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基础 创新 素养 ——从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化学教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基础 创新 素养 ——从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化学教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础 创新 素养 ——从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化学教学
基础 创新 素养 ——从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化学教学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范宏琍

2 山西省中考化学试题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 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命制的。
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课标,稳步推进” ,回归学科的本质,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3 一、近3年化学试题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中考化学试题题型结构

4 2. 中考化学试题分值分布

5 3.2014年各档次试题分布比例 题型 容易题 中等题 较难题 难题 比例 60% 20% 15% 5%

6 二、近三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7 2014山西——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棉线织布 C. 酒精燃烧 D.干冰升华 2.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3.小华同学身体不舒服,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小华同学应多食用下列食物中的 A. 水果蔬菜 B. 鸡蛋牛奶 C. 炸鸡油条 D. 米饭馒头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Cu B. NaCl C. CO₂ D.金刚石

8 2014山西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气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6.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解水得到H2和02,可知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D.KMnO4、NaCl、汽油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9 7.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的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8.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去除油污 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以用作氮肥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机械 9.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CO2→CO B. Fe2O3→FeCl2 C. Cu→Cu(NO3) D. Na2CO3→NaOH

10

11 2013年山西省——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牛奶变酸 C.干冰升华 D.风力发电
A.酒精挥发 B.牛奶变酸  C.干冰升华    D.风力发电 2. 为了维持生命健康, 人们每天需要摄取一定量蛋白质。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 B.鸡蛋 C.苹果 D. 植物油 3.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 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铝合金门窗 B. 玻璃杯子 C. 塑料薄膜 D.羊毛围巾

12 2013年山西省——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甲烷的化学式“CH4”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B. 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 C. 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0% D. 甲烷是一种有机物 6.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水分子质量变轻 D.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13 B.NaOH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常用作电池电极 D.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热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2013年山西省—— 7.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时, 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炒菜时, 油锅内意外着火, 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 液化气、 煤气泄漏起火时, 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 逃生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水溶液呈酸性,所以可以制作汽水 B.NaOH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常用作电池电极 D.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热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14 9.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X一定是熟石灰 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 10.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代替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中,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15 分类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化学变化的特征 1.(2012,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分类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化学变化的特征 1.(2012,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黄瓜切成段 B.布料裁成衣 C.葡萄酿成酒 D.钢锭轧成板 2.(2013,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牛奶变酸 C.干冰升华 D.风力发电 3.(2014,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棉线织布 C.酒精燃烧 D.干冰升华

16 分类解析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4.(2013,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分类解析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4.(2013,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5.(201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气 D汽车尾气随意排放,与雾霾形成无关 6.(2014,6)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解水得到H₂和O₂,可知水有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净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D KMnO4、NaCI、汽油加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7.(2012,4)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等。 C.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人类可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应当爱护水资源

17 8.(2012,5)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强 B. 碱溶液的pH大于7,盐溶液的pH等于7 C.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将pH试纸湿润 D.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9.(201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的水溶液呈酸性,所以用于制作汽水 B.NaOH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常用作电池电极 D.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热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18 10.(201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汽油、煤油都是石油加工产品 B.KNO3和Ca3(PO4)2是复合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N、P、K等营养元素 C.生石灰与烧碱与水都有热量放出,不能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二者 D.汽油和洗涤剂除去油污都是乳化过程,与食醋除水垢的原理不同。 11.(2014,8)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去除油污 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有氮元素,可以作氮肥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生铁坚硬,可以坐医疗手术机械

19 分类解析: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2.(2012,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海水 B.干冰 C.液氧 D.冰水

20 分类解析: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3.(2014,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Cu B. NaCl C. CO₂ D.金刚石

21 分类解析: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4.(2013,6)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14.(2013,6)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水分子质量减轻 D.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15.(2014,7)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的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2 分类解析: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6.(2012,6)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右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23 分类解析: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7.(2013,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甲烷的化学式“CH4”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B.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 C.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0% D.甲烷是一种有机物

24 分类解析: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18.(2013,9)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X一定是熟石灰 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 19.(2014,9)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 .CO2→CO B. Fe2O3→FeCl2 C. Cu→Cu(NO3) D. Na2CO3→NaOH

25 分类解析: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20.(2012,8)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
20.(2012,8)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 A.H B.Cl C.Na2CO D. NaOH 21.(2012,10)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A.高锰酸钾的质量 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物质的质量

26 分类解析: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22.(2013,4)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2.(2013,4)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铝合金门窗 B.玻璃杯子 C.塑料薄膜 D.羊毛围巾 23.(2014,3)小华同学身体不舒服,经医生诊断缺少维生素,小花同学应多食用下列食物中的() A.水果蔬菜 B.鸡蛋牛奶 C.炸鸡油条 D.米饭馒头 24.(2013,2)为了维持生命健康,人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鸡蛋 C.苹果 D.植物油 25.(2013,7.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室内起火时,立即大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 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 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27 26.(2014,2)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分类解析:六.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26.(2014,2)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蒸发皿 27.(2012,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8 分类解析:七.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9 分类解析:七.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0 分类解析:七.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1 分类解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八.填空题——化学用语
分类解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八.填空题——化学用语 31.(2012,2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氢元素____;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2个氮分子____; 钙离子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2.(2013,2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氧元素____;2个氧分子_____;钠离子___; 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3.(2014,21)(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氢元素 ___ ;2个氢分子 ___ ;氢离子___ ; 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 _ 。 (2)老陈醋是山西特产,其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也称乙酸,化 学式CH3COOH,CH3COOH表示的意义有: ① ______ ;②CH3CO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 。

32 分类解析:九.填空题——生活中的化学 34.(2012,23)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要学会获取和辨别信息
(1)写出图一商品标签中所示食品含有的两种营养素____、___ (2) 图二图片中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是____。 (3)下列从网络搜取的信息正确的是______ ①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②塑料薄膜可用于大棚蔬菜,同时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③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元素应适量摄入 由此你对化学物质的看法是(写出一条)_____ (合理即可) 35.(2013,22)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2)某自来水厂对汾河水进行净化,取水后,首先向其中加入明矾,再经过过滤、消毒灭菌后使之达到饮水标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___来检验。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_ _。

33 分类解析:九.填空题——生活中的化学 36.(2014,22)周末的生活,丰富多彩。
晨练时,我们一家人去打了一场篮球,我知道涤纶运动衣,橡胶制的篮球和盛装用品的塑料筐都是由_____ 材料制成的。 上午,我在家里看书,了解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从此人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在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中,原子序数等于_____。 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创造的: X+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_____ ,产品碱是Na2CO3 。 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么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段沼泽地,为顺利通过,有人提议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就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通过时应该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 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_____,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 _____ 。

34 分类解析:十.填空题——溶液 37.(2012,22)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的KNO3固体药品。 (1)查阅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从图 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合理即可)。50℃时, 将85.5g固体药品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KNO3 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KNO3 提纯的方法是_______。 (2)小明用提纯后的KNO3固体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 数为5%的KNO3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_____、 装瓶贴标签。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KNO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 ①KNO3固体仍然不纯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少量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小红提出,也可用一定量20℃时31.6%的KNO3溶液稀释配制5%的溶液,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填“行”或“不行”)。

35 分类解析:十.填空题——溶液 38.(2013,22)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 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 液的质量将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 的质量A_____B(填“<”“>”或“=”)

36 分类解析:十.填空题——溶液 39.(2014,23)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4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2)20℃时,称取31.6克KNO3固体加入100克的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克KNO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 . (3) 当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KNO3大于NaCl C.溶液质量KNO3小于NaCl 温度/℃ 20 40 60 80 100 NaCl 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37 分类解析:十一.简答题 40.(2012,山西.24)请解释下列变化: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 。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 。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表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 。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 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 (4)请你再写出一组反应物,其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上述都不同: 。

38 分类解析:十一.简答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 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 (合理即可);
41.(2013山西, 24)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 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 (合理即可);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 (合理即可); 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是_____。 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39 (2)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 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40 分类解析:十一.简答题 42.(2014,山西,24)下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I、II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写一条)              。 (3)从正反两面举例说明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41 分类解析:十二.推断题 43.(2012,山西,25)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右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 程式为:______,实验 现象为____ (2) 写出图中一个中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物质C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

42 分类解析:十二.推断题 44.(2013,25) 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为红色固体,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B → A反应过程较为复杂。“→”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C物质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2)A → B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B→D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3 分类解析:十二.推断题 45.(2014,25)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省略) (1)D的化学式 。 (2)C→E的化学方程式 , 说明该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 。 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 方程式 ,其微观实质是 。

44 分类解析:十三.实验题 46.(2012,26)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E,实验现象是____,说明 。 (3)小晋将某气体通入F中,他可能探究的问题是____。

45 分类解析:十三.实验题 47.(2013,26)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H2O2溶液(密度为1.13g/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l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 的____ 。 A.托盘天平 B. 烧杯 C. 漏斗 D. 量筒 E. 胶头滴管 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的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 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合理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为______。

46 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伸人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 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 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47 分类解析:十三.实验题 48.(2014山西,2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制取与性质 如图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 为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然后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制取CO2, 有关化学方程式 。 如图B,现象为 ,说明CO2 的性质是 。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反思与交流 (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需考虑的因素有 。 (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一瓶等体积的呼出气体, 。

48 分类解析:十四.探究题 49.(2012,山西,2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Mg、Cu、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9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 没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可能有的物质是____,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 没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____ ①Mg ②Mg2+、Fe ③Mg2+、Fe3+ ④Cu2+、Fe ⑤Mg2+、Fe2+、Cu2+

50 分类解析:十四.探究题 50.(2013,27) 化学小组同学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该工厂的有关资料后,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HCl、Na2SO4、 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同学们取污水进行了探究:(已知Na2SO4溶液呈中性) (1)测污水的pH:取一张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___,  读数为pH =2,由此可知:污水中一定有____,可能有Na2SO4。 (2)检验Na2SO4是否存在:甲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污水,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_____溶液,振荡,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合理即可),证明污水中有Na2SO4存在。 乙同学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通过探究,同学们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为使排放的污水中不含酸或碱,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合理即可)。

51 分类解析:十四.探究题 51.(2014,27)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 。他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HCl,看到 ,由此小张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去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方程式为 ,静置, (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通过实验, 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 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了一新标签:Na2CO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 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

52 分类解析:十五.计算题 (2012,山西,2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了一些大理石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样品6g粉碎成粉末状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已知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6.5g。 (1)该实验中能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____(填“能”或“不能”)。 (2)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100g能配制所需10%的稀盐酸____g。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53 分类解析:十五.计算题 53.(2013,山西,28)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 子有 。 (2)当pH=7时,消耗NaOH 溶液中NaOH的质量为 g. (3)计算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54 分类解析:十五.计算题 54.(2014,山西,28)硫酸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酸,其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消耗量最多。历史上曾将硫酸的产量或消耗量作为一个国家化工生产发达程度的标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引起的。稀硫酸有强酸性,稀硫酸的腐蚀性则主要是由酸性及水分蒸发后变浓而产生的。 硫酸的用途极广,常用于生产化肥、冶炼金属、农药、制药等。 工业制硫酸的流程为: (1)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已有知识,请回答: ①工业制H2SO4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②在实验室中不慎将浓硫酸粘在皮肤上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然后用水冲洗 (2)某工厂用9.8%的稀硫酸洗涤一定量化工产品中的氢氧化钡,当消耗稀硫酸100克时,沉淀不再产生,问此时的液体pH是 ,求化工产品中残留氢氧化钡的质量。

55 三. 渗透先进理念,体现学科价值 2014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题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PISA试题的评价理念,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56 关于PISA试题: PISA以纸笔测验的形式测量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还需完成一份关于他们的背景和态度的调查表。 PISA每三年测试一次,每次以一方面能力为主(2/3),其他两个方面能力为辅(1/3)。

57 PISA对于科学素养的测评,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科学教育的理解,体现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养。 PISA测试对于我们研究如何改进我国中考、高考等各类教育考试,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改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58 PISA在2000年、2003年2006年三次测试之后,其新颖、规范、科学的设计与严格的控制标准,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PISA现在已发展成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学业评价,参与的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占全世界的86%。 参加PISA测试的国家和地区,2000年有43个,2003年为41个,2006年有58个,每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的学生人数在4500人到10000人之间。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北都已参加,中国上海于2009年参加。

59 PISA试题:题干:以下 是超过2500年前建造于雅 典卫城名为女像柱的雕像 照片。这些雕像是用一种 名为大理石的岩石制造。 大理石由碳酸钙组成。 1980年,原始的雕像被迁移到卫城博物馆内,并由复制品取代。因为原始的雕像受到了酸雨的侵蚀。 问题1:正常的雨水略带酸性,因为它从空气中吸收了一些二氧化碳。酸雨比正常的雨水更酸,因为它还同时吸收了如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之类的气体。空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从哪里来的?

60 问题2:一片大理石薄片在被浸泡在醋里一整夜之前的质量是2.0克。隔天大理石薄片被取出并且干燥,干燥后大理石薄片的质量将会是多少?
A.少于2.0克 B.精确的2.0克 C.在2.0克至2.4克之间 D.多于2.4克 问题3:进行这项实验的学生也将一些大理石薄片在纯净(蒸馏)水中放置了一整夜。请解释学生为什么要在他们的实验中设计这个步骤。

61 问题4:对于下列问题,你感兴趣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62 问题5:对于下列陈述,你同意的程度有多少?请在每一行内只勾选一个方格。

63 酸雨单元题以自然界中大气污染现象为切入点,通过介绍酸雨的成因,考查学生对于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的了解,进而通过创设情景,模拟自然现象,在实验室中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研究和学习减少酸雨方法的求知欲。

64 PISA科学试题:温室效应 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温室效应:事实还是幻想?
生物需要能量才能生存,而维持地球生命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非常炽热,将能量辐射到太空中,但只有一小部分的能量会到达地球。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就像包裹着我们的星球表面的毯子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它不会像真空的世界那样,有极端的温差变化。 大部分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会穿过大气层进人地球。地球吸收了部分能量,其他则由地球表面反射回去。部分反射回去的能量,会被大气层吸收。 由于这个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比没有大气层吸收能量时的温度高。大气层的作用就像温室一样,因此有了“温室效应”一词。 温室效应在20世纪越来越显著。 事实表明,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不断上升。报刊杂志上常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20世纪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65 小德有兴趣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和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他在图书馆找到下面两幅曲线图。曲线图中有什么数据支持小德的结论?

66 问题2:温室效应 小德的同学小妮却不同意他的结论。她比较两幅曲线图,指出其中有些资料并不符合小德的结论。 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德结论之处,并说明理由。

67 评分标准 满分 能够指出两幅图中,有哪一部分的曲线不是同时上升 或下降,并作解释。 部分得分 指出了正确的时期,但没有给予解释。
满分 能够指出两幅图中,有哪一部分的曲线不是同时上升 或下降,并作解释。 部分得分 指出了正确的时期,但没有给予解释。 或举出了证据,证明小德的结论不是正确的,但却写错了时期。 零分 仅仅就其中一条曲线的改变趋势作出描述,而没有把改变与两幅图联系在一起。 没有作答。

68 问题3:温室效应 小德坚持自己的结论,即地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而引起的,但小妮则认为他的结论太草率。她说:“在接受这个结论之前,你必须确定在大气层内其他会影响温室效应的因素维持不变。” 请写出小妮所指的其中一个因素。

69 评分标准 满分 能够写出一个因素,该因素与太阳发出的能量或辐射有关。 写出一个自然成分,或污染物。 零分 写出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因素。
不够明确或不够具体的因素。 其他错误因素或其他答案。 没有作答。

70 命题立意 本题以当前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为入手点,考查了观察图像并从图中获取信息,以及对图形、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的能力。 试题特点 (l)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自学能力。 题中所有的证据都是以图像的形式给出的,学生需要在读懂图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进行比较、归纳,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本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试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1 PISA2006题:适合饮用的水 上图表示城市住宅饮用水的处理过程。

72 背景:该题聚焦于水质量的两个方面——颗粒和细菌污染物。回答该问题要求应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未经处理的地下水比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有更少污染物。
问题 有一个良好的饮用水源很重要。在地底下发现的水被称为地下水。为什么地下水比湖水和河水等地表水有更少的细菌和颗粒污染,请给出一个原因。 背景:该题聚焦于水质量的两个方面——颗粒和细菌污染物。回答该问题要求应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为什么未经处理的地下水比未经处理的地表水有更少污染物。

73 (1)步骤①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步骤③中常用的物质是 。 (2)用户家中的自来水饮用之前应当煮沸,其一种作用是 。
(2014山西省适应性)24.水是生命之.源,你对自来水的生产了解多少呢?学习了水的净化之后,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参观了自来水厂,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可表示为: 水源 沉降 过滤 吸附 消毒 (1)步骤①中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步骤③中常用的物质是 。 (2)用户家中的自来水饮用之前应当煮沸,其一种作用是 。 (3)水源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水比地表水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 (4)通过化学反应也可以生成水。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方程式 。

74 满分:•回答提到地下水渗透地面从而被过滤.
•当水通过沙子和小颗粒时就干净了。 •它能被自然地过滤。 •因为水透过地面时会被岩石和沙子过滤。 • 地下水被封闭于地下因此防止了可能的污染;或地表水更容易受污染。 •地下水在地球内部,因此空气污染不可能将水弄脏。 •因为地下水是不开放的,它在某些东西的下面。 •湖水和河水会被空气污染,而且你可能在里面游泳等等,所以水不干净。 •因为湖水和河水被人和动物污染。 •地下水中没有细菌的食物,所以细菌无法生存。 •地下水不在太阳底下,有蓝绿色藻类。 不得分:•回答提到地下水非常干净(已知信息) •因为它已经很干净。因为湖水和河水里面有垃圾。[没有解释为什么] •因为那里细菌比较少。 •因为地下水经过过滤器并加入氯。 •地下水经过过滤器,使之彻底清洁。 •因为它总是运动着。 •因为它没有被搅动,因此不会带起底下的淤泥。

75 PISA科学试题  巧克力 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篇报道中讲述了一个22岁的学生的经历,她名叫Jessica,以“巧克力为饮食”。她声称除了每隔5天的一顿“适当的进餐”之外,每周吃90条巧克力,不再吃其它食物,仍然身体健康,并保持着50公斤的体重。一名营养学家评论:“我对有人能够依靠这样的饮食活着感到惊讶。脂肪供给身体能量,但是她没有得到均衡的饮食。在巧克力中有一些矿物质和营养成分,却没有足够的维生素,她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严重的健康问题。”

76 问题1:(问答题,12分) 一本关于营养的书中给出巧克力中的营养成分数据,如表1所示。假设所有数据适合于Jessica吃的巧克力,也假设她吃的每条巧克力质量是100克。 表1:100克巧克力的营养成分 从表中得知,100克巧克力中含有32克脂肪,能提供2142千焦的能量。营养学家指出:“脂肪供给身体能量……”。 如果某人吃了100克巧克力,那么所有能量(2142千焦)都来自于32克脂肪吗?利用表格中的数据解释你的答案。

77 问题2 :(选择题,5分) 营养学家说Jessica“几乎没有足够的维生素”,巧克力中缺乏维生素C,也许她通过“每隔5天一顿的适当进餐”来补充维生素C。 下面列有一食谱: 1.鱼 .水果 3.大米 4.蔬菜 为了帮助Jessica补充她所缺乏的维生素C,你推荐食谱中的哪两种食物? A.1和 B.1和 C.1和 D.2和 E.2和 F.3和4

78 对我们的启发和借鉴: 该试题涉及面广,试题难度不算太大,计算量较小,更多地强调平时知识的积累。 要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及常识,注重课外知识的补充。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 对学生来说要细心,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79 (2014,山西,22)周末的生活,丰富多彩。 晨练时,我们一家人去打了一场篮球。我知道涤纶运动衣、橡胶制的篮球和盛装用品的塑料筐都有 材料制成。 上午,我在家看书。了解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发现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从此人们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在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中,原子序数= 。 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制碱厂。制碱厂应用的是“侯氏联合制碱法”,其原理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创造的: X+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 + CO2↑ 我知道了制碱厂的原料之一“X”是 ,产品“碱”是Na2CO3。 晚上,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科考人员野外考察时要经过一小段沼泽地,为顺利通过,有人建议向沼泽地上铺一层生石灰,沼泽地将会变硬,人们能顺利通过,同时铺撒和同过时应小心“烫伤”。这是真的吗?我要继续看下去。 我知道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并且能从化学角度说明“烫伤”的原因是 。 学习了化学,我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

80 (2014,山西,28)硫酸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酸,其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消耗量最多。历史上曾将硫酸的产量或消耗量作为一个国家化工生产发达程度的标志。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主要是由它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引起的。稀硫酸有强酸性,稀硫酸的腐蚀性则主要是由酸性及水分蒸发后变浓而产生的。 硫酸的用途极广,常用于生产化肥、冶炼金属、农药、制药等。 工业制硫酸的流程为: (1)综合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已有知识,请回答: ①工业制H2SO4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②在实验室中不慎将浓硫酸粘在皮肤上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然后用水冲洗 (2)某工厂用9.8%的稀硫酸洗涤一定量化工产品中的氢氧化钡,当消耗稀硫酸100克时,沉淀不再产生,问此时的液体pH是 ,求化工产品中残留氢氧化钡的质量。

81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习中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当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2 五.关于2015年实验考查 课程标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五.关于2015年实验考查 课程标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83

84

85

86 谢谢


Download ppt "基础 创新 素养 ——从近三年山西省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化学教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