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Di Ji Yu Ji Chu Gong Cheng Shi Gong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主 编:曹海成 李 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Di Ji Yu Ji Chu Gong Cheng Shi Gong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主 编:曹海成 李 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Di Ji Yu Ji Chu Gong Cheng Shi Gong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主 编:曹海成 李 娟

2 目 录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1 5.1 浅基础概述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3

3 教学目标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2. 能协助编制浅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协助管理基础工程施工;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1. 理解浅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2. 能协助编制浅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协助管理基础工程施工; 3. 熟悉地基与基础各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验收规范、常见质量问题及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

4 5.1 浅基础概述 天然地基指基础直接建造在未经人工处理过的天然地层上的地基。天然地基依照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及深基础。通常的划分方法为:埋深不超过5m的称为浅基础。 5.1 浅基础概述

5 5.1 浅基础概述 5.1.1 基础材料选择 基础材料的选择决定着基础的强度、刚度、耐久性和经济效果等,应考虑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方材料的原则,并应当满足经济技术的要求。常用的基础材料有砖石、混凝土(包括毛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在我国北方还常利用灰土,南方则采用三合土等地方性材料作为基础材料。

6 5.1 浅基础概述 1.灰土 灰土用石灰和黄土(或黏性土)混合而成。石灰以块状生石灰为宜,土料一般采用粉质黏土。石灰和土的体积比为3:7或2:8。拌合均匀,并加适量的水分层夯实。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用灰土做基础很广泛,主要用于五层和五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小型砖墙承重的单层工业厂房。

7 5.1 浅基础概述 2.三合土 三合土中石灰、沙、骨料的体积比一般为1:2:4或1:3:6。三合土的强度与骨料有关,矿渣有水硬性最好,砖石次之,卵石及碎石因不易夯打结实而质量较差。三合土基础一般多用于四层和四层以下的民用建筑中。

8 5.1 浅基础概述 3.砖石砌体 砖的强度和抗冻性并不是很强,适用于干燥而较温暖的地区,在寒冷而潮湿的地区就不很适用。但由于砖可以就地烧制,价格较低,应用还是比较广泛。在产石料的地区,毛石是比较容易取得的一种基础材料。

9 5.1 浅基础概述 4.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 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都比较好,是一种较好的基础材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毛石可以节约水泥用量,虽然强度有所降低,但仍比砖石高,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0 5.1 浅基础概述 5.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材料强度、刚度、耐久性、防水性能和抗冻性能都比较好,且能够承受较高的弯矩,是一种较好的建造基础的材料。在相同的基础宽度下,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高度远比其他几种基础要小。目前钢筋混凝土基础多在较大的建筑中或地基土层软弱时采用。

11 5.1 浅基础概述 浅基础类型 按《地基规范》,浅基础形式可以分为: 无筋扩展基础 扩展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高层结构筏形基础 岩石锚杆基础 箱形基础 壳体基础

12 5.1 浅基础概述 1.无筋扩展基础 通过在墙或柱子下设置水平截面向下扩大的基础,以增加底面积,使之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这种基础就是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是由砖、毛石、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等刚性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所用的材料的抗拉强度很低,不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和切应力,应用于6层或6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应超过4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如图5.1所示。

13 5.1 浅基础概述 图5.1 无筋扩展基础 (a)砖基础 (b)毛石基础 (c) 三合土或灰土基础 (d) 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基础

14 5.1 浅基础概述 2.扩展基础 扩展基础是指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其抗弯性能和抗剪性能良好,且具有抗冻性和耐久性。这类基础常用于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较软弱的情况。 (1)柱下独立基础 柱下独立基础是柱基础的主要类型。现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截面可做成阶梯形或锥形;预制柱下独立基础一般可做成杯形,常用在单层工业厂房,如图5.2所示。 (2)墙下条形基础

15 (a)阶梯形基础;(b)锥形基础;(c)杯形基础
5.1 浅基础概述 图5.2 柱下独立基础 (a)阶梯形基础;(b)锥形基础;(c)杯形基础

16 5.1 浅基础概述 3.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当地基较软弱而柱荷载较大,若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为增加基础的整体性并方便施工,可将同一排的柱基础连通做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如图5.3所示。 图5.3 柱下条形基础

17 5.1 浅基础概述 4.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在软土地基上,当荷载很大,而采用柱下交叉条形基础仍不能满足要求时,或者建筑物的柱距较小,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如设置地下室)时,可以在建筑物的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等厚度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即筏形(片筏)基础.筏形基础的底面积大,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基础的整体性,有效调整基础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18 5.1 浅基础概述 5.岩石锚杆基础 岩石锚杆基础适用于直接建在基岩上的柱基,以及承受拉力或水平力较大的建筑物基础。岩石锚杆基础对锚杆孔直径、锚杆的构造、锚杆插入上部结构的长度、锚杆材料、灌浆材料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以确保钢筋锚杆基础与基岩连成整体,如图5.4所示。 图5.4 岩石锚杆基础 d1--锚杆孔直径 l--锚杆的有效长度 d--锚杆直径

19 5.1 浅基础概述 6.箱形基础 为了使基础具有更大的刚度,减少建筑物的相对弯曲可,可将基础做成有顶板、底板及若干纵横隔墙组成的箱形基础。箱形基础一般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基础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间可作为地下室。主要特点是刚度大,而且挖去很多土,减少了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因而适用于地基软弱土层厚、荷载大和建筑面积不太大的一些重要建筑物。

20 5.1 浅基础概述 7.壳体基础 壳体基础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柱基础和筒形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料仓、中小型高炉等)基础,如图5.5所示。壳体基础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性。常见的壳体基础形式有正圆锥壳、M形组合壳和内球外锥组合壳3种,其优点是材料省、造价低,可比一般梁、板式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少用混凝土30%~50%,节约钢筋30%以上。一般情况下施工时不必支模,土方挖运量也较少。壳体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0(构筑物基础不小于C30)。

21 (a)正圆锥壳;(b)M形组合壳;(c)内球外锥组合壳
5.1 浅基础概述 图5.5 壳体基础的结构形式 (a)正圆锥壳;(b)M形组合壳;(c)内球外锥组合壳

22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3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灰土和三合土基础施工 灰土基础是用熟石灰与粘性土拌合均匀,然后分层夯实而成。灰土的体积配合比一般用2:8或3:7(石灰:土),其28d强度可达1MPa。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为干燥状态的基础。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以用于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灰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应及时铺好夯实。铺土应分层进行,每层虚铺厚度为200~250mm,夯至100~150mm后再铺上一层,称为“一步灰土”,一般可铺2~3步,即厚度为300mm或450mm。

24 三合土基础是由石灰、砂、碎砖(石)和水拌匀后分层铺设夯实而成。其体积配合比应按设计规定,一般用1:2:4或1:3:6(消石灰:砂:碎砖)。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三合土基础是由石灰、砂、碎砖(石)和水拌匀后分层铺设夯实而成。其体积配合比应按设计规定,一般用1:2:4或1:3:6(消石灰:砂:碎砖)。 施工时先将石灰和砂用水在池内调成浓浆,将碎砖材料倒在拌板上加浆搅拌。虚铺厚度第一层为220mm,以后每层200mm,分别夯至 150mm,直到设计标高为止。三合土基础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5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砖基础施工 1. 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①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烧结普通砖按抗压强度等级划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 五个等级)。 ② 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砂浆拌和使用时,如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和(砌筑砂浆划分为M20、M15、M10、M7.5、M5.0、M2.5六个强度等级)。

26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③主要机具包括垂直运输设备:如井字架、龙门架、卷扬机、附壁式升降机、塔式起重机等;砂浆拌制运输机具:砂浆搅拌机、推车、灰斗、砖夹具、筛子等;砌筑工具:大铲、瓦刀、刨锛、摊灰尺、铺灰器、线锤、托线板(靠尺)、皮数杆等,如图5.6所示。 图5.6 砌筑工具

27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作业条件 ①基槽:混凝土或灰土地基均已完成,并办完隐检手续。 ②已放好基础轴线及边线;立好皮数杆(一般间距15~20m,转角处均应设立),并办完预检手续。 ③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细石代替或用砂浆垫平。 ④常温施工时,粘土砖必须在砌筑的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左右为宜。 ⑤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确定,现场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

28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撂底→砌筑→抹防潮层 (1)拌制砂浆 ①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由试验室确定,水泥计量精度为±2%,砂,掺合料为±5%。 ② 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③ 砂浆应随拌随用,一般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须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不允许使用过夜砂浆。

29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确定组砌方法 ① 组砌方法应正确,砖基础一般采用满丁满条砌法。 ② 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严禁用水冲砂浆灌缝的方法。

30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3)排砖撂底 ① 基础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一层一退,里外均应砌丁砖;如二层一退,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砌丁砖。 ② 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规定放七分头,其数量为一砖半厚墙放三块,二砖墙放四块,以此类推。

31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4)砌筑 ① 砖基础砌筑前,基础垫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层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② 砌基础墙应挂线,240mm墙单面挂线,370mm及以上墙应双面挂线。 ③ 基础标高不一致或有局部加深部位,应从最低处往上砌筑,应经常拉线检查,以保持砌体通顺、平直,防止砌成“螺丝”墙。 ④ 基础大放脚砌至基础上部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基础墙身位置正确。同时还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有偏差时,应在水平灰缝中逐渐调整,使墙的层数与皮数杆一致。

32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⑤ 暖气沟挑檐砖及上一层压砖,均应用丁砖砌筑,灰缝要严实,挑檐砖标高必须正确。 ⑥ 各种预留洞、埋件、拉结筋按设计要求留置,避免后剔凿,影响砌体质量。 ⑦ 变形缝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的墙要把舌头灰刮尽;后砌的墙可采用缩口灰,掉入缝内的杂物随时清理。 ⑧ 安装管沟和洞口过梁其型号、标高必须正确,底灰饱满

33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抹防潮层 将墙顶活动砖重新砌好,清扫干净,浇水湿润,随即抹防水砂浆,设计无规定时,一般厚度为15~20mm,防水粉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

34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3. 质量验收 (1)一般规定 ①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3. 质量验收 (1)一般规定 ①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②砖砌体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③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④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 ⑤施工时砌的蒸压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 ⑥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⑦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润湿,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35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主控项目 ①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不得小于80%。 ③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基础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36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④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必须作成凸槎。留直槎时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 6拉结钢筋(120厚墙放置2 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 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 ⑤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的规定。

37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表5.1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表5.1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垂 直 度 每层 5 用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10m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10m 20

38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3)一般项目 ①砖基础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②砖基础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③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的规定。

39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表5.2 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表5.2 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5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不应少于5处 2 表面平整 清水墙、柱 5 用2m靠尺和楔形尺塞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混水墙、柱 8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 口) ±5 用尺检查 检验批洞口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检验批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水平灰缝 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10m线和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混水墙 10 6 清水墙游丁走缝 吊线和尺检查,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40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4. 成品保护 (1)基础墙砌完后,未经有关人员复查之前,对轴线桩、水平桩或龙门板应注意保护,不得碰撞。 (2)对外露或预埋在基础内的暖卫、电气套管及其它预埋件,应注意保护,不得损坏。 (3)抗震构造柱钢筋和拉结筋应保护,不得踩倒,弯折。 (4)基础墙回填土,两侧应同时进行,暖气沟墙未填土的一侧应加支撑,防止回填时挤歪挤裂。回填土应分层夯实,不允许向槽内灌水取代夯实。 (5)回填土运输时,先将墙顶保护好,不得在墙上推车,损坏墙顶和碰撞墙体。

41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砂浆配合比不准。 (2)冬期不得使用无水泥配制的砂浆。 (3)基础墙身位移 。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砂浆配合比不准。 (2)冬期不得使用无水泥配制的砂浆。 (3)基础墙身位移 。 (4)墙面不平 。 (5)水平灰缝不平。 (6)皮数杆不平 。 (7)埋入砌体中的拉结筋位置不准。 (8)留槎不符合要求 。 (9)有高低台的基础应先砌低处,并由高处向低处搭接,如设计无要求,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10)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过大 。

42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2.3 毛石基础施工 毛石基础是用毛石与砂浆砌筑而成。毛石用平毛石和乱毛石,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毛石基础施工 毛石基础是用毛石与砂浆砌筑而成。毛石用平毛石和乱毛石,其强度等级不低于MU20。 砂浆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毛石基础的断面有阶梯形和梯形等形状,如图5.7 所示。 图5.7 毛石基础的形式

43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1. 材料要求 (1)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缝; (2)毛石应呈块状,其中部厚度不宜小于150mm; (3)毛石表面的污垢,水锈等杂质,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 (4)砂浆按配合比进行搅拌,随拌随用。砂浆稠度为3~5cm。 (5)水泥一般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44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 砌筑施工注意要点 (1)砌筑前,应先检查基槽的尺寸、标高,观察是否有受冻、水泡等异常情况。 (2)在基底弹出毛石基础底宽边线,在基础转角处、交接处上立皮数杆。皮数杆上应标明石块规格及灰缝厚度,砌阶梯形基础还应标明每一台阶高度。在皮数杆间拉准线。 (3)砌筑时,应先砌转角处及交接处,再依线砌中间部分。要分批卧砌,并注意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每层灰缝的厚度宜为 20~30mm 砂浆应饱满。

45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4)基础外墙转角、横纵墙交接处及基础最上一层,应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毛石基础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5)每天砌完应在当天砌的砌体上铺一层灰浆,表面应粗糙。夏季施工时,对刚砌完的砌体,应用草袋覆盖养护5~7d,避免风吹、日晒、雨淋。毛石基础全部砌完,要及时在基 础两边均匀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6)整个基础砌筑完后,及时组织检查验收和监督认证,当确认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土。

46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3. 质量验收 (1)一般规定 ①石砌体的灰缝厚度控制,毛料石和粗料石不宜大于20m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5mm。 ②砂浆初凝后,如再需要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 ③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座浆砌筑,以保证基石与垫层粘结紧密,保证传力均匀和石块稳定。 ④受力重要的部位及每个楼层(包括基础)砌体的顶面,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47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2)主控项目 ①石材及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 ③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的规定。

48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表5.3 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毛石砌体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表5.3 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 验 方 法 毛石砌体 料 石 砌 体 基础 毛料石 粗料石 细料石 墙、柱 1 轴线位置 20 15 10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墙面 垂直度 每层 7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3 全高 30 25

49 5.2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3)一般项目 基础的组砌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 ②毛石墙拉结石每0.7㎡墙面不应少于1块。

5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51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钢筋混凝土基础是指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的柱下独立或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以及壳体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刚性基础相比,具有良好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基础尺寸不受限制。在荷载较大,且存在弯矩和水平力等荷载组合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又较低时,应选用钢筋混凝土基础,由此可扩大基础底面积而不必增加基础埋深,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5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独立基础施工 独立基础一般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柱下普通独立基础施工工程,涉及基础模板、基础钢筋、基础混凝土三个分项工程施工。 独立基础构造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现浇柱锥形基础、阶梯形基础和预制柱杯口基础。杯口基础又可分为单肢柱和双肢柱杯口基础,低杯口和高杯口基础。

53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 现浇柱锥形基础 (如图5.8) 2. 现浇阶梯形基础 (如图5.9) 图5.9 现浇阶梯形基础的构造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 现浇柱锥形基础 (如图5.8) 2. 现浇阶梯形基础 (如图5.9) 图5.8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构造 图5.9 现浇阶梯形基础的构造

54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3. 预制柱杯口基础 图5.10 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杯口基础构造形式 (a)刚接杯形基础;(b)铰接杯形基础

55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① 预制柱下独立基础中柱的插入深度h1,可按表5.4选用,并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和吊装时柱的稳定性,即不小于吊装时柱长的0.05倍。 ②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可按表5.5选用。 ③ 当柱为轴心或小偏心受压且t/h2≥0.65时,或大偏心受压且t/h2 ≥0.75时,杯壁可不配筋;当柱为轴心或小偏心受压且0.5≤ t/h2 <0.65时,杯壁可按表5.6构造配筋;其他情况下,应按计算配筋,其配筋焊成网片或现场绑扎,如图5.11所示。

56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4 柱的插入深度h1(mm)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4 柱的插入深度h1(mm) 矩形或工字型柱 双肢柱 h<500 500≤h<800 800≤h<1 000 h>1 000 h~1.2h h 0.9h 且≥800 0.8h 且≥1 000 (1/3~2/3)ha (1.5~1.8)hb 注:① h为柱截面长边尺寸;ha为双肢柱整个截面长边尺寸;hb为双肢柱整个截面短边尺寸; ② 柱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时,h1可适当减小,偏心距大于2h时,h1应适当加大。

57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5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 柱截面长边尺寸h(mm) 杯 底 厚 度a1(mm)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5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 柱截面长边尺寸h(mm) 杯 底 厚 度a1(mm) 杯 壁 厚 度t(mm) h<500 500≤h<800 800≤h<1 000 1 000≤h<1 500 1 500≤h<2 000 ≥150 ≥200 ≥250 ≥300 150~200 ≥350 ≥400 注:① 双肢柱的杯底厚度值,可适当加大; ② 当有基础梁时,基础梁下的杯壁厚度,应满足其支承宽度的要求; ③ 柱子插入杯口部分的表面应凿毛,柱子与杯口之间的空隙,应用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充填密实,当达到材料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能进行上部吊装。

58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6 杯壁构造配筋 图5.11 杯壁上口配筋示意图(a2≥a1) 柱截面长边尺寸(mm) h<1 00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6 杯壁构造配筋 柱截面长边尺寸(mm) h<1 000 1 000≤h<1 500 1 500≤h<2 000 钢筋直径(mm) 8~10 10~12 12~16 注:表中钢筋置于杯口顶部,每边两根。 图5.11 杯壁上口配筋示意图(a2≥a1)

59 (4)对于高杯口基础,柱的插入深度应符合杯口基础的要求,其杯壁配筋可按图5.12所示构造要求进行。高杯口基础杯壁厚度,参考下表5.7。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4)对于高杯口基础,柱的插入深度应符合杯口基础的要求,其杯壁配筋可按图5.12所示构造要求进行。高杯口基础杯壁厚度,参考下表5.7。 表5.7 高杯口基础的杯壁厚度t h (mm) t(mm) h(mm) 600<h≤800 800<h≤1 000 ≥250 ≥300 1 000<h≤1 400 1 400<h≤1 600 ≥350 ≥400

6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图5.12 高杯口基础构造配筋示意图

61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独立基础施工 1.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熟悉基础施工图纸,掌握独立基础构造要求;熟悉独立基础各尺寸及标高要求;编制工程材料、机具、劳动力需求计划;完成进场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见证取样复检及混凝土试配工作;编制基础模板、基础钢筋、基础混凝土三个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

6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材料准备 钢筋 水泥 砂石 外加剂 掺合料 防水材料 (3)施工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混凝土搅拌机、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手推车、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木抹子、塔式起重机等。

63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清理基槽→铺设混凝土垫层→底板钢筋绑扎→支基础模板→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64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3. 质量验收 (1)钢筋分项工程 ① 主控项目: 钢筋和钢筋加工件进场时应对品种、规格、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强度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65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② 一般项目: 钢筋安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8的规定。 表5.8 钢筋安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② 一般项目: 钢筋安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8的规定。 表5.8 钢筋安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5.8 钢筋安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次 项 目 允许偏差/mm 1 受力钢筋 间距 ±20 排距 ±10 2 箍筋、构造筋间距 ±30 3 受力钢筋保护层

66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模板分项工程 ① 主控项目: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时的侧压力及施工荷载,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发生跑模及胀模。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在涂刷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的接槎处。 为保证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5.9的规定。

67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9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 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强度标 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9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 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强度标 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 构件 -

68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② 一般项目: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5.10的规定;现浇结构模板允许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69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0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0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2 预留洞 10 尺寸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7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1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 ±10 柱、墙、梁 +4,-5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8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71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3)混凝土分项工程 ① 主控项目: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7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② 一般项目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²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73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条形基础施工 条形基础构造 条形基础按上部结构不同,可分为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这种基础的抗弯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以及承受水平力和力矩等荷载情况下使用,因高度不受台阶宽高比限定,故适宜于“宽基浅埋”的情况下采用。

74 (a)板式条形基础 (b)带肋的板式条形基础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 墙下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的构造,如图5.13所示。受力钢筋按计算确定,并沿宽度方向布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200mm,但不宜小于100mm,条形基础一般不配弯筋。沿基础纵向设置分布筋,直径一般为6-8mm,间距为250~300mm,置于受力筋上面。另外,为增加基础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沿纵向可加设肋梁,并按构造配筋。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所用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0。 图 5.13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 (a)板式条形基础 (b)带肋的板式条形基础

75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构造,如图5.14所示。其截面一般为倒T形,底板伸出部分称为翼板,中间部分称为肋梁。翼板厚度h不宜小于200mm,当h为200~250mm时,翼板可做成等厚度;当h大于250mm时,可做成坡度小于或等于1:3 的变厚度板。肋梁的高度按计算确定,一般可取1/8~1/4柱距。翼板的宽度b 按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胁梁宽bl 应比该方向柱截面稍大些。为调整底面形心位置减少端部基底压力可挑出悬臂,在基础平面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其长度宜小于第一跨距的1/4~1/3。

76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图5.14 柱下条形基础构造

77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条形基础施工 (1)在混凝土浇灌前应先行验槽,基坑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局部软弱土层应挖去,用灰土或砂砾回填穷实与基底相平。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2)垫层混凝土在验槽后应立即浇灌,以保护地基。当垫层素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

78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3)钢筋上的泥土、油污,模板内的垃圾、杂物应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湿润,缝隙应堵严,基坑积水应排除干净。 (4)混凝土自高处倾落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如高度超过2m,应设料斗、漏斗、串筒、斜槽、溜管,以防止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 (5)混凝土宜分段分层灌筑,每层厚度应符合表5.12的规定。各段各层间应互相衔接 , 每段长2~3m,使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并注意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边角,然后浇灌中间部分。

79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2 混凝土灌筑层的厚度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灌筑层的厚度(mm) 插入式振捣 表面振捣 人工捣固: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2 混凝土灌筑层的厚度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灌筑层的厚度(mm) 插入式振捣 表面振捣 人工捣固: ① 在基础、无筋混凝土或配筋稀疏的结构中 ② 在配筋密列的结构中 轻骨料混凝土: ① 插入式振捣 ② 表面振捣(振动时需加荷) 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200 250 150 300

8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6)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以保证结构良好的整体性,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不应超过表5.13的规定。如时间超过规定,应设置施工缝 ,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N/mm2 以上时,才允许继续灌筑,以免已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因振动而受到破坏。施工缝处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接槎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约1mm)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清除,并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且不得积水,然后铺15~25mm厚水泥砂浆或先灌一层减半石子混凝土,或在立面涂刷1mm厚水泥浆,再正式继续浇筑混凝土,并仔细捣实,使其紧密结合。

81 表5.13 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最长时间(min)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3 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最长时间(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 温 不高于25℃ 高于25℃ 不高于C30 高于C30 210 180 150 注:① 本表数值包括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 ② 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和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实验结果确定。

8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筏形基础施工 筏形基础一般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可以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在外形和构造上像倒置的钢筋混凝土楼盖,分为梁式和平板式两种,如图5.15所示。 图5.15 筏形基础两种类型 (a)平板式;(b)梁板式

83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5.3.3.1 筏形基础的构造 (1)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筏形基础的构造 (1)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 (3)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应沿地下室四周布置钢筋混凝土外墙,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4)底板厚度:筏基底板的厚度均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不宜小于200mm,一般取200~400mm。 (5)配筋要求:基础配筋应由计算确定,按双向配筋,宜用HPB235、HRB335级钢筋。 (6)墙下筏形基础,适用于筑有人工垫层的软弱地基及具有硬壳层的比较均匀的软土地基上,建造6层及6层以下横墙较密集的民用建筑。

84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筏形基础施工 工艺流程: 基底土质验槽→施工垫层→垫层上弹线抄平→筏形下网钢筋→梁钢筋→柱及剪力墙插筋→筏形上网钢筋 →浇筑混凝土 (1)基底土质验槽:验槽的目的是:探明基槽内土质变化和局部特殊土质情况,核对建筑物的位置、平面形状、槽宽、槽深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 (2)施工垫层、垫层上弹线抄平: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连接柱的插筋。

85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3) 钢筋绑扎工艺 ① 绑扎底板下层网片钢筋 ② 绑扎地梁钢筋 ③ 绑扎底板上层网片钢筋,铺设上层铁马凳 ④ 绑扎上层网片下铁 ⑤ 绑扎上层网片上铁 ⑥ 绑扎暗柱和墙体插筋 ⑦ 垫保护层 ⑧ 成品保护

86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4)浇筑混凝土(以现场搅拌泵送为例) ① 混凝土现场搅拌 材料用量、投放: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的计量误差为±2%,粗、细骨料的计量误差为±3%。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外加剂粉剂→掺合料→砂子→水→外加剂液剂。 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中起到混凝土开始卸料止,它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可按表5.14确定。

87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坍落度(mm) 搅拌机类型 搅拌机出料量(L) <25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表5.1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坍落度(mm) 搅拌机类型 搅拌机出料量(L) <250 250~500 >500 ≤30 强制式 60 90 120 自落式 150 >30 注:使用外加剂的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延长50%。

88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② 混凝土浇筑 基础底板一次性浇筑,间歇时间不能太长,不允许出现冷缝,混凝土浇筑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混凝土可采用踏步式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尽量散失。 混凝土浇筑方向应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对于平板式筏形基础则应平行于基础长边方向。 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若不能整体浇筑完成,则应留设垂直施工缝,并用木板挡住。 施工缝留设位置:当平行于次梁长度方向浇筑时,应留在次梁中部1/3 跨度范围内;对平板式可留设在任何位置,但施工缝应平行于底板短边且不应在柱脚范围内,如图5.16所示。

89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对于梁板式筏形基础,梁高出底板部分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灌厚度不宜超过200mm。当底板上或梁上有立柱时,混凝土应浇筑到柱脚顶面,留设水平施工缝,并预埋连接立柱的插筋。水平施工缝处理与垂直施工缝相同。 图5.16 筏形基础施工缝位置

90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③ 混凝土的振捣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前、后、中部不停振捣,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防止上一层混凝土盖上后而下层混凝土仍未振捣,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振捣时,施工要点为“快插慢拔”,插入深度各层均为350mm,即上面两层均须插入其下面一层50mm。振捣点之间间距为450mm, 梅花型布置,振捣时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过短不易振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离析,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大量泛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浮出灰浆为准,边角处要多加注意,防止漏振。振捣棒距离模板要小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约为150mm,并不宜靠近模板振捣,且要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止水带、预埋件等。

91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缝的处理 筏板与地下室外墙的接缝、地下室外墙沿高度处的水平接缝应严格按施工缝要求采取措施,必要时可设通长止水带。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当不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沉降缝地面以下的空间应用粗砂填实。

92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后浇带的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后浇带混凝土宜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浇注。 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允许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验算时需考虑地基变形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如图5.17所示。 图5.17 高层建筑与裙房间的沉降缝处理

93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2)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在基础表面应覆盖草帘和洒水养护,并不少于7d 。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即可拆除梁的侧模。 (4)当混凝土基础达到设计强度的30%时,应进行基坑回填。基坑回填应在四周同时进行,并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到低分层进行。

94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大体积筏形基础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的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的筏形基础通常都有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底板,特别是厚筏板,其底板厚度可达3~4m。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方案有3种: (1)全面分层[图5.18(a)]。 (2)全面分层[图5.18(b)]。 (2)全面分层[图5.18(c)]。

95 (a)全面分层方案;(b)分段分层方案;(c)斜面分层方案
5.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图5.18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方案 (a)全面分层方案;(b)分段分层方案;(c)斜面分层方案

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知识拓展 1.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工作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4.主要管理措施 5.主要质量标准要求 6.成品保护
7.安全环保措施

97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Thank You! Di Ji Yu Ji Chu Gong Cheng Shi Gong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发行部
地 址:武汉市武昌珞狮路122号 邮 编:430070 电 话: 传 真:


Download ppt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 Di Ji Yu Ji Chu Gong Cheng Shi Gong 单元5 浅基础工程施工 主 编:曹海成 李 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