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配色對圖文式數位學習教材之學習成效研究 期中專題 研究生 王柏翔 指導教授 王曉璿.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配色對圖文式數位學習教材之學習成效研究 期中專題 研究生 王柏翔 指導教授 王曉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配色對圖文式數位學習教材之學習成效研究 期中專題 研究生 王柏翔 指導教授 王曉璿

2 研究聚焦 研究對象 大學生 研究科目 數位閱讀 科學性文章 人文社會性文章 學習成效 閱讀能力 閱讀理解 閱讀時間

3 文獻探討-閱讀 閱讀是一複雜過程,受到個體知覺技巧、解碼能力、 經驗、語言背景及推理能力的影響,它包括認字與 理解兩個主要成分Sipay(1980,引自廖凰伶,2000) 透過符號或文字的辨識( word recognition ),進而理 解義意(comprehension)的過程行為。孫駿庭(2006) 使用電子載體與光學媒體包含電子閱讀器、電腦及 網際網路、PDA、數位閱讀器、手機、以及平板電 腦等,能在以網路瀏覽並呈現文字型式的數位內容 的閱讀行為便稱為數位閱讀。湯明祥(2012)

4 文獻探討-色彩調和 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使用者不同的情感差異,色 彩調和便是在探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色是否 能夠協調。
不少學者皆針對色彩調和提出見解,包括 Goethe(1810)、Chevreul (1839)、Munsell (1921)、 Itten (1961)、NCS (1981, 1996, 2001)以及Ou (2006) 等

5 Goethe 色彩調和論 Goethe (1810)的色彩調和理論建立在他所提出的色相盤上。在此 色相盤中分成「正向」以及「反向」兩種,前者包括黃色、帶 紅的黃色和帶黃的紅色,後者包括藍色、帶紅的藍色以及帶藍 的紅色。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三種視覺效果: 1. 強大:當配色中的所有色彩都是「正向」的色彩時,色彩的 組合生會產生強大的感覺,如不安,敏感和焦慮。 2. 柔和:當所有色彩都是「反向」的色彩時,色彩組合會呈現 較"軟"的感覺,如快速,生動,有抱負。 3. 燦爛:當色彩分別從色盤的兩邊挑選出來,則色彩組合會產 生燦爛、輝煌的效果。

6 Itten 色彩調和論 Itten(1961)色彩理論的重點:當兩個或更多的色彩混合後, 呈現一中性的灰色,則這些色彩組合後可以達到調和。
為此他制定了一色相盤來解釋他的色彩調和理論,在這 個色相盤中的色彩混合後會呈現一中性的灰色。此色相 盤包含:triads, tetrads and hexads 三種,分別用來表示三 個、四個以及六個顏色的組合時的色彩調和關係。

7 Ou 的色彩調理論及色彩調和模型 Ou(2006)針對雙色配色進行研究,目的是以雙色配色之調和建構一數值化的 色彩調和模型。他從CIELAB 色彩空間中挑選出54 種色彩,產生共1431 組配 色樣本進行色彩調和評估實驗,受測者透過觀察由螢幕所顯示的配色來評比 調和度。 從此實驗結果,他提出了四點影響色彩調和的因素: 1. 彩度差異:當彩度差異越小時,則色彩越調和。 2. 明度總和:明度總和越高時,則色彩越調和,兩者之間呈線性關係。 3. 明度差異:明度差異與色彩總合的關係為非線性,明度差過大過小的情況 下都會造成色彩不調和,只有在其他的色彩調和因素皆保持不變的情況下, 才會有色彩調和的機會。 4. 色相影響:當色彩偏紅時,色彩調和度會降低。

8 配色與配色面積、配色形狀 鄭守益(2001)的研究顯示:當配色組合樣本,由整面面積變化為格狀 結構時,受測者會因為造型的變化與色面積的變化,產生色彩對比現象 與並置混色作用,發現這兩種樣本給人們的感知有所差異。所以,當設 計師在設計產品時,在一背景色塊前,搭配一整面造形設計,與設計一 格狀按鍵,所帶給人們的感覺是有差異性的。 高淑玲(2004)針對面積、形狀及配色進行分析,發現在相同的配色下 改變配色面積比或配色形狀時,大部份的情感感受不會因為「面積比」 或「形狀」的改變而有所差異,當受測者在沒有比較的情形下,色彩的 影響會大於面積比的改變或配色形狀的不同。

9 網頁設計 李俊宏(1996)針對台灣各大專院校網頁首頁設計,並參照國內外 相關文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網頁設計之參考原則,其中有 關網頁色彩部分如下: 1. 同一版面以不超過七個顏色為原則 2. 整體色彩配置應達到視覺帄衡與和諧 3. 背景與主體明度對比以3:1 至5:1 為宜 4. 淡色系列的背景有助於版面整體之和諧性 5. 淺色材質背景為佳,能與主題分離之淺色標誌或文字背景亦 可採用 6. 運用小色球或色塊能造成群集化效果,可以協助視覺搜尋

10 研究架構

11 平衡對抗設計的準實驗研究方法

12 報告結束,請老師與同學給予建議,謝謝。


Download ppt "配色對圖文式數位學習教材之學習成效研究 期中專題 研究生 王柏翔 指導教授 王曉璿."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