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歷代中外交通史 張騫及班超通西域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 明清兩代傳教士東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歷代中外交通史 張騫及班超通西域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 明清兩代傳教士東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歷代中外交通史 張騫及班超通西域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 明清兩代傳教士東來

2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是西漢武帝建元三年 (前138) 第二次是西漢武帝元狩四年 (前119)

3 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 張騫 西漢武帝建元三年時,北方匈奴族為患,武帝欲聯結匈奴舊仇敵大月氏共同對付匈奴。
西漢武帝元狩四年時,北方局勢大定,武帝欲招攬烏孫國重返河西故地,以拑制匈奴

4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第一次出使經過 張騫率百多人由隴西出發 途中被匈奴拘留,前後達10多年,後乘匈奴內亂逃走
經過葱嶺→烏孫→大宛→康居→大月氏 到達大月氏,但大月氏不願與匈奴為敵,拒絕與西漢結盟 張騫回程返漢途中,再被匈奴拘留年多 元狩三年 (前126) 返回漢地,前後共13年

5 張騫出使西域的經過第二次出使經過 張騫率數百人出使西域往烏孫國 經天山北路到達烏孫,其副使則訪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國
張騫向烏孫提出結盟的意圖遭拒絕,但烏孫則遣使與張騫返回長安 烏孫使者看見西漢的盛強,回國後,烏孫正式與西漢建立外交關係

6 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鑿空西域─張騫是首位有組織、目的及計劃開通西域的人,他的經歷為後來開拓中西交通有很大的貢獻,日後的絲綢之路路線也是根據他的經歷而來。 中西交流─自開拓了中西交通後,兩地的文化、經濟貿易、政治軍事交流機會大增,相互影響 建立西漢聲威─經過武帝的經營,張騫的開拓,漢朝取得西域的領導地位,武帝於西域建立都護府,象徵漢王朝在西域的主權地位

7 班超出使西域的背景 王莽改革與西域國家開戰,自西漢武帝所建立與西域國家的關係斷絕
匈奴分裂成北匈奴及南匈奴,後者投靠東漢,而北匈奴仍威脅東漢的邊疆 明帝時,國力回復,逐對匈奴採主動出擊,故詰班超聯結西域國家對付北匈奴

8 班超出使西域的經過 班超隨竇固出戰匈奴,大勝後在伊吾盧駐 軍,班超出發聯絡西域諸國 到達鄯善,擊殺匈奴使者,迫使鄯善歸順東漢
到達于闐,再擊殺匈奴使者,于闐歸順 助疏勒對抗匈奴,及後疏勒得以復國,東漢聲威大增 章帝時,班超率鄯善、疏勒等國組成聯盟對抗以匈奴為首的聯盟 (龜茲、莎車 ),取得大勝,至此西域大抵歸順東漢,班超被委重建西域都護府 和帝時,班超以七十高齡返回東漢,他在西域的時間30年

9 班超出使西域的影響 重開中西交通─使中西交通回復,中西得以繼續得交流 重建東漢聲威─都護府的重建,代表東漢在西域的領導地位
擴展對外交通─班超詰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波斯,擴展中外交通的路線

10 張騫與班超通西域的比較 張騫 (西漢) 班超 (東漢) 時間 1.公元前138-126年(13年) 2.公元前119-115年(4年)
明帝至和帝先後出使多次,約共三十年 目的 1.第一次欲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 2.第二次欲招引烏孫以對抗匈奴 斷絕西域南道諸國與匈奴關係 經過 1.初為匈奴所擒,未得要領 2.後各國與漢通好 於鄯善殺匈奴使者,于闐、疏勒諸國懾服漢威,遣甘英使大秦未果 終至 最遠至大宛、大夏 甘英最遠至條支 成就 「鑿空」之舉,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與中國有交通,中原與西域之經濟、文化交流漸頻密 再次打通西漢與西域之文化、經濟交通,並陸續遏制匈奴殘餘勢力

11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唐代對外交通 中外文化交流的概況及影響

12 唐代對外交通概況 陸路方面: 東路:自營州(遼寧)至高麗之平壤。 南路:自永昌(雲南)經驃國(緬甸)而入 天竺(印度)。
西路:自敦煌出玉門關,然後分成北、中、 南三支線,分別通至中亞、波斯(伊 朗)及天竺。 北路:分兩線,一由中受降城(內蒙古包頭 西南)至回紇,一由雲中(山西大同 )出國,與近塞蕃族相通。 海路方面: 東路:分別由登州(山東蓬萊)或揚州等地 啟航而達日本。 南路:由廣州出發,經麻六甲海峽至天竺及 大食(阿拉伯)等地。

13 唐與西方文化交流概況及影響 唐代文化對外國之影響:
造紙術之西傳:唐玄宗天寶十一年 (752年),唐將高仙芝敗於怛羅斯,其隨軍之造紙工人被 大食俘虜,由是造紙術傳入大食,再輾 轉傳入歐洲,促進西方文化的發展。 蠶絲業之西傳:唐代中葉,有波斯僧侶來華傳教,學得養蠶取絲的技術。歸國時,順便帶回一 些蠶卵,因而傳到東羅馬的首都君士垣 丁堡,日益繁殖,成為歐洲蠶絲業的發 端。 文物的西傳:中國的絲織品、瓷器、書畫也在這時陸續 傳入中亞與東歐一帶,豐富了西方文化的 內容。

14 唐與西方文化交流概況及影響 西方文化對唐代之影響:
宗教方面:僧人玄奘、義淨遠赴天竺取經,使佛教在中 國傳播日盛,而西方宗教如景教、回教、摩 尼教和祆教等,均於此時傳入中國。 藝術方面:佛教之雕塑,佛寺、佛塔之建築,西域之音 樂、舞蹈及繪畫,亦不斷傳入中國。 工藝製作方面:製糖法、葡萄酒製造法,種棉、紡織、 玻璃製造法等技術,亦經西域傳入中國。 醫藥方面:天竺與拂菻(東羅馬帝國)的醫學,也在中 國流傳;部份唐朝皇帝,更服食天竺人配製 的延年長生藥物。 天文曆法方面:印度曆法傳入中國,唐代的大衍曆等,都深受其影響。 文學方面:唐因受外來文化影響,令小說素材更形豐富 ,韻文更趨發達。

15 唐與東方文化交流概況及影響 唐代文化東傳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產 生很大的影響:
政制方面:日本孝德天皇模倣唐代之政制,進行「大化革新 」,確定其官制、田制及刑法等。 文字方面:日本倣效漢字,創「平假名」、「片假名」,為日本現行文字之始。 文化方面:日本的工藝建築、風俗、服飾、醫學等,無不受 中國的影響,如京都城的規劃,則模仿長安,而飲茶風氣,都是傳自中國。 宗教方面:佛教自中國傳入後,逐漸盛行,日僧來華漸多, 加速文化之東傳。如僧侶空海帶回大批密宗經典 ,在日本建立了真言宗;中國和尚鑒真東渡日本 ,成為日本律宗初祖。

16 玄奘西行取經 背景 由於唐代佛教發展興盛,但玄奘有感中土翻譯的佛經出現很多錯誤,所以他決定親自到天竺學習佛學及翻經

17 玄奘西行取經的經過 貞觀由於當時唐對邊境出入限制很嚴,故玄奘只能偷渡出境 他經過西域諸國後到達天竺,到那爛陀寺跟隨戒賢大師學習佛學
學成後,他遊歷了天竺五十多個國家,並在曲女城與天竺僧人進行辯論,贏得了最高的榮譽 貞觀19年返國,攜帶大量經書,並得到太宗的盛大歡迎

18 玄奘西行取經的影響 玄奘回國後,譯經七十餘部,對中國 佛教發展及中國文化影響甚大 同時創法相宗,弘揚大乘佛理
口述《大唐西域記》,詳細介紹印度風土文物,是 西域、印度史地的重要文獻,中西交通史有很大幫助

19 元代對外交通興盛的背景 由於蒙古建立的大帝國地跨亞、歐,幅員廣大,中西交通要 道不再受大食帝國的阻梗,所以元代對外交通極為發達。尤 其陸路交通,更臻於鼎盛。 元代陸上交通的發達,與郵驛及設置市舶司制度的完善有關。蒙古在交通孔道,設置驛站,有助商業往來與中西文化的交流。元代大力經略海外,於上海、澉 浦、杭州、慶元(浙江寧波)、泉州、溫州、廣州設置市舶司,管轄番商船舶之往來,發展中外貿易。 元朝對宗教採取包容態度,因而西方諸國使 節、學者、醫生、教士等紛紛來華,西方文物因而東傳。

20 元代對外交通的概況 陸路方面: 北線自大都至和林(蒙古哈爾和林),經敦煌, 轉哈密,沿天山北路逾嶺,經撒馬爾罕,再轉歐洲。南線從敦煌,經新疆西南隅抵嶺,南至 印度,再轉中亞細亞至波斯、阿剌伯等地。 海路方面:東線自泉州出發,東抵高麗、日本諸國。南線自 泉州或廣州出發,西至河內,經南海,繞馬來半 島,抵印度,波斯,遠航至非洲東岸

21 元代對外文化交流的影響 中國文物之西傳:中國之羅盤西傳,在航海事業上促成新航路及新大陸之發現。火藥西傳,在政治上,導致歐洲封建制度之崩潰及 民族國家之興起。印刷術西傳,引起歐洲文藝復興及宗教改 革之產生;紙幣、算盤等西傳,推動歐洲經濟及商業之發展 。此外,中國藝術對回教世界也頗有影響。他們不但仿製中 國的陶瓷器、綾錦、也摹仿中國畫 大量外國人東來:由於對外交通發達,大量西方人來到中國,著名如意大利馬可波羅,他回國寫了《馬可波羅遊記》,書中對中國的富庶情形,有詳細 描述,使歐洲人對東方世界更為嚮慕。 科學知識之東來:元朝重視技術人才,故西方之天文、數學、曆法、醫術、砲術等亦 相繼傳入,使中國文化內涵更為豐富。

22 元代對外文化交流的影響 西方藝術之東來: 西歐繪畫之理論及技巧,外國樂器及建築 藝術傳入。
西方宗教再度傳入:元代對外交通發達,加上元代對宗教寬容,傳教 士紛紛來華,基督教、回教、猶太教、摩尼教 、祅教等再度傳入中國。 中外貿易興盛:元代海上西航路線遠達印度、波斯等地,元世祖並設市舶司管理中外貿易,其中泉州堪稱當時世界上最 大的商港,由是中外商業貿易日漸興盛

23 鄭和下西洋的背景 建立海外聯盟:時帖木兒帝國強大,威脅西陲,故謀組海外 聯盟,以為牽制。
發展國際貿易:成祖繼太祖遺志,欲發展海外,以繁榮 經濟。 誇耀富強:打通中外航路,既能顯示帝國之富強,又能增加 成祖之威信。 宣宗因為以前曾來朝貢的舊國都不來 朝貢,為恢復明之國勢,繼承祖業,於是再命鄭和下西洋。(宣宗時出使西洋的背景)

24 鄭和下西洋經過的概況 永樂三年,鄭和從劉家港出發下西洋,曾在舊港擒海盜陳祖義 永樂五年,第二次下西洋,航線大致與第一次相同
永樂七年,三下西洋,抵忽魯謨斯及阿拉伯半島南岸;將不服明室的錫蘭王擒送中國 永樂十一年,四下西洋,路線與第三次略同,途中曾助蘇門答臘平亂 永樂十五年,五下西洋,航線遠達非洲東岸,招徠十七國使節訪間中國 永樂十九年,六下西洋,經南洋至非洲東岸,兼送忽魯謨斯等國使節返國 宣德七年,七下西洋循以往路線訪問西洋各國

25 鄭和下西洋的影響 宣揚國威:鄭和多次下西洋,恩威並施,西洋三十餘國皆遣 使來中國朝貢,明朝 聲威遠播。
刺激經濟發展:鄭和每次下西洋,都帶備大量中國的特產, 如絲、茶、漆器及瓷器等,以換取西洋的寶物,因而促進海 外貿易,刺激商品生產,手工業由此突飛猛進,海外貿易急 劇發展。 溝通國際航路:鄭和下西洋,所繪製之航海地圖及其隨員之著作,如馬歡撰《瀛涯勝覽》、費信撰《星槎勝覽》及鞏珍撰《西洋番國志》等,豐富中國之航海、地理知識,對東西 交通貢獻甚大。 推動國人外移:中國國威遠播,華僑地位提高,激發國人海 外貿易與殖民的興趣,對當地經濟文化的 開發,貢獻甚大。 傳播中國文化: 鄭和下西洋,中國文化亦隨之傳至海外,西 洋各地均深染華風,諸蕃國王子亦多來華留學。

26 明末清初傳教士東來的背景 元朝全盛時期,東西交通頻繁。意大利人馬可勃羅回國後,撰寫遊記 ,盛讚中國文物豐盛,更引起歐人來華之好奇心。
到了十五世紀末,葡萄牙人狄亞士發現好望角,達伽馬繞道好望角,抵達印度,激發在歐人東來之決心。 時值歐洲新舊教相爭,舊教失勢 ,舊教中的開明人士,發動革新運動,組織耶穌會,東來傳教 ,以圖恢復勢力

27 傳教士東來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天文曆法 數學 地理學 物理學 醫學 藝術
利瑪竇著《經天訣》及《乾坤體義》,並製天文 儀器;湯若望曾修正曆法,取名《時憲曆》 數學 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幾何原本》,為幾何學傳入中 國之始;利瑪竇與李之藻合譯《同文算指》 地理學 利瑪竇獻《萬國輿圖》,為中國有世界地圖之始,令中國人對世界地理有進一步之認識 物理學 湯若望著《遠鏡說》,介紹光學;熊三拔編撰《泰西水法》,介紹水力機械之應用;鄧玉函著遠西奇器圖說 》,介紹力學 醫學 利瑪竇著《西國紀法》,為西洋神經學及心理學傳入 中國之始。鄧玉函著《泰西人身說概》,是一部相當完整的 西方生理解剖學書籍 藝術 母像及天主圖 像,是為西洋繪畫傳入之始。羅如望撰《天主聖像略說》, 介紹西洋繪畫技術,傳教士都建有西洋式建築的教堂

28 張騫通西域

29 張騫通西域的經過 第一次出使經過 第二次出使經過

30 班超出使西域的經過圖

31 唐代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圖

32 唐代中外交通圖 陸路東路 陸路北路 陸路西路 海路東路 陸路南路 海路南路

33 元代交通圖 陸路北線 海路東線 陸路南線 海路南線

34 鄭和下西洋圖


Download ppt "歷代中外交通史 張騫及班超通西域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 明清兩代傳教士東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