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教師班級輔導工作實務研討 陳秀蘭200404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教師班級輔導工作實務研討 陳秀蘭20040428."—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師班級輔導工作實務研討 陳秀蘭

2 失落的一角

3 教師班級輔導工作實務研討 認識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情緒等障礙 輔導的實務工作與可運用的資源 認識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情緒等障礙 學習障礙
聽、說、讀、寫 生活障礙 食、衣、住、行 情緒障礙 自閉、過動 輔導的實務工作與可運用的資源 行政實務 執行實務 學校資源 社會資源 社區資源 政府資源 醫療資源 人力、財力

4 認識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情緒等障礙 「特殊教育法」第三條 本法所稱身心障礙,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致需特殊教育 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本法所稱身心障礙,指具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
一、智能障礙 二、視覺障礙 三、聽覺障礙 四、語言障礙 五、肢體障礙 六、身體病弱 七、嚴重情緒障礙 八、學習障礙 九、多重障礙 十、自閉症 十一、發展性障礙 十二、其他顯著障礙 〔 美國的定義〕 根據美國1975年94-142公法,學習障礙的定義如下: 「指兒童在理解或運用語文的心理歷程中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異常,以至於在 聽講、思考、說話、閱讀、書寫、拼字或演算等方面顯現能力不足的現象。這 些異常包括知覺障礙、腦傷、輕微腦功能失調、閱讀障礙、和發展性失語症等 情形。此一詞並不包括以視覺、聽覺、動作障礙、智能不足、或環境、文化、 經濟等不利因素為主要原因所造成之學習問題。」 〔我國的定義〕 根據民國八十一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國內第一個法定的學習障礙定義,內 容如下: 「學習障礙,指在聽、說、讀、寫、算等能力的習得與運用上有顯著的困難者 。學習障礙可能伴隨其他障礙,如感覺障礙、智能不足、情緒困擾;或由環境 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所產生的障礙,但不是由前述狀況所 直接引起的結果。學習障礙通常包括發展性的學習障礙與學業性的學習障礙, 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覺缺陷、視動協調能力缺陷和記憶力缺陷;後者如閱讀 能力障礙、書寫能力障礙、和數學障礙。」 又根據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 定基準」條文第十條之定義: 「學習障礙係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生在聽、說、讀、寫、算之學習 ,表現出注意力、知覺辨識、記憶、理解、推理或表達等能力有顯著困難者。 學習障礙為統稱一群不同心理歷程異常之類型,如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學 障礙、知動協調異常、注意力缺陷、或記憶力缺陷等。學習障礙並非因感官障 礙、情緒障礙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直接造成之 結果。」

5 如何轉介 日常教室生活的觀察與記錄,經過家長同意後,向輔導處轉介,申請鑑定。
如何轉介 日常教室生活的觀察與記錄,經過家長同意後,向輔導處轉介,申請鑑定。 轉介前 1. 對疑似個案之行為表現詳實記錄。 2. 疑似個案切勿貼上標籤。 3. 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同意。 4. 了解可提供諮詢服務的特教中心或相關機構與協會。 5.教師應了解各項檢核表、轉介表之填寫方式。 6.轉介後教師應協助輔導處之作業。 7.教師應了解自特殊教育法修訂後,教師不得拒絕特殊兒童入班就學。

6 如何轉介 日常教室生活的觀察與記錄,經過家長同意後,向輔導處轉介,申請鑑定。
如何轉介 日常教室生活的觀察與記錄,經過家長同意後,向輔導處轉介,申請鑑定。 轉介的困難: 1.兒童有明顯的身心障礙傾向,但家長或學生拒絕接受轉介。 2.轉入兒童有明顯的身心障礙傾向,但教師擔心干擾教學。

7 如何轉介 日常教室生活的觀察與記錄,經過家長同意後,向輔導處轉介,申請鑑定。
如何轉介 日常教室生活的觀察與記錄,經過家長同意後,向輔導處轉介,申請鑑定。 轉介的策略: 1.協助家長和兒童了解,轉介的目的在於了解學生身心狀況,調整教育方式,協助兒童發展、發揮其潛能。 2.向輔導處或諮詢單位請求協助家長。 ●了解轉介之流程與目的。 ●提供相關案例之影帶、書籍,讓家長了解「找出合適的教育方式,小朋友的明天會更好」。 3.請有成功經驗之家長現身說法。 4.協助家長帶孩子進行檢查,並向諮詢中心請求諮詢服務。 5.可向特教中心、諮詢中心、輔導處或教務處請求教學與輔導之協助,並閱讀相關書籍、參加相關研習活動。

8 教學輔導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其獨特潛能,也都需要我們去開發。教師應該相信特殊教育兒童可以學,只要我們使用適合的教材、教法,再加上耐心等待,特殊教育兒童就能夠學得好。
輔導的原則: 1.了解小朋友學習能力的優缺點,調整作業之份量與方式。 2. 取得特殊教材與器具,例如:大字課本、助聽器…等。 3. 調整適當教室。 4. 安排適當座位。 5. 選擇具體教材,多用實物教學,多讓學生操作。 6. 教學時,過程步驟要詳細明確、具體,並儘量遊戲化。 7. 作業多樣化,如採錄音、口述、繪畫、說唱。 8. 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配合教師協助小朋友學習。 9. 讓其他學生理解身心障礙兒童之學習特性與困難,並尋 求小老師的自願協助。

9 教學輔導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其獨特潛能,也都需要我們去開發。教師應該相信特殊教育兒童可以學,只要我們使用適合的教材、教法,再加上耐心等待,特殊教育兒童就能夠學得好。
可能的阻礙: 1.身心障礙兒童作業寫不完,教師沒有處理,引起其他小朋友抗議教師不公平。 2.資賦優異兒童上課不斷提出問題,打斷教師教學流程。 3.資賦優異兒童認為他已經學會,拒絕課後作業之完成。

10 教學輔導 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其獨特潛能,也都需要我們去開發。教師應該相信特殊教育兒童可以學,只要我們使用適合的教材、教法,再加上耐心等待,特殊教育兒童就能夠學得好。
可運用的策略: 1.聯絡家長了解身心障礙兒童在家學習和作業情形,安排其他小朋友指導並協助完成作業,但不應代為完成。 2.教師可以設計體驗活動,例如:挑重,讓小朋友能體會當體只能挑二十公斤重物,卻必須挑起三十公斤重物時,對自己是有所困難的。 3.教學流程要先妥善安排,安排發問時間讓小朋友發問,並在教學前指導小朋友可以先把要問的問題重點記下來,等到發問時間再提出。 4.多設計開放性作業活動,由兒童依據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11 心理輔導 為協助特殊兒童心理發展,教師應與家長相互配合,與兒童通力合作,安排健康、無負擔的環境,輔導特殊兒童心理發展。
心理輔導 為協助特殊兒童心理發展,教師應與家長相互配合,與兒童通力合作,安排健康、無負擔的環境,輔導特殊兒童心理發展。 輔導的原則: 1.每位兒童都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因此教師應多指導兒童如何表現其愛心,如何了解特殊教育兒童的想法。 2.教師要多發掘特殊教育兒童的才能,多提供特殊兒童成功經驗。 3.教師要主動向學校或特殊教育諮詢中尋求相關協助。 4.教師要主動和家長聯繫,了解生活狀況,安排適當生活環境。 5.教師要輔導小朋友自我比較、自我了解,減少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比較機會。 6.針對特殊教育兒童的學習需求,調整作業份量與方式,並適時給予鼓勵。 7.協助特殊教育兒童主動和小朋友互動,儘量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參與各項活動。 8.利用輔導活動課,透過錄影帶、書刊,協助其他小朋友對特殊教育兒童建立正確認識,進而包容、接受特殊教育兒童,建立悅納包容的教室環境。

12 心理輔導 為協助特殊兒童心理發展,教師應與家長相互配合,與兒童通力合作,安排健康、無負擔的環境,輔導特殊兒童心理發展。
心理輔導 為協助特殊兒童心理發展,教師應與家長相互配合,與兒童通力合作,安排健康、無負擔的環境,輔導特殊兒童心理發展。 輔導的阻礙 1.身心障礙兒童受到其他小朋友取笑,感到自卑。 2.資賦優異兒童自視甚高,目中無人。 輔導的策略 1.利用班級討論,協助其他兒童了解身心障礙兒童產生的原因、特徵、困難與需求。 2.指導兒童蒐集各類殘障資料,進行閱讀後,寫出50個字以內的摘要,再上台報告心得,引起兒童慈悲憐憫的心胸。 3.安排校外教學活動,參觀特殊學校或殘障人士就業機構,了解身心障礙兒童的學習與生活情形。 4.安排體驗活動或角色扮演活動,例如:矇著眼睛走路,體驗身心障礙兒童生活與學習上的不便與困難。 5.邀請殘障人士到學校或班級現身說法,分享學習成長的經驗。

13 行為偏差兒童的定義 就是孩子下列的反社會行為,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有一、二種。但是一個孩子具有四或五種這樣的特質,且常常出現,他可能需要專家的協助。
1.缺乏學校調適能力 2.缺乏社交調適能力 3.常常大發脾氣大哭、大鬧,或極度的鬧彆扭。 4.攻擊性行為 5.破壞 6.家中境況不佳

14 行為偏差兒童的定義 就是孩子下列的反社會行為,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有一、二種。但是一個孩子具有四或五種這樣的特質,且常常出現,他可能需要專家的協助。
偏差行為的成因 兒童在面臨各種的壓力下,都希望尋求父母、教師、同學的贊同,互動也是必然的,通常不適當的互動,結果也造就了兒童行為偏差。 偏差行為輔導原則 1.找出原因(誠心的觀察)。 2.不諉過於家長、學童。 3.適當的規範與指導。

15 偏差行為的類型 7. 不實的言語(說謊) 1.學習困擾 8. 暴力行為 2.師生衝突 9. 吸煙 3.逃學、逃家 10.學校恐懼症 4.賭博
7. 不實的言語(說謊) 8. 暴力行為 9. 吸煙 10.學校恐懼症 11.家庭功能失衡 12.人際關係不良 1.學習困擾 2.師生衝突 3.逃學、逃家 4.賭博 5.恐嚇、勒索 6.偷竊

16 輔導的實務工作與可運用的資源 行政資源 法律資源 學術資源 學校資源 社會資源 社區資源 政府資源 醫療資源 人力、財力、 、 、
〔 美國的定義〕 根據美國1975年94-142公法,學習障礙的定義如下: 「指兒童在理解或運用語文的心理歷程中有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異常,以至於在 聽講、思考、說話、閱讀、書寫、拼字或演算等方面顯現能力不足的現象。這 些異常包括知覺障礙、腦傷、輕微腦功能失調、閱讀障礙、和發展性失語症等 情形。此一詞並不包括以視覺、聽覺、動作障礙、智能不足、或環境、文化、 經濟等不利因素為主要原因所造成之學習問題。」 〔我國的定義〕 根據民國八十一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國內第一個法定的學習障礙定義,內 容如下: 「學習障礙,指在聽、說、讀、寫、算等能力的習得與運用上有顯著的困難者 。學習障礙可能伴隨其他障礙,如感覺障礙、智能不足、情緒困擾;或由環境 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所產生的障礙,但不是由前述狀況所 直接引起的結果。學習障礙通常包括發展性的學習障礙與學業性的學習障礙, 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覺缺陷、視動協調能力缺陷和記憶力缺陷;後者如閱讀 能力障礙、書寫能力障礙、和數學障礙。」 又根據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公布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 定基準」條文第十條之定義: 「學習障礙係指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生在聽、說、讀、寫、算之學習 ,表現出注意力、知覺辨識、記憶、理解、推理或表達等能力有顯著困難者。 學習障礙為統稱一群不同心理歷程異常之類型,如閱讀障礙、書寫障礙、數學 障礙、知動協調異常、注意力缺陷、或記憶力缺陷等。學習障礙並非因感官障 礙、情緒障礙等障礙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學不當等環境因素直接造成之 結果。」

17 輔 導 進 行 的 步 驟 一、建立良好的關係基本態度 傾聽 接納 同理心 溫暖、關懷 二、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18 輔 導 進 行 原 則 常常想起自己扮演的各種角色,為自己的努力而喝采。 相信學生的現況是其來有自;但也相信轉變是可能的。
記得多給學生點空問和時間,延緩我們的價值判斷,才可能滋生轉變的契機。 已發生的事無法改變,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人的影響。 予人安全感會帶來信任,但是安全感的建立是漸進的。

19 學 生 行 為 評 估 一廣泛蒐集資料、分析問題 二估學生的行為是否有所偏差及其嚴重性時,必須考量下列因素: 1.年齡因素 2.身心發展狀況
  1.年齡因素   2.身心發展狀況   3.家庭因素   4.社區文化背景 三適應困難學生之辨識 四考量輔導策略與尋求資源:輔導與轉介

20 學 生 行 為 評 估 四、遇有下列情況,教師可考慮尋求資源 1.學生的問題和自己有關,且有衝突時。
2.當個人產生負向情緒,而無法客觀處理時。 3.教師和學生之間涉及性別問題時。 4.學生問題非個人專業能力所能解決時。

21 適應困難學生之徵兆 1.上課時心不在焉,趴在桌上。 2.上課時打瞌睡。 3.下課時仍坐在位置上,沈默不語。 4. 上課遲到。
5. 無故未上學,亦未請假。 6. 常被同學告狀的小朋友。 7. 突然表現異於平常的「好」或「壞」。 8.突然喜歡到老師身旁告狀的小朋友。 9.突然身上有很多的錢,或有大鈔。 10.身上常有不明的傷痕,或夏天穿了很多衣服。 11.平日好動的兒童,卻突然安靜下來。 12.變得時常不交作業。 13.時常講「粗話」或不雅言詞。 14.穿衣不扣釦子,喜裝「大哥」的樣子。 15.突然不敢上廁所。 16.突然不讓或躲避教師做家庭訪視。    

22 輔導的目標 良好讀書習慣的重建 上課行為表現的改善 社交能力技巧的提昇 確立友善人際關係親子、師生及同儕之間 自信心的重建及自我看法提昇

23 教師的職責 1.有效教學(輔導理念融入教學) 2.教學中的輔導 (提高辨識學生偏差行為的能力) 3.導師
(會運用班級經營及團體動力帶動優質班風) 4.認輔教師(願意個別關懷學生) 5.瞭解網絡(掌握校內外資源) 6.危機處理(知道應變運作程序)

24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Download ppt "教師班級輔導工作實務研討 陳秀蘭20040428."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