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2 壹、自我的形成 一、社會化與「自我」的形成 (一)自我的形成
1.「自我」就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認知與評價。 a. 顧里的「鏡中之我」 b. 米德(G. Mead)的兩個「我」 c.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三個「我」 (二)社會化:學習社會規範與期待的過程,就是社會化。

3 顧里的「鏡中之我」 (1)「鏡中之我」即是藉由與他人的互動,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或評價,以產生自我的觀念。 (2)「鏡中之我」形成步驟 想像自己的容貌或行為出現在他人腦海中的景像。 想像他人對自己的容貌或行為的評斷。  藉由他人評價,形成對自我的感覺和反應。

4 米德(G. Mead)的兩個「我」 (1)自我是從社會互動中產生的。 (2)主觀的、未社會化的、本能潛在的、具創造力的我,稱為「主我」 (I)。 (3)客觀的、已社會化的我,稱為「客我」(Me)。 (4)社會化的過程就是「主我」與「客我」之間相互協調的問題。

5 (5)在主我與客我互相激盪時,容易以「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師等)為自我抉擇的參考。
(6)米德以「概括化他人」的概念,來稱社會大眾對於一個人的自我期待與評估。

6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三個「我」
本我(id) 超我(ego) 自我(superego) 意義 生物的我 道德的我 真實的我 原則 快樂原則 完美原則 現實原則 內涵 原始的衝動、內在的驅力 道德規範、社會約束的力量 本我與超我間的調節器 作用 追求個人慾望的立即性滿足 管制或壓抑本我的衝動,以滿足社會的期待與要求 協調本我與超我,使個體在現實環境中得到滿足

7 二、「身體」與「心理」的社會特質 (一)「身體意象」反映社會需求 1. 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整體評價就是「身體意象」。
 1. 個人對自己身體的整體評價就是「身體意象」。  2. 現代社會中,美的價值觀往往會隨著時空而轉變。因此,只要注意身體健康及內在修為,對於身材並不需要感到自卑。

8 (二)「自我意識」反映社會規範  1. 個人注意到自己的某些特徵傾向,就是「自我意識」。  2. 自我意識中,屬於個人私密不為人知的部分就是「私密自我意識」;能被別人觀察出來的部分就是「公眾自我意識」。

9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一、人格的意義  1. 個人在不同時間、場合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與思考習慣,往往反映出個人的心理特質,此種心理特質即人格。  2. 簡言之,人格即是內在自我的外顯表現。

10 二、人格的類型  1. 愛森克(H. Eysenck)的分類   (1)「內向-外向」:用來區分一個人社會性的程度,內向者比較喜歡獨自感受內心波動,外向者則比較勇於表達。   (2)「穩定-不穩定」:區分一個人情緒性的程度。

11 愛克森提出的四種人格類型

12 2.賀蘭(John Holland)教授  (1)從生計發展與職業選擇角度所從事的分類,強調個人的事業要與個人的性格協調。  (2)賀蘭教授將人格特質區分成:務實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 社交型(social)、保守型(conventional)、創業型(enterprising)及藝術型(artistic)等六種導向。

13 (3)這種分類主要是針對個人生涯規劃時,具體提供分析「自我概念」(self-concept) 及選擇就讀大學相關科系的參考,以利個人未來工作生涯的規劃。

14 三、人格發展 (一)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危機發展階段理論(identity crisis) 1. 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 嬰兒期(信任與不信任)、幼兒期(活潑主動與羞怯懷疑)、嬉戲期(自動自發與退縮內疚)、學齡期(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少年期(自我統合與角色混亂)、青年期(友愛親密與孤僻疏離)、成年期(精力充沛與頹廢遲滯)、老年期(完美無憾與悲觀絕望)。

15 2. 每個階段都有其重要的發展任務或發展危機,若能在發展過程的關鍵階段完成發展任務,將有助個人日後的成長。

16 參、青少年的發展 一、認知發展方面 (一)皮亞傑(J. Piaget)認為青少年已發展至形式運思期,能運用抽象的、合於形式邏輯的推理方法思考,思維能力已臻於成熟。 (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伴隨著強烈的自我中心現象,容易流於武斷,而堅持自己的看法。

17 二、道德發展方面 柯爾堡(L. Kohlberg)「三時期六階段」理論,青少年已具有成人法治觀念的基礎,但因無法對道德情境做有效的判斷,所以處於似是而非的矛盾階段。
三、情緒發展方面 (一)情緒起伏大,容易有情緒困擾。 (二)必須注重與學習對自己的情緒管理。

18 四、群性發展方面 (一)艾瑞克森的危機發展階段理論中,強調青少年階段是發展團體認同的階段,與朋友的關係更甚於父母。 (二)應慎選益友,且不能偏廢父母及同儕團體的支持力量。

19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一、壓力的意義與形成 (一)壓力是一種刺激
(一)壓力是一種刺激    1. 壓力就是「人在面臨各種刺激時所產生的反應之歷程」;引起人壓力反應的刺激,就是壓力的來源。 2. 常見的壓力來源:個人內在、外在環境。

20 (二)壓力是一種反應   1. 生理反應方面:造成身體的不適。 2. 心理反應方面:造成情緒反應。 3. 行為反應方面:造成不安定 的行為舉止,或調適性的行 為。

21 (三)壓力是一種動態的歷程與結果    1. 壓力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壓力來源與壓力反應之間互為因果的關係。 2. 壓力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人們對於壓力的正負面評價,會因為需求、價值觀與性格而有所不同。

22 二、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一)體察自己的情緒,檢視造成壓力的原因,並避免在情緒中輕易做出決定,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二)適當表達情緒,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感受。 (三)合宜紓解情緒,讓自己釐清想法以面對未來。


Download ppt "第一課 自我與社會 壹、自我的形成 貳、人格的類型與發展 參、青少年的發展 肆、青少年的壓力與調適."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