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2 课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2 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2 课时

2 知识结构 本单元以燃烧作为主线,将燃料的利用、燃烧带来的不良后果、新能源急待开发等作为支线形成一条知识带。 课题 1 课题 2 课题 3
第七单元 知识结构 课题 1 生活现象 课题 2 燃烧和灭火 燃料 燃料和热量 能源问题 课题 3 环境问题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以燃烧作为主线,将燃料的利用、燃烧带来的不良后果、新能源急待开发等作为支线形成一条知识带。

3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探究 讨论 推理 验证 应用 简述引入 人类与燃烧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实验 简述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4 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5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探究 讨论 推理 验证 应用 简述引入 人类与燃烧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实验 简述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6 (1)具备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缺一不可

7 反馈练习 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 ) 甲:木头温度升高
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 ) 甲:木头温度升高 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8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探究 讨论 推理 验证 应用 简述引入 人类与燃烧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实验 简述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9 实验一:灭火原理的探究 如何将一支点燃的蜡烛熄灭 除了书上介绍的方法外,还可采用了书的扇动、用水喷淋、用剪刀剪去燃烧的烛芯等方法

10 二、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物质具有可燃性 从燃烧区撤走可燃物 可燃物有充足的氧气 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使可燃物的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 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11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事例 灭火原理:破坏哪种燃烧条件 灭火方法 隔绝空气 用灯帽盖灭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熄灭蜡烛
嘴吹灭 降低温度 纸箱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煤气着火 关闭阀门 隔绝可燃物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绝可燃物

12 三、“灭火器原理” 活动与探究 泡沫灭火器 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粉灭火器 NaHCO3=Na2CO3+H2O+CO2 液态CO2灭火器 家庭及公共场所发生火灾,选择合适的常用灭火器非常重要。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的是 (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13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探究 讨论 推理 验证 应用 简述引入 人类与燃烧的关系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实验 简述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14 1、有关存放易燃易爆物的做法,错误的是 ( ) A.易燃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质混存 B.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做到人走电断
1、有关存放易燃易爆物的做法,错误的是 ( ) A.易燃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质混存 B.存放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做到人走电断 C.易燃易爆物要紧密堆放,不能留有 D.灭火方式不同的易燃易爆物,不能存放在一起 2、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风扇通风 C.疏通煤气管道时,充入氮气 D.在存放挥发性易燃物的厂房内禁穿化纤类衣服

15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出现在煤矿的矿井里,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严重危害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为了防止瓦斯爆炸,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    、    等安全措施。
4、厨房里可燃性气体的含量是否达到爆炸极限的检测    现有酒精灯、火柴、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胶皮管、水槽等实验用品(可不全用),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厨房里因石油液化气不慎泄漏,厨房里的气体是否达到爆炸极限的检测。

16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探究(资料+讨论) 简述 实验感受 反应放热 简述 图示 作图 石油 煤的成分、用途 化石燃料的形成
第七单元 探究(资料+讨论) 简述 图示 作图 石油 煤的成分、用途 化石燃料的形成 化石燃料的用途、储量与产量 天然气的成分、用途 实验感受 简述 实验 反应放热 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利用 简述

17 下表为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探明储量 年产量 耗尽年限 石油 32.7亿吨 1.6亿吨 天然气 13400亿立方米
217亿立方米 1145亿吨 12.4亿吨 (1)请根据表格所列数据,填写表格 (2)根据表格,给我们的启示是(填序号)__ ①化石燃料蕴藏量是无限的 ②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 ③化石燃料应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④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8 (3)为节约燃料,采取的具体做法不合理的有(填序号)
①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 ②学校、工厂等单位使用的锅炉要用风机鼓风 ③燃气灶都留有可以调节空气大小的进口 ④给煤炉生火时,用于引火的木柴紧密地堆在一起 (4)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的后果是           。 (5)煤、石油、天然气是现代最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炼制过程属于     变化,煤的综合利用过程属于     变化。

19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探究(资料+讨论) 简述 实验感受 反应放热 简述 图示 作图 石油 煤的成分、用途 化石燃料的形成
第七单元 探究(资料+讨论) 简述 图示 作图 石油 煤的成分、用途 化石燃料的形成 化石燃料的用途、储量与产量 天然气的成分、用途 实验感受 简述 实验 反应放热 反应中能量变化及利用 简述

20 实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1. 镁条+稀盐酸 2. 碳、硫、磷、镁、氢气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吸热反应 的事例
1.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在烧杯中研磨

21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小结 探究、简述 有害气体 影响环境 几种清洁燃料 化石燃料产 新能源开发 生有害气体 开发清洁 燃料意义
第七单元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小结 探究、简述 简述、讨论、科技栏目 有害气体 影响环境 化石燃料产 生有害气体 几种清洁燃料 新能源开发 开发清洁 燃料意义

22 三“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活动与探究 用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到的溶液来代替酸雨,让学生观察其对金属、大理石和蔬菜等物品腐蚀的情况。 加入的物质
现 象 植物叶子或果皮(要新鲜) 镁条或锌粒 大理石

23 按照“西气东输”计划,天然气已进入南京,使南京彻底告别人工煤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C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  等部件组成。目前的管道煤气、液化石油气改用天燃气,必须对燃气灶加以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 变,改造后燃气灶与原来的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减小”、“不变”)_________.

24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 _________
①开发 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把秸杆、杂草等废弃物放在密闭池中发酵可以产生沼气 ②沼气的应用对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③点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④人类目前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⑤使用天然气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25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自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能源消费中煤占60-70%,石油占27%。然而目前东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已不堪煤炭的高排放、高污染。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上海和华东地区酸雨的发生率,上海大概是11%,江苏大概是12%。 (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 ①使用脱硫煤②加高工厂的烟囱③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④天然气替代原煤.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

26 (2)CNG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①CH4 ②CO ③液化石油气 ④无铅汽油
(1)推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2)CNG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①CH ②CO ③液化石油气 ④无铅汽油 你能否说出几种新的能源,他们 目前不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什么?

27 化学-技术-社会 1.海底“可燃冰” 2.车用乙醇汽油 3. “西气东输”


Download ppt "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 2 课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