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鲁迅小说精读 朱崇科 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鲁迅小说精读 朱崇科 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鲁迅小说精读 朱崇科 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

2 朱崇科,何许人? 朱崇科(1975- ),男,山东临沂人。广州中山大学文学学士(1998)、硕士(2001)、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2005,文学方向),台湾佛光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 2005年起任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区域华文文学(港台文学、新马华文文学为主)、文学理论等。 著有《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三联书店,2006)、《考古文学“南洋”——新马华文文学与本土性》(上海三联书店,即出)和单篇论文数十篇。

3 联系方式 Email:zhuchk@mail.sysu.edu.cn 办公电话:84113112-536
朱崇科校园博客:

4 鲁迅小说精读(本科) (全校公选课2007,3-2007,6东校区)
主要特色是: 1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的方式慢慢进入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作家――鲁迅,及其思想与作品。 2 让学生了解加在鲁迅身上的诸多光环以及诬蔑,力求凸现更加人性和真实的鲁迅; 3综合研究大家各家对鲁迅的评价,找寻一种进入和解读鲁迅的独特方式; 4通过阅读鲁迅,深化自己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做人道理。 主要内容: 第一讲:绪言(本课程的设计、意义)为何鲁迅?1谁的鲁迅?2文学家鲁迅。 第二讲:鲁迅小说整体观。1意义;2叙事的现代性。 第三至五讲:《呐喊》精读 第六至八讲:《彷徨》细读 第九至十讲:《故事新编》细读 第十一讲:答疑与总结。

5 教材:《张力的狂欢》

6 作业考察说明 1交打印本(以此为准)时间地点:第16周周二(6月19日)晚上6:45-7:30。D101。
3论文字数控制在 字。内容方面,可以单独分析一篇小说,也可从某一角度分析多篇小说,也可联系鲁迅的其他文体一起处理等等。 4采用论文格式,注释采用脚注,具体可参拙著《张力的狂欢》格式。如:论文当为朱崇科〈论卢卡奇和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叙述关涉〉,《求索》2006年第9期,2006年9月30日,页 。 论著当为朱崇科著《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起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第X页。 5作业标题下面依次署明 学院、系别、年级、学号、姓名。 6不得延误,不得抄袭,否则,会按不及格处理。

7 一、今天我们还需要鲁迅吗? 1鲁迅是一块老石头?阻碍的力量大于推进的力量? 2鲁迅是汉奸? 3鲁迅怕死? 4鲁迅只会骂人?
5鲁迅不算大师,只有短篇? 6。。。。

8 鲁迅与中山大学 1927年1月19日抵达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长。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       十月抵上海。

9 鲁迅雕像揭幕仪式、“纪念鲁迅来中山大学80周年”暨“鲁迅与广州”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0 想起了80年前的鲁迅 1看嚣张的夕阳 打捞你绿色的忧郁 我想起了80年前的你 那时的杨桃自然而清新 荔枝未必卖到5万元一株
老鼠在大钟楼上开心得跳

11 2还有“害马”时常带来的土鲮鱼 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其实 面向大海 温暖而 孤独 3中山大学 也是我的梦想 就像在拔地而起的中文堂内 如您 写演讲稿作嫁衣 然后,怀念很近的过去和很远的未来

12 4不过我总觉得孤单 就像您80年前看青年入狱 今天坐在绿茸茸的树荫下 悲愤又寂寞 看学子 张牙舞爪 背诵英语单词 或者鲁学专家 聒噪 附记:1927年1月18日鲁迅先生抵达广州,19日在孙伏园、许广平帮助下移入中大。2月中起任中文系系主任兼教务主任,6月6日收到学校应允先生辞职书。9月底离开广州,远赴并终老上海。2005年有中文系校友捐赠鲁迅雕像,树立在中文堂东侧,命名为鲁迅广场。2007年1月19日举行揭幕仪式并有专家若干座谈。

13 我们如何缅怀鲁迅? ——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小思
今天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 让我感慨的是,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缅怀、纪念和礼敬先生? 这当然并非自己因为靠鲁迅吃饭,因为自己的研究领域还算宽阔,区域华文文学、文学理论等等都可以吃饭,也不是因为自己开了一门鲁迅小说精读课程。而是因为,在物质生活中打拼满足欲望的我们,已经无法直面自己,或者没有时间面对自己,更不要说那个不够宽容的鲁迅。 我曾经想过,如果鲁迅能够苟活到今天,如某些狗屁大师,如果不是自沉于XX湖,或许,也会继续彷徨,乃至郁郁而终。曾几何时,他所批判的东西依旧流驶,国民劣根性似乎愈发无药可救,而且人性的丑恶哪怕以最坏的恶意也无法揣度了。。。 缅怀鲁迅,首先是要直接面对自己,敢于面对缺陷和阴暗面,然后调整自我。 其次,要具有利他意识,真正能够对社会有益,强调和坚守某些逝去的宝贵原则和道义、精神等。同时,继续批判国民性,让更多国人“知耻而后勇”。 再次,如果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要真正能够为某些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谋福利,同时进行启蒙,让更多人独立自主,真正实现“立人”。

14 二、谁的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15 “我认为他的短处有三点(一)多疑。他往往听了人家几句不经意的话,以为是有恶意的,甚而至于是要陷害他的,于是动了不必动的感情。(二)轻信。他又往往听了人家几句不诚意的好听话,遂认为同志,后来发觉对方的欺诈,于是由决裂而至大骂。(三)迁怒。譬如说,他本善甲而恶乙,但因甲与乙善,遂迁怒于甲而并恶乙。 钱玄同: (1936年10月24日)

16 郁达夫论鲁迅 如问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文笔之简洁,比喻之巧妙,又因其飘逸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要全面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17 钟敬文 论鲁迅 对于评论像鲁迅这样的文化巨人特别是民族文化斗士,首先——或主要应该看到他那不可企及的地方,看到他对当时乃至未来的巨大作用……要着眼于他的大处,要处!至于其他一些次要的事情,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失误,那就应该看得轻淡些……不要轻重无别,乃至于轻重倒置。”

18 大江健三郎 论鲁迅 在《我怎样写随笔》中,也认为鲁迅是十分伟大的, “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希望。”

19 鲁迅的起伏史 文学巨匠 神化 人间 亵渎

20 “鲁学” 为什么还要研究鲁迅? 〈张力的狂欢——论鲁迅及其来者之故事新编小说中的主体介入〉的思考轨迹。

21 多元的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22 三、鲁迅是谁? 鲁迅的长辈 祖父:周福清1871年(同治十年)中翰林。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后一直在北京作官。1893年10月因犯科场代人行贿罪被判“斩监候”,后被释放。(因刑部尚书薛允升是他的同事)。祖父常讲“在官场应酬,要能随机应变,既要谦和不得罪人,又要能为自己辩解。”又说:“做人很难,动辄得祸,人得有保护自己的本事。”他最终死在家里,终年68岁。 父亲:周伯宜( )他身体不好,先是吐血,后是腿肿,脾气暴躁,久病后去世。他一生没有什么职业,死时自语道:“呆子孙,呆子孙!” 母亲:鲁瑞——(1857年11月19日——1943年4月22日)以其自修能达到读书的程度。其娘家在绍兴城昌安门外东北35里外的安桥头。后搬家到皇甫庄。她的祖父叫鲁世卿,在北京给皇帝的木料仓库管帐。她的父亲叫鲁希曾,有两子三女,鲁瑞是三女。

23 鲁迅的兄弟姐妹 弟弟:二弟周作人(魁寿)(生于1885年1月)。
三弟周建人(松寿)(生于1888年11月11日)。 “侃人”后来,鲁迅觉得不好听,给改为“建人”。周建人是个植物学家,妻子叫王蕴如,女儿叫周晔。 鲁迅常对周建人说:“不管压力多大,要顶得住;不管冤屈多深,要受得了,千万不能自暴自弃,要奋发和自爱。一自暴自弃,就没有出头之日,只能沉沦苦海了。” 四弟椿寿(生于1893年6月13日),因发热发烧早逝。 鲁迅的姐姐:名端姑,未满一岁即殇。

24 妻子/爱人 鲁迅的妻子:朱安。1906年7月26日与鲁迅结婚,他26岁,她29岁。婚后四日,鲁迅东渡日本三年,1919年,鲁迅回国迁居北京,但和朱安分居。1947年6月29日,朱安去世,终年69岁。朱安生前反复对人讲:“周先生对我不坏,彼此间没有争吵。” 许广平,鲁迅的学生。1927年10月在上海与鲁迅同居,其子周海婴。

25 鲁迅的求学和读书 (1)、求学: (2)、读书: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92年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私塾。 1898年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899年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1902年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六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2)、读书: 1912——1913年读书较杂,属于博览; 1914年,大部分时间看佛书; 1915——1916年,仍读佛经,间读拓本、墓志、壁画等; 1917年——1920年主要整理文化遗产; 1924年,读美术书籍; 1926年主要读苏联文学书籍并搞翻译; 1927年以后到上海,主要到内山书店购书、读书。

26 鲁迅和书 根据《鲁迅日记》逐年统计,24年间鲁迅总共收入12万多银圆,约合今人民币480万元。而其中耗资1万3千多银圆用来购置图书1万多册(幅),价值约合今人民币52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耗资5千多银圆(合今人民币2万多元)专门用来买书。别人赠送的图书还不计在内。而且后十年所用书款,更多于前期。 (注:1912年一块银圆的实际购买力,约合今日人民币50多元;1926年一块银圆合今40多元;1936年一块银圆合今35元以上。这还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比例。)

27 购书藏书 从1912年5月(鲁迅31岁)初到北京教育部工作,至1936年10月(鲁迅55岁)在上海病逝,这24个年头中,鲁迅收入的平均11.1%专门用来购置图书。纵观《鲁迅日记》24年的书帐,详细记载了他平生购置并保藏的9千6百多册书籍和6千9百多张古文物拓片,共1万6千5百件图书。 读书、购书、写书、教书,是鲁迅一生始终不渝的最强烈最持久的嗜好。

28 金钱、读书、文化 上述鲁迅购书费用的史料,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生平一以贯之的对金钱的态度,更深层的意义,是体现了一种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离开了经济生活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鲁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以他超越了‘权’和‘钱’的自由职业作为稳固的经济保障。鲁迅的经济生活,足以摆脱了官的威压、商的羁绊,从而保持了他的精神主权和人生价值。”

29 一窥鲁迅 勤奋博学 (1)、下面请看曾为北大旁听生的作家鲁彦对当时鲁迅先生授课情况的具体描述: “每次每次,当鲁迅仰着冷静的苍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了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旁,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平躺在高出的眉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并不十分高大的鼻子给两边深刻的皱纩映衬着才显出一点高大的模样,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着他的语言,他的脸上也老是那样的冷静,薄薄的肌肉完全是凝定着的。

30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着极平常的语言,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出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全人类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有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渐与愤怒……”—— 摘自《北大逸事》

31 (2)据周作人回忆 “鲁迅从小喜欢书画(线装书和画谱),有些书一时买不起,他就抄书。他抄的书有《茶经》(三卷)、《五木经》(三卷)、《穆天子传》、《南方草木状》、《北户录》、《桂海虞衡志》、《释虫小记》、《燕子春秋》、《蜂衙小记》、《记海错》、《说郛》,又抄越中史地书,凡八种。” 周作人说:“鲁迅自来勤苦作事,为他人所不能及。”

32 (3)、 夜吃辣椒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学期结束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没有把奖章作为自我炫耀的标牌,却跑到鼓楼街把它卖了,用卖掉的钱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和一大串红辣椒。

33 答案 非也。原来,鲁迅是用此物解困的。以后鲁迅每读书至夜深人静、天寒人困之时,就摘下一只辣椒来,分成几截,放进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嘘唏不已,只觉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再读。

34 关心青少年 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鲁迅对青年的提携帮助程度可见一斑。

35 如何做父亲 先生认为有三点必须注意:一是理解孩子,别把孩子当成大人;二是要指导孩子,平等对待;三是解放孩子,使之自立。
   有一次,先生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大家都边谈边吃,突然先生的儿子海婴突然说有碗菜坏了,客人们吃着没觉得味道有什么不对,只觉得是小孩子乱讲,没加理会。先生听了海婴的话后,马上将儿子吃剩下的那一筷子菜挟起来尝了尝,对大家说味道确实坏了。 柳亚子听到这事儿,特地将它写进他的《我的儿童教育观》一文,文中这样评道:“你想,除了鲁迅先生,谁还能有这种尊崇儿童,爱护儿童的伟大呢?”可见先生对儿童的教育不是理论上说说就算了的,而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具体做到。

36 谦虚谨慎 拒绝诺贝尔奖提名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37 鲁迅的回信 静农兄弟: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38 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 其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在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其二,鲁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标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其三,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保持一种平常心态。鲁迅看到世界优秀作家极多,而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把每位作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僧多粥少,不必为此计较。

39 鲁迅能否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 首先,了解诺贝尔奖操作程序就会知道,提名和获奖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从提名到获奖有许多路要走。很少有一次获得提名便获得通过的。   其次,鲁迅当年可以获奖吗?1927年评奖竞争非常激烈,进入候选人名单被淘汰的作家,竟有36人之多,这其中还包括托马斯•曼和高尔基这样屡获提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同时,法国一批有影响的学者推荐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格森。这种推荐的号召力是不言自明的。

40 富有情趣 (1)、许广平曾以景宋的笔名写了题为《罗素的话》的文章,请鲁迅改正。鲁迅在1925年7月16日给许的信中这样说:“拟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的几句议论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都给罗素。 (2)教员寄宿舍有两所,一所住单身者曰博学楼,一所住有夫人者曰兼爱楼,不知何人所名,颇可笑。(1926年9月26日给许的信)

41 鲁迅的淘气 楼下的后面有一片花圃,用有刺的铁丝拦着,我因为要看他有怎样的拦阻力,前几天跳了一回试试。跳出了,但那刺果然有效,刺了我两个小伤,一股上,一膝旁------晚上就痊愈了------这里颇多小蛇,但到天暗,我已不到草地上走,连晚上小解也不下楼去了,就用磁的唾壶装着,看没有人时,即从窗口泼下去。(1926年10月28日给许的信)

42 (3)鲁迅的烟、茶 鲁迅先生有吸烟的嗜好。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鲁迅的烟瘾,一向是很大的;在北京的时候,他吸的,总是哈德门牌的拾支装包。当他在人前吸烟的时候,他总探手进他那件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支来吸,他似乎不喜欢将烟包先拿出来,然后再从烟包抽出一支,而再将烟包塞回袋里去。他这脾气,一直到了上海,仍没有改过。不晓得为了怕麻烦的原因呢?抑或为了怕人家看见他所吸的烟,是什么牌。”

43 喝茶 据周遐寿在《补树书屋旧事》中说,鲁迅也是一向不十分讲究的:“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壶,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内放一点茶叶,泡上开水,也没有盖,请客吃的也只是这一种。” 由此看来,简直与浙东农民吃的茶缸差不多。

44 北方面 鲁迅喜欢北方面食和菜肴。鲁迅居北京15年,这使他养成了喜食北方面食和菜肴的习惯。 在北京的最初几年,鲁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 会馆当时伙食很差,鲁迅有时就买只鸡回来加工,或下面吃,或到附近的清真馆吃清汤大块牛肉面,这是用原汁牛肉汤加上肥瘦相当切成方块的牛肉,配以北方的切面,售价不高却经济实惠,很受鲁迅喜爱。

45 鲁迅作品的技艺举隅 1白描。 《祝福》里这样描写祥林嫂肖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46 语言的魅力     1.“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             2.“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3.“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4.“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5.“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就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6.“阿呀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47 抒情性的议论 《故乡》的结尾:“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8 《藤野先生》的结尾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9 特色文字 不说“如果”,说“倘”,不说“更”,说“愈”, 不说“大概”,说“大抵”,不说“就”,说“便”, 不说“偶尔”,说“间或”,不说“擦”,说“拭”, 不说“漫步”,说“踱着”,不说“充满”,说“弥漫”, 不说“还是”,说“依旧”,不说“好象”,说“宛然”等等。

50 鲁迅的遗嘱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1.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3.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4.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5.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6.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7.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51 The End 诸位晚安


Download ppt "鲁迅小说精读 朱崇科 授 (中山大学中文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