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2 基本要求: 掌握: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熟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

3 第一节 概述 6-APA -内酰胺环

4 分类 1、青霉素类 2、头孢菌素类 3、非典型的-内酰胺类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 青霉素 耐酸 耐酶 广谱 抗铜绿假单胞菌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3、非典型的-内酰胺类 单环类、 -内酰胺酶抑制药 天然青霉素 半合成 青霉素 耐酸 耐酶 广谱 抗铜绿假单胞菌

5 一、青霉素 1928年弗莱明外出度假,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 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6 The First Antibiotics Discovered
Penicillin---- The First Antibiotics Discovered A physician and clinical microbiologist named Alexander Fleming in 1929 discovered it on accident.

7

8 第二节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体内过程 不耐酸,不宜口服 主要分布细胞外液及组织间液 不耐酶,稳定性差,现配现用

9 抗菌谱 杀菌药 G+球菌 链球菌、葡萄球菌 G+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螺旋体 放线菌

10 G+菌 G-菌

11 临床应用 首选! 上述敏感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链球菌: 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 G+杆菌: 感染破伤风、白喉等 脑膜炎球菌: 脑膜炎
链球菌: 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 G+杆菌: 感染破伤风、白喉等 脑膜炎球菌: 脑膜炎 螺旋体: 出血热、梅毒、回归热

12 抗菌机制 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 耐药性 病原微生物产生-内酰胺酶,水解- 内酰胺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孢菌

13 不良反应 毒性低 变态反应(药疹、过敏性休克0.1/万) 赫氏反应 青霉素脑病

14 变态反应防治措施 ① 询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② 溶液现配 (减少过敏原的产生); ③ 皮试(初次/间隔3天/青霉素更换批号); ④ 用药后观察30min无反应方可离去; ⑤ 准备抢救药物(抗变态反应药、激素和 肾上腺素等)。

15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的治疗机制: 小血管床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循环血量降低、血压下降
支气管痉挛 ——呼吸困难 肾上腺素作为首选药的治疗机制: 激动α受体 ——收缩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激动β受体 ——缓解支气管痉挛、扩张冠脉、减少过敏介质释放

16 天然青霉素的特点 ?

17 半合成青霉素 1. 口服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2. 耐酶青霉素类:异恶唑类青霉素 青霉素Ⅴ (penicillin V)
1. 口服青霉素类:苯氧青霉素类 青霉素Ⅴ (penicillin V) 特点:耐酸、不耐酶 2. 耐酶青霉素类:异恶唑类青霉素 苯唑西林 (oxacillin) 特点:耐酶、耐酸,主要用于耐青霉素 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半合成青霉素

18 3. 广谱青霉素类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 阿莫西林 (amoxycillin)
3.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 (ampicillin) 、 阿莫西林 (amoxycillin) 特点:广谱,耐酸,不耐酶 4. 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特点:广谱(G-杆菌、绿脓杆菌), 不耐酸、不耐酶

19 5. 抗G-杆菌青霉素类 美西林 (mecillinam) 注射用 替莫西林 (temocillin) 注射用 匹美西林 (pivmecillinam) 口服用 特点:窄谱( G-杆菌)

20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

21 药物作用特点发展趋势 药 物 G+菌 G-菌 铜绿假 单胞菌 对 -内酰 胺酶稳定性 肾毒性 价格 代表药物 第一代 强 弱 弱 强 无效
药 物 G+菌 G-菌 铜绿假 单胞菌 对 -内酰 胺酶稳定性 肾毒性 价格 代表药物 第一代 无效 部分稳定 较大 便宜 昂贵 第二代 无效 稳定 第三代 弱效 较高稳定 第四代 较强 强效 较高稳定

22 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Ⅰ~Ⅷ) 头孢唑啉(Ⅴ)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三嗪(罗氏芬) 头孢他啶(复达欣)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马斯平)

23 临床应用 一代 需氧菌引起的中度感染 二代 耐酶菌G-引起的感染 三代 严重感染 四代 院内感染

24 第四节 非典型-内酰胺 类抗生素

25 头孢西丁 (cefoxitin) 拉氧头孢 (latamoxef) 亚胺培南 (imipenem) + 西司他丁 → 泰能 氨曲南 (aztreonam) 克拉维酸 (clavulanic acid,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阿莫西林 → 奥格门汀,+ 替卡西林 → 泰门汀 舒巴坦 (sulbactam,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氨苄 → 优立新, + 头孢哌酮 →舒巴哌酮 三唑巴坦 (tazobactam) + 哌拉西林

26 常用品种名称 药效学特点 其他β–内酰胺类 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抗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效差 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抗厌氧菌,对脆弱类杆菌有效 单环类 氨曲南(君刻单) 抗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窄谱,耐酶 碳青霉素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超广谱抗菌(但对MRSA、 (泰能)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效差) 美罗培南(美平)

2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阴性菌作用弱 对部分厌氧菌有抗菌作用 抗菌活性强 毒性低 适应证广,临床疗效好


Download ppt "第三十六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