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医院药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医院药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医院药学

2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第七节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二、四 第三节

3 目 录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目 录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一节 第三节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4 目 录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 第十四章 药学监护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目 录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 第十四章 药学监护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十七章 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十九章 病患用药教育 第二十章 医院药学人员职业道德

5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 第三节 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 第四节 医院药学展望

6 是以药学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用药有 效、安全、经济、合理为目的,研究并实施 以优质的药品用于患者之应用性、综合性分 支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 医院药学:(概念) 是以药学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用药有 效、安全、经济、合理为目的,研究并实施 以优质的药品用于患者之应用性、综合性分 支学科。 药品的质量的五种性质 :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经济 是指研究医院的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的一门科学;是与医院临床工作相接触的药学工作,是以药剂学为中心展开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技术工作;是以临床医师和病人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在医院特定环境下的药学科学工作。它包括药事管理,药品的调剂、调配、制剂、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检验与质控、药物信息、药学的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

7 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学、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体内血浓测 定、药物经济学、药物管理学、医院伦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 涉及的学科: 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学、药物动力学、 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体内血浓测 定、药物经济学、药物管理学、医院伦理学。

8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 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 1949年以前:调配和简单制剂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医院药学的形成 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 1949年以前:调配和简单制剂 20世纪50~70年代:药品检验、中西药结合开展 80年代:临床药学兴起,由单一供应转向科技服务型 形成与确立地位的标志: 1981年创刊了《医院药学杂志》(现《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0年召开全国医院药学学术会议,成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 专业委员会。

9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 一、医院药学实践 二、医院药学研究 三、医院药学管理

10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 一、医院药学实践 ①参与临床查房,与医师商讨药物治疗方案: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 一、医院药学实践 ①参与临床查房,与医师商讨药物治疗方案: ②对住院病人实行单剂量调剂作业及静脉输液和全静脉营养液的配伍 操作; ③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 ④药学信息服务,包括患者用药教育及咨询服务; ⑤调配处方、研究处方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评估 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 ⑦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测定 ⑧院内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11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 二、医院药学研究 围绕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的研究 三、医院药学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

12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 了解医院药学概况、发展重点及学科前沿性的内容, 为毕业后更好参加医院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实践, 提高业务水平做准备。

13 第一章 绪 论 第四节 医院药学展望 医院药学发展的重点必然向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等药 学服务方向转化。
第一章 绪 论 第四节 医院药学展望 医院药学发展的重点必然向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等药 学服务方向转化。 药师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关注的目标是病人健康,药 师走进病房,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病房等参与药物治 疗。

14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第三节 药品管理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
第五节 制剂业务管理 第六节 药品质量管理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 第八节 面向临床开展药学服务

15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医院药学工作模式: 由单纯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 药剂科的管理: 由传统的主要对物(药品)的管理逐渐过渡到以病人为中 心的合理用药的系统管理。 医院药学内容和实践计划需由药学部(科)具备相应知识 和技能的全体药学人员共同参与,而这种实践的管理实质 上也是药学部(科)的管理。

16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一、药学部(科)的组织机构与任务 院长 药事委员会 药学部 办公室 制剂室 药库 临床药学(理)室 调剂室 药检室 药物监测 化学分析 门诊西药房 普通制剂室 西药库 药品信息 门诊中药房 仪器分析 中药库 灭菌制剂室 制剂研究 住院药房 细菌室 中药制剂室 药物安全 急诊药房

17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一、药学部(科)的组织机构与任务 (二)医院药学部(科)的任务 1、药品采购、管理、供应、质量控制、调剂 2、研究、用药咨询、合理用药、评价、不良反应收集 3、理论技术发展、临床药师、继续教育。

18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二、药学部(科)各级药学人员的职责 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条例规定: 三级医院药学部(科)主任必须由主任药师担任; 二级医院药学部(科)主任必须由副主任药师担任。

19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药学部(科)主任的主要职责 1.主持日常科学技术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制 订技术操作规程和自制制剂的质量标准,组织实施并 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2.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复杂的调剂和制剂工作,研 究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3.指导和督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差错事故,确保用药安全。

20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4.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药学研究,并不断总结 经验,审议成果,写出资料。收集国内外药学技术情 报介绍国内外有关药品动态。 5.主持制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领导安排本科人 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药学部(科) 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组织指导药学院校学生实习和药学人员进修培训。 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21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二)各级药学人员职责(副职等参) 1.主任药师(主任中药师)的主要职责 (1)指导本科各项业务技术工作。 (2)指导或参加复杂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和药 物咨询工作。 (3)组织和指导临床药学和科研工作,开展新剂型 新制剂的研究,不断介绍新药用于临床。 (4)担负教学工作。

22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2.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的主要职责 (1)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主持 分管日常业务工作,负责指导下级药剂人员调剂,制 剂,药品检验和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药品质量。 (3)参与科学研究,配合临床研制新药和新制剂, 收集药物情报信息,向临床介绍新药。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23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3,药师(中药师)的主要职责 (1)在主任药师和主管药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拟定技术操作规程,参加调剂、制剂、药品检 验,研究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 (3)做好药品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 上级报告。 (4)担任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的带教和小讲课。

24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4.药剂士(中药剂士)的主要职责 (1)在药学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药师指导下进 行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调剂, 制剂等日常工作。 (3)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请领,保管,调 剂和制剂、药品检验等工作。

25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各级药师报考晋升资格 药学专业:   报名参加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资格考试的人 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 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一)参加药士资格考试取得药学专业中专或专 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26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二)参加药师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士职务 满5年;   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 作满3年;   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 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

27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 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7年; 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6年; 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4年; 4、取得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2年; 5、取得药学专业博士学位。

28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一节 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参加药学专业技术资格 的考试:   (1)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   (2)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   (3)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4)伪造学历或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未满2年。   (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29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贯彻“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县以上医院(含县)要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 -、组成 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 一般由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 药学部(科)主任应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另有各临床科室主任或有专长的医生为委员而组成。

30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二、任务 (1)审核本单位全院性有关药事工作的规章制度。 (2)审核本单位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 (3)审核本单位临床各科申请购入的新药或申请配 制的新制剂以及新药临床试验用药。 (4)组织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审定 淘汰药品品种建议。 (5)负责教育、培训和检查指导本单位临床各科的 合理用药。

31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
调剂(Dispention)意指配药或配方,又称为调配处 方。调剂包括:收方(包括从病人接受医生的处方, 从病房医护人员处接受处方或请领单);审查处方, 调配药剂或药品,复核,发给病人(或病房护士)并 进行用药说明和答复询问的全过程。 调剂活动的程序是:收方→审方→配药→包装和贴签 →复核→发药。

32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
-、处方审查和核对检查 (-)处方审杳 审查是调剂工作中极为重要环节。 收到处方后,对不符合规定者要与处方医生联系.由 医生修正后方可调配。

33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
-、处方审查和核对检查 处方正文的审查: (1)处方前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日期 住 院号或门诊号、病室床位号或科室。 (2)处方正文包括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 用药方法,药物配伍变化及相互作用。 (3)用药方法。 (4)处方尾包括医师签章等。

34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四节 调剂业务管理
(二)核对检查 处方调配好后,应在处方尾签章,在发药之前要进行 认真检查核对,不得疏忽。核对人应在处方尾处签章。 二、发药 经过核对无误的药剂,发给患者时,还要详细交待用 法、用量、保管方法以及有关事项,同时耐心答复病 人的询问。发药时应向病人说明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 情况,提出哪些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哪些情况是亦可 产生相互作用。

35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
一、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计划性责任制管理。根据单位工作重点, 制订年度工作总目标。 科(组长)一部(科)主任一主管院长三级负责制。

36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根 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立在一定时间 预定达到的成果,制订出总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 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的管理方法。

37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1.方向明确 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实行全面考核。 2.目标紧密连锁 3.自觉性管理

38 第二章 医院药学部(科)管理 第七节 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防患于未然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1、制度——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 2、规程——严密的制剂工艺规程 3、质量管理——全过程、全面,并成立管理小组

39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二、外用制剂常用原料种类和作用 (-)清洁剂 用来清除皮损上的浆液,脓液,结痂或外用药物留下 的粉末或膏药等。 1.生理盐水 常用于清洗伤口或供湿敷用。 2.硼酸溶液 3%对有浆液或糜烂皮损可作清洗或湿 敷用,本药有弱杀菌作用和收敛作用。大面积皮肤破 损湿敷时,不宜久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40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清洁剂 3.雷琐辛(2%)一利凡诺(0.1%)溶液或高锰酸 钾(1∶8000~1∶5000)溶液亦是常用溶液具有消炎 杀菌作用。 4.植物油 如花生油、橄榄油等和矿物油如液体石腊 ,用以清除结痂或留下的糊剂和软膏等。

41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二)温和保护剂 一般是中性和无刺激的植物或矿物性药物具有减少摩 擦、保护皮肤的作用。 1.炉甘石 主要含碳酸锌。有止痒、收敛和保护作用 。常配成炉甘石洗剂,浓度为10%。 2.氧化锌 有消炎、干燥、保护和弱收敛作用。根据 不同剂型,常用浓度为5%~40%。 3.滑石粉 主要含硅酸镁。有吸收、干燥和保护作用 。根据不同剂型,常用浓度10%~70%。

42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三)止痒剂 1.樟脑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及油类,常与苯酚或 薄荷合用,常用浓度为1%~5%。 2.薄荷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有止痒和凉爽感觉 ,近粘膜和破皮处不宜采用。常用浓度为0.2%~2% 。 3.苯酚(石炭酸) 能溶于水,乙醇和甘油。低浓度 (1%~2%)有止痒作用。

43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三)止痒剂 4.苯佐卡因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脂肪油,具有 抑制感觉神经冲动传导以达到表面麻醉作用,常用浓 度为3%~5%。 5.煤焦油溶液 有止痒、消炎作用,浓度为10%。

44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四)抗菌剂 1.酚及其衍生物 可使蛋白质沉淀,10%浓度在10分 钟内即可杀菌。 2.醇类 以乙醇为例。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3.醛类 以甲醛为例,含40%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有消毒杀菌能力,能凝固蛋白质,常配成10%甲醛 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45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四)抗菌剂 4.酸类 以硼酸和水杨酸最为常用,前者属弱酸,具 抑菌和防腐作用,兼有清洁和收敛作用,常配成溶液 (2%~4%)、软膏(4%~10%)。后者配制成3% 浓度,能消毒杀菌。常配成乙醇溶液(如复方苯甲酸 搽剂),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水杨酸软膏 等)。

46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四)抗菌剂 5.颜料类 以甲紫(又名龙胆紫)和利凡诺为主。前 者常配成1%~2%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后者常用浓度 1%,可另加2%雷锁辛,其疗效更好。 6.抗生素类 常选用新霉素,红霉素以供局部外用, 新霉素杀菌谱较广,易溶于水。常配成0.5%溶液、 糊剂或软膏。红霉素常配成0.5%~1%软膏或2%溶 液。 7.硫磺及鱼石脂 常用浓度为5%~10%。

47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五)抗真菌剂 1.硫磺 配成10%软膏。 2.冰醋酸 它为无色有机强酸,能与水或乙醇混合, 常用浓度为10%~30%溶液,30%可治疗甲癣病,效 果极佳,但不能用于糜烂面或破损表面,10%可用浸 泡手足癣。 3.苯甲酸 难溶于水,而溶于乙醇,它有抑制真菌和 防腐作用,常与水杨酸配伍,制成6%~12%乙醇溶 液或软膏。

48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五)抗真菌剂 4.硫代硫酸钠 易溶于水,配成40%溶液,可治汗斑。 5.咪唑类衍生物 近年来,采用人工合成多种药物,具 有抗真菌作用,作为外用的有下列几种: (1)克霉唑(clocrimazole)常配成1%乳膏。 (2)益康唑(econazole) 主要用于念珠菌病。 (3)咪康唑(miconazole) 属广谱抗真菌剂,亦有抗 细菌作用,常配成2%乳膏。

49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六)抗病毒剂 1.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 溶于水,它 是一种嘧啶碱拮抗剂,抑制DNA病毒繁殖。常配成0.5 %~10%软膏(现成品为2.5%),依据皮损不同厚 度选用不同的浓度。 2.碘苷(idoxuddine,IDUR;商品名疱疹净) 溶于 水或乙醇,它亦是一种嘧啶碱拮抗剂,抑制DNA病毒 繁殖,常配成0.1%溶液或0.1%~0.25%软膏。

50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六)抗病毒剂 3.酒石酸锑钾溶液(PAT) 溶于水和甘油,而不溶 于乙醇。配成5%溶液外用。 4.酞丁安 难溶于水可制成混悬液或软膏,配成0.l %。

51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七)杀寄生虫剂 1.苯甲酸苄酯 不溶于水及甘油,溶于乙醇,能杀灭 疥虫,常配成10%乳剂。 2.硫磺 宜用10%乳膏,儿童减为5%,按常规治疗。 3.硫代硫酸钠 配制40%溶液与4%稀盐酸交替外搽, 释放新生硫,治疗疥疮。 4.邻苯二甲酸二丁酸(DBP) 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 常与苯甲酸苄酯伍用。

52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八)收敛剂 能使蛋白质凝固,沉淀以减少渗出。 1.醋酸铝 易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有收敛和 消炎作用,可配成0.25%~0.5%溶液,作湿敷时需 10~20倍稀释,有时与其他药物伍用。 2.鞣酸 易溶于水、乙醇或甘油,有收敛兼有消炎和 制汗作用,常配成1%~2%溶液或5%~10%软膏。

53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九)角化促成剂 能促进正常表皮角质形成,同时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 渗出和浸润的作用。 1.糠馏油 不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及油类,对皮肤 刺激性较小,适用于儿童和皮肤较薄嫩处,常配成3 %~5%糊剂,用0.5%新霉素合用,效果较好。它作 用较浅,有吸潮、干燥作用。

54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九)角化促成剂 2.黑豆馏油 作用同上,常用浓度为5%~10%。 3.蒽林(anthrdin) 易溶于氯仿、苯和二甲苯,其 次为乙醚、丙酮和乙醇,不溶于水。常用浓度为0.l %~l%。 蒽林常用于儿童及成人广泛性脱发包括全秃患者,在开始治疗2至3个月后可以看到新发生长,约25%患者在大约6个月治疗可达到美容的效果。

55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角层剥离剂 1.乳酸 可与水和乙醇混合。有角层剥离兼有腐蚀作 用,常配成15%软膏,可与水杨酸和雷琐辛配伍,多 为15%浓度,属强的角层剥离药,可把厚的甲板逐渐 剥脱掉。

56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角层剥离剂 2.尿素 易溶于水,但易被分解而失效,常以脂或软 膏为基质。有角层剥离作用,增强药物透入,并对表 皮有较强的水合作用,能使皮肤柔软。可配成10%~ 20%的脂或软膏。 3.维生素A酸 可抑制张力原纤维合成,降低角化细 胞间的接触,从而使角质细胞易溶,常用浓度为0.05 %~0.l%。

57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一)腐蚀剂 常用的有苯酚、冰醋酸(30%以上)、水杨酸(20% 以上)。 1.三氯醋酸 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常配成33.3%~50 %溶液。 2.斑蝥 含斑素,有强刺激皮肤作用。常以研末或浸 泡于乙醇(50ml放10只斑蝥),醋内。

58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二)细胞毒性药物 外用能抑制皮肤肿瘤细胞分裂和增生,使肿瘤消失。 1.足叶草脂 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和甘油。对尖锐 湿疣有特效。常用20%~25%乙醇溶液或甘油液。 2.氟尿嘧啶 能阻止DNA合成以发挥作用,除治疗疣 外,尚可用于皮肤癌前期疾病,日光性角化和脂溢性 角化等。常配成5%软膏或霜剂。外用约吸收6%。

59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二)细胞毒性药物 3.氮芥 溶于水和乙醇。常配成10mg~50mg/100ml 的(即0.01%~0.05%)乙醇溶液或2.5mg/100g基 质(即0.0025%)软膏。

60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三)制汗剂 此剂能抑制汗腺分泌。 1.甲醛 浓度为5%~10%。 2.氯化铝 溶于水和乙醇。有敛汗兼有防腐作用。可 配成2%溶液。 3.乌洛托品 易潮解,溶于水和乙醇。遇酸后分解成 甲醛和氨,则有甲醛作用的特点,即能抑制汗液分泌 兼有消毒防腐作用,常配成10%乙醇溶液。

61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四)避光剂 能防御紫外线和可见光,从而保护皮肤免受伤害。 1.对氨苯甲酸(PABA) 稍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和 乙醇,能吸收中波紫外线(280~320nm),以5%的 50%~60%乙醇溶液最有效。 2.水杨酸苯酯(又名萨罗,Salol) 不溶于水而溶 于乙醇。它亦可吸收中波紫外线。常配成10%乳剂, 常量加5%二氧化钛,作用更为完好。

62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四)避光剂 3.二氧化钛 不溶于水。对中波,长波紫外线和可见 光有偏转作用,从而可阻止其进人皮肤。常配成5% 乳膏,另加10%水杨酸苯酯。 (十五)退色剂 除过氧化氢和白降汞外,常用的还有氢醌,易溶于丙 酮和乙醇。常配成3%乳膏。

63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六)光敏药物 能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1.补骨脂 含光敏物质称补骨脂素,难溶于水而 易溶于乙醇,常配成30%酊剂。 2.甲氧沙林(Methoxsalen) 不溶于水,难溶于 乙醇,易溶于氯仿,常配成0.5%~2%酊剂。

64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十七)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浅表血管收缩等作用, 它的作用与皮肤吸收量有关,即所采用药物种类、浓 度、基质、应用部位等。 1.氢化可的松 1%浓度; 2.曲安奈德(去炎舒松 ) 0.1%; 3.地塞米松 0.05%; 4.丙酸氯倍他索 %; 5.倍他米松 0.1%; 6.氟西奈德(肤轻 松) 0.025%

65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一节 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皮肤病外用药物选用原则: 主要是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剂型选择 1.急性阶段——(水剂) 2.亚急性阶段——(油剂) 3.慢性阶段——(搽剂) (二)选择作用药物 1、人群浓度,2、耐受,3、过敏

66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急性肾衰竭和中毒的病人以及肾脏移植患者,现均采 用透析疗法进行治疗。 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方式。 用于腹膜透析的需用腹膜透析液, 用于血液透析的需用血液透析液。

67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一、腹膜透析液 腹膜透析液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 分。 除了要求与静脉制剂一样,具有无菌、无毒、无致热 原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外,而且应与人体有着非常好 的生物相溶性。这样才能维持腹膜较好的通透性,长 期保持较好的腹膜透析效果,延长慢性肾衰竭腹膜透 析患者的生存率。

68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一)腹膜的结构特点 腹膜是一种双向通透性的半透膜,对液体和微小颗粒 有强大的吸收功能。 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

69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二)腹膜透析液处方原则 1.一般腹膜透析液要求 (l)电解质成分及浓度≈正常人血浆。 (2)含一定量的缓冲剂,可纠正机体代谢性酸中毒。 (3)渗透压:腹膜透析液≥正常人。 (4)一般不含钾 (5)质量要求按静脉输液要求,应无致热原,无内 毒素及细菌等。

70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2.理想腹膜透析液要求 (1)具有可预测的溶质清除率和超滤率。 (2)可提供病人所缺乏的溶质并能清除毒素。 (3)可提供部分营养物质而不引起代谢性并发症。 (4)pH在生理范围内、等渗、碳酸盐缓冲剂。 (5)渗透剂很少被吸收,无毒。 (6)生物相溶性好,对腹膜功能及宿主防御功能无影响。 (7)无致热原、无内毒素、无致敏性、无细菌。

71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3.腹膜透析液基本组成 腹膜透析液有各种配方,有 含乳酸盐,亦有含醋酸盐的,但都具有一个基本组成。 注:渗透压为346~485rnmol/L,pH为5.0~7.0。 成 分 浓 度 Gl ~4.25g/L Na ~141mmol/L Cl ~l02mmol/L Ca ~2.5mmol/L Mg ~0.75mmol/L HAc/ HL /HCO3- 35~40mmol/L

72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三)腹膜透析液电解质成分 1.钠离子 2.钾离子 3.镁离子 4.钙离子

73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四)腹膜透析液渗透性物质 1.低分子量渗透剂 (1)葡萄糖—临床上使用的均以此作为渗透剂 (2)甘油—实际总的超滤作用<含葡萄糖的腹透液 (3)氨基酸—成本费用 ,溶液储存的稳定性问题 2.高分子量渗透剂 (1)白蛋白—价格昂贵 (2)葡萄糖聚合体—持续性腹透病人的技术生存期

74 第三章 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 第三节 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
(五)腹膜透析液的酸碱成分 1.醋酸盐——在临床上已少用 2.乳酸盐——40mmol/L 3.碳酸盐——理想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 二、血液透析液 用于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透析液的基本成分与人体内血液成分相似,主要有钾、 钠、钙和镁四种阳离子。

75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一、质检科的结构 (-)化学分析室 (二)仪器分析室 (三)微生物检查室 (四)留样观察室 (五)动物实验室

76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二、质检科的任务 (—)自制制剂的质量控制 (二)药品的全面质量管理 三、质检科的人员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二、质检科的任务 (—)自制制剂的质量控制 (二)药品的全面质量管理 三、质检科的人员 质检科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人必须由大专以 上学历并具有主管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

77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容量分析(首选方法) (-)酸碱滴定法(中和法) 概念: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容量分析方法。 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 (二)络合量法 概念:利用络合反应的容量分析法。 1.汞量法 2.氨羧络合剂(EDTA法)

78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三)氧化还原法 概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容量分析法 碘量法(应用最广泛) (四)非水滴定法 概念:指在除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79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二、仪器分析法 (-)pH值测定法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 (四)纸色谱法 (五)薄层色谱法 (六)高效液相色谱法

80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第四章 医院制剂质量控制 第三节 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 三、生物检验法 (-)热原检查法 (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三)无菌检查法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 (五)异常毒性检查法

81 治疗药物的评价应遵守有效、安全、 经济、方便,以及生命质量和品种质 量原则。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治疗药物的评价应遵守有效、安全、 经济、方便,以及生命质量和品种质 量原则。

82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一、药效学评价 药效学 概念:主要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人体,即药物对人体 的生理、病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以药物的药理效应、 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为主要研究内容。药物的药效学 研究是对药物客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83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二、药动学评价 药动学 概念: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A)、分布(D)、 代谢(M)、排泄(E)过程的量时变化的动态规律的 科学。

84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二、药动学评价 生物半衰期(T1/2) 概念:表示药物在体内清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受肝、 肾功能等因素影响,不同药物,半衰期不同。半衰期 与给药间隔时间可用于预测药物于体内积蓄的程度, 可作为制定防治方案的依据。

85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三、药剂学评价 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研究对于评价药物的有效 性至关重要。

86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四、临床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一般属于药物的Ⅱ、Ⅲ期临床验 证 知识链接: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 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

87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Ⅰ期临床试验: 要求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随着 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 并可以多剂量给药. 以确定适合剂量。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般选择病例数:20-30例。

88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Ⅱ期临床试验: 少数病人志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 排泄情况。 一般选择病例数:不少于100例。 确定该药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症状得到充分缓解但不良反 应最小的剂量。 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 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 剂量。

89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III期临床试验: 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遵循随 机对照原则,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 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 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 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 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一般选择病例数:不少于300例。

90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Ⅳ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 应(注意罕见不良应)。 一般选择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

91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一节 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 (二)临床疗效评价的内容 1.病例选择和分组 2.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以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为宜 3.疗效评价病例数的选择 4.与已知同类药物对比

92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 概念: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药物资源的合 理配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增长,为 药品的市场营销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府制定药品政 策提供决策依据。

93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 (-)最小成本分析法(CMA) 该方法可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比较。当这些药 物表现为相等的治疗效果时,分析哪一种药品的治疗 费用或价格最低,其成本测量单位是货币值。 (二)成本效果分析法(EA) 以治疗效果为导向,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案。 即用最小的成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94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三节 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三)成本效用分析法(UA) 定量测定由于健康状况的改变所获得的最大效用。评 估和比较改进生命质量所需费用的大小和每增加一个 质量生命年所需费用多少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BA) 一种费用和结果均以钱数(货币)进行测量和评估, 并据此计算和比较钱数得失净值或费用与效益比值的 经济学分析方法。

95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四节 治疗药物方便性的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四节 治疗药物方便性的评价 (一)使用的方便性 (二)贮存、运输、携带的方便性 (三)获得的方便性 (二)药品包装的方便性

96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五节 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五节 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 一、药物生命质量评价内容 (1)患者对药物治疗疾病效果的感觉如何? (2)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自体机能状况如体力、活动 能力、生活能力如何? (3)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生理健康状 况如何? (4)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社会综合能力如何?

97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六节 治疗药物品种质量的评价
第五章 治疗药物评价原则 第六节 治疗药物品种质量的评价 1.药品质量(效价)与疗效的关系 2.药品质量(生物利用度)与治疗方案的关系 3.药品质量(生产工艺)与制剂配伍依从性的关系 4.药品质量(杂质含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98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定义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定义 —、药物经济学定义和发展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 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指应用经济学的 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全 面的评价和分析,其目的是寻找最经济有效的治 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99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定义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定义 二、药物经济学对临床医疗的作用 1、为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2.用于制定药品报销范围 3.有利于控制药品费用

100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有四种,即最小成本 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 分析。这四种方法的成本均由货币值表示,它们 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结果指标的测量上的不同。

101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 CMA) 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效果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哪一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最低。 首先要求进行效果分析,在证明所比较治疗方案的临 床结果间没有差异或虽有一些差异但无临床意义的前 提下,再对成本进行比较。

102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两大类。 直接成本指直接用于提供诊疗或药品等医疗服务时所 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即住院费、药费、诊 疗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用于治疗的成本,和直接非 医疗成本即病人因病就诊或住院所花费的个人成本, 如往返于医院的交通费、病人的伙食费、家属探望的 路费等等。

103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两大类。 间接成本为社会成本,指由于疾病而丧失的资源,如 因病损失的工资、奖金,或由于病死所造成的损失, 以及疾病给病人或家属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间接成本的测算难度较大,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人力资 本法(human capital approach)和意愿支付法 (willngness to pay,WTP)。

104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二、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 – effectiveness analysis CEA) 卫生经济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对相同疾病的 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成本低、效果 好的方案。其表示方法为每一效果单位所消耗的成本。 效果指健康结果。

105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三、成本效用分析(cost – utility analysis CUA) 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病残和病死的综 合测量指标表示治疗结果。 质量校正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 QALY)是最常用的效果指标,它具有同时考虑病人生 存期和生命质量的优点。 健康效用值(Health – state Utility) 0~1的数值表示死亡。

106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第六章 药物经济学概述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 – benefit analysis CBA) 将成本和效果均以货币为测量单位的分析方法,其应 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比较完全不同的项目,如不同疾 病的治疗方案,甚至疾病治疗与其他公共投资项目间 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投资决策。

107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一、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概念:一门通过比较与对照,研究疾病分布及影响因 素的学科。 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群体,除研究病人外,也研究健康 人,目的是找出患者与非患者之间的关键性差异。

108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三、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 (一)新药临床试验在检测药物的安全性数据方面有 缺陷 (二)医疗保险的需要 (三)方法有了突破 (四)研究需要多次重复

109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四、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一)样本更大,数据估测更确切 (二)可长期进行 (三)可在特殊人群中进行 (四)可研究其他疾病、其他药物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五)可进行药物应用的研究 (六)可进行超量用药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七)可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

110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一)率 某一现象发生的频度或强度,又称频率指标。 (二)构成比 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又称构成指标。 常以百分数表示。

111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三)相对比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四)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112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五)发生(病)率和患病率 发生率:含有“新的”意思; 患病率:含有“全部”意思。

113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一)机会、偏倚与混杂 联系: 第一种是不存在联系的联系,即彼此独立,毫不相干 的联系。 第二种是人为的联系,即假的或伪造的联系。

114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一)机会、偏倚与混杂 机会:非系统的,即随机的变异所致。 偏倚: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阶段,由于某种或某些 因素的影响,使得研究或推论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 值。 测定偏倚,回忆偏倚——不能校正。

115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一)机会、偏倚与混杂 联系的第三种是间接的,混杂的联系 混杂:现代流行病学的中心概念。 混合了外来的因素,导致了对所研究的暴露的效应的估 价被曲解。是所研究疾病的决定因素。

116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一)机会、偏倚与混杂 联系的第四种:直接的,真正的因果联系。

117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二)因果联系的标准 1、与现有资料要有一致性 2、联系的一贯性 3、联系的时间程序 4、联系的特异性 5、联系的强度

118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 (一)机会、偏倚与混杂 流行病研究可能发生的三种错误:随机错误、偏倚错 误和混杂。 发生随机错误的概率可用统计来定量。 偏倚需用正确的研究设计来防止。 混杂可通过对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处理来控制。

119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三、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个例报道 (二)病例组报告 (三)长期趋向分析(生态研究) (四)病例对照研究 (五)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六)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呀就的分析比较及差别

120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 一、ADR监测与药物流行病学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SRS,志愿报告体系——自发呈报(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121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 三、当前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1、不稳定性危害 2、滞后事件 3、多重用药 4、罕有事件

122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 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 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 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正常用量,正常用法”

123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分为:病因学、病理学 两种。 (一)病因学分类: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分为:病因学、病理学 两种。 (一)病因学分类: (1)A型药物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 (2)B型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不相关: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3)C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124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二)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暂时性、停药后迅速恢复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 (二)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暂时性、停药后迅速恢复 2、器质性改变:(1)炎症型,(2)增生型,(3) 发育不全型,(4)萎缩或坏死型,(5)血管及血管 栓塞型,(6)“三致”

125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三、药物不良反应程度 (一)一般分级 轻度——无需治疗 中度——症状明显 重度——三级,危及生命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一节 概 述 三、药物不良反应程度 (一)一般分级 轻度——无需治疗 中度——症状明显 重度——三级,危及生命 (二)Tallarida,七级标准

126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因素 (一)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1、药理作用引起 2、本身独有

127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因素 (二)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辅料和添加 剂引起 1、中间产物引起 2、储存中分解之有毒物质 3、质量不合格 (三)药物制剂质检的差异产生不良反应

128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二、机体因素 1、病人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 2、病人个体差异性,敏感性不同或遗传因素引起先 天性代谢异常。

129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三、其他因素: (一)酒的酶促、酶抑作用或抑制非微粒体酶系产生 1、酒的酶促作用 2、酶抑作用:长期大量饮酒所致。 3、抑制非微粒体酶系 (二)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三)吸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130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二节 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三、其他因素: (二)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三)吸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四)饮食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131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三节 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定方法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三节 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定方法 一、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准则: 1、时间联系 2、以往是否已有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评述 3、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 4、不良反应症状消除,用药后再次出现 5、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存在

132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三节 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定方法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三节 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定方法 二、因果关系评定方法 (一)Karch和Lasagna评定方法(5级标准): 肯定、很可能、可能、条件、可疑 (二)计分推算法: 肯定有关:≥9分,很可能:5~8分,可能:1~4分,可疑 ≤0分。 (三)其他方法: 1、贝叶斯不良反应法(BARDI),2、非规则方法。

133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一)自愿呈报系统:大多采用此法 (二)集中监测系统:重点医院监测;重点药物监测 (三)记录联结 (四)记录应用

134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二、监测报告系统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35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 1、金额排序分析 全国医药信息网、上海医院用药分析系统 按金额、数量排序采集数据分析社会的用药特点和 用药趋势。

136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三、报告程序 15日之内上报 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四、不良反应报告范围 上市五年

137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138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139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 五、报表及注意事项 (一)报表:统一报表 (二)填表注意事项 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存在问题 (一)机构设置和经费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方法》 (二)人才方面 (三)方法学方面

140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 1.限定日剂量方法 限定日剂量(DDD):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 症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WHO根据临床药物应用情况,人为制定每日用药剂量, 并建议用DDD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

141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 2、处方日剂量方法 处方日剂量(PDD):用于论证DDD合理性的另一种衡 量单位,是从有代表性的处方样本中得出的日平均处 方剂量。

142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 3.药物利用指数方法 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方法:即采用DUI作为分析 技术指标,通过用总DDD数除以病人总用药天数来测 量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分 析。

143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 3.药物利用指数方法 具体步骤: ①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②确定DDD ③计算DUI=总DDD数/总用药天数 >1.0说明日处方量大于DDD,<1.0则低于DDD。

144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 1、金额排序分析 全国医药信息网、上海医院用药分析系统 按金额、数量排序采集数据分析社会的用药特点和 用药趋势。

145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 1、金额排序分析 全国医药信息网、上海医院用药分析系统 按金额、数量排序采集数据分析社会的用药特点和 用药趋势。

146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 2、购药数量分析 为医药工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依据。 3、处方频数分析 以医院处方作为信息资料。

147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4、用药频度分析 利用估计的用药人次数进行用药频度分析。 ⑴确定DDD值 ⑵求得DDD数=总购入量/DDD值,即用药人次 ⑶每日的治疗费用=总金额数/DDD数 ⑷购药金额序号和用药人次序号 ⑸同步指标=购药金额序号:用药人次序号

148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四节 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5、药名词频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之一。 统计分析国内医药期刊中药名出现的频率,定性分析 药名词频与药物应用之间的关系。

149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五节 药物利用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 药物利用研究 第五节 药物利用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因素 1、药剂学因素 2、给药方法与药物效应 3、不良反应因素 二、非药物因素 依从性:指病人对医嘱的执行程度 非依从性:不遵守医嘱正规服药。

150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一、新药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一、新药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 新药:我国《药品管理法》《新药审批办法》规定: 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 应症或制成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151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一、新药定义及其分类 2、分类: ⑴ 中药新药 ⑵ 化学药新药(Ⅰ、Ⅱ、Ⅲ、Ⅳ、Ⅴ类)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一、新药定义及其分类 2、分类: ⑴ 中药新药 ⑵ 化学药新药(Ⅰ、Ⅱ、Ⅲ、Ⅳ、Ⅴ类) ⑶ 生物制品则按《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实施。

152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二、新药研究相关法规 (一)关于研究机构资格的认定 (二)关于保证新药研究质量的法规 GLP、GCP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二、新药研究相关法规 (一)关于研究机构资格的认定 (二)关于保证新药研究质量的法规 GLP、GCP (三)关于规范新药审评程序的法规 (四)其他

153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三、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简介 1、安全性:临床前毒性及有关试验:“S”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三、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简介 1、安全性:临床前毒性及有关试验:“S” 2、质量:药品开发及标准规格:“Q” 3、有效性:临床试验及安全性监控:“E” 4、综合学科:“M”

154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实验 2、试验实验 3、研究者手册 4、知情同意 5、知情同意书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实验 2、试验实验 3、研究者手册 4、知情同意 5、知情同意书 6、伦理委员会 7、研究者 8、申报主办者 9、监视员

155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四、名词解释 10、稽查 11、视察 12、病例记录表 13、总结报告 14、试验用药品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四、名词解释 10、稽查 11、视察 12、病例记录表 13、总结报告 14、试验用药品 15、不良事件 16、严重不良事件 17、标准操作程序 19、质量控制

156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18、设盲 20、合同研究机构 四、名词解释 临床试验中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 序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一节 相关知识 四、名词解释 18、设盲 临床试验中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 序 单盲:受试者不知 双盲:指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或数据分析者均不 知治疗分配。 20、合同研究机构

157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二节 我国新药申报程序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二节 我国新药申报程序 一、程序: 化学药Ⅰ、Ⅱ类新药审批的一般程序: (1)提供资料;向SDA申请临床试验批文; (2)指具有资质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研究 单位 (3)取得SDA批文后进行临床研究( Ⅰ、Ⅱ 、Ⅲ期) (4)试生产批文、试生产期:2年;批文格式: 国药试字X(或Z)XXXXXXXX(X——西药,Z——中 药)

158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二节 我国新药申报程序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二节 我国新药申报程序 一、程序: 化学药Ⅰ、Ⅱ类新药审批的一般程序: (5)药品生产质量观察及Ⅳ期临床实验; (6)试生产期满前3个月,提供有关资料申请转 正; (7)审批合格后转化为正式生产 批文格式:国药准字X(Z)XXXXXXXX

159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新药临床试验:Ⅰ、Ⅱ、Ⅲ、Ⅳ期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新药临床试验:Ⅰ、Ⅱ、Ⅲ、Ⅳ期和生物等效性试验。 Ⅰ类新药:临床Ⅰ~ Ⅳ期试验; Ⅱ类新药: Ⅱ-1类:文献综述资料代替Ⅰ期,仅需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Ⅱ-2类: Ⅰ、Ⅱ期临床试验 Ⅱ-3类: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Ⅲ类新药: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160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Ⅲ类新药: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Ⅲ-4类,再加 Ⅳ期临床试验;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Ⅲ类新药: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Ⅲ-4类,再加 Ⅳ期临床试验; Ⅳ类新药:生物等效性实验,优先考虑进行生物利用 度比较;

161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Ⅴ类: Ⅴ-1类新药: Ⅰ、Ⅱ期临床试验 Ⅴ-2类新药:临床Ⅱ期试验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 一、新药临床试验项目: Ⅴ类: Ⅴ-1类新药: Ⅰ、Ⅱ期临床试验 Ⅴ-2类新药:临床Ⅱ期试验 Ⅴ-3类新药:生物等效性试验

162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四节 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四节 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以静脉注射制剂为标准参比制 剂,通常用于原料及新剂型的研究评价; 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制剂质检的生物等效性。 基本程序与Ⅰ期试验相同。

163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五节 GCP与我国新药临床研究
一、概况: 1999年7月23日 正式颁布施行 以WHO和ICH4的GCP规范为蓝本,结合我国实际 情况。 二、我国GCP原则:受试者安全第一原则

164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五节 GCP与我国新药临床研究
遵循科学和伦理学的标准 13章66条,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 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 结、报告 (一)试验药品: Ⅰ、Ⅱ、Ⅲ期:试验的药品必须 同一批次/保证质量 一致

165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五节 GCP与我国新药临床研究
(二)研究单位和研究者资格 (1)经国药监局认证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2)任职行医资格 (三)申办者 负责发起、申请、组织、资助和监查一项临床试验

166 第十章 新药临床研究 第五节 GCP与我国新药临床研究
(四)受试者权益保障 伦理委员会 (五)临床试验方案 (六)记录与报告 (七)统计

167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 意义:使病人以最小的经济负担,冒最小风险,获得 最大的治疗效益。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一、基本概念 意义:使病人以最小的经济负担,冒最小风险,获得 最大的治疗效益。 广义概念(基本准则): 指以当代的系统的医学和药学知识指导用药,使药物 治疗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基本要求。 特点:概念相对性、动态发展。

168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二、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掌握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 2、了解既往用药史:过敏、遗传缺陷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二、合理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掌握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 2、了解既往用药史:过敏、遗传缺陷 3、结合病人状况选用药物 4、根据病变部位选用药物:靶向 5、注意合并用药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在有效、安全的前提下,能用价廉药不用昂贵药

169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 三、合理用药工作中药师的作用 药师——临床 药学监护(第十四章)

170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一、用药途径及特点 用药途径=给药方法 分类: 全身给药 局部给药

171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一)全身给药: 1、口服法: 适用:神经清醒,主动配合的病人 不适合:昏迷,呕吐 2、注射法: 皮下:<2ml;肌内:<10ml;静脉:大量。 1、2两种方法为最常用的方法。

172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一)全身给药: 3、舌下给药法:避免“首过效应” 4、吸入法:呼吸道疾病 5、直肠粘膜给药:减少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3、4、5方法为体循环作用,故依然为全身给药方法。 (二)局部给药: 皮肤、粘膜局部

173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二、药品用量: (一)剂量的意义: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 ,药物在体内浓度,作用。 “剂量”/药用量:能产生药物治疗作用所需的用量, 成人一次的平均用量。 “极量”:允许使用的最高剂量。

174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二、药品用量: (二)老年人剂量: 60岁以上,成人剂量的3/4 肝肾机能改变

175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二、药品用量: (三)小儿剂量: 1、按年龄折算法: 2、按体重计算法: (1)正常儿童体重推算方法:  1/18  1/14 1/7  1/5  1/4  1/3  2/5  1/2  2/3  全量  初生  1个月  6个月  1岁  2岁  4岁  6岁  9岁  14岁  18岁

176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二、药品用量: 2、按体重计算法: (1)正常儿童体重推算方法: 1~6个月 = 3000g(出生时体重)+月龄*600 7~12个月 = 3000g(出生时体重)+月龄*500 1岁以上 = 年龄*2+8 (2)儿童剂量=剂量/kg *体重kg

177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二、药品用量: 3、按年龄与体重计算法: 儿童剂量 = 成人剂量*2 * 儿童体重kg *0.01 儿童体重按年龄计算

178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二、药品用量: 4、按体表面积计算法: (1)体重30kg以下: 儿童体表面积m2=0.035m2/kg*体重kg+0.1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某体重小儿体表面积/1.7 注:1.7为成人(70kg)的体表面积

179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二节 药物用法与用量 三、用药注意事项: (1)确定疾病:用药途径、剂量、方法、疗程 (2)个体差异:血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方案 (3)用药时间:时间药理学 (4)按规定疗程用药:切莫频繁换药 (5)合并用药:注意剂量调整

180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一、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改变: 经肝代谢的药物: 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药效与毒副作用增强, 剂量减半

181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二、肝功能不全时用药注意点: 1、剂量减半 2、避免肝毒性药物:抗生素居首位 3、避免合并用药时酶抑制作用

182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三节 肝肾功能不全时用药 五、肾衰时给药调整方法: 1、减少药物剂量 2、延长给药时间间隔 3、列线图法 4、根据肾功能试验进行剂量估算 5、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183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一、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 1、胚胎发育期:妊娠初8周为胚胎发育期 2、胎儿期:妊娠8周至出生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出生后28 天 新生儿早期:7天内 新生儿晚期:7~28天

184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一、儿童发育阶段的划分: 4、婴儿期(乳儿期):出生后满28周至1周岁 5、幼儿期:出生后第二年至第三年,1~3岁 6、学龄前期:3~6岁 7、学龄期:6~12岁 8、青春期:女童:12岁~17(或18)岁 男童:13(或15)岁~19(或21)岁。

185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二、胎儿期生理与用药特点: 胎盘药物转运:母体和胎儿体内的药物通过胎盘 转运进入对方体内的过程。 三、新生儿生理和用药特点: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出生后28 天。

186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1、吸收 (1)口服给药吸收: 胃对吸收的影响: 胃排空:6~8小时,仅收缩,很少蠕动。 胃液酸度: 胃容量  2  4  10 16  19  21  23  24  25 27 ml/kg 出生  1  3 4  5  6  7  8  9 10 pH >6 1 无胃酸 成人水平 刚出生 24h 10天 3岁

187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2)注射给药吸收 (3)皮肤或粘膜给药吸收 (4)特殊途径给药的吸收 红霉素通过哺乳给药 四、婴、幼儿生理用药特点: 哺乳期:注意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的后果。

188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四、婴、幼儿生理用药特点: 1、吸收:宜用注射方法给药,及时达到有效血浓度。 2、分布:血脑屏障功能较差,某些药物可进入脑脊液。 3、代谢:幼儿药物的肝代谢速率高于新生儿,亦高于成 人。 4、排泄:以肾排泄为主要消除渠道的药物,消除较快。 5、哺乳与用药:新生儿、婴儿可用,给母亲可用,反之 不可。

189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五、儿童期生理和用药特点: 儿童期学 龄前儿童 学龄儿童 年龄:3~12岁 注意:用药对听力,注意力,营养吸收影响。

190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四节 儿童生理与用药特点 六、儿科临床用药的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精心挑选药物 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 2、根据儿童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口服首选:注意牛奶、果汁等食物的影响。 3、根据儿童不同阶段,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4、根据儿童生理特点,注意给药方法 5、严密观察儿童用药反应,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191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一)老年人机体组成改变:体内水分,脂肪组织 (二)视力与听力的变化:“老花眼” (三)神经系统的变化:脑神经细胞的减少和形态改变 (四)呼吸系统的变化: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 (五)循环系统的变化:血压,心律,脉搏细微 (六)消化系统的变化:口腔牙齿脱落,牙周萎缩

192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七)肾脏与肝脏的变化:肾小球滤过率,肝脏代谢功能 和清除率。 (八)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分泌减少,功能减退。 (九)免疫功能下降:免疫下降,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193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三、老年人药效学的特点: (一)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增加 (二)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大 (三)老年人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多 >75岁,最多见不良反应。

194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四、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一)切实掌握用药特征,合理用药 避免多种药物用于同一病人 (二)慎重地探索“最佳”的用药量 (1)50岁以后,+1岁,-用量的1% (2)半量法则:从小剂量开始缓慢 (3)用年龄和体重综合衡量用药,估算出每日用药剂量。

195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用药特点 四、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二)慎重地探索“最佳”的用药量 (4)根据肾内肌肝(清除率)调整剂量 (5)血药浓度监测 (三)用药从简 (四)联合用药 (五)加强药物监测 (六)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尽可能口服给药

196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一)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1、取主要感染处的标本作细菌培养 2、药敏试验,查阅文献报道 3、分析致病原与机体相互联系 (二)选用药物: 抗菌活性,适应症,药动学

197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三)选用药物: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选用。 老人、新生儿、肝脏疾病、免疫缺陷者。 (四)预防用药应严格控制: 滥用抗生素情况

198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五)选用适当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案 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每日量一般分2~4次平均给药 3天后效果不佳可换药

199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二、抗菌药物治疗中的监护 (一)保证病人足量、及时、不间断地用药 保证治疗浓度,应尽量在24h均匀分开给药 (二)保证药物的疗效 1、正确的配伍 2、妥善存放,注意有效期 3、注意药物的包装

200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二、抗菌药物治疗中的监护 (三)注意病人安全 1、监护药物的不良反应 2、减轻用药的局部刺激 (四)提高病人的抵抗力,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

201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三、常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一)青霉素类 (二)头孢菌素类 (三)大环内脂类 (四)氨基糖苷类 (五)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六)喹诺酮类

202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抗炎不抗菌”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一)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疗法: (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 ……

203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插播:什么是艾迪生病? 当两侧肾上腺绝大部分被破坏,出现种种皮质激素不 足的表现,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分原发性及 继发性。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Addison病, 比较少见; 继发性可见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患者,由于CRF或 ACTH的分泌不足,以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204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又是插播:什么是CRF?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 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 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 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各种肾脏疾病的晚期

205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再次是插播:什么是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维持肾上腺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激素

206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一)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疗法: (2)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肾上腺次全切除后的补充 ……插播时间

207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插播不间断:什么是肾上腺次全切除术? 肾上腺次全切除的腺体量应包括一侧全切,另一侧切 除3/4~1/3的腺体,即切除两侧腺体总量的85%~90%, 最低不能少于80%。

208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一)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疗法: (2)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肾上腺次全切除后的补充 (4)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09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一)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2、严重感染性疾病: 足量有效抗菌药,先停激素,后停抗生素 3、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只缓解症状,不能根治,易复发。 4、抗休克:早期使用大剂量

210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一)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5、血液病: 疗效短暂,停药后易复发 6、眼病和皮肤病: 局部用药 7、禁忌证:相对性

211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二、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则: (二)正确掌握临床应用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1、小剂量替代疗法:艾迪生病及肾上腺次切除术后 2、大剂量突击短程疗法: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 3、一般剂量长疗程法:疾病反复发作,侵犯多脏器 4、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局部应用达到疗效

212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三、应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的监护 (1)病史,精神病人长期用药; (2)长期用药:注意血糖、血钾;胸透;胃部不适 应;测血压,血钙水平;体重、免疫力下降;水电解 质平衡;注意撤药综合征(一年左右恢复) (3)眼压,17-醇类固醇类检查。 四、糖皮质激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13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什么是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或柯兴综合征。1912年 ,由HarveyCushing首先报道。本征是由多种病因引 起的以高皮质醇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 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214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第十二章 合理用药指导 第七节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215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指:杀虫剂、除草剂

216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217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二节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二节 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中毒 4.5%顺式氯氰菊酯微乳剂,又名敌杀死

218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219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印度博帕尔事件 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气体 印度博帕尔灾难,是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意外。当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大灾难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一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由于这次事件,世界各国化学集团改变了拒绝与社区通报的态度,亦加强了安全措施。这次事件也导致了许多环保人士以及民众,都强烈反对将化工厂设于邻近民居的地区。

220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四节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

221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四节 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

222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五节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五节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

223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五节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五节 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 毒死丈夫婆婆 恶媳被判死刑 贩卖毒鼠强的犯罪嫌疑人 丁万军(右图) 用毒鼠强杀死丈夫婆婆的犯罪嫌疑人 曾胜琼(左图)

224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六节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六节 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

225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七节 异烟肼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七节 异烟肼中毒

226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八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八节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227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九节 抗癫痫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九节 抗癫痫药物中毒 一、苯妥英钠 二、卡马西平

228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229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230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231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232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233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节 阿片类药物中毒

234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一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一节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235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236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三节 河豚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三节 河豚中毒

237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三节 河豚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三节 河豚中毒

238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四节 蟾蜍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四节 蟾蜍中毒

239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五节 亚硝酸盐中毒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五节 亚硝酸盐中毒

240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六节 氰化物中毒及解救
第十三章 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急救 第十六节 氰化物中毒及解救

241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一节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一节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意义和重要性 营养诊断和营养处方将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的历史 肠外营养(PN) 肠内营养(EN)

242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一、概述: 对于危重患者,营养治疗极为重要 50%外科,40%内科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PN。 肠外营养: 1、中心静脉营养:完全胃肠外营养(TPN),静脉 2、周围静脉营养

243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二、适应症: (1)不能从胃肠正常摄入营养的患者。 (2)胃肠需要充分休息或消化吸收障碍时; (3)存在超高代谢,热能消耗明显增加时; (4)特殊病例。

244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三、禁忌证: (1)无明显治疗目的,不可治愈而盲目希望延长 治疗; (2)功能代谢紊乱期间要控制/纠正者; (3)病人的胃肠功能正常/场内营养可适应; (4)原发病需要立即手术者; (5)并发症危险>收益者。

245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四、并发症: (一)中心静脉插管的并发症: 预防原则: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营养液的配制应严格 无菌操作。

246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二)代谢并发症: 1、糖代谢异常: 预防原则:注意TPN治疗中的葡萄糖浓度,合理应用 胰岛素,严格监测血、尿糖,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2、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异常: 预防原则:注意用量。

247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四、并发症 (二)代谢并发症: 3、脂肪代谢异常: 预防原则:TPN治疗的病人,每天应保证输入10%脂肪 乳剂500ml。 4、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代谢异常: 预防原则: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248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四、并发症 (三)肝胆并发症 持续TPN治疗2周以上有升高,停用后逐渐恢复正常。 (四)代谢性骨病: 治疗3个月以上病人,表现。

249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五、人体需要摄入的能量计算: (一)病人静息能量消耗值(REE)计算: 男性:REE(kcal/24h)=66.5+[13.75*体重 (kg)]+[5.00*身高(cm)]-(6.76*年龄) 女性:REE(kcal/24h)=66.5+[9.56*体重 (kg)]+[1.85*身高(cm)]-(4.68*年龄)

250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五、人体需要摄入的能量计算: (二)同化能量计算: (1)同化因子=1.75 REE*1.75=实际能量消耗 (2)实际能量消耗=REE*AF*IF*TF 体温因素 活动因素 损伤因素

251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六、肠外营养的成分配比: (一)能量物质: 正常机体需要能量:6276kJ/d 左右; 应激时:7531~8368kJ/d; 能量物质:葡萄糖及脂肪乳剂; 混合能源:糖:脂=1~2:1;(供热比)

252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1、各器官组织均能利用葡萄糖 小量补充(100g/d)→明显节省蛋白质作用,氧化利 用率。 每分钟6mg/kg. 制剂:25%葡萄糖,500ml供热量2092kJ。

253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2、脂肪乳剂是以大豆油为原料,磷脂作为乳化剂 制成的混悬液。 10%500ml/20%250ml,可供能量2092kJ. 单瓶输注时500ml需在5~6h内输完,不能太快。

254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二)含氮物质: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氨基酸>14种(16~18种更好) 正常需要量:氮每日0.15/kg 应激时:每日0.2~0.3g/kg 1g氨基酸相当于0.16g氮。

255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三)其他营养制剂: 1、电解质制剂及每日常用量: 10%氯化钠:50~80ml。 10%氯化钾:30~50ml。 10%葡萄糖酸钙:10ml。 25%硫酸镁:4~6ml。 甘油磷酸钠(格利福斯):20ml。

256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二节 胃肠外营养 2、维生素制剂: 复方制剂: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每日1支,短期(1~2周)不必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3、微量元素: 每支含9种微量元素,为日需要量。 禁食超过2周者可直接补充。

257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一、概述: 肠内营养支持。TEN 二、适应证: (1)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前,术后支持治疗; (2)严重的床上,烧伤等高分解代谢的病人; (3)肿瘤导致的营养不良; (4)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

258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二、适应证: (5)老年营养不良,畏食症; (6)脑卒中,昏迷等需管喂治疗的病人; (7)长期或严重的腹泻病人; (8)口腔,耳鼻喉科手术后需流质饮食的病人; (9)术后第3天开始肠内营养治疗。

259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三、常见并发症 1、腹泻 2、胃肠道反应 3、高血糖:个别报道,机制不详。 四、应用方法: 1、口服 进流食/慢性营养不良 2、管喂或空肠造瘘 术前/术后置胃管

260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第十五章 临床营养支持疗法 第三节 胃肠内营养 五、常用药物: 加营素(氨素ENS) 能全素 百普素 能全力(纤维素型)

261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一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一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医药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发展,药物的品种、数量迅速增加。

262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二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目的和任务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二节 药学信息服务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 针对病人的特殊病情,向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 的最新资料,提出选用药物的建议,协助制定合 理用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水平,减少或避免 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263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一、药学信息的来源和收集 (一)本院资料: 1、临床用药方面的资料; 2、医院药学,药剂科业务方面的资料。

264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一、药学信息的来源和收集 (二)国内资料: 1、期刊专业杂志; 2、医药图书,药品说明书,学术会议交流资料, 有关药事法规及管理性文件等。 (三)国外资料: 重点收集或查阅核心期刊,书籍。

265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二、资料的评价和整理 1、不同出版形式的中医药文献: (1)图书,权威性,ISBN:国际标准书号 10位数字分4段 地区或语种号-出版商代号-书名号-校验号 唯一性,专指性 ISBN.ISSN.CN→即是否正式出版物标志。

266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二、资料的评价和整理 1、不同出版形式的中医药文献: (2)期刊:出版周期短,主要对象 核心期刊:一批集中某学科(专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论 文的专业期刊。 由引文率,文摘率,利用率,发行量。

267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8位数字分两段组成。 前7位:期刊代号,末位是校验号。 我国: (CN)地区号-报刊登记号/《中国法》分 类号。 CN /G3

268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3)报纸:时效性 (4)会议文献:新颖性,原始性 (5)学位论文:独创性,新颖性强 (6)专利文献:专利说明书/发明说明书 (7)标准文献: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专门术语。依据,强制性。 (8)科技档案:原始记录

269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9)病案资料:医疗单位诊疗活动的原始记录 处理医疗事故的原始凭证 (10)产品资料:泛指说明书。 2、不同加工程度的中医药文献 (1)一次文献:原始文献,最新 (2)二次文献:将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收集、整 理、加工。(书目,索引,文献,数据库)

270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3)三次文献:综述,述评,进展,现状。(百科 全书,年鉴,手册) 3、文献检索语言: (1)主题语言: A.叙词(主题词),概念为基础,单一性,动态性。 B.关键词:自由词,文本词,Text Word

271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三节 药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 (2)其他检索语言: A.题名检索语言:用于独立出版物(文献)查找。 B.著者检索语言:文献上署名的姓名,机构名称。 C.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MLS,生物医学概念,术语, 词汇。

272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计算机检索技术与方法: 一、布尔逻辑检索: A AND B A OR B A NOT B

273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一)逻辑与 AND/* A AND B 表示 一篇文献中A,B两者必须同时存在。 (准率) (二)逻辑或 OR/+ A OR B 表示 一篇文献中A,B两者有一即可。 (全率)

274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三)逻辑非 NOT/- A NOT B 表示 一篇文献中包含A但不包含B。 (四)运算次序: ( )> NOT > AND > OR 二、截词检索: ? 代表一个汉字/英文字母 * 代表多个,但词组无效

275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三、字段限定检索: IN = < > <= >= 例:计算机检索 IN TI。 表示:检索出的文献题目中含有“计算机”检索 的内容。 PY=2007 仅检索2007年的文献

276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四节 药学信息的查阅 四、位置检索 AND > with > near 同一记录 同一字段 同一字段和同意句子中, 词序均可颠倒。 五、短语(词组)检索 给词组加双引号“”→作为具有完整含义的检索词, 强制进行短语(词组)检索。

277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CBMweb 1978年以来,中国生物医学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医学主题词表》MeSH 三个月更新一次,滞后半年。

278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维普 1989年以来,8 专辑,35个专题 天元数据网站 5、中文引文数据库

279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第十八章 医院药学信息服务 第五节 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 3、CNKI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AJ PDF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清华同方) 1994年以来,每月更新一次,滞后2~3个月,易漏, 掉篇。 4、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万方


Download ppt "医院药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