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 名人名言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 梭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美德与过恶,道德上的善与恶,都是对社会有利或有害的行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 人们会称为最道德的人。 伏尔泰 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 ----霍姆斯

3 案 例 导 入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朋友 ----名牌大学学生虐熊案思考

4 在“珍惜动物就等于珍爱自己的生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文明观念的今天,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5只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的身上或嘴里…… 今天,当年仅21岁,已通过了研究生考试的刘海洋走进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拘留所的时候,虽然痛哭流涕地自称后悔莫及,但他这种骇人听闻,严重触犯法律的行为,不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也毁了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 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动物园游览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 “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 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   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5 为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2002年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   2002年2月23日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至2月23日,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昨天受伤的那只黑熊伤势最重。它已被硫酸烧得双目失明,舌面整个被灼伤,粘膜脱落,口腔及上腭被烧坏,而且喉部和气管都有可能也被烧坏了。”饲养员陈青山流着泪对记者说,“这只熊是我看着长起来的,它可是我们动物园里最好的1只公种熊,担负着为黑熊家族传宗接代的任务。可如今,这只黑熊生死未卜,今天一天都还在对它实施全力抢救。” “去年以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批公民和团体对北京动物园的动物进行了认养,表达了对动物的爱心。这与刘海洋的残忍行为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我们强烈呼吁司法机关严厉打击和惩处各种残害动物的恶劣行径,呼吁全社会对各种不爱护动物的不道德行为进行谴责。”王保强激动地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7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何谓社会公共生活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社会公共生活的内涵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秩序、社会 公共卫生、社会公共设施、和社会公共安全四个基 本方面。其中,社会公共秩序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 的前提条件,社会公共卫生是社会公共生活得以健 康开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共生活 可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社会公共安全则是社会 公共生活得以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人类的社会 公共生活的构成中,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 的核心内容。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何谓社会公共生活 公共生活指的是人类群体在公共场合的社会生活,即人们在社会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公共生活的社会空间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大街小巷、餐馆茶座、车站码头、公共交通、超市商铺、公园赛场、剧场影院、医院、图书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 人们在这些场所范围内所进行的活动则称之为社会公共活动。

8 公共生活的内涵: 主要包括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四个基本方面。其中,公共秩序是维持公共生活的前提条件,公共卫生是公共生活得以健康开展的必要条件,公共设施是公共生活可以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公共安全则是公共生活得以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在人类的公共生活的构成中,公共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的核心内容。

9 2、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公共生活广泛地表现于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道德生活之中,同时还表现在日常家庭成员的生活、学习或者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只要有社会,就必然存在着社会公共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10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社会的发展,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经历了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发展过程。社会整体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从而使社会生活协调地发展。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每个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一种交往生活,它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使交往的越来越复杂化。

11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活动的内容变得愈加丰富。人类社会起源于原始群体,迄今已经经历了许多种社会形态。在当代的社会,维系着新秩序和新关系的社会公共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也就同步发展,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从而使活动的文明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12 新春佳节,申城各街道纷纷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迎新春活动,社区中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大家庭”更加温馨,邻里更加和睦,文明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13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何谓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15 齐达内就这样谢幕了,谁能料到这样的结局。
红牌!齐达内的谢幕思考 齐达内就这样谢幕了,谁能料到这样的结局。    法国和意大利的世界杯决赛进入加时赛,齐达内的命运走向在第110分钟突然改变,他用头撞向了意大利后卫马特拉奇的胸口,后者应声倒地。阿根廷主裁判埃利松多在与助理裁判交流后,向齐达内掏出了红牌。    没有人能料到这样的结局,一代大师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齐达内默默的走下场地,一个人去了更衣室,大力神杯就摆放在通道口的桌上,齐达内从旁边低头走过,没有看一眼。 在第110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只能在一遍又一遍的录像中试图寻找答案。当时法国队的进攻被化解,齐达内和马特拉奇都在向回走,一切看上去没有异常。突然,齐达内变得异常冲动,转过身来走向身后的马特拉奇,紧接着就是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一幕,齐达内低下头,一头撞在了马特拉奇的胸口,将这个1米93的大个子顶翻在地。齐达内怎么了?!他为什么如此愤怒?!

16 在齐达内的职业生涯中,也有过类似的不冷静举动。1998年世界杯上,他曾因为脚踩沙特队球员被禁赛3场,没想到时隔8年后,齐达内又一次犯下了当年的错误。在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的历史上,此前共有三名球员吃到过红牌,1990年阿根廷的蒙松成为了决赛染红的第一人,不久后他的队友德索蒂又被罚下,1998年,德塞利在决赛中被罚下,但法国拿到了冠军。 这张红牌在某种程度上断送了法国队最后的希望,齐达内的下场对队友心理上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后来的点球大战中,特雷泽盖罚丢,意大利夺取了冠军。实际上,这本是齐达内发挥的极为出色的一场比赛,开场后他打进了一个美妙的“勺子”点球,成为了第四个在世界杯决赛中打进3个球的人(赫斯特、贝利、瓦瓦)。加时赛上半时,他的头球攻门几乎得手,与一个理想的结局擦肩而过。最终命运写下了残酷的结尾,一代大师的最后一战以争议和遗憾收场。

17 2、公共生活有序化的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共同的行为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每个人安居乐业。试想,如果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那么必然会使社会处于混乱的无序状态。因此,一个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必须要有公共生活秩序。

18 (2)、有序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无数个体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规则来协调每个人的行为。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19 在社区编织班 荡湖船,打莲湘,蚌壳舞等民俗表演演到了小区,颇受居民的欢迎。

20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提高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和谐的社会生活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

21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公共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但是公共生活中依然可见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

22 社区单位与部队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如今在申城已蔚然成风。图为松江区岳阳街道的社区志愿者正在慰问武警五支队的新战士

23 案例:追赶五次拦下法律系毕业生 早报记者杨洁/通讯员孙国富
案例:追赶五次拦下法律系毕业生      早报记者杨洁/通讯员孙国富 8时25分,红灯。今年26岁的李静(化名)从奉贤路江宁路路口的西南角向东南方向冲了出来,正在执勤的静安三中队中队长韩宝根当即通过手势和口令对其进行制止。 “当时她根本不听我的,我口头阻止了两次,她完全没反应。然后我去拦住她,她两次甩开我的手,直到她跑到路口东南角的上街沿,第三次我才算拦住她了。”  “为什么闯红灯,要对你进行罚款。”谁知李静从裤兜里掏出了3元钱硬币,然后说“我没钱”。“那你单位在哪里?”  “我没有单位。” “身份证呢?”  “没带。”  “为什么要闯红灯呢?赶时间重要还是生命安全重要?民警阻止你也不听。”王梅根说。 …… 过了5分钟,双方还在“僵持”。此时,一名中年妇女在询问情况后说:“她是我们单位的,我帮她交好了。”  “你不是说没有单位的吗?”这时,李静立即说那是她的兼职。而对于同事的帮助,李静似乎并不领情,既不接受也不道歉。8时35分,李静被带往静安交警支队接受处理,并被处以10元罚款。她毕业于上海某大学法律系,如今在一德国保险公司就职。

24 北京 “通缉”社会公共生活 七大不文明现象 通缉令一: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通缉令二:各类非法经营、非法占道行为
北京 “通缉”社会公共生活 七大不文明现象 通缉令一: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 通缉令二:各类非法经营、非法占道行为 通缉令三:汽车维修市场秩序混乱问题

25 通缉令四:非法小广告 通缉令五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 通缉令六  环境脏乱问题 通缉令七  户外广告、公共设施残缺不全

26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1、人类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
 1、人类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 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是自发形成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为了保证社会生活

27 2、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法律规范、宗教戒律、道德规范、生活准则以及其他规章、制度、条例和条令。其中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所包括的范围最广、作用最大,两者相辅相成,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力量。

28 基督教之《摩西十诫》 1、不可信仰别的神 2、不可亵渎上帝之名; 3、要守安息日; 4、孝敬父母; 5、不可杀人; 6、不可奸淫;
7、不要偷盗; 8、不可做伪证陷害他人; 9、不可贪恋他人的配偶; 10、不可贪恋别人的规范

29 佛教十重戒 1、杀戒; 2、盗戒; 3、淫戒; 4、妄语戒; 5、酤(买卖)酒戒; 6、说四众(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过戒;
7、自赞毁他戒; 8、吝惜加毁戒(禁止吝惜施财施法,并加以诽谤); 9、嗔心不受诲戒(怨恨并不接受对方忏悔); 10、谤三宝(佛法僧)戒。

30 伊斯兰教十项天命 1 、不拜安拉以外的神灵; 2、禁止对父母不孝敬; 3、禁止残杀儿女; 4、禁止接近丑恶; 5、禁止杀害不可杀害的人;
6、禁止侵吞孤儿财产; 7、禁止称量不公亏待他人; 8、禁止说谎不主持公道; 9、禁止不完成安拉之约; 10、不得离开正道。

31 3、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力量
(1)社会秩序的形成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2)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3)要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2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何谓社会公德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何谓社会公德 人类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社会准则主要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维护社会安定祥和的一个重要条件。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33 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第一、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共同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任何人都应当把社会公德作为其行为的最低标准,所以,社会公德从其适用对象上看具有广泛性。

34 第二、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具体内容上看,社会公德反映的不是某些个人、团体、党派、阶级阶层的道德要求,而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它应当并且也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所认可和遵守。

35 第三、继承性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长期遵循、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和习惯,因此它反映和维护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一个阶级消亡了,它的阶级道德准则也会随之消亡,一个阶层的社会地位变化了,该阶层人们的道德标准往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但是社会公德的内涵则相对稳定,轻易不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社会公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融入特定社会的文化传统而被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传承中,它也会不断地接受后世人们的继承和扬弃,从而缓慢地发生一些用以适用新社会、新情况的变化。

36 第四、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往往简单明了、具体可行。对社会公德,不需要任何复杂繁琐的规定,也无需作高深的理论论证,人们可以一看就懂、一听即明,做起来也是简易可行。当然,这是就人们对社会公德的践行能力而言的简易,具体到一个特定的个人,他是否真的时刻能做到,则又不那么简单了。若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没有一定的、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制力,一些看起来极其简单的行为也并不容易做得到,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不踩踏绿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等。

37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在2001年9月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根据《纲要》的精神,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基本要求主要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8 (一)、文明礼貌 即行为文明、礼貌待人。文明行为是道德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社会公德,去处理一般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人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礼貌待人强调的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文明行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39 社区老太们新型的人际关系

40 (二)、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是劳动人们血汗的结晶,是社会发展、改善社会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爱护公共财物是爱护社会主义的物质财富。爱护公共财物,既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更是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必然要求。 多媒体资料:《毁容的长城》20分钟

41 (三)、保护环境 由于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大气、水源的污染,森林的乱砍乱伐,珍稀动物的肆意捕杀、水生资源的过度捕捞,矿产资源的盲目开发等等,都直接威胁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的人类的生存、发展。所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尽的道德责任。

42 我国的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43 请关心动物的生存环境

44 (四)、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接济的时候。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客观条件的限制,也由于自然灾害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加上我国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一些人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线之下,部分地区的适龄儿童连上学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助人为乐、扶贫救困理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必然要求。助人为乐、扶贫救困作为一项道德要求,要求个人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必要的条件下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物质上的资助、精神上的安慰或经济发展方面的扶持,使全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45 驻沪外国领事的夫人们又在举行一年一度的义卖献爱心活动。多年来,她们不仅坚持捐款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而且为孤老和残疾人定期募集,给予他们生活上的资助。

46 (五)、遵纪守法 自觉遵守纪律以及法律规范是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和法律。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

47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1、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
2、改革开放为社会公德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48 3、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公德的主流和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和社会 责任感 (2)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不文明 行为

49 大学生代表将万人签名横幅赠送给中国红十字会。

50 (二)、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1、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 2、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从小事做起,饯行社会公德规范。

51 问卷:校园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 姓名 学号 班级_______ 大学生是朝气的青年群体,但是大学生的形象却并不像公众期望的那么美好,不文明行为在各大校园都屡见不鲜。请你归纳出你的学校存在的最让你厌恶的十大校园不文明行为。

52 投票项 投票 得票 1、带手机进入会场、课堂和其他学习场所,并随意接听,肆意让手机铃声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喧闹讲话等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
2、随地吐痰、在教室内乱扔垃圾,不打扫寝室,缺乏环保意识 3、食堂买饭买菜插队 4、在校园公共场所情侣过分亲密 5 、作息时间,在宿舍打牌、唱歌、看VCD等,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 6、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在宿舍走廊打球、踢球 7、乱停乱放自行车 8、在教室占了位置却不使用,以至于他人无法使用 9、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 10、毁坏公共设施(如水电设施等),浪费水电和粮食 11、迟到、早退、旷课

53 华政0427班同学 在松江辅读学校参加道德实践

54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区域内的复旦、同济、财大等七所高校、百名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实行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

55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56 这是家住上海徐汇区的王女士与女儿一起在网上购物。网络消费成为消费又一热点,网上教育、网上购物等大大增加。

57 2、网络是把双刃剑 当前网络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多媒体资料:《如何看待网络成瘾》12分钟

58 02年6月16日,两名少年在北京市海淀区一非法经营的“蓝极速”网吧纵火,致使25人在火灾中丧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59 3、大学生应当加强网络生活中的公德自律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
(2)开展健康有益的网络交往活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理性对待网络生活,注意自身的身心健康。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不逾矩”。

60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准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61 (一)指引作用  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制裁违法,而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法的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形式实现,告诉人们可以作什么(授权性指引)、不得作什么(禁止性指引)、必须作什么(义务性指引)。

62 (二)、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更加符合法律的规定,达到化解纠纷、减少犯罪之目的。

63 法律咨询有助于人们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64 (三)、评价作用 1、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2、法律评价的客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 3、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1)对国家机关极其公务人员要求“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对社会民众要求不能违法。 (2)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纪律评价不能相互替代。

65 (四)、强制作用 1、何谓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律强制作用是指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2、法律强制的主体由国家(主动主体)、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被动主体) 3、法律强制的手段是国家强制力。 4、法律强制的目的在于实现法律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

66 (五)、教育作用 1、何谓法的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指的是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法发挥教育作用的实施方式:一是,通过法律的学习;二是,通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三是,通过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的影响。 3、法的教育的意义:有利于使法律获得人们内心才认同,自觉遵守。

67 观看法制宣传 在押少年犯现身说法

68 二、公共生活中相关的法律规范 (一)、《治安管理惩罚法》
 2005年8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施行,共6章119条。

69 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   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极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70 (2)、基本原则 第一、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一、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二、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第三、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71 2、主要内容 (1)、何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共有四类110多种行为。

72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根据不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罚款处予200元以下、200到500元、500到1000元、3000元以下、5000元以下5个不同挡次。  行政拘留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性质区分为5天以下、5到10天、10到15天、合并执行不超过20天。

73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第一、调查程序。规定了告知权利、表明身份、回避等有关的程序。规定了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不得超过24小时。  第二、决定程序。规定了有关听证程序,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执行程序。

74 (4)、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处罚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必须禁止的行为。  规定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中的不严格执法或者违法违纪的行为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和控告。

75 资料:《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起施行 执法手段更加细化
从3月1日起,宠物扰民、在集贸市场强买强卖、强行乞讨、发黄色短信干扰他人生活等行为均将被视为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论处。 执法手段更加细化 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新法加大了“执法程序”、“执法监督”在法条中所占的比例,各单独开辟了一章,细分了拘留时限、罚款额度等各惩罚手段操作尺度。新法中“执法程序”章节所包含法条达26条,囊括了受理、调查取证、扣押赃款等各个执法环节,并设定了执法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情形,比如“行为人与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财产,应当登记,不得扣押”,“现场口头传唤行为人,必须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口头传唤的原因、条件限制”。“执法监督”章节规定了11种情形,包括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侮辱他人、超过询问查证时间,仍限制人身自由等等,警察只要触犯了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形,均将被处以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76 处罚范围更加具体 此外,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新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原条例规定处罚行为范围为8类73种,新法为5类238种,类别虽然缩减,但加入了100多种具体的情形,覆盖了一些近些年出现的社会新现象,比如宠物扑咬他人、噪音扰民、发黄色短信息、扰乱大型赛事比赛秩序等。

77 部分新增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原来的73种增加到238种,主要有:
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投放虚假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违法举办大型活动的行为; 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 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 猥亵他人的行为; 强迫交易的行为; 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行为;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行为; 违反房屋出租管理规定的行为; 违法承接典当物品的行为; 非法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的物品的行为; 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行为; 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等等。

78 (二)、《集会游行示威法》 1989年10月3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通过,共5章36条。

79 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2)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依法保障原则;二是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三是和平进行原则。

80 2、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于本法。

81 (2)集会游行示威的条件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须依照本法的规定向主管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有负责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第一、反对宪法确定基本原则的;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第三、煽动民族分裂的;第四、有充分根据认定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82

83 (三)、《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七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通过,共6章47 条。
多媒体:《我国25年环保不达标》访首任环保局长曲格平 1989年12月26日七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通过,共6章47 条。

84 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二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三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85 2、主要内容 (1)何谓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86 (2)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87 (3)我国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环境规划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88 阿奔不明

89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案例一:上海海归女硕士乱穿马路遭 拘留
(四)、《道路交通安全法》 案例一:上海海归女硕士乱穿马路遭 拘留 早报记者张凌 听闻上周乱穿马路后抗拒执法被拘的硕士刘小姐遭公司辞退,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特意前往刘小姐所在公司求证。公司方面对记者否定了这一说法,并透露刘小姐是在事发后、被处以行政拘留前向公司提出辞职的,公司并没有主动将其辞退。 据了解,刘小姐去年刚刚留学回国,拥有硕士学历以及海归背景的她,不久前很轻松地在淮海路香港新世界大厦内一家知名公司分中心觅得一职,从事教育顾问工作。而事发时,她这份工作维持了还不到一个月,尚处于试用期。 得知她离开公司的消息,同事都表现出惊讶,但该中心的员工拒绝透露更多有关刘小姐的信息。

90   随后,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从该公司总部公关部有关人士处获悉,刘小姐是在事发后的第二天,也就是上周五向公司递交辞职信的。“很多同事都在电视中看到了这件事情,可能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考虑到自己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主动提出辞职。” 该人士坦言,如果刘小姐自己不辞职,公司也不会主动开除她,公司会对她进行规劝和教育,也会给她一次悔过的机会。据悉,刘小姐的事件在该公司内部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引以为戒,“不能乱穿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这几天长时间在员工的耳边敲着警钟。 案例二: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

91     讨论1:上海乱穿马路遭拘留的海归女硕士 留给我们什么思考? 讨论2:面对个别时侯因为遵守交通规则所 带来的不便,我们应当怎么做?

92 2003年10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8章124条
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2)基本原则:一是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93 2、主要内容 (1)道路通行原则:第一、机动车、非 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第二、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2)交通事故处理原则:车辆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应立即抢救,并报告执勤交警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以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或迅速报告执勤交警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在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上,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和人身权利的充分尊重。

94 (4)对七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拘留的处罚
对醉酒后驾驶或营运机动车的;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驾驶证被吊或暂扣的期间驾驶机动车的;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够成犯罪的;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够成犯罪的;违反交通管制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故意损坏、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尚不够成犯罪的;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95 小测试:以下交通标志你知道多少?

96 小测试:以下交通标志你认得多少? 易滑 :此标志设在路面的摩擦系数不能满足相应行驶速度下要求紧急刹车距离的路段前适当位置。行驶至此路段必须减速慢行。 注意信号灯 :此标志设在不易发现前方位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前适当位置。 慢行 :此标志设在前方需要减速慢行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堤坝路 :此标志设在沿水库、湖泊、河流等堤坝路以前适当位置。 村庄 :此标志设在不易发现前方有村庄或小城镇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隧道 :此标志设在进入隧道前的适当位置。 事故易发路段 :此标志设在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注意非机动车 :此标志设在混合行驶的道路并经常有非机动车横穿、出入的地点以前适当位置。 路面不平 :此标志设在路面不平的路段以前适当位置。

97 (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多媒体资料:《博客战场》14分钟 2000年12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98 1、基本精神 (1)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99 (2)基本原则: 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100 2、主要内容 从法律的层面上界定了互联网犯罪,明确了下列行为 之一,将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保障互联网的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4)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 利。 (5)对利用互联网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 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实施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分别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Download ppt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