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2届学生高考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指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2届学生高考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指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2届学生高考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指导

2 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发展趋势 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强势重现 年份 试卷总数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 2006 17 7 4 6 2007
18 5 9 2008 3 8 2009 19 1 11 2010 20 2011 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强势重现

3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
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

4 学习目标 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

5 命题类型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点子》《见证》《随》《难》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读我》《沿途的风景》《十字路口》《淘宝》《谈风度》《突围》《回到原点》《在自然中生活》《没有以后》《坚守的价值》等等。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心有清泉》《不要欺骗别人》等等。

6 如:请以“点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以“谈风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命题类型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 如:请以“点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以“谈风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7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材料式命题 (提示语+命题) 08年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都与好奇心相关联。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8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审 题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 1:了解命题者的意图; 2: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3:明确立意; 4:确定文章的体裁。

9 方法点拨 1:探究“寓意”法

10 方法点拨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挖掘寓意法”就是挖掘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 (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11 《与你为邻》《难题》《找回童年》《早》《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绿色生活》《肩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
例1: 《与你为邻》《难题》《找回童年》《早》《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绿色生活》《肩膀》《必须跨过这道坎》《提篮春光看妈妈》

12 审题指导: “与你为邻”——“你”可以有形也可无形,可具象也可抽象,可以以书为邻,可以与“他”为邻,可与信仰为邻。
“难题”——可指学习上遇到的难题,可指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可指一个具体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总之是指不易解决的或解答的问题。含义广泛。 “找回童年”——童年字典义指儿童时期,幼年。由提示语得知,童年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百无禁忌的象征,令人神往。 “早”——字典义有:1、早晨,2、表示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3、时间在先的,4、比一定的时间靠前,5、问候的话。由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从时间的角度看,想到早读、早练、早起上班 ,想到勤奋、刻苦、责任------;想到“一日之计在于晨”,想到早准备、早打算------,从问候语看,想到祝愿、和谐、友爱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比喻性极强,仰望星空是人生理想希望目标,脚踏实地是达到理想的路径。特别要讨论两者的关系。 “绿色生活”——即低碳环保的生活;绿色生活即充满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生活;绿色生活即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绿色的比喻特点鲜明。 “肩膀”(06辽宁卷)——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

13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14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15 2:增 补 信 息 法

16 例1: 2008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17 审题指导: 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 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 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 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 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 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 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18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 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 民族的历史等等。 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19 方法点拨 方法总结: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加内涵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扣住题旨的目的。

20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21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22 方法点拨 3:明确“重心” 法 注:只针对短语命题或句子式命题

23 例1: 2007湖南卷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或记叙文。     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地”字。不得抄袭

24 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诗意”指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审题指导: 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 “诗意”指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 “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1、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是一种诗意。 2、享受现有的、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诗意。 3、不甘平庸,轰轰烈烈的追求也是一种诗意。 4、陶醉于美好的自然,身心愉悦是一种诗意。

25 方法点拨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譬如,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26 类题训练: 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   

27 句子的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
审题指导: 本题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的重心呢? 句子的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

28 作文题“我终于笑了” 衡量各方,找出重点。 练一练:
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

29 方法点拨 4:以 “问” 领 “想” 法

30 例1: 2008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1 审题指导: “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 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

32 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审题指导: 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 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33 方法点拨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34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类题训练: 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5 审题指导: 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 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36 审题指导: 怎样走出这个圈子? 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 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 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37 5:化“意”为“象” 法

38 2006年湖南卷 典例精选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
(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9 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
方法点拨 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 1、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 2、勇斗歹徒是意气。 3、苏武牧羊是意气。 4、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 5、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 6、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 7、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 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

40 方法点拨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41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2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43 6:一“分”为“二” 法

44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5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46 方法点拨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47 类题训练: 以“弯曲”为题。   

48 审题指导: 怎样对“弯曲”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既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 弯曲”的反面。 能想到哪两方面 ? 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 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

49 探 究 寓 意 法 增 补 信 息 法 以 问 领 想 法 明 确 重 心 法 化 意 为 象 法 一 分 为 二 法 展开想象,挖掘内涵法
探 究 寓 意 法 课堂小结 增 补 信 息 法 以 问 领 想 法 明 确 重 心 法 化 意 为 象 法 一 分 为 二 法 展开想象,挖掘内涵法

50 补充:词语式命题 1、理解词语 2、扩展,化大为小。 3、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51 (一) 名词 1)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 首先应该确定什么是“习惯”。 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 一个人的习惯…… 一个家庭的习惯…… 一个民族的习惯……

52 2)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 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 可以想到本义的“人的脸面”。 可以想到延伸义的“表情或一种情感”等。如“微笑的脸”、“害羞的脸”、“丑陋的脸”、“可爱的脸”…… 同时也可以想到其比喻义,如“表面的”、“一种面貌”,然后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虚伪的脸”、“城市的脸”

53 (二)动词 要注意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宾语,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如2006年安徽卷的“读”。 我们知道“读”这个动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阅读,那么阅读什么呢?我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宾语,如具体的读某一本书,抽象的还可以读自然、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

54 (三)形容词 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新”: 它的含义是刚出现的或刚经历到的。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具体的词语,我们可以联想到物之新,联想到人之新,联想到事之新;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新,如创新,新颖、新潮等。

55 明确重心法 1.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即正部是写作的内容,偏部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好奇)心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
2.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 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 章的重心。 学会欣赏 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 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即主语是写作的对象,而谓语动词是文章的重心。 我能 4.并列结构重点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与路 过程与结果 走与停

56 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练一练 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7 审题指导: 花落春犹在,执著不止。花落春犹在,精神永恒。 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下的坦荡。 花落春犹在,是对失败者的赞歌。花落春犹在,是对勇者的评价。花落春犹在,是对生命的诠释。 名利之花凋零,本心之春犹在。生命之花陨落,理想之春犹存。

58 总结: 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


Download ppt "2012届学生高考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指导."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