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 本章节次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最大的中国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最大的中国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最大的中国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 含义和主要特征

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两个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5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马克思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6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相互区别和必然联系的明确概念,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

7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苏联共产党30年代后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短暂阶段,以至于当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他就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并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任务。1939年他在联共(布)十八大上说:“我们正向共产主义前进。”只是因为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打乱了他提出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间表。 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过高估计,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成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

8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9

10 大跃进,浮夸风。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是金桥) 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已经为时不远了。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1958年)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11 方法论 提示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二大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二届六中全会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三大 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四大 ,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五大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19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空想论 机械论

20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科学地总结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

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精神文明建设 体制改革 地区发展状况 人民富裕程度 文化教育 发展水平 经济运行方式 产业结构状况
现代化发展水平 国际比较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22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理论依据 国情基础 历史前提 实践依据 时代特点

2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25 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比较 2003年全世界的 GDP 世界银行
美国 万亿美元; 日本 万亿美元; 德国 万亿美元; 英国 万亿美元; 法国 万亿美元; 意大利 万亿美元; 中国 万亿美元。

26 英格尔斯现代化十项指标 现代化标准 中国状况 人均GNP:3000美元以上 1000 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85%以上 82%
现代化标准 中国状况 人均GNP:3000美元以上 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85%以上 % 农业产值在12-15%以下 % 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值GNP比重45%以上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 % 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70%以下 % 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重 12.5% % 成人识字率 80%以上 %

27 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标准 60以上贫困; 撒哈拉大沙漠60%。 50-59为温饱; 部分发展中国家;
60以上贫困; 撒哈拉大沙漠60%。 50-59为温饱; 部分发展中国家; 40-49为小康, 部分发展中国家; 30-39相对富裕,东欧国家; 20-29富裕状态;欧洲、日本、加拿大; 20以下极其富裕。美国,达到16%;

28 中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时 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57.5 67.7 80年代初 59 62 90年代初 51 60
时 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80年代初 90年代初 1995年 以下 90年代末 2001年

29 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可以供养的人口数,美国78人,法国36人,日本18人,中国5人;
汽车制造厂人均生产汽车,我国为1.16辆,日本31.84辆;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国从1996年的4839元上升到2000年的6280元,同期发达国家为2—3万美元; 每10万人拥有大学生数,我国从1995年的240人上升到1999年的328人,但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1515人的水平。

30 人 均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3000美元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772美元

31 非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85%以上 82%

32 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45%以上 33%

33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50%以上 33%

34 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70%以上 47.8%

35 大学生占 岁年龄人口比重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12.5% 4%

36 人 口 净 增 长 率 现代化标准 中 国( 90-98年平均) 1.1% 1%以下

37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71岁 70岁以上

38 平 均 多 少 人 有 一 名 医 生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1000人以下 620人

39 成 人 识 字 率 现代化标准 中 国(1998年) 83% 80%以上

40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地区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 传统农业多现代工业少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低技术多高技术少
不发达地区多发达地区少 地区结构 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就业结构 技术结构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低技术多高技术少

41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至少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4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内 容 原 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主要原因: 内 容 原 因
我国的现实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的种种矛盾都是由主要矛盾所规定、所影响。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的种种矛盾都是由主要矛盾所规定、所影响。

4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
内 容 提 出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党已经初步形成了后来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想; 1997年党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立论根据,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6 基本路线的提出:党的十三大

4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内 容 提 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和简明概括。其主要内容是: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是坚持改革开放,四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五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路线.MPG

48 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 产之间的矛
把经济建设 作为全党和全国 工作的中心 正确认识我 国现阶段阶级 斗争的特点

49 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0 1980年的深圳 1992年的深圳

5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基本前提 理论基础 实践依据 基本路线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基本前提 。 邓小平理论 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探索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实践依据。基本纲领.MPG

5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根本原则
核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根本原则 物质保证―坚持改革开放 ―根本动力 根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

53 关系 经济建设 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立足点 奋斗目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动力 立国之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富强 民主 文明 现代化国家 奋斗目标

5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的概念: 把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具体化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十五大的一个新贡献。

55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和党的基 本路线,党的十五 大进一步制定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文化

56 基本纲领的内容 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 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57 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 基本纲领的内容

58 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经济纲领 政治纲领 文化纲领 基本纲领的内容

59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或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1 21世纪中叶 温 饱 小 康 1990年 20世纪末

62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1987年,十三大概括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63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细化了实现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及其部署:
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再经过十年的 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第一个十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4 小康 比较富裕 “三步走”的实施 温饱 全面小康 人均GNP4000$ 2000年翻两番 2000年翻一番 人均GNP翻两番
人均800——1000¥ 小康 温饱 1995 1988 2056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65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66 ⑴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⑵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2002年的16大对“三步走”的第三步具体规划 ⑴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⑵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67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概念的提出 小康目标的 高度概括 “所谓小康社 会,就是虽 不富裕,但 日子好过。”
“小康”是仅次于“ 大同”的一种社会 模式,用以描述 衣食丰足、安居 乐业的社会状态。 十三届七中全会 邓小平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礼记·礼运》

68 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69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更高水平 更全面 发展均衡 解决低水平问题。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在世界上属于中下收入国家,而当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039美元。显然,我们小康生活水平是低水平的。我们要力争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人均3000美元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70 GDP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开放的经济体制。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更高水平 更全面 发展均衡 GDP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开放的经济体制。

71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更全面 发展均衡 更高水平

72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解决所谓不全面问题。所谓不全面,一是说,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生活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还亟待改善,精神生活还需要丰富; 更全面 发展均衡 更高水平

73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二是说,即使这种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农村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城镇有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但还未达到小康。我们要经过20年的努力,使小康生活的内涵更加全面,使小康的覆盖面更全面。 更全面 发展均衡 更高水平

74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更全面 发展均衡 更高水平

75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 解决不平衡问题。所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地区差距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小康社会的评分标准,小康在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在中部实现78%,在西部只实现了56%。至于城乡之间差距就更大了。 更全面 发展均衡 更高水平

76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77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目标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7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经济目标

7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经济目标

8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政治目标 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经济目标

81 考研往年考点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 单选 1 多选 辨析 分析

82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2,着重把握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尤其是关于改革开放一系列问题。
考研关键提示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2,着重把握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尤其是关于改革开放一系列问题。 3,本章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

83 本章阅读文献 1.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2.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3.邓小平:《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页

84 谢 谢!


Download ppt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