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3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及苏联的探索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 共产主义

4 马恩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5 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等文中,把未来社会分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6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列宁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初级形式的; 发达的; 完备形式的.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7 斯大林对社会发展阶段探索 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又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

8 斯大林简单套用马克思理论,忽视了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思想,他在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失误,并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9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0 国 情 构成要素 阶 级状 况 国 际环 境 历 史特 点 文 化教 育 人 口因 素 政 治制 度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国 情 构成要素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地 理状 况 生产力 发展水平 民族构成及传统

11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12 提出 概念 丰富 内容 首次 论述 系统 阐述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提问: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第一,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 第一,社会性质: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15 第二,发展水平: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6 第三,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7 十三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十三大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8 十五大从更加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19 十七大: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

20 意 义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科学设想。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利于排除“左”与右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1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提问: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是长期的?

22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讲话: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这是由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不断提高的。

24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1 1、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起点低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5 基础差 2、是由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
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内能解决的。

26 标准高 3、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不断变化提高的。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邓小平

27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 国际上有人认为,中国会在5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中国研究现代化的专家,从经济现代化这个体系中并没有得出这样乐观的结论。

29 第 二 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为什么要首先认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提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1 1.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
八大:“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2 八大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33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 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 盾 把经济建设 作为全党和全国 工作的中心
正确认识我 国现阶段阶级 斗争的特点

34 3.主要矛盾穿于整个初级阶段和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主要矛盾穿于整个初级阶段和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3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基本路线

36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十一届三 中全会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十二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7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提 出 十七大丰富发展: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38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 1 2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4 领导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 3

3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40 雏 形 提 出 丰 富 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从总体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阐述,奠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雏形。 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 的内容

41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43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3.正确处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明确了 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提问:什么是“三步走”发展战略?

45 部署 重点 目标 措施 经济发展战略

46 1、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第一代领导集体 关于四个现代化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

4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问题。提出了发展战略构想。

48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们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9 战略步骤(十三大概括) 第三步 第二步 第一步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步 战略步骤(十三大概括) 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步 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一步

50 第三步 第二步 第一步 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化 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步 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化 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二步 21世纪头十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步

51 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5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问:何谓“小康”?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53 1、“小康”概念的来源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诗 经 礼记·礼运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是谓小康。

54 2.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赋予其新的内容,表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55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6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7 经济建设目标: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建设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文化建设目标: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社会建设目标: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生态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58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存在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6、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59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改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Download ppt "第 六 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革命与建设理论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