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标 解释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述说人工免疫的种类和特点 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标 解释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述说人工免疫的种类和特点 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标 解释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述说人工免疫的种类和特点 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标 解释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述说人工免疫的种类和特点 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简述免疫学治疗的类型

2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自然自动免疫:患过传染病 或隐性感染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 自然被动免疫:经胎盘和初乳 被动免疫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自然自动免疫:患过传染病 或隐性感染 免疫获得方式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疫苗 自然被动免疫:经胎盘和初乳 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

3 一、 人工主动免疫 概念:给机体输入疫苗、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称~。 特点:
1.产生免疫慢 2.维持时间长 3.可用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

4 (一)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疫苗 概念:用病原微生物制成的人工免疫制品称为~。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灭活疫苗)。
1、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百日咳、乙脑、伤寒、流脑、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狂犬病、乙肝疫苗等 ) 2、活疫苗:是用减毒或基本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活疫苗。(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腮腺炎、风疹疫苗等 ) 3、新型疫苗 亚单位疫苗:提取病原体的有效免疫原成分制成的疫苗。这类疫苗免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如流感杆菌多糖疫苗、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 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多肽,将合成肽与载体结合制成的疫苗。优点是安全,可大量生产。如临床试验阶段的疟疾疫苗,研制中的肿瘤疫苗、HIV疫苗及毒素疫苗等。 基因工程疫苗:如将编码HBsAg的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中制成的DNA重组乙肝疫苗已广泛应用。

5 比较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杀死的病原微生物,毒性强 弱毒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 接种剂量与次数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1次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约1年 不易保存,4℃数周 免疫效果 较低, 维持数月~2年 较高, 维持3~5年甚至更长

6 4、类毒素 概念: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保留其免疫原性,制成类毒素。常用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和百日咳死疫苗混合制成“百白破”三联疫苗。

7 (二)人工主动免疫的应用 抗感染:预防接种是目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
抗肿瘤:肿瘤的发生和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这些病毒的疫苗可看作是肿瘤疫苗。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预防宫颈癌、EB病毒疫苗可预防鼻咽癌。 计划生育:将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免疫人体,可诱导产生抗- HCG,阻止早期胚胎发育。此外,还可用精子表面酶或膜抗原制成精子表面抗原疫苗,诱导产生抗精子抗体。 防治免疫病理损伤

8 (三)人工主动免疫注意事项 接种对象: 接种剂量和时间: 易感人群、计划免疫的儿童。
死疫苗接种剂量大,反复三次,每次间隔4-6周左右。活疫苗只需接种一次,剂量小。

9 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表 类别 年(月)龄 疫 苗 基 础 免 疫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1 1个月 乙肝疫苗2 2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1
疫 苗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1 1个月 乙肝疫苗2 2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1 3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2,百白破1 4个月 脊髓灰质炎疫苗3,百白破2 5个月 百白破3 6个月 乙肝疫苗3,流脑疫苗1 8个月 麻疹疫苗1 1.5-2岁 百白破4 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 7岁 麻疹疫苗、白喉破伤风二联疫苗

10 接种途径: 不同疫苗采用不同接种途径。一般死疫苗皮下注射;活疫苗皮肤划痕、皮内注射或自然感染途径口服。 接种反应: 死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大、发热、头痛、恶心等。先天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接种活疫苗后会引起严重感染,如接种后脑炎。个别有过敏反应。这些需要严格掌握接种对象。

11 预防接种禁忌症 有下列情况应禁忌或暂缓接种:
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肾病、活动性结核、活动性风湿病、甲亢、糖尿病、免疫缺陷病等病人不易接种。为防止流产和早产,孕妇应暂缓接种。

12 二、 人工被动免疫 概念: 特点: 是指给机体输入抗体或细胞因子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 1.产生免疫快 2.维持时间短
3.用于疾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13 (一)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抗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概念:是用类毒素多次免疫动物(通常选择马)所制备的免疫血清。
方法:待免疫马产生大量抗体(抗毒素)后,采血,分离血清,主要用于外毒素中毒的治疗合紧急预防。如:白喉、破伤风、肉毒及气性坏疽的抗毒素。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正常人血浆中丙种球蛋白(IgG、IgM)和产妇胎盘丙种球蛋白(IgG) 用途:常用于麻疹、脊髓灰质炎、甲肝等疾病的潜伏期治疗或紧急预防。 另外,患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患者需长期注射此制剂,以维持抵抗力。 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从某传染病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提取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或从接种疫苗、类毒素者血浆中提取的高效价抗体。适用于紧急情况。

14 (二)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1、防止超敏反应: 2、早期足量: 3、注意适应症
动物免疫血清既是抗体,又是异种蛋白,注射前要询问病史,做皮试,必要时脱敏。 2、早期足量: 抗毒素只能中和游离的外毒素,不能阻止已结合在组织细胞上的外毒素。 3、注意适应症

15 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比较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免疫出现时间 慢,1~4周 快,立即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短,2~3周 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16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学习目标 1.列出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与常用类型 2.简述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原理与应用 3.说出皮试的原理与应用

17 什么是免疫学诊断? 含义:应用免疫学原理检测抗原、抗体、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物质及体液中的微量物质是免疫学检测的方法。包括:
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细胞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 皮肤试验 应用:临床诊断,分析病情,调整治疗和判断预后

18 一、抗原或抗体检测 含义:抗原与相应抗体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类型:体外抗原抗体反应和体内免疫测定
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呈现肉眼可见的现象或用仪器进行定量分析。借此可以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又称血清学反应。

19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2.可逆性 非共价结合 3.最适比 形成可见复合物 4.阶段性 两个阶段
1.特异性 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2.可逆性 非共价结合 3.最适比 形成可见复合物 4.阶段性 两个阶段 ①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②抗原抗体结合的可见反应阶段

20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1.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概念: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1)直接凝集反应 ①玻片凝集反应 ②试管凝集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21 (1)直接凝集反应 ①玻片凝集反应 ②试管凝集反应 菌种鉴定或分型、ABO血型鉴定 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抗体的含量
临床见于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反应和诊断斑疹伤寒的外斐反应

22 (2)间接凝集反应 概念: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于与免疫无关的颗粒上,使之成为致敏颗粒,再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 应用: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检测

23 2.沉淀反应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免疫浊度测定
概念: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免疫浊度测定

24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一)T细胞数量检测 (二) T细胞功能检测 (三) T细胞亚群检测

25 (一)T细胞数量检测 E花环试验 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它能在体外一定条件下与绵羊红细胞结合,使绵羊红细胞结合在T细胞周围,形成花环状细胞团,显微镜检查计数总花环形成率,可检测外周血T细胞的百分率。 正常值为60%~80%,若花环形成率下降,表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26 (二) T细胞功能检测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T细胞在体外受到有丝分裂原的刺激,发生增殖反应,细胞体积增大,核大,胞浆增多,能进行有丝分裂,称为淋巴母细胞。将细胞悬液涂片染色,显微镜下检查可计算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正常值为70%左右,若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27 (三) T细胞亚群检测 原理:不同的T细胞亚群带有不同的CD分子(如CD4、CD8),他们可以和荧光素标记的相应单克隆抗体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这些细胞呈现出荧光,借此可区分不同的T细胞亚群 应用: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和探讨免疫调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临床意义

28 三、细胞因子检测 原理: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常常是通过细胞因子来实现的,机体的炎症反应也是由细胞因子引起的
方法:抗原抗体检测法、生物活性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应用: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定治疗效果及预后

29 四、皮肤试验 (免疫学检测体内法) 皮肤试验是检测机体免疫反应常用的一种体内试验方法。 1.速发型(Ⅰ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2.迟发型(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30 1.速发型(Ⅰ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方法:将变应原如青霉素、异种动物血清、花粉等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局部出现红晕,直径超过1cm或有皮疹即表示受试者对该变应原过敏 应用:检测引起机体致敏的变应原,对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31 2.迟发型(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 方法:即结核菌素试验,是将抗原定量注入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结果,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为阳性反应
应用: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某些传染病(结核、麻风等)、肿瘤、免疫缺陷病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32 目标检测 一、名词解释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 3.疫苗 4.生物制品 二、填空题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 3.疫苗 4.生物制品 二、填空题 1.人工自动免疫输入机体的物质是________,免疫生效时间________,维持时间________,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重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下列属于死疫苗的是 A.卡介苗 B.麻疹疫苗 C.脊髓灰质炎疫苗 D.百日咳疫苗 E.破伤风类毒素 2.脊髓灰质炎疫苗是 A.活疫苗 B.死疫苗 C.亚单位疫苗 D.基因工程疫苗 E.合成肽疫苗 3.人工自动免疫的最大优点是 A.免疫出现快 B.维持时间长 C.制剂好保存 D.注射剂量小 E.副作用小 4.下列不属于我国儿童基础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的是 A.卡介苗 B.乙肝疫苗 C.甲肝疫苗 D. 百白破三联疫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 四、简答题 比较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不同特点。


Download ppt "第三十六章 免疫学应用 学习目标 解释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 述说人工免疫的种类和特点 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的种类及其应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