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2 任务内容 集合近点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 遮盖试验,Cover Test,CT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隐斜度测量(von Graefe法,AC/A )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聚散力测量 Hirschberg 聚散灵活度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3 集合近点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
(一)目的 测量在双眼融像情况下最大集合能力 (二)设备 笔灯、红玻片、近调节视表(贴在笔灯或压舌板上的四个不同大小 视标,从20/25~20/200),笔灯用于筛查,视标用于NPC大于 5cm/7cm。 (三)准备 患者配戴习惯近用眼镜 在40cm处,检查者手持笔灯(视标) 视标良好照明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4 集合近点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
(四)步骤 嘱患者注视视标,询问看到视标情况,如果视标看起来是两个,将视标移 远些,直至为单个视表 将视标移向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睛,直至报告看到两个像,或观察到 一眼离开注视视标 记录该距离,即集合破裂点break point 将视标远离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眼睛直至回到注视视标状态,或患者报告 双像为单像,改距离为恢复点recovery point 如果破裂点和恢复点小于5cm,记录结果;如果大于5cm,选择红片和灯 笔或红绿眼镜放置于患者眼前后,再重新检查。 (五)记录 NPC cc lite—TTN(to the nose) NPC cc RG 10cm/12cm OS out,suppression Accomm.8cm/10cm OS out,suppression (六)注意事项 用调节视标和笔灯加红片测试的结果差异为破裂点大于5cm或恢复点大于8cm, 提示患者集合不足。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5 遮盖试验,Cover Test,CT (一)目的 测量隐斜或斜视大小,评估运动融像是否存在 (二)设备 远近视力表、遮盖板、水平/垂直棱镜排(阶梯棱镜) (三)准备 患者配戴习惯远用眼镜 视表选择: 远用:单个视表字母,患者较差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 近用:患者在40cm处手持调节性视表或具有可比细节的图 检查者手持遮盖板、棱镜排 保持明亮环境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6 遮盖试验,Cover Test,CT (四)步骤
遮盖试验包括两部分,遮盖-去遮盖和交替遮盖,目的分别是区分隐斜与斜视,判断斜视或隐斜方向和大小。由于遮盖会引起间歇性斜视变为固定性斜视,故先做前者。 遮盖-去遮盖 遮盖试验,Cover Test,CT (四)步骤 遮盖试验包括两部分,遮盖-去遮盖和交替遮盖,目的分别是区分隐斜与斜视,判断斜视或隐斜方向和大小。由于遮盖会引起间歇性斜视变为固定性斜视,故先做前者。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7 遮盖试验,Cover Test,CT 交替遮盖 嘱患者注视视表,保持视表清晰
眼球运动方向可以判断斜视方向 判断隐斜或斜视大小。将棱镜排放置任意眼前,交替遮盖,并增加棱镜大小,直至眼球无偏斜 鉴别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将棱镜排分别放置在斜视眼和非斜视眼进行交替测量斜视大小,差别5Δ以上,诊断为非共同性斜视性。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8 遮盖试验,Cover Test,CT (五)记录 X外斜 E内斜 P隐斜 T斜视 1ΔXP at D; 3ΔET at N (六)注意事项 检查者勿遮挡患者注视视表视线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9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隐斜度测量(von Graefe法,AC/A )
远距水平隐斜 (一)目的 远距注视时,在打破双眼融像情况下的双眼水平视轴相对位置 (二)设备 综合验光仪、远距视力表(可设置单个视表) (三)准备 在综合验光仪上设置患者屈光不正度数、瞳距 视标选用较差矫正视力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个视表 调整risley棱镜,如下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0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隐斜度测量(von Graefe法,AC/A )
(三)步骤 询问患者双眼注视几个视标、关系如何,此时应看到来年各个视标,一个在右上方,一个在左下方 如果患者报告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一眼被遮盖。 如果患者报告看到两个视标,但是一个在左上,一个在右下,那么增加右眼前的BI度数,直至视标一个在右上方,一个在左下方 让患者注视左下方视标,并保持视标清晰,同时余光注意右上视标,当上下视标垂直对齐时报告检查者 检查者以2Δ/s速度减少右眼棱镜度,直至上下视标垂直对齐,记录棱镜度数和方向 继续减少棱镜度,直至视标一个在右下方,一个在左上方 然后以反方向转动棱镜直至上下视标再次垂直对齐,记录棱镜度数和方向 将两次对齐棱镜结果相加平均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1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隐斜度测量(von Graefe法,AC/A )
(四)记录 DLP: 正视 ortho DLP: 2Δ exo外隐斜 注意事项 两次垂直对齐的数据应该相差不超过3Δ,否则需要重新检查。 近距水平隐斜(AC/A) 方法基本同上,区别:视标为一个正方形矩阵的视标,大小20/30;40cm处 AC/A:测量完近距隐斜后,双眼加入+1.00DS,再测量近距隐斜结果,减去第一次结果即AC/A。 记录:NLP: ortho 正视 NLP: 5Δ eso内隐斜, exo,AC/A=8/1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2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聚散力测量 远距 (一)目的
用棱镜诱发水平位置视网膜像侈开,使患者动用水平聚散系统补偿侈开来保持双眼融像的能力,以此测量双眼水平聚散能力。 水平聚散能力:底朝内BI和底朝外BO聚散能力,需要获得三个数据 模糊点blur piont:患者不能再弥补由棱镜诱发的视网膜侈开,而同时能保持稳定的调节。 破裂点break point:患者用尽聚散能力但不能保持单个视觉。 恢复点recovery point:诱发的视网膜侈开减少到刚好使患者重新获得双眼单视。 (二)设备 综合验光仪、远距视力表(可设置单个视表) (三)准备 在综合验光仪上设置患者屈光不正度数、瞳距 视标选用较差矫正视力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个视表 调整risley棱镜,如下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3 远近距离水平(垂直)聚散力测量 (四)步骤 指导患者双眼睁开,询问看见什么。此时应该看到清晰视标,如果看到两个视标,记录复视。
指导患者注视视标保持清晰,遇到以下情况时及时报告: 视标模糊(模糊点) 视标变成两个(破裂点) 视标移向左侧或右侧,这说明一只眼抑制,视标移向非抑制眼前的棱镜顶方向。 以1/s相同速度增加双眼前BI棱镜,先BI后BO,避免调节和集合刺激。 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的棱镜度数总和。 (五)记录 Morgan: BI X/7/4 , BO9/19/10 at D 近距 方法基本同上,区别:视标为垂直单列视标或一个正方形矩阵的视标,大小20/30;40cm处。 记录:Morgan: BI 13/21/13 , BO17/21/11 at N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4 Hirschberg Hirschberg检查法是一种在双眼视近状态下,初步判断双眼视轴相 对位置的视功能检查方法,常应用于斜视的筛查。 (一)目的 能够运用Hirschberg检查法判断患者的斜视眼位,并能正确记录相 关检查的验光结果。 (二)设备 灯笔 眼遮盖板 三棱镜排 (三)准备 1.嘱患者摘除眼镜。 2.检查者手持灯笔。 3.设置中等亮度的照明环境。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5 Hirschberg (四)步骤 1.距离患者50~100cm,将灯笔投照患者双眼。 2.嘱患者注视灯光。 3.遮住患者左眼。
4.检查者从灯笔正后方观察右眼角膜上的反光,角膜反光在角膜上的位置有三种情况: (1)位于瞳孔中央,即零度lambda(λ)角。 (2)位于瞳孔中央鼻侧,即正lambda(λ)角。 (3)位于瞳孔中央颞侧,即负lambda(λ)角。 5.遮盖患者右眼,重复步骤4来观察左眼。 6.去除眼遮盖板,检查者从灯笔正后方观察患者双眼视觉状态下角膜上的反光位置。 7.比较在双眼视觉状态下和单眼注视状态下角膜反光的相对位置: (1)如果双眼角膜反光的相对位置一致,说明患者没有斜视。 (2)如果双眼角膜反光的相对位置不一致,说明患者存在斜视。斜视方向与λ角的关系如表所示。 (3)估计斜视大小。测量斜视眼的角膜反光到瞳孔中央之间的距离,以mm为单位,1mm相当于22△。 表 斜视类型与λ角的关系 角膜反光与λ角的位置关系 斜视类型 鼻侧 外斜 颞侧 内斜 下斜 上斜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6 Hirschberg 8.通过三棱镜排测量斜视角大小。将棱镜基顶朝向单眼注视时角 膜反光位置,增加棱镜度数直到角膜反光位置与单眼注视时角膜反 光位置一致,该方法又称作Krimsky检查。 (五)记录 1.记录检查方法名称。 2.如果无斜视,记录“对称(symmetry)”或“正位(ortho)”。 3.如果诊断斜视,记录斜视的眼别、方向和大小。 4.举例: Hirschberg:ortho Hirschberg:22△ 左眼外斜或LXT (六)注意事项 1.lambda(λ)角不是判断患者具有斜视的依据,而是双眼视觉 状态下角膜反光的参考位置。 2.判断双眼角膜反光点的相互对称性是判断斜视的重要依据。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17 聚散灵活度 (一)目的 测量患者为克服融像分离而表现的融合性集合的快速变化能力。主要针对融像集合正常 且有双眼视觉异常的患者。 (二)设备 装有12ΔBO和3ΔBI的翻转拍 近视力表;一竖行小视标 阅读照明 秒表 (三)准备 1.患者配戴习惯远矫正眼镜 2.患者在40cm处手持视力表,照明良好 (四)步骤 1.将12ΔBO镜片放置患者眼前,嘱患者当视标融合和清晰时,予以报告。 2.立即翻转镜片,将3ΔBI放置患者眼前。 3.重复上述1、2步骤,记录60秒内,患者看清视标的周数。1周表示分别看清BO和BI1次。 (五)记录 Fusional facility at N 15cpm(正常值)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Download ppt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