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0 Chapter 工作研究 10-1 方法研究 10-2 工作衡量 10-3 工作設計.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0 Chapter 工作研究 10-1 方法研究 10-2 工作衡量 10-3 工作設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 Chapter 工作研究 10-1 方法研究 10-2 工作衡量 10-3 工作設計

2 學習目標 列出工作研究可分為方法研究以及工作衡量 說明方法研究可分為程序分析以及作業分析
描述程序分析依照工作流程,分析工作站有無浪費現象 解釋作業分析的意義 定義標準時間的內容 比較直接測量法與合成測量法 說明工作設計方法與工作特性分析 描述專業化工作設計的優缺點

3 中小企業工作研究改善 現場動線 A工廠共可以分為七個部分,依序為:變壓器拆除區、半成品暫存區、加工區、成品暫存區、成品儲存區、辦公室及變壓器、油桶儲存區,因此工作改善就以這七個部分為主要說明。 改善要點 由於此工廠的原料都是一批一批購入的,因此無法以連續運作的方式來節省冷卻時間以及儲存時間,所以主要改善的部分是搬運。

4 10-1 方法研究 方法研究分類 工作研究起源於科學管理之父泰勒的「時間研究」及吉爾勃斯的「動作研究」,其目的均為改善工作方法、減少時間浪費等。 圖10-4 方法研究分類

5 依照工作流程,從第一個工作站到最後一個工作站,全盤考慮。
操作程序圖:表示材料及零件進入製程的時點,以及各種操作與檢驗間之順序關係。 流程程序圖:是一種以符號來表示的方法,它標示製程中所發生之操作、搬運、檢驗、等待和儲存等動作之順序,並記載所需時間、移動距離等事實。 程序分析

6 流程程序圖之符號與意義如下表: 名稱 符號 意義 操作 ○ 經有意的改變其物理或化學性質,此一過程均為操作 搬運  有意改變物體之位置
檢驗 鑑定物體性質或規格之異同 遲延 由於預定之作業未即刻發生,而產生的時間空檔 儲存 物體在控制狀態下的保存或等待

7 流程程序圖不只可以應用到生產事業,亦可以在服務流程進行分析,如圖10-5。
圖10-5 業務類之作業流程圖

8 組作業程序圖:組作業程序圖的作用在於研究一些人共同從事的作業
線圖依流程程序圖所記錄之順序方向用直線來表示之。 工作程序中選取某工作站,分析作業者的操作方法或作業者與機械之間各種關係,從而改善操作方法,降低工時消耗、提高機器利用等。 作業分析

9 操作人程序圖:為一種特殊之工作程序圖,又稱為左右手程序圖。
圖10-6 裝配纜夾之雙手程序圖

10 人機程序圖:係用來分析同一段時間,同一工作地點內機器之操作與作業人員之操作動作相互配合之情形,以及兩者互動之作業時間。如圖10-7。
多人機程序圖:係用來記錄多位操作者及多部機器之間相關的工作程序。

11 註:圖10-7中斜線部分表示閒置時間 圖10-7 服務業之人機程序分析

12 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經濟原則為吉爾勃斯首創,又稱為「動作經濟與效率法則」。可歸納為三大類: 人體之運用方面 工作場所之佈置與環境條件
工具與設備之設計方面

13 動素與微動作研究 吉爾勃斯夫婦從事動作之研究發現所有人體活動之基本動作可分為17種,他將其稱之為「動素」,而以其名字倒寫為其名“Therblig”,如表10-2。 表10-2 動素 類別 動素名稱 文字符號 形象符號 定 義 第1類 伸手 RE 接近或離開目的物之動作 握取 G 為保持目的物之動作 移動 M 保持目的物由某位置移至另一位置之動作 裝配 A 為結合2個以上目的物之動作 使用 U 藉器具或設備改變目的物之動作 拆卸 DA 為分解2個以上目的物之動作 放手 RL 放下目的物之動作 檢驗 I 將目的物與規定標準比較之動作

14 表10-2 動素(續) 類別 動素名稱 文字符號 形象符號 定 義 第2類 尋找 SH 為確定目的物位置之動作 選擇 ST
表10-2 動素(續) 類別 動素名稱 文字符號 形象符號 定 義 第2類 尋找 SH 為確定目的物位置之動作 選擇 ST 為選定欲抓取目的物之動作 計畫 PN 為計畫作業方法而遲延之動作 對準 P 為便利使用目的物而校正位置之動作 預對 PP 使用目的物後為避免「對準」動作而放置目的物之動作 第3類 持住 H 保持目的物之狀態 休息 RT 不含有用的動作而以休養為目的之動作 遲延 UD 不含有用的動作而作業者本身所不能控制者 故延 AD 不含有用的動作而作業者本身可以控制之遲延

15 10-2 工作衡量 工作衡量,又稱時間研究,係把「工作的方法」以「時間」為尺度來衡量的手法。較常見的有歷史資料法、直接測量的馬錶時間研究法、間接測量的標準單元時間法、預定標準時間法、工作因素法以及工作抽查法等。 歷史資料法 根據相同工作之過去時間記錄,推算標準工時其優點簡易,不用再測時,但亦有可能因工作環境變化,而有誤差產生。

16 馬錶時間研究法 馬錶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準備所需的各種道具。 將所需測定的作業分成若干個工作單元。 決定欲觀察的次數。
進行各個週期的測時工作,可分成連續測時與重複測時。 重複第4步驟,直至原來設定的週期為止。 決定操作員在各個工作單元的績效評比。 計算正常時間與標準時間。

17 正常時間=選擇時間×績效評比係數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寬放時間 圖10-8 正常時間與標準時間之關係

18 觀察次數之決定 評比系數之決定 觀測次數n可由下列公式求得: 常用的評比方法有四種: 其考慮四個主要因素:技巧、努力程度、工作環境與一致性。
例題10-1 西屋法

19

20 必須和預定標準時間法之時間資料加以比較,求得評比係數,其公式如下:
速度評比一般以100%表示正常速度。 NT=P×Se 合成法 速度評比

21 速度評比與西屋法均靠主觀之判斷來決定評比的各種情況與條件,客觀評比法消除有關「正常速度」主觀衡量之困難。
此法分為兩大步驟: 先將某一工作之觀測速度與所設定的「正常速度」加以比較得出比率。 衡量影響該工作的有關因素,再利用工作難易調整係數做第二次的調整。 計算公式如下: NT=P1×P2×Se 客觀評比

22 寬放 寬放時間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 私事寬放:維持工作人員在正常舒適狀況下所需之時間。
疲勞寬放:工作人員在作業時會產生疲勞狀況,這種疲勞包括生理的疲勞與心理的疲勞,而無論何種疲勞皆會降低工作者的意願。 遲延寬放:可分為可避免與不可避免遲延兩種。

23 標準動作單元時間法 對於任一工作,只要先詳細分析其構成該項工作之單元,訂定其工作程序與動作種類以及所須控制之操作狀況,即可由各相關表內查出各單元所需之時間,累加之後即為該工作之正常時間,然後再給予適當之寬放,即得標準時間。

24 預定標準時間法 使用標準單元時間的公開資料,常使用的系統是由方法工程協會在1940年代晚期所發展之方法時間衡量。如表10-3,應用此表格便可直接分析任何動作,且可預先衡量該動作之時間,故不用像傳統的馬錶法要直接觀察及評比。 表10-3 方法時間衝量 時間單位-TMU 1TMU= 小時 =0.0006分 =0.36秒 1小時=100,000TMU 1分=1,667TMU 1秒=27.78TMU

25 工作因素法 認為影響人員操作之變數有四種,依據不同情況給予標準時間: 身體使用之部位 移動距離 搬運動量 手動控制之要求

26 工作抽查 預估員工及機器在不同活動下,所需花費時間比例與閒置時間技術,最終資料是所觀察各項活動或非活動時間次數。 例題10-2

27

28 工作衡量技術的比較 表10-4 工作衡量技術 技術 優點 缺點 歷史資料法 成本低,適合非重複性的工作 不是實際的資料會有主觀的偏差
表10-4 工作衡量技術 技術 優點 缺點 歷史資料法 成本低,適合非重複性的工作 不是實際的資料會有主觀的偏差 馬錶時間研究 較精確,比歷史資料法為優,尚考慮績效評比 測量人員需要基本的訓練;成本較高;工人可能產生反感,評比有主觀因素存在 標準動作元素時間 適於時間標準要決定的情況,較少的干擾正常工作 需要建立一個資料庫;資料可能不全或偏誤 預定動作時間標準 不需直接觀察即可分析工作;不需要績效評比 人員需要訓練,成本較高;只適合在短的週期及高度重覆之工作情況 工作因素法 直接衡量身體動作而予以標準時間設定 因人體動作變化大,在衡量時會存在的誤差因素。 工作抽樣 有助於工作分析與設備規劃;所需技能較少,成本較低;不會干擾正常工作 需要大量觀察樣本;不適合短週期、重複性高之作業;可能無法完成隨機觀測

29 10-3 工作設計 工作設計係以科學方法,針對作業方法與程序,尋找出最經濟有效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可衡量時間的價值,作為管理的基礎,激勵作業員從事生產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專業化工作設計 專業化是組織將其整體任務劃分成較小部分的程度,亦即用來描述組織內工作被細分的程度。 工作專業化的優點是,當工人執行小件的、簡單的任務時,可使其對該項任務非常地熟練,其次,可減少任務之間的轉換時間。

30 專業化工作設計優缺點,如表10-5。 表10-5 專業化工作設計的優缺點 優缺點對象 優點 缺點 管理者 1.簡化訓練 2.高生產力
表10-5 專業化工作設計的優缺點 優缺點對象 優點 缺點 管理者 1.簡化訓練 2.高生產力 3.低工資成本 1.較不易激勵工作品質之提昇 2.工作不滿足可能導致缺勤與離職 勞工 1.教育與技能的要求水準較低 2.負擔的責任最少 3.不需花費很大的精神 1.單調、枯燥的工作 2.較少機會晉升或做較高層次的工作 3.較少機會自我充實及滿足

31 工作輪調 工作擴大化 工作豐富化 工作輪調顧名思義就是將某部門的員工,在其工作一段時間後,調至另一部門工作。
工作擴大化是工作專業化的反義,專指工作內容在水平方向的擴充,亦即增加員工在工作時的多樣性。 工作豐富化 工作豐富化係指員工的工作責任呈垂直方向的擴充。

32 工作群體 品管圈 工作群體是指讓一組員工共同負責多種不同的工作,此方法有幾項優點:
其主要精神在於日本將美國式的統計品管深入至最基層的員工,讓這些員工能負擔規劃的工作,以確實發現問題、掌握問題與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較有彈性 加強團隊精神 較具創意

33 薪資的誘因 表10-6 計件薪與計時薪之優缺點比較 優點 缺點 對管理者 對工人 計時制 1.穩定的勞工 2.易於管理 3.簡化計薪
表10-6 計件薪與計時薪之優缺點比較 優點 缺點 對管理者 對工人 計時制 1.穩定的勞工 2.易於管理 3.簡化計薪 4.穩定的產出 1.穩定的收入 2.較少的壓力 1.沒有激勵作用來增加產出 1.額外的努力沒有報酬 計件制 1.較低的單位成本 2.較大的產出 1.薪資與努力成正比 2.有機會賺更多的錢 1.工資計算較困難 2.需計算個別產出量 3.品質可能較差 4.對工資難予控制 5.增加排程的問題 1.工資收入變動 2. 工人可能由於非可控制之因素而無法賺更多的錢

34 變動的工作時程 彈性上班時間 自動化 讓員工每週的工作時間變動,如此藉由員工自由度的提高,而增進其工作滿足感。
彈性上班時間係指員工每天上下班時間可自行調整。 自動化 加強自動化可使員工不再從事較單調、無聊的工作,如此亦可提高員工對工作的滿足感。

35 工作特性模式 工作中的五種「核心工作構面」會激發員工感受到的「關鍵的心理狀態」,進而會影響到「個人和工作的成果」。這五項核心工作構面包含「技能多樣性」、「工作完整性」、「工作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回饋性」。 圖10-9 工作特性模式


Download ppt "10 Chapter 工作研究 10-1 方法研究 10-2 工作衡量 10-3 工作設計."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