盐(碱式碳酸盐)沉淀。 例如:Pb2+、Bi3+、Cu2+、Cd2+、Zn2+、Hg2+、Co2+、Ni2+和Mg2+等。

109 (g) 3CO (s) Al(OH) 2 O 3H Al + (g) CO (s) (OH) Mg O H 2CO 2Mg + (g) CO
- + (g) CO (s) (OH) Cu O H 2CO 2Cu 2 3 - + ③ 水解性强、两性的金属离子与之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例如:Al3+、Fe3+、Cr3+、Sn2+、Sn4+和Sb3+等。 (g) 3CO (s) Al(OH) 2 O 3H Al 3 - +

110 BeCO3 MgCO3 CaCO3 SrCO3 BaCO3
碳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①H2CO3<MHCO3<M2CO3 ②同一族金属的碳酸盐稳定性从上到下增加 BeCO3 MgCO3 CaCO3 SrCO3 BaCO3 分解T/℃

111 [ ] CaCO3 PbCO3 ZnCO3 FeCO3 离子极化观点: M MCO3 MO + CO2
③过渡金属碳酸盐稳定性差 CaCO3 PbCO3 ZnCO3 FeCO3 分解T /℃ 价电子构型 8e_ (18+2)e_ 18e_ (9-17)e_ 离子极化观点: [ ] 2- M 2+ MCO MO + CO2 r(M2+) 愈小,M2+ 极化力愈大,MCO3 愈不稳定; M2+ 为18e_,(18+2)e_ ,(9-17)e_ 构型相对于 8e_构型的极化力大, 其 MCO3 相对不稳定。

112 三、 硅的化合物 (一)硅的氧化物 无定形体:石英玻璃、硅藻土、燧石 晶体:天然晶体为石英,属于原子晶体 纯石英:水晶
含有杂质的石英:玛瑙,紫晶

113 水晶 石英盐 黑曜石 缟玛瑙 玛瑙 紫晶

114 结构: Si采用sp3杂化轨道与氧形成硅氧四面体 硅氧四面体 二氧化硅

115 性质: ① 与碱作用 ② 与HF作用

116 (二)硅酸及其盐 硅酸 H2SiO3 偏硅酸 xSiO2•yH2O 多硅酸 性质: 6 . 7 SiO H × = , 溶解度小,是二元弱酸
12 2 10 1 3 6 . 7 SiO H - × = 溶解度小,是二元弱酸 K

117 制备: 胶冻状硅酸 硅胶 -H2O 浸透过CoCl2的硅胶为变色硅胶。 2NaCl SiO H 2HCl Na + (g) 2NH
3 2 + (g) 2NH 2NaCl SiO H Cl Na 3 2 4 + 胶冻状硅酸 硅胶 -H2O 浸透过CoCl2的硅胶为变色硅胶。

118 可溶性:Na2SiO3 (水玻璃) 、K2SiO3 硅酸盐 不溶性:大部分硅酸盐难溶于水, 且有特征颜色。 水中花园 绿色:镍盐 白色:钙盐
蓝色:钴盐 棕色:铁盐

119 硅酸盐结构复杂, 一般写成氧化物形式,它的基本结构单位为硅氧四面体。
分子筛 白云石:K2O · 3Al2O3 · 6SiO2 · 2H2O 泡沸石:Na2O · Al2O3 · 2SiO2 · nH2O

120 第六节 硼族元素 一、硼族元素通性 硼族(ⅢA):B,Al,Ga,In,Tl 价电子构型:ns2np1
第六节 硼族元素 一、硼族元素通性 硼族(ⅢA):B,Al,Ga,In,Tl 价电子构型:ns2np1 缺电子元素:价电子数<价层轨道数 缺电子化合物:成键电子对数<价层轨道数 例如:BF3,H3BO3。 注意: HBF4不是缺电子化合物。

121 缺电子化合物特点: a. 易形成配位化合物HBF4 HF BF3 b. 易形成双聚物Al2Cl6

122 硼族元素的一般性质 B为非金属单质,Al,Ga,In,Tl是金属 氧化态:B,Al,Ga:(+3) In:(+1,+3) Tl:(+1) 最大配位数: B: 例:HBF4 其它: 例:Na3AlF6

123 二、硼及其化合物 (一)单质 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硼, 晶形硼 棕色粉末, 黑灰色 化学活性高, 硬度大 熔点,沸点都很高。 α-菱形硼(B12) 原子晶体

124 (二)硼的氢化物 硼烷分类:BnHn+4和 BnHn+6 例: B2H B4H10 乙硼烷 丁硼烷 有CH4,但无BH3 最简单的硼烷:B2H6 其结构并非如右图所示:

125 乙硼烷的结构 在乙硼烷中,硼(B)利用sp3杂化轨道,与氢形成三中心两电子键。(氢桥) 记作:

126 乙硼烷的性质 ① 自燃 含硼化合物燃烧 火焰呈现绿色 高能燃料,剧毒 ② 水解

127 ③ 加合反应 乙硼烷是剧毒物质 在空气中其最高含量为0.1µg/g。

128 (三)硼的含氧化合物 (1) 三氧化二硼 B2O3 结构: 原子晶体:熔点460C 无定形体:软化 B(无定形) H3BO3 B2O3
Mg或Al +H2O -H2O 制备:

129 性质: B2O3 2HBO2 2H3BO3 +H2O -H2O 偏硼酸 (原)硼酸 xB2O3·yH2O 多硼酸

130 (2) 硼酸 H3BO3 结构: B:sp2杂化

131 性质: 一元弱酸 (固体酸) =5.8×10-10 与多羟基化合物加合 受热易分解 医学上:杀菌,洗眼,硼酸甘油脂治中耳炎。

132 (3) 硼砂 硼酸根的结构: o

133 性质: 水解呈碱性 构成缓冲溶液 pH= (20 ℃ ) 与酸反应制H3BO3 脱水 硼砂珠实验: 医学上:防腐,治尿路炎,冰硼散治咽喉痛。

134 Al2O3 +2NaOH+3H2O 2Na[Al(OH)4]
三、铝及其化合物 (一) 单质 铝:银白色、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材料。 工业上以铝矾土(Al2O3)为原料制取铝: Al2O3 +2NaOH+3H2O 2Na[Al(OH)4] 沉降、过滤后: 2Na[Al(OH)4]+CO2  2Al(OH)3(s)+Na2CO3+H2O 电解

135 铝:化学性质较活泼,但其表面的致密钝态氧化膜使其活性降低。
铝是亲氧元素,和氧化合时放出大量的热:

136 α-Al2O3 :刚玉,硬度大,不溶于水、酸、碱。 γ-Al2O3 :活性氧化铝,可溶于酸、碱,可作为催化剂载体。
2.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 氧化铝:Al2O3 α-Al2O3 :刚玉,硬度大,不溶于水、酸、碱。 γ-Al2O3 :活性氧化铝,可溶于酸、碱,可作为催化剂载体。 有些氧化铝晶体因含有杂质而呈现鲜明颜色。 红宝石(Cr3+) 蓝宝石(Fe3+,Cr3+) 黄玉/黄晶(Fe3+)


Download ppt "第九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p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卤素 第三节 氧族元素 第四节 氮族元素 第五节 碳族元素 第六节 硼族元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