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魯迅與阿Q正傳 外文一 第三組 組員:王翎卉 吳沛涵(組長) 曾鏡仰 吳俐瑩 饒育敏 簡以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魯迅與阿Q正傳 外文一 第三組 組員:王翎卉 吳沛涵(組長) 曾鏡仰 吳俐瑩 饒育敏 簡以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魯迅與阿Q正傳 外文一 第三組 組員:王翎卉 吳沛涵(組長) 曾鏡仰 吳俐瑩 饒育敏 簡以婷

2 目錄 引言 魯迅的歷史定位 阿Q正傳的寫作時代背景與寫作目的 阿Q正傳的內容特色及風格價值 阿Q正傳的筆法分析 阿Q正傳的影響及評論 心得

3 引言 今天我們組要來為大家介紹《阿Q正傳》以及它的作者-魯迅,跟之前的介紹會有所不同的是,我們介紹的不再單單是作者生平、著書時間等。這次我們將與大家一起來探討究竟後人對《阿Q正傳》的評價、定位是否確切?是否真的是象徵當時的中國人?還是像另外一派的學者所說,中國人根本就不是這樣的呢?

4 魯迅的歷史定位 吳沛涵

5 魯迅生平大事 邁出了突破封建思想禁錮的第一步 因家境中落而失去考取功名的想法,產生“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的想法。
前往南京求學,首次接觸西方文化,        但因水師學堂讓他失望,再加上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他決意離開南京。 邁出了突破封建思想禁錮的第一步

6 因父親病死對中醫產生懷疑,而到日本學醫。
“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於是棄醫從文,希望用文學改造中國人的“國民劣根性”。

7 魯迅的歷史定位及價值 在中國,魯迅是一位地位獨特的作家。大多數人承認他是最重要的現代作家之一。
大多數人認為他文筆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小說使用富有創造力的形式對中國人的國民性、中國社會的弊端予以深刻的闡釋,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

8 魯迅被稱為20世紀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評價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9 縱觀魯迅一生,其所做的一切成為其“革命傳統”之一。而後人應該傳承的非但不是“反自由主義的精神”,恰恰是自由主義所內涵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專制主義和奴隸主義。

10 他關注的重點不是制度的變革和政權的更替,而是國民性的改造和個性的解放,先立人而後立國,立人乃是根本,個人的獨立自由具有終極的價值,也是改革國民性的終極目的。因而魯迅被評為“精神界之戰士”

11 影響魯迅思想形成大事紀 閱讀《天演論》所產生的震動,使他最初選擇了實業救國的道路,他覺得外國的堅船利炮是中國所不及。這可稱為魯迅思想的第一期:從器物上感覺不足。 從國民的外在素質上感到不足,並試圖通過新醫學間接地促進“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這可稱為魯迅思想的第二期。

12 當他發現中國人只不過是示眾的標本和麻木的看客時,這個認知讓他對社會對人的認識提升到了一更高的層面,從而確立了救中國必須先救中國人,而救中國人必須先救中國人愚弱的精神信念。這可稱為魯迅思想的第三期,並由此貫穿了他的一生。

13 小人物的意義 魯迅總是藉著一個小人物來揭發全中國共有的社會問題, 在小說中赤裸裸的將社會弊病攤在大家眼前,檢視那些醜陋的體制所造成的悲劇,也對整個中國發出強而有力的控訴。

14 魯迅注重描寫“小人物”的人格品質 把“人”作為研究社會的形態 致力於刻畫“小人物”的“人”的屬性,是剖析社會成員大多數的各種人物的心理和社會行為。

15 “小人物”的人格品質: “奴性”、“庸俗” 創作手法上都採用了反語技巧, “哀其不幸” “怒其不爭”

16 時代背景 寫作目的 簡以婷

17 時代背景

18 清朝陋習未改 民國建立 人們理當要放棄清朝的陋習;但事實並不然,雖然外表已經改頭換面了,但內心還是改不了他們的陋習。

19 尊孔運動 二次革命失敗後 激進勢力被袁世凱清除,保守勢力氣焰高漲。重新強調尊孔讀經外,更欲恢復舊帝制。

20 百姓生活困苦 內亂四起,政治紊亂,民不聊生 外則列強環伺,虎視眈眈 百姓生活困苦,各行各業蕭條

21 寫作目的

22 曾自謂「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並希望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

23 「醜陋的中國人」,由外在的形貌到內在的精神狀態,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藉以指出:「愚騃的國民性」正是民初國民革命雖然號稱成功,中國卻仍舊無法現代化的主因。

24 藉由阿Q批判「言行不一致」的性格,雖然寫的是阿Q一個人,但嘲諷的是當時社會經常出現的劣根性,面對時代變化,卻還是用舊時代的想法來面對,不肯承認自己的落伍。

25 警惕中國人: 若不改變卑弱的國民姓,改變舊思維,國家革命,僅會落得如同阿Q的一生,鬧劇一場而已

26 阿Q正傳的內容和人物介紹 曾鏡仰

27 阿Q正傳的內容1-1 背景:以辛亥革命前後閉塞落後的農村小鎮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農民的典型。 時間:清末民初
地點︰典型農村未莊 人物︰典型農民

28 阿Q正傳的內容1-2 內容:阿Q正傳全文共分九張來記載,在第一章「序」方面,主要介紹文章主角阿Q人物從何而來。
以嘲諷玩笑為自己小說定調,充分顯現魯迅創作之目的

29 阿Q正傳的內容1-3 第二章「優勝記略」主要描述阿Q在未莊的生活舉動,從住在土榖祠裏,做短工、口無遮攔,以「精神勝利法」掩飾內心的自卑。

30 阿Q正傳的內容1-4 第五章「生計問題」,阿Q在未莊從吳媽事件後生活更困苦,連他看不起的小DON也搶了他的飯碗。﹙如果阿Q是中國,小DON 應可視為長期臣服於中國的其他小國家,如小日本﹚ 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描述阿Q從進城道又回到未莊的情況,回到未莊的阿Q,猶如「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人人都想知道阿Q的中興史。﹙隱射自強運動前後的情況﹚

31 阿Q正傳的內容1-5 第七章「革命」,記載阿Q在未莊因為革命黨事件的關係,讓阿Q對革命黨「深惡而痛絕之」的。

32 阿Q正傳的內容1-6 內容:在第九章「大團圓」方面,記載趙家在被搶之後,阿Q被牽連打進縣城裏去了,在衙門裏阿Q有些忐忑,但他仍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在把總的逼問下,無耐的押手畫圈了。輿論,在未莊阿Q被槍斃無意是壞的證據,只是遊了那裏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反諷這樣的大團圓,是何等的耐人尋味罷了。

33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1 阿Q──小說主人公,社會中的小人物,一窮二白,但自尊心很重。每次遭遇到不幸的事,都會找些似是而非的理由為自己安慰。特徵: 欺善怕惡、 投機心理、自卑又自大、奴性。 白舉人──城裏的舉人,阿Q去城裏在府上幫忙,因革命黨入城,與未莊趙太爺有所聯絡,最後趙家遭槍,與縣城把總追縣,賴到阿Q頭上、槍斃了阿Q,最後全家也逃難去了。

34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2 吳媽──趙太爺家唯一的女僕,因阿Q在趙太爺家工作時,被阿Q有言語上的調戲動作。因而離開了趙家,到城裏上工去了。阿Q在遊街時,被阿Q發現了。她無形中充當了殺害阿Q的眾多幫兇中的一個。作者塑造的吳媽,可惡的成分多於可憐的成分。

35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3 地保──如同現今的里長,有時給錢給阿Q喝酒,也有時對阿Q恐嚇取財,並將阿Q趕出未莊,在吳媽的事件上訂出五條件。
小D──叫小DON,是一個窮小子,又瘦又乏,在阿Q的眼睛理位置是在王鬍之下的,誰料這小子竟謀了飯碗去。與阿Q打過架、也學阿Q把辯子用筷子盤上頭去。 地保──如同現今的里長,有時給錢給阿Q喝酒,也有時對阿Q恐嚇取財,並將阿Q趕出未莊,在吳媽的事件上訂出五條件。

36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4 王鬍──又癩又鬍,別人都叫它王癩鬍,阿Q卻刪去了一個癩字,然而非常渺視他。與阿Q打架,並打贏揚長而去。

37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5 假洋鬼子──錢太爺的大兒子,有出國讀過一些書,剪去辯子打過阿Q,後來會同革命黨搶了趙家的家當。

38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6 錢太爺──未莊有錢的老爺,也是文童(未來的秀才)的爸爸,假洋鬼子是他的大兒子。
趙太爺──未莊有錢的老爺,也是文童(未來的趙秀才)爸爸,不認同阿Q也姓趙,阿Q的一連串事件也都因他而起,後來家中遭槍被革命黨剪去了辯子,全家也逃難去了。

39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7 錢太爺長子──即阿Q所謂「假洋鬼子」。
他的剪辮,是他在資本主義國家受到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進步文化影響的結果。然而他一回到以留辮為正統的中國,因為沒有辮子而要誤“做大官”的前程時,他就又裝上了假辮子。 假洋鬼子的剪辮再留辮,雖然也許部分反映了他的封建思想和民主思想的矛盾,但更主要的還是表現了他的投機心理。

40 阿Q正傳的人物介紹2-8 小D和王鬍其實都是奴隸,受著統治者剝削的勞動者,但是他們卻窩裡鬥,不爭氣,說到底,亦是阿Q一類的麻木的國民。
其他人物-趙秀才、秀才娘子、茂才公、趙司晨、趙白眼、把總....等穿插人物。

41 阿Q正傳的人物命名的意義 小說人物為什麼叫「阿Q」?國民革命之前,男人腦後蓄留「辮子」,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它後來代表的是傳統文化的保守、負面形象,對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或對投機政客袁世凱而言,「剪辮」乃是中國現代化的象徵,一刀下去便由滿清到民國,由專制到共和,由傳統到現代。 而趙老爺為何姓趙呢?因為宋代的趙匡胤反對理學,對中國的文學有所抨擊,才會用姓氏趙來取名.

42 阿Q正傳的筆法分析 饒育敏

43 〈阿Q正傳〉是擬中國傳統人物傳記的手法所寫成的小說,魯迅藉由「扁平式人物」的手法,來描述阿Q這個人。
扁平人物就是社會上的邊緣人,在他身上幾乎找不到一個優點,是個被扁形化的人。

44 阿Q的生存之道是「精神勝利法」,永遠處在以自欺欺人的自我滿足法,來獲得感情上的平衡。
他總是欺善怕惡,很愛挑釁他自認為比他低下的人,但同時,遇到相較強悍的人又非常的畏畏縮縮。

45 魯迅以德國哲學家恩格斯定義的寫實主義:除了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的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就是批判式的寫實主義。阿Q正傳中的人物都是典型式人物。

46 〈阿Q正傳〉不具有娛樂性質,而是藉由反諷的筆法具體指出社會問題,隱含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繼承中國傳統文人「文以載道」的用心,也呼應了梁啟超〈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以小說救國的呼籲。

47 阿Q正傳探討的焦點、評論 吳俐瑩

48 阿Q正傳的焦點 《阿Q正傳》所映射出中國民族的多種劣根性和醜態,主要有下列數種: 卑怯
遇見強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這些話來以自慰,倘他有了權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時,則凶殘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並不中庸。

49 阿Q正傳的焦點 精神勝利法 精神勝利法在阿Q身上,一般賦予它以自私、保守、自賤與健忘等含義。在所謂社會學的深層意義上,它又被冠之以自欺欺人、卑弱、奴才等名稱,甚至也是類似於豁達、不在乎、看淡一切等說法的反諷。 作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種標誌而廣招評論。

50 阿Q正傳的焦點 善於投機 誇大狂與自尊癖

51 阿Q正傳的評論 在過去的專制時代,大眾的言行一直被羈絆之下,無法擁有自己的聲音。
到了社會漸行民主的環境,也仍舊無法甩開死板的舊思想,只是一味地聽從、接受 故事中的阿Q,活在別人的屈辱下,卻沒有反抗行動,只是默默地在心中以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逃避真正需切的行動。

52 阿Q正傳的評論 魯迅用阿Q來反映普遍的民族劣根性,而達到如此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

53 阿Q正傳的評論 他被表現為一個對自己的悲慘命運負有責任的角色;他是具有充分人性的典型,既是我們同情的對象,也是我們鄙視的目標。

54 結論

55 心得    這次的報告,其實我們也是趕出來的,其實是當我們發現“好像下下星期就要國文報告了欸!”才開始一系列的動作:分工、找老師討論、定出方向、著手開始查找資料。不得不說,這次的報告難度不小,因為這時的我們才瞭解到,老師要我們做的報告的意義在於要訓練我們的邏輯能力。希望我們不僅僅是從學者口中得到阿Q正傳的價值,而是能藉由自己的思考來驗證究竟這些價值是不是如實的呢?其實也藉由這次的報告我們開始試著去找出自己的想法。

56    與上學期不同的是,報告的時間由三個小時縮減為一個小時,自然而然報告的內容也相對減少,也正是因為報告內容的減少,組裡的各位也更用心去篩選手邊的資料,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將更多的東西呈現給大家。當然我們也得感謝組長為我們進行統整,以及與老師約時間。整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每一個組員都是不可或缺的,我們也才有辦法在今天呈現報告,也很感謝大家的聆聽。♥

57 參考資料

58 參考資料

59 參考資料

60 參考資料

61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Q%E6%AD%A3%E4%BC%A0


Download ppt "魯迅與阿Q正傳 外文一 第三組 組員:王翎卉 吳沛涵(組長) 曾鏡仰 吳俐瑩 饒育敏 簡以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