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2 一、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永恒的主题。

4 第一节 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新命题。这是对邓小平“发展才是新道理”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5 第一节 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三、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指导我国发展的崭新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实行统筹兼顾。

6 第二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什么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部署、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

7 第二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

8 3.“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 : 1981—1990 年,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 1991—2000 年,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 到下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 4.党的十五大细化了实现 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及其部署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 更加完善 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 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0 第二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 1. 立足基本国情,是积极可行的发展战略 2.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
3.注重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战略实现过程的不平衡性.

11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 小康社会就是指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生活状态。

12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 不全面 不平衡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一,经济方面与改革目标。要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4 新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 1.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圆;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达到18000元;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 6.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以上; 8.大学入学率20%以上;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率95%以上.

16 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1、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 粗放型——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发展。
集约型——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经济发展。

17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仅要求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我国人居资源占有量低,且破坏浪费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的数量上,更主要的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要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8 三、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林牧渔业 商业 工业 金融、保险 建筑、安装、 装潢、材料业、 房地产业
交通运输业 经济贸易 邮政电信、通讯设备、 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 社会服务 餐饮、酒店宾馆、旅游、 文化产业、娱乐业 其他

19 1、我国产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矛盾 农业基础薄弱 工业素质不高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三大产业关系不协调

20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1)“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问题,原因在于: 第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二,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农村发展的水平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大局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1 (2)、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对策 邓小平: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政策:贯彻土地承包责任制;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等。 科学: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带;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兴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等等。

22 2、整体提高第二产业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 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

23 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这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必然选择。 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趋势的需要。 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4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96-1999年年平均增长 8.18% 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23.7% 增加到32.9%
年年平均增长 8.18% 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23.7% 增加到32.9%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由12.1%增加到26.4%

25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原因   市场化程度低 产业化程度低   城市化水平低

26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对策 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 面向城乡居民消费,发展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
提高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 。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 着重发展商贸物流,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行业 面向城乡居民消费,发展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

27 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
一个大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大局:当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

28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开发的基础。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开发的根本。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这是实施西部开发的关键。

29 五、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根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0 五、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 和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
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

31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含义: 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和良性循环,其实质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人发展构成危害。它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32 2、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环境污染 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加剧了资源的短缺 人口爆炸和老龄化,人口素质偏低

33

34 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质量 合理利用资源,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 加强治理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Download ppt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