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中文工具书 的使用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 工具书概述 第二节 中文工具书排检方法 第三节 各类中文工具简介 第四节 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 中文工具书 的使用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 工具书概述 第二节 中文工具书排检方法 第三节 各类中文工具简介 第四节 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简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文工具书 的使用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 工具书概述 第二节 中文工具书排检方法 第三节 各类中文工具简介 第四节 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简介

2 第一节 工具书概述 信息检索根据检索对象和检索目的可分为事实型信息检索、数据型信息检索和文献型信息检索三种类型。
第一节 工具书概述   信息检索根据检索对象和检索目的可分为事实型信息检索、数据型信息检索和文献型信息检索三种类型。   事实型和数据型信息检索的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些疑难问题,如字词、事件、事实、人物、机构名称,年代日期、公式、常数、规格、方法等。这是一种确定性的检索,要么是有,要么是无;要么是对,要么是错。它们主要借助参考工具书和事实型数据库来完成检索。 对、错、有、无的解释

3 1 工具的概念       工具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广泛汇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文献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专为人们解决疑难或检索有关信息的数据型、事实型的工具。其基本功能是解决有关事实和数据方面的疑难问题,一般习惯将其称为“工具书”。   利用工具可以帮助解决有关字词、文句、人名、地名、机构名称、各类文献、法规、条约、统计资料、纪年、典章制度、技术数据等各类问题。

4 结构 一般由序跋、凡例、正文、附录等几个部分组成。 类型 按其性质和功用分为:检索性工具书、词语性工具书、资料性工具书、表谱性工具书、图录性工具书、边缘性工具书。

5 工具书质量鉴别 出版者:注重出版者的出版历史、学科重点、编辑实力、出版社的信誉度等; 编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是相应学科领域内比较有名望的专家; 时间性:注意出版时间和版次,选用最新版本; 编写目的:考查一下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是否同预定的目的相同。

6 2 工具的功用和特点    工具的功用主要是: 帮助人们指示读书门径,提供文献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检索参考资料,查找词语释义,掌握学术信息,获取各科知识等。参考工具的利用可以使学习和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指导读书门径 解决疑难问题 提供参考资料 掌握科研信息

7 工具书的主要特点是: 收集内容的广泛性和完整性,它根据一 定需要汇集了各领域或某一领域的完整信 息资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内容的简明 性和精确性,它提供对原始信息经过整序、 浓缩、重组和综合后的数据型、事实型和文 献型的信息,文字简洁,有的附图、表、照 片,使人一目了然;有特定的编排方法,检 索方便,可以按音序、形序、分类、主题、 关键词、年代、地区等多种途径去检索有关 信息。

8 3.工具书的主要类型 参考工具书:指直接提供解决疑难问题的知识或答案,用于事实、数据检索或解决语言文字方面问题的工具书。
检索型工具书:指书目、索引、文摘类主要提供文献检索的工具书。

9 4.参考工具与检索工具比较 1、共同点: (1). 两者的内容都是高度浓缩前人知识之积累。
       (1). 两者的内容都是高度浓缩前人知识之积累。        (2) .两者对正文和辅助部分的组织都遵循选定的编排规则。        (3) .编排目的都是提供人们遇到疑难问题时查考和检索而非系统阅读。

10 2、不同点:                           检索工具          参考工具        文献类型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出版形式             期刊              图书 正文编排方式     以分类为主 以字顺主          结果              文献的线索        具体答案        检索途径           多               相对较少        反映新信息         快                慢

11 第二节 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字顺(汉语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四角号码) 分类(学科体系 事物性质) 主题(主题词 关键词)
第二节 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字顺(汉语拼音 部首 笔画 笔顺 四角号码) 分类(学科体系 事物性质) 主题(主题词 关键词) 时序(事件的发生顺序) 地序(事件的地理位置)

12 第二节中文参考工具书排检方法

13 一、字顺法   字顺法是参考工具书的主要排检法一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都采用这种方法编排。字顺法可分为音序法、形序法、号码法。   音序法 是按照字音排检汉字的一种方法,主要有3种类型: ①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检法:即按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顺序排列汉字,可按汉字拼音顺序查检。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法简便,查找准确,符合国际上工具书的编排规则,是现在广泛使用的排检法。 ②注音字母排检法:注音字母是《汉语拼音方案》实施之前为汉字注音和学习普通话的一套音标。1958年前采用现台湾省仍然沿用。 ③韵部排检法:是音序法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它是按所收条目的首字或末字韵部的次序排列的一种方法,多见于旧工具书。使用时若不熟悉古韵,可先在《中华大字典》、旧《辞海》等工具书中查出韵部后再用。

14 形序法   这是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归纳分类,顺次编排和查检的方法。包括部首法、笔画笔顺(形)法。 ① 部首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按照部首偏旁归类排检的方法。其基本规则是:首先把部首相同的字归并为一部,再按部首的笔画多少次序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则按除部首以外的笔画由少到多的次序排列。《辞海》是部首法的代表,其正文严格按部首法的规则编排;《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也都采用了此种编排法。 ② 笔画笔顺法:是按汉字笔画数多少,并结合起笔笔形排列汉字的方法。其基本规则是:笔画少的字排在前,笔画多的字排在后;笔画数相同的,再按每个汉字的笔形或部首排列。笔画法常用于编制工具书的辅助索引。

15 号码法   号码法是形序法的一种变形。它把汉字的各种笔形用号码表示,然后再按各个汉字代号的大小顺序编排。号码法最常见的是四角号码法。   四角号码法是根据汉字方块形体的特点,用数码来代表汉字四角的笔形,组成一组4位号码,按号码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汉字的方法。把汉字笔形分为10类,分别用。一共10个数字表示,按字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角取号,再按顺序将4个数字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四角号码。

16 二分类法   分类法是将知识单元或文献信息按照其内容性质或学科体系加以归并集中的一种排检法。可分为两类: ⑴ 学科体系排检法 这是一种严格按照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分类排列的方法。这种方法反映了知识内容的学科逻辑次序。百科全书、手册等多采用此法编排。 ⑵ 事物性质排检法 将相同性质的信息内容编排在一起,各事物间无严格的系统性。如年鉴、手册、指南等多采用此法编排。

17 三主题法 主题法是以表征事物特征的主题作标识,将有关某一主题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主题顺序编排的一种方法。它不受学科领域限制,使同一事物的知识相对集中,再利用“参照”项沟通和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此法可弥补分类法之不足。许多参考工具书利用此法编制辅助索引。 分类法和主题法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检索途径,分类法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 主题法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了知识的专指性。

18 四 时序法 时序法就是按照事件、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编排有关材料的一种方法,多用于一些时间概念较强的工具书。如年表、历表等。 五 地序法 地序法是按照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划顺:序编排有关材料的一种方法。此法主要用于编排地理和地方资料等地域特性占主导地位的参考工具书。如地图集、地名录等。

19 第三节 各类中文参考工具简介 1.字典、词典类 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 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

20 字典与词(辞)典   中国古代无字典词典之分,统称为字书。它是把某种语言的字或词收集在一起,按一定规则编排起来,并加以注音和解释的工具书。汉语里字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有字典词典之分。 字典着重解释字的形体、发音、意义及其用法;词典着重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字典、词典主要用于查字、查词、查缩略语或缩写词、查人物、地名、物名等。   现代词典按其收录内容、解释方法和用途,可分为:语文词典、综合性词典和专科性词典。

21 语文词(辞)典 目前,查考古今汉语字词规模最大的工具书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 ①《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主编,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于1986-1990年出版,全书共8卷,收字条54678个,按200个部首排列。。 ②《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全书12卷,收词目37万余条,包括单字2.2万多个。 ③查找语法、语义辨析问题、成语、谚语等固定词组,可利用收录和诠释某一特定语言词汇的专类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1990年出版),《成语辞海》(1990年出版),《现代汉语分类词典》(1998年出版),《实用汉语语法大辞典》等。

22 几种常用的词典 1.查检字音字义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全书计14篇 ,收字里9353个,重文1163个,开创按字形结构编排字典、辞书的先例。 编排体例:按部首的不同分为540部,每部之内的所属字大体上是以义为序,依义相聚。 说解体例: 先释义,后解形,再注音。以秦汉通行的篆书为对象进行的,间或举出古文和籀(zhou宙)文,为后人认识和研究古代汉字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版本与注释 :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缺点和局限:对一些字的解释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对一些字形的解释不正确,失于穿凿。

23 《尔雅》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典。作者说法不一。全书共3卷,20篇。 编排:按所释词的内容分为19类,其中释诂、释言、释,是解释普通词义的;释训大部分是解释迭音字的;释亲、释宫、释器、释乐,是解释人事名称的;释天是解释有关天文的词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是解释地理的词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是解释有关动物的词义;释草、释木是解释有关植物的词义。 解说体例:对词采取同义归类、总括解释的方法。 局限:对总括性的解释往往流于粗疏简略

24 《康熙字典》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收录汉字四万七千多个。 体例: 用二百一十四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各部首分别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一般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王引之《字典考证》

25 《汉语大字典》 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成,收录汉字56000个左右。 字形:反映字形演变过程,列出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 字音:用汉语拼音注音,并收录中古的反切,还标明上古的韵部等。 字义:释义详尽,并收有语言例证。

26 2.查词语典故 《辞源》、《辞海》 体例:部首法排列汉字,分为二百一十四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收释以该字起首的复音词语或词组等。复音词语或词组按字数由少到多排列,同字数的按第二、三的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 修订: 1958年修订《辞海》综合性的工具书。《辞源》研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27 3.查虚词和特殊词语 《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缺点:对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内部体例欠严密。 《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1819年出版。 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共分为试卷。 内容:以经传的虚词为主,以子书与其他书的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缺点:收字太少。

28 体例: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解释虚词是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在列举例句。
《词诠》 杨树达著,1928年出版。 体例: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解释虚词是先标明词类,然后释义,在列举例句。 缺点:分类过于琐细。 《诗词曲语辞汇释》 张相著,1953年出版。 内容:主要是研究唐、宋、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 体例:每条先诗后词再曲。

29 综合性词(辞)典 综合性词典收录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便于查找最基本的知识和资料,特别是对要查找的词目难以确定其所属学科时,查阅综合性词典,一检即得。   《辞海》1999年新版(1936年初版,解放后多次修订),是目前国内出版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词典,兼收古今语词和百科条目,兼有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功能。但就语词部分来说对现代汉语的收录,它不如《现代汉语词典》广泛;对古汉语语词的解释,它不如《辞源》详细。它的特点是对百科条目的收录相当广泛,内容涉及120 多个学科的名词术语而解释又相当简明、科学。检索系统也比较完备,有“部首表”、“笔画查检表”、“汉语拼音索引”、“四角号码查字表”等,另外还有单行本的《辞海百科条目分类索引》等。

30 专科性词(辞)典 综合性词典涉及面广,但往往只能选择重要的或查检率较高的词目收录,而在涉及各学科体系的深度和收词的平衡及完整性方面有它薄弱的一面。这样在查检某一学科、专业的知识时则主要利用专科词典。 比如《经济大辞典》、《英汉双向计算机大词典》《高等数学题解词典》、《大学化学词典》《中国法律法规大典》

31 百科全书根据其收录的范围和编排情况,可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和专科性百科全书。
2.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 。包括各学科或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研究成果,提供学科定义、原理、方法、历史和现状、统计、书目等多方面的资料。它的特点是包罗万象,知识门类齐全,对问题的解释详尽,具有多种参考工具书的功能。可供查考各学科名词术语、人名、地名、物各、事件、图像及有关的参考文献;也可供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它发知识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引人入胜,以大量的精美插图来诱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因而有“工具书之王”、“没有围墙的大学”、“袖珍图书馆”之称。是图书馆核心价值之一。 百科全书根据其收录的范围和编排情况,可分为综合性百科全书和专科性百科全书。

32  综合性百科全书:是收录各学科、各门类知识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等各种重要的知识领域都在收集之列。 ●

33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全国各学科领域、各部门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20672人共同编撰,知识深度强,内容丰富,其中,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达50%以上。全书第1版的卷数和字数都超过现在外国一般综合性百科全书,可算得上是一部质量较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综合性大百科全书。 ●《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简称EB):初版于1768年,素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著称,也是我国知识界最熟悉的百科全书。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出版了该书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34 专科性百科全书: 即收录某一或某几个学科领域知识内容的百科全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百科全书》、《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国经济百科全书》、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35 《中国百科年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1980年起出版,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年鉴。全书由专栏、概况、百科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逐年收录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新情况、新成果、新知识、新资料,涉及范围很广。全书具有收录齐全、学术性强,图文并茂和查检方便等特点,权威性较高。由于年鉴按年出版,弥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不能及时收入新资料,不能及时修订的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说,起到了大百科全书补编的作用。 《世界知识年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年起逐年出版。该书1998年版,收录了1997年版截稿以后的新材料,内容分6部分:世界大事;新闻事件、人物和名词;各国概况;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世界大事记;便览。

36 3.类书 类书—是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俪词骈语等,按类或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如 《艺文类聚》 、《册府元龟》。

37 一、概 念 采辑古典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以供查检引文典故用的工具书。 也可以认为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区别在于类目下的内容: 类书只是抄采前人书上的资料; 百科全书是撰稿人写的。 类书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是三国魏文帝曹丕命王象等人编的《皇览》,已失传。 编辑用意:供帝皇阅览;供士大夫作文临文备检。

38 二、作用 类书的主要内容,是分门别类地类聚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因此,它是查考古代百科资料时最主要的检索工具。 1、查检各类材料:古代类书汇录并保存了历代天文、地理、历史、典章制度、文学、艺术、风俗、民情等资料,并按类编排供查阅。 2、查诗文语句典故:赋诗大多要堆砌典故。 3、校勘古书:古籍在传抄、翻刻中常出错,类书是摘录古书文句或篇章,摘录年代早,常用来校勘古籍。 4、辑录古书:古籍在历代流传中,散失惨重,类书保存了不少散失古书的佚文。

39 三、重要类书     1、《北堂书抄》 隋末唐初虞世南撰,是现存最早类书 。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引古籍均为隋以前旧本,保存了许多古籍中片断资料的原始面貌。     2、《永乐大典》 原来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明代解缙等撰,全书共同22877卷,另有凡例、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字数达3亿7千多万字,被八国联军烧抢,现只存3%。

40 3、《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撰,现存最大类书。 全书共1万卷,目录40卷,计16000多万字。 由于《永乐大典》的残缺,它便成了现存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一部。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编排方法上彻底地贯彻了类书“以类聚事”的原则。

41 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采集经史子集各种图书中的材料。
5、《太平御览》宋李昉等撰,编于太平兴国年间,资料多取经史百家之言。   6、《全芳备祖》宋陈景沂撰,植物资料。

42 4. 政书类 政书—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它收集了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如《政典》、《通典》。

43 一、概念 政书是中国古代出现的典志体史书。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和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的书 政书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通代的政书:如《十通》,查检历代典章制度; 断代的政书:如历代《会要》、《唐会要》、《明会典》等。

44 “三通”: 1、《通典》:唐代杜佑编,记唐天宝以前的历代的典章制度。 2、《通志》:宋代郑樵编,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的帝王、世家及经济文化制度。 3、《文献通考》:宋末元初马端临编,记上古至宋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料。

45 清代乾隆年间,编修了“三通”的续书----合称“续三通”:
4、《续通典》:乾隆三十二年官修。史事记载自756年 ~1644年。 5、《续通志》:乾隆三十二年间官修。史事记载五代至明末。 6、《续文献通考》:乾隆十二年官修。史事记载从宋宁宗至明崇祯以前。

46 “续三通”之后又编了的续书----合称“清三通”:
7、《清通典》:乾隆三十二年间官修。史事记载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 8、《清通志》:乾隆三十二年间官修。史事记载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 9、《清文献通考》:乾隆十二年官修。史事记载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 “续三通”、“清三通”是乾隆时集中群力编的六部政书,加上“三通”谓“九通”。

47 10、《清朝续文献通考》:辛亥革命以后,刘锦藻用38年时间编成,记史事自乾隆至宣统三年清亡止。
以上谓“十通”,查“十通”资料有《十通索引》。

48 年鉴—是汇辑一年内的重大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教育年鉴》。
5.年鉴、手册类 年鉴—是汇辑一年内的重大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教育年鉴》。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以供读者随时翻检的一种工具书。如《文学手册》、《旅游指南》。

49 6.书目、索引类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著录一批相关的图书,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 工具书。如《艺文志》、《经籍志》。 索引—又称“通检”、“备检”、“引得”等。它是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具体内 容,或主题、书名、篇名、人名、地名等摘录下来,加以编排并注明出处以便查阅 的工具书。如《十三经索引》、《春秋经传引得》。

50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表》、《历代名人年表》。
7.表谱、图录类 表谱—包括年表、历表和其他历史表谱,是供查年月日、历史大事、人物生卒以及职官、地理之沿革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年表》、《历代名人年表》。 图录—包括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和人物图录,是一种以图形揭示历史文物和事物形象的工具书。如《郑和航海图》、《历代舆地图》。

51 年 鉴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及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们查阅的工具书。 年鉴的资料多取材于年度内的政府公报、文件、重要报刊等。具有信息密集、资料新颖详实、连续出版等特点,其作用主要是:①检索各学科、部门的动态信息;②查找有关学科的新知识、新成果;③提供一年中的大事要闻④查人物、机构等的关情况;⑤提供有关的资料和统计数字。 根据收编内容,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专科性、统计性三类。综合性年鉴主要是综合评述,报导内容广泛,反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进展情况,如《中国百科年鉴》;专科性年鉴只报导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或某一学科的情况和统计数字。统计性年鉴是用具体的统计数字来反映一年中各领域或某一个学科发展变化发问的工具书。

52 专门性年鉴有:《中国环境年鉴》、《中国地质矿产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教育年鉴》等。
统计性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 地方性年鉴有:《上海科技年鉴》、《湖北年鉴》、《北京文艺年鉴》、《黑龙江农业年鉴》、《中国西部地区开发年鉴》等。

53 4 手册 手册是一种汇集某种专业性资料或综合性资料,供人们查检的便捷性工具书。
手册常汇集一些数据、公式、规章等,实用性强,携带方便,又称为指南、要览、便览等。其特点是:常用大量表格、图例、照片、符号等将收录的内容形象化,因而查找方便;大多数手册是针对某一学科或某一知识领域编写的,能反映这些特定领域中较专深的资料,因而信息内容专业深;凡遇到具体事实、数据、符号、公式、规格等问题,通常可从手册中找到有一定深度的信息。 手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作用也各有不同的侧重。据其收录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手册和专业性手册。如《中国周边国家概况》、《科学技术要览》、《当代中国科学技术总览》《大学数学手册》、《大学化学手册》等都很实用。

54 名 录 名录是一种简要介绍人物、团体、物品或地域概况的事实材料的工具书。名录是涉及范围很广的一种工具书,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和机构名录。
人名录(人名工具书) 人名录是对某一范围、某一地域、某一时间内的知名人物的姓名和简历的汇编。内容包括某人的姓名、生卒年月日、学历、主要成就及论著、通信地址等。一般以人物的姓名为标目,按字顺编排。如《世界政坛人物辞典》、《当代国际人物词典》、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中国科学家辞典》等。

55 地名录(地名工具书) 是经审定后规范化的地名工具书,一般按字顺编排,可与地名词典、地名索引、地名译名手册和地图配合使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最新世界地名录》、《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北京地名库》、《北京旅游库》可供检索。 机构名录 是介绍各种组织机构概况的工具,也称为行业名录、构指南或机构名称字典等。通过此类工具书可查检各种组织机构的名称、性质、宗旨、历史、成员、负责人、活动、出版物、地址、电话号码等资料。如《中国工商企业名录》、《中国政府机构名录》、《中国高等学校大全》、《世界各国高校名录》、《中国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名录》等。

56 图 录 图录是汇集有关方面(或某一学科)的事物,用图象形式绘录下来,加以分类编排的一种直观性的工具书,有地图和图谱两种类型。地图又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门地图;普通地图又有历史地图、文物地图、人物地图、事物地图等。如《世界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图集》、《中国动物图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

57 资料汇编 资料汇编是指将一些统计数字、规定、制度、标准等汇集成册的文献,这些文献常用于参考或查证,因此也可作为参考工具书的一个类型。如《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农牧渔业法规汇编》等。

58 年表 历表 年表是把重要的历史事件提纲挈领地记载下来,按照发生年代的顺序编纂成表的一种工具书,又称“大事记”或“大事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农业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事录》等。 历表是专供换算不同历法年、月、日之用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新编万年历》、《中西回历表》等。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历,但中外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使用过的纪年、纪月、纪日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有关历法的基本知识,才能使用好年表、历表。

59 1.《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   这两种书目创刊于1949年,由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出版。这两种书目是检索我国出版图书的主要检索工具。用它可查到公开出版的科技图书和部分内部出版的科技图书。   《全国新书目》是及时报道全国新书出版情况的刊物。   《全国总书目》基本上按年度收录报道我国各正式出版单位出版并公开发行的各种文字的初版和修订版的图书。

60 2.《全国报刊索引》 《全国报刊索引》它创刊于1951年,由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月刊,收录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出版的报纸、杂志资料,以题录形式作报道。通过这个索引,能查到我国主要报刊上的科技论文和资料。该刊从1980年分为科技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两部分。每条资料依次著录篇名、著译者、刊名、出版年、月及卷、期、页次。每期之前均有分类表,按“中图法”分类,但期末未编制辅助索引,故使用不太方便。该索引所收录的全部期刊名称于1月号和7月号内详列。

61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和《科技文摘》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和《科技文摘》收录国内公开和内部的科技期刊论文、科技资料和译文。《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最多时设有22个分册,它们分别取材于国内出版的中文期刊、会议录、专题资料和译文。近年有些分册先后演变为文摘刊物,成为《科技文摘》的分册。每个分册内容按类排列,有的分册还附有主题索引等。   除上述几种检索工具外,检索国内科技文献的工具还有《中国电子科技文摘》、《中国科学文摘》、《中国科学院技术文摘》、《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报》、《中国学术会议文献通报》、《中国学位论文通报》及《中国专利索引》等。

62 检索实例一 查检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于公元何年?此时陶渊明年庚几何? 方法:
1、分析课题: “庚戌”是何年?陶渊明是哪一朝代人?生卒年代是什么? 2、使用工具:《中国历史纪年表》和《辞海》 3、查找结果: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东晋人, “庚戌”是公元410年,公元410年是晋安帝义熙六年,此年陶渊明为46岁。

63 检索实例二 查检“一条鞭法”实行于何朝、何时、内容? 查检方法: 1、分析课题: “一条鞭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赋税制度;
2、使用工具:《辞海》、《经济大辞典》、 《中国大百科全书 经济卷》、《经济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纪年表》 。 3、查找结果:“一条鞭法”实行于明朝嘉庆至万历年间的一种赋税制度,时间为公元1522—1620年,内容略。

64 讲座结束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 中文工具书 的使用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 工具书概述 第二节 中文工具书排检方法 第三节 各类中文工具简介 第四节 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简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