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逢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1.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逢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逢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词语辨析 (1) 遏制·遏止 两者都可作动词用,都有“用力阻止”的意思。 “遏制”侧重于“制”,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指自己的某种情绪,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遏止”侧重于“止”,使停止不前进。对象常指来势凶猛的、突然的大事情,如战争、暴动、潮流、进攻等。

13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工商局创新监管方式,向每家油品经营户发放联系 卡,从流通环节________(遏制/遏止)“地沟油”进入市场。 ②只要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能查到其本人的婚姻信息,从而有效________(遏制/遏止)重婚、骗婚行为。

14 (2) 蔑视·鄙视 两者都含有“看不起”的意思。 “蔑视”指根本不把对方看在眼里。 “鄙视”指把对方看得很低贱,很低劣。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不少人认为一毛钱已没有捡的“价值”了,还有人担心真的弯腰去捡可能遭人“________”(蔑视/鄙视)。

15 ②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傲岸不群、________(蔑视/鄙视)权贵的高大形象。
【答案】 (1)①遏止 ②遏制 (2)①鄙视 ②蔑视

16

17

18 【答案】 (1)√ “一无所知”指什么也不知道。语境中指对当代文化什么也不知道,符合语境。
(2)√ “无与伦比”指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 “无能为力”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事,解决某个问题,用在此处褒贬失当。可改为“束手无策”。

19

20 其中,《给外省人》常被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思想录》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并与蒙田的《随笔集》、培根的《论人生》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他是概率论数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创制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针。

21

22 他在将近一百年的漫长生活历程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共创作了七十多部专著,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诸多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初,提出了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和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无数人视为“未来时代的先知”,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3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十七世纪的法国处于宗教统治时期,神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1655年,雅尔修道院的神父德·沙西对埃比克泰德与蒙田之间的辩论提出看法,埃比克泰德正确地认识到人的使命在于追求和遵循上帝(神),但当他以为人有力量凭自身追寻到上帝和得到幸福时,就不免流于骄傲和自负了;

24 相反,蒙田这个怀疑论者则很好地认识到人的无能为力,但当他逃避痛苦和死亡,不去努力追寻上帝和永恒时,则又流于怠惰了。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写《思想录》。

25 (2)《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一生热衷政治理论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他一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有着最为直接的体验。所以,自二战后他一直致力于和平事业建设,并于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1970年,罗素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其度过98个春秋后画上了句号。人们对其评价毁誉参半,论述他思想和行为的文章数量,可与论述拿破仑的文章相比。有人把他比作伏尔泰,也有人把他神化,因此罗素特意撰写了《罗素自传》一书,对自己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而本文是该书的《序言》。

26

27

28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答案】 (1)作者以“苇草”为喻,形象地概括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不堪一击的特点。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有尊严。宇宙是浩大的,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30 (2)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界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1 2.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是在论述思想的伟大和卑贱。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

32 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多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33 3.文中的第八、九两段反复强调了什么?第十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九两段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

34 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第十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35 《我为什么而活着》 4.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作者是怎样将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的苦难。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

36 5.本文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答案】

38 6.《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中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的心灵,二是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39 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40 生命就是一种境界 人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41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至重至贵的,当一个人失去生命的时候,其所拥有的金银财宝、名车豪宅都将毫无意义。人在一生当中,所做的许许多多的事件并非仅仅为了生存。生存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因此,做人就应该具备一种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生命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应用角度】 “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人生与价值”、“珍爱生命”等。

42

43 他创办经济合作社,帮着农民致富。他办幼儿园,创建农民文化宫,保护、宣传村里的古建筑,邀请文化名流到婺源县上晓起村。小小的村庄,掀起一阵阵“文化热”。
他极力打造上晓起村的文化氛围。他搜集整理上晓起村的历史,编成故事。自己出钱,将这些故事印成册子。村里有一个江氏祠堂,他也花钱将其修缮,陈文华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但他发现古时这里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仅江氏家族,就有“一门三大夫,祖孙两进士”。

44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村里没出过一名大学生。于是掏钱办了一个幼儿园。天长日久,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最近,著名媒体人杨锦麟到上晓起村,和陈文华一番长谈后,他称陈文华为“乡绅”。陈文华不敢应:“我只是个‘傻教授’而已。”

45 【媒评文摘】 1.他热爱这个古老村庄散发的所有气息,这位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顶级大师,像一个隐士一样,在这里进行一个或许永无结果的“乌托邦”试验。
——《中国青年报》 2.从教授到乡绅,他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遭受误解和反抗,依然坚持自己“知识改变命运”的初衷,他的私心就是为了改变村子的命运。 ——《作文素材》

46

47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句镌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尴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角——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48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49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50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佻,繁华而不浮躁。

51 【精要赏析】 本文非常辩证冷静而情感丰富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让思想插上情感的翅膀,既不因公废私,也不无情无义,很有分寸地表明了感情亲疏对事物认知的正面影响,既没有片面肯定,也没有片面否定,而是描写出了理想中的状态,从而表明了作者鲜明的主张。

52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课堂实录 (课前已让同学们充分预习,并已经布置了相关问题) (上课,师生问好) 师: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投影上面的两句话,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出示投影:“行成于思毁于随”;“我思故我在”。)

53 生1:第一句它出自于唐朝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却能毁灭于随波逐流。
生2:第二句它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名言,从字面上来看,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很好,而且讲明了这两句话的出处。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句话它们都共同强调了什么? 生(齐):思考。

54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法国帕斯卡尔的作品《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同去感悟思想家他深邃的思想。其实帕斯卡尔他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 (学生举手) 生1:我还知道在物理上有个压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55 生2:法国的谢瓦里埃曾经说过:他之于法兰西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在法国的重要的地位。
师:我们这两位同学课后的时候肯定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多方面的收集,我们其他同学也要这样,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有用的材料。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样几个问题,迅速地浏览我们这篇课文。

56 (教师出示投影,展示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浏览2、3段,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2.浏览4段,如何认识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3.浏览5~7段,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4.浏览8~10段,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57 (生热烈地讨论,师巡视,到特别热烈或不够积极的小组,或倾听或参与。)
师:刚才的讨论很热烈啊,大家交流一下吧!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浏览第2-3段,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大家踊跃发言)

58 生1: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从题目上来看,人是一根苇草,苇草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见到的芦苇,随风飘摇,很脆弱,我认为这就是人的第一个特点,他很脆弱;同时又因为他有思想,能够思想,所以即便只是苇草,但因为有了思想,他又是伟大的。

59 生2:在第二段中,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就因为他是有思想的,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生3:从远古的蛮荒时代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人的思想正在逐步发展,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了逐步地提高,圣经中的亚当夏娃在有了思想后知道了尊严,可见人类的尊严正是在思想的前进过程中一步步地健全的。

60 生4:作者在他的思想录中曾经说过,我可以想像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但是却不能想象一个人他没有思想,而且因为有了思想,我们便有了战胜一切的法宝,或者最起码的知道有了尊严。

61 师:我们同学说得很好,那我们再来看一看课文的第3段,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在第3段中,作者说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所以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努力的思考。因为我记得《论语》里面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2 师:第一个问题我们讨论的不错,下面几个问题我们要将课堂气氛适当的活跃一点,不要以为是在讲一个很深的话题,而让我们感觉到如此的难受。尽量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找到实例佐证文中观点。
(众生兴奋,积极讨论) 生1:我觉得第二个问题中的天使和禽兽其实都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我们每天都要为很多的事情而忙碌着。

63 生2:所以,有时候我们从这些小的愿望出发的时候,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虽然当时的动机并不是这样。
生3:我认为这是一对相矛盾的事物,人的追求与实际结果的矛盾,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会将人引导到地狱中去,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我们在历史上学过的一些东西,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4 生4: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类似的例子,许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报了许许多多的补习班,他们的主观愿望是想让孩子们多学点东西,但事与愿违,许多孩子不堪重负,每天都会把自己搞得很累,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好。 (众生讨论……)

65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于这一个问题的理解还是很深透的,的确在现在的社会上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这样,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就行了,而没有必要这个复习班,那个特长班的,我们要还孩子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空间。 (博得学生的一番掌声)

66 生1:刚才有个同学说过,我们都是一个极其普通平凡的人,我想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第三个问题,每当我们为了每日的生计而忙碌的时候,心里面总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但是如果只是想想也是可以的,人有时候是需要点不切实际的想象来生活,但就怕有些人好吃懒做,将这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变成行动,那样思想在他的身上就显得卑贱了。

67 生2:只要是人,我们总会被一些欲望包围着,追求享乐、安适、衣食温饱、天伦之乐等等等等,并且我们的愿望永远也不会满足,像我们现在就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同学之间互相攀比,今天你穿个耐克的,明天我去买个阿迪达斯的,等等,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把他看成是思想卑贱的一种表现。 生3: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也有点感触,其实大家说的就是思想很难超越虚荣而真实地生活,他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帕斯卡尔也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

68 生4:在第8段中,作者将人和一棵树进行了比较,得出人是能思想的,在第9段中,作者又指出人有自我认识的能力。
生5: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人有思想,有了思想,就有了一切可能。他强调了人既是伟大的又是可悲的。 生6: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像在一次考试中,我们不小心跌倒了,我们要知道这一点,而许多人却往往忽视这一点;同时我们更要知道为什么会跌倒,我们又要怎么才能站起来。

69 生7:第10段中,“这一切的可悲,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我认为他包含了两个方面:人要有思想,同时也要有自我认识的能力。以“伟大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生8:事物都有两面性,作者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70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作者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作者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人因像苇草而显得脆弱,人却因思想而显得伟大。(板书)我们对自己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而我们的同学们对自己认识地越是深刻,那么也将会有一番不同寻常的作为。

71 师:我们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在课后的时候就这篇课文中的某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我看了一下我们班同学的内容,有些人确实写得不错,我也找了一点有关这方面的语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谈谈自己的见解。

72 (出示投影) 1.帕斯卡尔发现的不是人的渺小,他发现的是人的高贵。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73 2.其实那些能够在苦难与困顿的时代不放弃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思想者。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思想大都征服了后世的人。然而,他们的思想魅力不在于生前死后的进攻和征服,而在于拯救。苏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腊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儒家社会,叔本华的思想拯救了战乱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用思想拯救了弱者的灵魂。 3.有思想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你有思想,思想就会带你去飞翔。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得有多远。

74 生1:我看第三句也不错,只要有思想,其实换一句话说,我看就是有一个信念,张开自己的翅膀,在更高更深的精神世界里遨游。
生2:我比较喜欢第一句,在这句话当中,他阐述了思想的作用,任何艰难险阻在它的面前都不值一提,有了思想,我们便拥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75 生3:我比较喜欢第二句,它从正面展示了思想在历史中的巨大作用,思想就是一盏明灯,它不仅照亮了人的心理世界,更照亮了人的思想观念,照亮人的精神境界。思想,它千百年来曾经照亮了无数人前进的道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实现理想。 (众生鼓掌)

76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帕斯卡尔说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被饿鹰啄食的充满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无思想的黑暗的天空。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又应该怎么做呢?你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活着有什么意义? (众生讨论,发言)

77 生1: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虽然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

78 生2: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却不可以使他屈服。
生3:2005年的感动中国中的人物洪战辉,带着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他在颁奖的时候说的一段话我记忆犹新: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

79 (师总结)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这些他们的身上,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学到点什么。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当中,只要积极思考,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时自己在平时也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随时捕捉和保留你偶然闪现的思想,即使是零星无序的也可以!有朝一日,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整理的思想火花,那将别是一番滋味。

80 教后感: 这是一篇很富有哲学思想的文章,所以为了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尽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在这篇课文学习之后,每个学生都能从这篇课文中,就其中每一句话从中受到点启发,也就够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我的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81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2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课时 1课时

8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类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你又为什么而活着?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84 2、作者简介 见(本课【课前自主导学】作者名片)

85 二、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幻灯)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爱因斯坦 1、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正音正字,初步感知。 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86 3、自我研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87 明确:(幻灯展示) 追求爱情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罗素

88 追求知识 百科全书式的作家: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89 同情苦难 保卫和平的战士:罗素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90 4、探究性思考 (1)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要点:“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91 (2)师生共同讨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①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

92 ②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明确:这句话以形象的、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描述了孤寂的恐怖、可怕,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反衬了真挚爱情的可贵,从而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93 5、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罗素崇高而伟大的人格。
(要求:读得从容、激奋;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6、总结: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本文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94 三、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具有崇高博大胸怀的伟大人物。
教师展示图片投影: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艾伯特·史怀哲: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95 四、生活的激情,讨论:我要怎样活着? 五、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周国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96 六、作业 学习了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都是有区别的,即使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有所不同。请尝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候的追求是什么?”为话题,写一篇想象性随笔,字数不限。

97 【期刊中对文章的解读】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解析(节选) 徐兴无 帕斯卡尔更富有启蒙意识的睿智是对人性的理智关照。人性不像上帝那样完美,人性天生有缺失,也正是这种缺失,构成了人性之所以为人性的根据。没有这些缺失,人便不成为人。并且,他指出,人性不仅有缺失,而且人还有意识到人性中的缺失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自爱护短的情感,即对展示人性缺失的真理有着仇恨心理。

98 他在《思想录》中这样描写人类:“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他又指出人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即“他要求伟大,而又看到自己渺小;他要求幸福,而又看到自己可悲;他要求完美,而又看到自己充满着缺陷;他要求能成为别人爱慕与尊崇的对象,而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只配别人的憎恶与鄙视。

99 他发现他自己所处的这种尴尬,便在自己身上产生了一种人们所可能想像的最不正当而又最罪过的感情;因为他对于在谴责他并向他肯定了他的缺点的那个真理怀着一种死命的仇恨。……他既不能忍受别人使他看到的这些缺点,也不能忍受别人看到这些缺点”。

100 那么,人如何摆脱这种最不正当而又最罪过的感情呢?是依靠上帝的拯救,还是依靠自己呢?帕斯卡尔认为还是依靠人的思想,才能使得人类不仅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缺失因而自爱护短,而且能够意识到自身的缺失而肯大胆地承认、剖析自我的真实面目,不自欺欺人。因此,人虽然天生有缺陷,天生可悲、可笑,但由于他对自我的可悲、可笑具有反思能力,依靠这种思想,人类实现了自我超越与自我解放。这种思想的反思能力,构成了人性的光辉与人的全部尊严。

101 他说:“毫无疑问,充满了缺点乃是一件坏事,但是充满了缺点而不又肯承认缺点,则是一件更大的坏事;因为它在缺点之上又增加了一项故意制造幻觉的缺点。”(《思想录》)他还说:“绝不可让人相信自己等于禽兽也不可等于天使,也不可让他对这两者都忽视;而是应该让他同时知道两者。”值得注意的是,帕斯卡尔对思想也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人的思想也充满缺陷,而且是出奇的与荒诞的,思想和愚蠢相依相存。所以他说:“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102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点才能为人所蔑视;然而它又确实具有,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的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的卑贱啊!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的愚蠢啊!”

103 那么,思想所具有的出奇的缺点是什么呢?即思想经常会服从本能与情感而违背人类的理智。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指出:“本能与理智,两种天性的标志。”“理智之命令我们,要比一个主人更专横得多;因为不服从主人我们就会不幸,而不服从理智我们就会成为蠢材。”他把思想比成“主宰人世的审判官”,“但这位审判官的精神也不是独立得可以不受自己周围发出的最微小的噪音所干扰的。

104 并不需要大炮的声音才能妨碍他的思想,只需要一个风向标或是一个滑轮的声响就够了。假如他此刻并没有好好地推理,你也不必惊讶;正好有一只苍蝇在他的耳边嗡嗡响,这就足以使他不能好好地提出意见了,如果你想要他能够发现真理,就赶走这个小动物吧;是它阻碍了他的理智并且干扰了他那统治着多少城市和王国的强大的智慧。这里是一位恶作剧的上帝啊!”

105 所以,帕斯卡尔进而提出了理智与情感之战。他在《思想录》中说:“人的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内战。假如只有理智而没有情感,……假如只有情感而没有理智,……但是既有这一个而又有另一个,既要与其中的一个和平相处就不能不与另一个进行战争,所以他就不能没有战争了;因而他就永远是分裂的,并且是自己反对着自己。” 总之,在帕斯卡尔看来,人类“要好好地思想”这一道德原则,就是让人们正确认识宇宙,认识自我,从而能够遵从理智的指引,追求真理,这才是充满人道精神的信仰。

106 《我为什么而活着》鉴赏 罗素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著述最丰的思想家之一,本文他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107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我为什么活着?面对这个人类自身永恒追问的哲学命题,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白地做出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激情是“纯洁”“无比强烈”的,“纯洁”,说明除了这三种追求外,别无其他,“无比强烈”,与“不可遏制”呼应,说明这三种激情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始终左右着自己的行为。

108 接着,作者把它们比作飓风,形象表明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追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和痛苦。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当追求过程中遇到挫折,或面对更深的生命奥秘时,人的确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甚至绝望。

109 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自然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首先,爱情可以带来狂喜;其次,爱情可以解除孤寂;最后,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作者用热情的笔触赞美了爱情给予自己的巨大安慰和力量,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追求。在这里,作者甚至置爱情于天堂之上,就是为了表现爱情的纯洁、美好和超凡脱俗。他一生中,爱过不止一个女性,也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坦诚而严肃的。

110 第3自然段,写作者寻求知识的三个原因:希望了解人类心灵,希望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里“人的心灵”代指有关人类的一切,“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代指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代指社会科学。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具体地表现了渴望了解人类自身、探索自然奥秘、创造社会哲学的强烈愿望。而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也就是说作者渴望了解的是一切知识。

111 也正是源于这种对知识的执著,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有非同一般的建树,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是到了晚年,还开始涉猎小说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若非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他的生命是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创造力的。

112 第4自然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周围“痛苦的呼号”“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等等人间的悲凉和苦难,都引发了他“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减轻人间的悲苦,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无能为力,这又会使得他内心更加痛苦。况且自己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对人类悲苦的关切始终没有改变。这些真诚的内心独白,让我们切实感知到了一个大思想家缘于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113 他的经历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佐证。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关注着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在所不惜,他先后曾两次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中东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

114 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作者总结上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它值得活”。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这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115 这篇随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周密;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尤其是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洒脱自然,优美流畅,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言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

116 课时作业(十八)

117


Download ppt "1.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正逢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