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脊 髓 Spinal Cord
2
第一节 脊髓(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一)一般概况: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略扁的圆柱形,长约42-45cm,上与延髓相连,下平第1-2腰椎下端. 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末端变细 终丝filum terminale:在第一腰椎体以下 马尾cauda equina: (二)沟裂: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 sulcus (三)节段:共31节,包括:颈段cervical segments(C)8节;胸段thoracic(T)12节;腰段lumbar(L)5节;骶段sacral(S)5节;尾段coccygeal(C0)1节。 (四)膨大: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C4-T1;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 :L1-S3
3
gray matter Posterior root white matter Spinal ganglion Anterior root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4
脊髓的外形 cervical enlargement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conus medullaris
cauda equina filum terminale
5
外形与节段
6
(五)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 推算举例 上颈髓C1-4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如第3颈节对第3 颈椎
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 推算举例 上颈髓C1-4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如第3颈节对第3 颈椎 上胸髓T1-4下颈髓C5-8 较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如第5颈节对第4 颈椎 中胸髓T5-8 较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如第6胸节对第4胸椎 下胸髓T9-12 较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如第11胸节对第8胸椎 腰髓L1-5 平对第10、11胸椎 骶、尾髓S1-5、C0 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7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一) 横切面的结构:正中央有中央管,围绕中央管(central canal)可见“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
灰质gray matter :分为前角anterior horn、 后角posterior horn、侧角lateral horn、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灰质前连合anterior gray commissure 灰质后连合posterior gray commissure 白质white matter :分前索anterior funiculus、 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 白质前连合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 白质后连合posterior white commissure 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在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
10
(二) 内部结构:Rexed分层模式,把脊髓灰质分成10个板层,用罗马数字Ⅰ至Ⅹ命名。
1、灰质 1)、后角:由Ⅰ-Ⅵ层组成, Ⅰ层:含后角边缘核,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Ⅱ层:由大量密集的小型细胞组成。 Ⅲ层:接受大量的后根传入纤维。 Ⅳ层:有后角固有核,接受大量的后根传入纤维。 Ⅴ层:分为内、外两部,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发出的 纤维越边至对侧上行,组成脊髓丘脑束。 Ⅵ层:仅见于颈 、腰膨大部,接受后根传入纤维,与皮肤、肌肉及一些较深感觉有关。
11
Ⅶ层:面积最大,包括 中间外侧核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占有T1至L2(或L3)
节段的侧角,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所在的部位; 中间内侧核intermediomedial nucleus :占脊髓全长,与内脏 感觉有关; 胸核nucleus thoracicus:仅见于C8至L3节段。 骶副交感核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在S2至S4节 段,是至盆腔脏器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部位。 3)、前角:Ⅷ、Ⅸ层,由前角运动神经元组成。 可分为两大群: 内群:位于前角腹内侧部,支配躯干骨的固有肌; 外群:位于Ⅶ层外前方,支配四肢肌。 有两种细胞: α-运动神经元:大型细胞,支配肌梭外骨胳肌,直接引起 关节运动; γ-运动神经元:小型细胞,支配肌梭内的骨胳肌,与肌张 力有关。 Ⅹ层:是围绕中央管的一个区域。
12
nucleus thoracicus 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
13
灰质分层
14
脊髓的横切面
15
(一)白质 纤维束fasciculus(传导束) : 长上行纤维:脊髓→脑 长下行纤维:脑→脊髓 固有束:脊髓→脊髓 1、长上行纤维束 (1)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成自同侧中胸节(T5)以下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成自同侧中胸节(T4)以上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止于延髓的楔束核。 占据白质后索,传导来自下肢的上肢的本体感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触觉。两者在脊髓的定位由内向外为骶、腰、胸、颈节的纤维。 临床意义:脊髓后索的病变,导致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17
fasciculus gracilis fasciculus cuneatus
18
fasciculus gracilis fasciculus cuneatus
19
(2)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3)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 位于白质外侧索前部的表浅层,起于腰髓以下节段对侧灰质V-IX层中的若干细胞群,止于小脑皮质。功能是向小脑反馈下肢在运动过程中某些相关的中枢结构运转状况信息。
20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an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21
(4)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
分为位于外侧索前半部的脊髓丘脑侧束lateral spinothalamic和一部分前索的脊髓丘脑前束anterior spinothalamic ,由Ⅰ和IV-VII层细胞发出的纤维在白质前连合越边后在上一节对侧白质前外侧索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脊髓丘脑束在脊髓的定位由外向内为骶、腰、胸、颈节的纤维。传导痛、温、触觉。 临床意义: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对侧病变水平1至2节段以下的区域会表现有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但触觉存在,称感觉分离。
23
spinothalamic
24
spinothalamic
25
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下行至脊髓的纤维束。分两部分: 1) 皮质脊髓侧束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在延髓下部的锥体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脊髓侧索的后部下行,止于同侧的脊髓前角。 2) 皮质脊髓前束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止于双侧脊髓前角。 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的直接控制,主要是对运动功能的控制。 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硬瘫):无明显的肌萎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下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C:损伤(脊髓灰质炎)后表现为驰缓性瘫痪(软瘫):明显肌萎缩、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26
lateral corticospinal tract
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27
(2)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 :起于红核,交叉后在脊髓侧索下行,止于灰质Ⅴ-Ⅶ层。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的兴奋作用。
(3)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起于前庭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VIII层和一部分VII层。主要兴奋躯干肌及肢体的伸肌,在平衡身体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4)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 tract :主要参与对躯体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5)内侧纵束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顶盖脊髓束testospinal tract :分别起自延髓前庭核和中脑上丘,与头颈和眼外肌的反射活动有关。
28
rubrospinal tract vestibulospinal tract reticulospinal tract testospinal tract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
30
三、脊髓功能:反射和传导 脊髓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 损伤表现: 1、脊髓完全横断:伤面以下全部感觉和随意运动的丧失。
脊髓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 损伤表现: 1、脊髓完全横断:伤面以下全部感觉和随意运动的丧失。 2、脊髓半断:损伤平面以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症。 3、脊髓空洞症: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各种运动障碍。 4、脊髓灰质炎:所支配区域的软瘫。
33
2、为什么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间行腰穿术?
课外作业 1、表示脊髓节段与脊柱节段的对应关系。 2、为什么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间行腰穿术? 3、脊髓白质中有哪些重要的纤维束,有何功能,受损后产生什么症状? 4、绘图:脊髓的横切面(P315:图17-3)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