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基础部魏保兵

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自觉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 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撰写交流小论文。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撰写交流小论文。

4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5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6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判断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真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9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没有作出进一步判断
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10 列宁把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做“社会主义”。列宁也是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经典作家,但没有也来不及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

11 2、苏联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未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判断
斯大林在1936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就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1946年9月又提出“一个国家内的共产主义”,特别是在苏联这样的国家内,是完全可能的。

12 赫鲁晓夫宣布苏联二十年建成共产主义 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13 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则提出苏联处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入口处”
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14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15 1958年,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16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认为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17 60年代初,毛泽东又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18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 。

19 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20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21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再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22 1986年中共中央在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重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 5、党的十三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4 1987年8月,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25 党在十三大报告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时限);

2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27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这一阶段的特征和历史进程做了全面的展开和说明,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8 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9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30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1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区别。

3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三大初步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3 党的十五大更加全面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的概括

34 (三)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它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 2、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它是党制定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5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三、 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6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限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100年时间,我国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7 (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决定的。

38 1、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2、这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3、是由现代化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决定的。这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39 第二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40 第二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 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42 1、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2、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概括

4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45 第二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46 党的基本路线,也就是党的总路线。它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基础,也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和政策的依据。

47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48 1、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2、十二大后到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夕,党对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3、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9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这条基本路线内容的简明概括。

5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51 第三,“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52 (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认识的深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5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之一。

54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55 2、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提高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基础。

56 第二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三、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出来的。

5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9 (二)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60 1、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属于最低纲领。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61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2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一)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提出

63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构想。

6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

65 20世纪末,邓小平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并被党的十三大确定下来。

66 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67 (二)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特点 第一、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第二、这一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第三、这一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68 第三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小康”概念的提出及含义 “小康”——《礼记·礼运》
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理想中,“大同”是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境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一种社会模式,用以描述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69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

70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概括地从三个方面对小康目标做了论述:
第一、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第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第三、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全国实现小康是逐渐推进的,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时刻表。

71 (二)总体小康的特点 到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超过了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7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73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74 本章小结

75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7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77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8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4、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Download ppt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概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